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21 日本明治维新(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21 日本明治维新(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6 16: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时___ 主 备__ __ 课型__ _ 使用者________ 使用日期_______
一、点击新目标
1.记住首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和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开始时间、
代表人物及内容;
2.解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二、自主学习:
明治维新
1.时 间:从______年起。
2.领 导 人:明治天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等
3.口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____________”,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为天皇统治下的__________________国家。
(2)经济方面:废除重重______和______制度,兴办____________,引进____________;允许土地____________。
(3)文化教育:采用______学制,设立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
(4)社会生活:生活上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穿______,吃______。
(5)军事方面:废除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建立效忠天皇的“______”。
5.评 价
(1)性 质:明治维新是一次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改革。
(2)意 义:它使日本走上了____________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3)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也被保留下来。
三. 达标检测
(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明治维新前,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 )
A.天皇 B.幕府 C.大名 D.武士
2.日本明治维新前,与下列哪个国家的处境相似 ( )
A.印度 B.中国 C.美国 D.英国
3.明治维新时日本的社会状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没有产生
C.新兴资产阶级和下级武士要求改变日本现状 D.农民和市民不断起义
4.鸦片战争,英国打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首先打开日本侵略大门的是 ( )
A.英国 B.法国 C.中国 D.美国
5.1860年至1867年间,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尖锐,主要表现在 ( )
A.外国商品涌入日本市场 B.发生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80多起
C.西方列强的入侵 D.改革力量进行倒幕运动
6.面对内忧外患,强烈要求改变日本现状的力量中不包括 ( )
A.中下级武士 B.新兴资产阶级 s C.德川幕府 D.新兴地主
7.明治天皇继位的时间是在 ( )
A.1853年 B.1867年 C.1868年 D.1869年
8.倒幕派与幕府进行激战的地点有①东京②江户③鸟羽④伏见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德川幕府在日本统治被推翻是在 ( )
A.1853年 B.1867年 C.1868年 D.1869年
10.现在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此地原名是 ( )
A.鸟羽 B.伏见 C.江户 D.平城京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禽俸禄。
——摘自初中世界历史教学用书资料
材料二:(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根据两则材料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2)这一事件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12.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让同学就“改革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展开讨论。
(1)以下是几位同学讨论的记录,请将其补充完整。
小强: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60年代, 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
小军:我同意王辉的观点。这两个国家的改革方式是一样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革,而且改革结果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富:改革也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比如中国近代的 ________________。
(2)除以上观点外,改革还有什么作用?请你参与讨论,发表你的看法并举一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