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7单元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
--巴赫
縱觀西洋音樂史的分期
時間 西洋音乐时期
1400-1600 文艺复兴时期
1600-1750 巴洛克时期
1750-1825 古典乐派时期
19世紀初-20世紀初 浪漫乐派时期
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民族乐派时期
19世紀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印象乐派时期
20世紀初-至今 近代乐派、现代乐派时期
一 、 巴洛克时期音乐
1 什么叫巴洛克?
答:巴洛克(Baroque)一词原为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2 简介“巴洛克”这个词在音乐史上的含义 ,以及其音乐特点又是如何?
答:(1)巴洛克(Baroque)原意为不圆的、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现指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豪华的建筑风格。音乐家借用此语概括地说明同一时期的音乐风格 ;
(2)巴洛克音乐的一些特点: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
思考:
1、 此音乐作品名字叫什么?
《哈里路亚》
2、作者是谁?
亨德尔
3、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
宗教音乐
4、它跟哪个宗教有关系?
基督教
亨德尔,德国人。他与巴赫同年生,是巴洛克时期另一位音
乐巨人,是巴洛克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管风琴家,1712年
后移居英国,1759年在伦敦去世。早年其父亲反对他学习音乐,
先学习法律,父亲去世后转而专攻音乐。先在赖因哈德·凯泽尔的
歌剧院拉小提琴,并开始创作歌剧。1706年亨德尔随一位亲王去
意大利,结识了科雷利、斯卡拉蒂等名人,很快就掌握了歌剧、
室内乐和声乐中的意大利风格,被人们誉为稀世奇才,是同时代
意大利作曲家的劲敌。到英国后,他以新的音乐体裁“清唱剧”征
服了英国人。 紧张的歌剧创作使亨德尔心力交瘁于1737年患脑溢血,丧
失了继续创作的能力。但令人惊奇的是他战胜了病魔,重新开始
了创作,此后又写出了多部清唱剧,著名的《弥赛亚》使他蜚声
世界。亨德尔的音乐,主要是宗教音乐。他的优秀清唱剧创作,
都是以“圣经”为题材的。他一共写了二十一部清唱剧,其中以
《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最为著名。 亨德尔音乐风格最突出的是宏伟性和戏剧性,表现了崇高的
英雄气概。他着重外部形象的刻划和戏剧性的气氛。他喜欢强劲
的节奏、简朴的和声、层次上的对比、丰富的音色和大起大落的
情绪变化。 他和巴赫一样,是那时代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在今天,我
们仍然从他的圣乐作品中获得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心灵的欢愉和安
宁。
1685~1759
亨德尔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
他的名字不是小溪,应该是大海。
——贝多芬
巴赫,德国人。巴赫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位巨人。他
的音乐总结了过去几个时代的成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端。
他影响欧洲音乐达二百年之长,直到今天。 巴赫作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只是在他死后近一百年,
1829年在门德尔松指挥演出他的《马太受难曲》以后,人
们才认识到他的伟大,他的音乐才得到应有的崇高地位 。 巴赫一生创作和演奏都与教会不可分开的。巴赫首先是
一位宗教音乐家,他是新教运动的热诚拥护者和实行者。他
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所有的创作都是为了表达一种宗
教信念,每一首乐曲都是他心灵的一次祈祷。在这最简单最
纯朴的艺术形式中,巴赫以他无与伦比的精湛技巧和深刻性,
能在几个小节之内包容着许多深刻的内容。
由于他长期用眼过渡,巴赫视力减退,晚年患白内障
失明了,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坚持创作。在逝世的前几天,
他还在口授一首众赞歌《走向主的神坛》。 1750年7月28日夜,巴赫的一生画上了最后一个休止符,
安然的走向了他心中的神坛。随着巴赫的逝世,巴罗克时代
也就此结束了。 回顾巴赫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海
一般的博大。巴赫全面的继承了欧洲几百年的音乐传统,把
巴罗克复调音乐艺术推向了高峰。
(1685~1750)
二、巴赫的主要音乐作品
大型声乐套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宗教改革运动康塔塔》、《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
器乐作品《布朗登堡协奏曲》六首、《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两集、《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意大利协奏曲》、《赋格的艺术》一集、《音乐的奉献》一集、《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六首等
马太受难曲
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
《马太受难曲》创作于1724-1727年。取材于《圣经》对于耶酥受难过程的叙述。整部作品共有78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5分曲描述了耶酥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36-78分曲描绘了耶酥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葬等场景。
《马太受难曲》的演出时间需要超过3个小时,同时,需要2个大型合唱队、2个管弦乐队、2台管风琴和一群唱“固定旋律”的儿童合唱团,以表现出一种立体式音乐音响。
在该曲中人们可以感到巴赫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宗教音乐的局限,将一股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其中。在描绘耶酥受难的背后,宣扬的是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而勇于牺牲自我的崇高道德,表现出来的是当时身处苦难境遇中的德国民众的情感。
三、巴赫《马太受难曲 》赏析
《来吧,锡安山的女儿们 》
《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 》
来吧,锡安山的儿女们 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
调性
节拍
速度
场景
感情基调
演唱形式
音乐特点
G
C
12/8
4/4
较快,进行曲式
缓慢
耶稣临刑前被游街示众
耶稣死去之后
悲哀
悲痛
女声合唱、男女重唱、童声和女高音合唱
混声四部合唱
复调音乐
主调音乐
四、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1、什么叫复调音乐?
答:概括地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同时进行。换句话说,是由不同的旋律线编制成的一个纵向、立体结构的横向运动。由于纵向结合的不同方式,形成不同类型的复调乐曲,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补腔式复调,以及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还有更多声部的复调。
2、什么叫主调音乐?
答:主调音乐为多声部音乐的一种。其特点是以数个声部为伴奏形式,加强、陪衬主旋律。主调音乐的名称系相对于复调音乐而言,其主要旋律可位于任何声部,而以处于高声部为多。
四、听辨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天空之城
土耳其进行曲
赋格曲
主调音乐
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