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课件+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课件+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13 18:14:48

文档简介

第16课 抗日战争(带解析)
一、选择题 ?(共15题)
1. 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 “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的事件最早可能是   21*cnjy*com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3. 从下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
?年份
阵亡人数(人)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41
144,951
1942
87,719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A.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主力?????????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核心力量???????????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21教育网
4. 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5. 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6. 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7.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来源:21cnj*y.co*m】
A.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B.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8. 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A.国共共同抗日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9.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剧中突出展现了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1·cn·jy·com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八路军在华北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的军事行动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会战
11. 1937年年底,《时代周刊》将1937年的年度人物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理由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时代周刊》这一反映了 2·1·c·n·j·y
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蒋介石主持抗战大局的认可
B.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于国民政府的态度
C.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
D.其对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积极进取”持赞赏态度
12.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www-2-1-cnjy-com
A.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3.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八路军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各党派积极参与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D.国民政府的军队对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14.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 “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出处:21教育名师】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15.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这段材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C.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从此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二、非选择题 ?(共2题)
16. 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无足轻重,没有与强国平等对话的资格。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仍被国际社会视为一个弱国。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可见,抗日战争使中国大国地位基本确立。 ——摘编自《人民日报》上的《抗日战争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 评材料中关于“抗日战争使中国大国地位基本确立”的观点。21·世纪*教育网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遭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发表国民政府的《自卫抗战声明书》的背景,之后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些自卫行动?2-1-c-n-j-y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及正式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中共洛川会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会后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16课 抗日战争(解析)
1.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遭受日本侵略的地区是东北松花江,根据所学可知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妥协退让,1932年日本占领东北,东北地区沦陷。A符合题意;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七·七事变发生在华北。 2.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由材料“四川……武汉……”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发生1938年的武汉会战。所以答案选C。 3. 答案:D 【分析】材料提供的是1937-1942年间国民党牺牲或阵亡的将士人数,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和士兵的人数是相当多的,所以这说明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但是不能说明ABC,故选D。 4.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 此为存亡关头”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错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C项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不正确;D项表述本身不正确。题干材料蒋介石的日记,可以看出其当时要积极抗日的心态。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5. 答案:C 【分析】注意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分析四个选项,C项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也不符合史实,因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各自领导自己的军队,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敌后战场抗日活动,国民党主要是正面战场抗战,而不是共同领导,故选C。 6.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不难判断出:AB两项的表述具有夸大性,不能直接题干材料意思反映出来,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材料无关。日本侵华士兵的回忆录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故,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C项表述客观,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7.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1937年11月”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此时间点是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与八·一三事变后,同时“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说明了作者希望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故选B。 8.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的时间是在1956年9月21日,而从时间上来看“国共共同抗日和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符合题意的,“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则足以证明敬仰民族英雄的确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材料的主旨无关 9.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有本质区别,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故① 项错误;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故③项错误。所以本题只能选C,A、B、D说法错误。 10.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1938年10月广州与武汉失守,因此发生于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符合题意。BCD均发生于抗战的防御阶段。? 11.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1937年年底,抗战已经全面爆发,年底,南京陷落,美国不可能认可蒋介石主持抗战大局,A错误;国民政府的态度是由国民政府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不是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决定的,B错;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存在尖锐矛盾,美国不可能赞赏日本的扩张行为,D错;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反映了日本将占领中国,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故选C. 12.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所学可知,B表述错误,边区政府受国民政府的指导,而不是直接管辖;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情况,故排除C;D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合作方式。所以应选A项。 13.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片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B项表述题干图片信息反映不出来,属于无关项;C项表述,题干图片信息反映不出“各党派的积极参与”,属于无关项。D项表述,客观,是题干图片的反映,符合史实。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14.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的信息可以判断出美国对华的抗日援助的前提是“国共纠纷的解决”意及“国共合作”的实现。所以答案选D。 15.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材料中罗斯福的主要观点是在二战期间中国的抗日战场对二战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 16. 答案:第一步:明确赞成材料中的观点“抗日战争使中国大国地位基本确立”。 第二步:史论结合的论述,至少应该讲到以下三点:第一,这是一百多年来的第一次胜利;第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三,中华民族空前团结。 【分析】本题解决的突破点在于对材料中观点的正确理解,只有理解正确了,才能有正确的评述。本题实质上是考查抗日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过程的重要作用。解答时可依据教材中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叙述来归纳总结。主要注意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然后再从整体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分析其世界意义等等。 17. 答案:(1)背景: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2分);行动: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3分)??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正式形成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分) (3)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2分) 措施: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3分) 【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及其实际行动。回答背景时主要联系抗战初期日本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国民政府的反映。回答行动时主要联系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具体抗战行为即组织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再次实现合作的认识与掌握。联系所学可知,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挑起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8月又制造了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9月,国民政府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战初期中共抗战路线及其具体行动的分析与掌握。从材料“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可知,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全面抗战路线。联系所学回答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的抗日活动。 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