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4.1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7-23 11:2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选 择 性 必 修 一


J
S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
1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在初中化学学习时,我们曾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例如,氯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银、硫酸钡难溶于水。那么,难溶的物质在水中是否完全不溶呢?
温故知新
我们知道,可溶性物质溶于水时,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会以溶质分子或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这称之为溶解。溶解时,固体溶质的量会不断减少,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浓度不断增大,但溶解也是有限度的,当溶液达到该温度下的饱和状态时,固体溶质的量将不再减少,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浓度也不再发生变化。我们也知道,难溶物质是指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其实它们在水中并不是不能溶解,只是溶解度相对比较小而已。
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 将少量碘化铅(PbI 2,难溶于水)固体加入到盛有一定量水的50 mL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
2. 从烧杯中取2 mL上层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
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
实验探究
实验发现,在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即产生黄色的AgI沉淀。这说明虽然难溶电解质PbI2的溶解度很小,但在水中仍有极少量的溶解。
在25 °C时,氯化银的溶解度为1.5×10-4g,在有氯化银沉淀生成的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上述平衡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离氯化银表面进入水中(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氯化银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氯化银表面析出(沉淀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时,体系中形成氯化银饱和溶液,氯化银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溶洞是石灰岩地区的地下水长期侵蚀岩层而形成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在25 °C时,溶解度仅为7.1×10-4 g。
拓展视野
溶洞的形成
当溶有CO2的水流经石灰岩时,能够发生和建立如下平衡: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当水中溶有的CO2浓度较大时,该平衡能够向着碳酸钙溶解的方向移动,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Ca(HCO3)2;当CO2的浓度减小或温度升高时,该平衡又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重新析出CaCO3沉淀。随着上述过程反复进行,经年累月,碳酸钙逐渐在洞穴不同的位置积聚起来,在洞穴顶部形成钟乳石,在洞穴底部则形成石笋,就形成了美丽的溶洞。
根据化学平衡研究的思路,我们也可以用平衡常数来描述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如:
和其他平衡常数一样,在一定温度下,Ksp为一常数。难溶电解质的Ksp的大小反映了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如AgCl、AgBr、AgI等)而言,Ksp越小,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越小。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如表3-15所示。
已知碳酸钙难溶于水。
1. CaCO3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
2. 碳酸钙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
学以致用
3. 在常温下,将少量碳酸钙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固体存在。此时溶解过程是否停止?请说明理由。
4. 将碳酸钙分别加入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请比较两个体系中Ca2+浓度的大小。
5. 请设计实验方案,使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向碳酸钙溶解的方向移动。
以沉淀溶解平衡 为例,要判断溶液中能否生成沉淀,可依据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关系,将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之积与Ksp进行比较:
将10 mL 0.02 mol · L-1 CaCl2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的Na2C2O4溶液相混合,已知CaC2O4的Ksp=2.34×10-9。试根据溶度积判断是否有CaC2O4沉淀生成。
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