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巩固练习-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红磷在密闭容器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D.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入水
2.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前,测量的是NaOH溶液的pH
B.向a点溶液中加入铁钉后溶液变成黄色
C.b点时,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D.c点的溶液溶质为NaOH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溶液中不断滴入水
B.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C.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
4.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向20mL0.4%的NaOH溶液(预先滴入3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瓶中的溶液在a点时显红色
B.在b点时溶液中和恰好完全反应
C.在c点时烧瓶中的溶液呈酸性
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瓶中溶液里离子总数目逐渐减少
5.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gNaOH溶液时,反应后溶液的pH=7
C.加入cg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从0~c,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6.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有利于发展科学思维。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二氧化锰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氧气
C.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A.A B.B C.C D.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B.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pH=13的某碱溶液
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8.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氢氧化钠质量、硫酸钠质量随稀硫酸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代表氢氧化钠
B.加入m克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种类为三种
D.b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9.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探究中和反应时,实验中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溶液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中温度曲线从室温上升到e点,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由图可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到氢氧化钙溶液中
C.在d点所示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
D.点b所示的溶液显中性,参加反应的溶质HCl和Ca(OH)2二者的质量相等
10.下列图像分别表示4个实验的过程,其中图像与对应实验不相符的是
A.将一定质量的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 B.向等质量的Fe和Zn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D.电解一定质量的水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11.图1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图2是测得烧杯中溶液pH随加入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
(1)图1实验开始时烧杯内盛放的物质是 。
(2)图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2中c点时,向烧杯内加入适量铁粉,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填字母)。
a.实验室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b.机械厂用稀盐酸除铁锈
c.硫酸厂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d.医疗上用含碳酸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三、科学探究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项目】设计实验以观察到的明显现象,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能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将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按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完成实验。
方案Ⅰ:测定溶液pH的变化
(1)甲同学是将 (填字母序号),测定得到如图1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溶液pH变化,以作证明。
A.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钾溶液中
方案Ⅱ:测量溶液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乙同学测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以作证明、且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图2中B点表示的含义是 。
方案Ⅲ:借助酸碱指示剂使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
丙同学设计如图3所示实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以作证明。
【实验结论】
(3)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反思】研究图3所示实验(除酚酞外),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提出猜想】
(4)猜想Ⅰ: ;猜想Ⅱ:K2SO4和H2SO4;猜想Ⅲ:K2SO4和KOH。老师告诉大家“猜想Ⅲ不合理”,其理由是 。
【实验操作】
(5)兴趣小组选用Fe2O3粉末进行如下探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Fe2O3粉末,根据观察到的 的实验现象,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Ⅱ是正确的。
【实验讨论】
(6)同学们认为可用物质 (填字母序号)代替选用的Fe2O3粉末,也能得到相同结果。
A.NaCl B.Zn C.K2CO3 D.CuO E.紫色石蕊溶液 F.CO2
13.晓进同学去李中水上森林游玩时带了一盒自热米饭。自热米饭中有一袋发热包,向发热包中加水后可以快速加热食物。右表是发热包的说明书,请根据要求填空:
资料:碳酸钠、氢氧化钠和偏铝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晓进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发现向发热包中加水依次发生下列反应:反应① (写化学方程式)该化合反应放热;反应② (写化学方程式);反应③,该反应也放出大量热,生成的偏铝酸钠(NaAlO2)溶液呈碱性,NaAlO2属于 (填“酸、碱、盐或者氧化物”)。
(2)晓进用数字化实验对发热包的注意事项展开研究:
①小心烫伤:晓进用温度传感器在专用饭盒内测得发热包加水后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请分析500-1884秒内温度下降的可能原因 。
②远离明火:远离明火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③禁止食用:晓进利用温度传感器和pH传感器同时检测敞口环境下,同一反应体系中温度和pH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在880-1856秒内随着温度的持续下降pH上升的原因是 。由图2曲线可以证明反应后溶液碱性较强,有腐蚀性,且放出大量热,所以禁止食用。
④禁止热水:如果不小心加入热水,会使得自热米饭盒发生炸裂,请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饭盒炸裂的原因 。
⑤我们使用发热包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未使用的发热包该如何保存 。
四、计算题
14.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30g稀硫酸样品于烧杯中,将1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2)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5.某兴趣小组为研究酸碱中和反应,取50.0g氧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滴加过程中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120g7.3%的稀盐酸需要用 g36.5%的浓盐酸酸进行稀释;
(2)图中酸碱刚好完全反应的点是a、b、c中的 点,此时消耗盐酸的质量是 g;
(3)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五、填空与简答
16.图甲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图像。
(1)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2)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mL。
(3)请在图乙的虚线框内将C点时溶液中的微粒补画完整。
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以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A、图B可知,该实验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B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 。
(3)向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图C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 。
18.2020年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并提出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
I.CO2的产生
(1)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和 。
(2)在实验室制取CO2,并研究其性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CO2的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仪器如下图所示:
①仪器G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并收集一瓶CO2,应选用的仪器组合是 (填标号)。
③验证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Ⅱ.CO2的吸收
(3)自然界吸收CO2的途径有 。
(4)实验室用NaOH溶液吸收CO2用pH传感器测定NaOH溶液吸收CO2后的溶液的pH(装置如图1,部分装置已略去),测得溶液的pH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6和8.3。
①AB段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有 (填离子符号)。
②BC段之间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D点溶液略显酸性的原因是 。
④若用40g10%的NaOH溶液吸收CO2,在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C
6.A
7.A
8.C
9.D
10.D
11.(1)氢氧化钠溶液
(2)
(3)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4)c
12.(1)A
(2)硫酸与氢氧化钾恰好完全反应。
(3)
(4) 只有 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可能有。
(5)粉末逐渐溶解(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6)BCDE
13. 盐 反应结束,散热,温度下降 温度下降,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 加入热水温度更高,微粒间间隙更大,压强增大,饭盒炸裂(温度更高,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产生氢分子数量多,压强快速增大,饭盒炸裂等合理即可) 干燥环境中密封保存
14.(1)Na+、H+
(2)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47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15.(1)24
(2) b 100
(3)解: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x。
则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
16.(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10
(3)
17.(1)硫酸/
(2)、
(3)
(4)
18.(1)天然气
(2) 水槽 ABCEH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满
(3)植物的光合作用
(4) 和 过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8.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