月下独酌 配套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月下独酌 配套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6 15:58:0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了解诗人极其浪漫主义精神,感受月的意象之美。
2、涵咏诗歌,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体会作者孤寂的内心情感。
2学情分析
《月下独酌》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当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当时李白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苦闷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懂这首诗歌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成为了这堂课的关键点所在。
首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实现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根据学生预习学习的需求,有学生提出没有读懂但是却又很想弄懂之处,便于课堂集中解决问题;其次是有意识地建立已学与未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降低学习难度,变陌生为熟悉,利用《花的话》这一课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月”这一意象,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再从文本本身来看,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此时诗人心中充满孤寂与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从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但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另外,从学法与教法的角度来看,采用个别读、齐读、听读、诵读等多种读的形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诗歌。同时一定程度的听读、听辨、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诗歌,感受月的意象之美。
教学难点:涵咏诗歌,体会作者孤寂的内心情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天上明月酒中仙
一、导入新课《月下独酌》
1、以校训“天生我材必有用”导入,引出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朗读《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2、简介作者: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誉为“诗仙”。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活动2【活动】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1、朗读诗题,诗眼——独
独字奠定了本首诗歌的感情基调,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2、朗读诗歌,感受诗中表现“独”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独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独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独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不独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不独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独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独
3、整体梳理
独酌无亲——邀月对影——月不解饮,影徒随身——暂伴行乐——醉后分散——相期云汉
(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矛盾)
活动3【活动】涵咏释疑
三、涵咏释疑
(一)出示疑惑
预习中没有懂而又很想懂得的:
1、“行乐须及春”怎么理解,表现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吗?
2、“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一句,诗人究竟想表达些什么?
(二)散读思考
四人一组散读诗歌,思考讨论,看是否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三)释疑1
听录音比较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
康桥与濮存昕的朗诵版本,静听尔后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辅助理解“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 《将进酒》
“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李诗直解》
(四)释疑2
1、释义
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相期:相约会。
邈:远。
云汉:银河
2、“月”传统意象的理解
(1)现代文中的月的意象运用:
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花的话》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羚羊木雕》
月光真清纯,清纯得如同我们的眼泪。
月光真柔和,柔和的向我们的期盼。但愿我们总能照到这样平和温静的月光。我们成长中的错误会在月光里变得美丽吗?……
——《为少年轻唱》
(2)李白诗中的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本诗中“月”的意象:冷清寂寥、高洁脱俗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4)拓展升华理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的一生为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而从政,为自由而辞官。
活动4【活动】小结回顾
四、小结回顾
(一)、整体理解
《月下独酌》这首诗以诗人内心独白的形式,展现了丰富的想象,以月和酒作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寂寞、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
(二)、写作特色
1、丰富的想象力,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以闹写寂,以乐写愁,以群写读。
(三)一起背诵诗歌《月下独酌》
活动5【活动】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
1、熟读李白《将进酒》。
2、描述你心目中李白的形象。
活动6【导入】课堂板书    
月下独酌
李白
理想邀月暂伴相期
对影行乐云汉
现实 独酌 月不解饮 醉后
无亲影徒随身 分散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