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综合复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2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B. 夫子哂之 哂:带有否定意味的笑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
D. 如会同,端章甫 端章甫:端着章甫
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居则曰(平日、平常) 子路率尔而对曰(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 毋吾以也(同“已”,止)
B. 夫子哂之(微笑) 摄乎大国之间(夹处) 加之以师旅(军队)
C. 因之以饥馑(饥,谷物不熟;馑,丰年)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方也(道,指是非准则)
D. 如五六十(或者)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3.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
B.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 )足民
C. (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D. 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
4.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为长者折枝
B. 盖亦反其本矣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C.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 罔民而可为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视为止,行为迟 B. 虽然,每至于族
C.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6.下列各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B. 侯、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 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东道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
D. 执事指办事的官员。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7.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夜缒(zhuì) 秦军氾(sì) 南函(hán)陵
B. 共(ɡònɡ)其乏困 逢(pánɡ)孙 朝(zhāo)济而夕设版焉
C. 失其所与(yù) 匹夫(fū)之勇 若不阙(quē)秦
D. 不知(zhì) 夫(fú)战,勇气也 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
8.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烛之武退秦师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籍吏民,封府库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9.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 ①③④/②⑥/⑤ B. ①②/③⑥/④⑤ C. ①④/②③⑥/⑤ D. ①⑤/②⑥/③④
10.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 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籍吏民,封府库 ④刑人如恐不胜 ⑤素善留侯张良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⑧沛公欲王关中 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⑩吾得兄事之
A. ①②③④⑧/⑥⑦⑨/⑤/⑩ B. 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⑩
C. ①②③④/⑥⑦⑧⑨/⑤⑩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及字幼几,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
(节选自《东都事略·李及传》)
材料二: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非守边之臣,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夺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观书如故。将吏皆惊。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谓旦曰:“向者相公初用及,外廷之议谓及不胜其任,及今材器乃如此,信乎相公知人之明也!”旦笑曰:“外廷之议,何其易得也。夫以禁军戍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节选自《说苑 ·敬慎》,有删减)
1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断句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在答题卡上。及资性 A清介B治尚C简严D喜慰荐E下吏F而乐G道H人之善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文中指京官调到地方任职。京官到地方任职实际上是因为犯事而被贬官。
B. 荣枯,指使人穷达,与《大学之道》中“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齐”用法相同。
C. 相公,在文中是对宰相的尊称。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有此称呼。
D. “必矜其聪明”与《<老子>四章》中“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相同。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及是郑州人,曾参加进士科考试,寇准因他有才能推荐过他;他在多地任要职,去世后获得殊荣。
B. 李及任杭州知州时,对过杭使臣江德明未厚礼相待,僚佐提醒他不要因此引来祸端,但李及不以为意。
C. 李及担任秦州知州时,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因此在集市公然抢劫,李及果断处置了他,由此立下威信。
D. 王旦认为李及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自恃聪明,大加变革,败坏曹玮的功绩,故推荐李及做曹玮的接班人。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
( 2)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矣。
15.材料二中众人认为李及“谨厚有行”,请依据材料一分析李及这一特点。
三、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尔何如?”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
(2)《师说》开篇直言“________________”后层层推论而得出无论高低贵贱、年长岁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扁舟作为意象,常被古代文人写入自己的作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在中国文学中,《水浒传》和《红楼梦》可以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相当于壮美与优美之别。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是一个________,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________细软。顾随说《水浒传》是神品,《红楼梦》是能品:“《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笔简,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大观园里的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文笔不能不相应做静态的刻画,自然________。山寨水泊里的生活却是粗线条的,照牟宗三的说法,好汉们不能处社会,也不能处家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行文也________,有一种“说时迟,那时快”的动感。
然凡事亦有例外。《水浒传》第七回写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
张大春在《小说稗类》里说,这四个“把”字,一个“用”字,一个“将”字,是为了“补强动感”。可是我不这样认为。施耐庵意不在此,他要写鲁智深的“粗人偏细”。别以为花和尚一味鲁莽,他在江湖上行走得多了,非常机警,很有自我保护意识。拳打镇关西那一回,把郑屠脸上打成油酱铺、彩帛铺、水陆道场,真给打死了。鲁智深心知不妙,一边嚷嚷: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边大步走掉。金圣叹批曰:“鲁达亦有权诈之日,写来偏妙。”这倒拔垂杨柳一节,便写鲁智深不敢掉以轻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泼墨 繁笔 丰富厚重 直截了当 B. 写意 工笔 精致繁缛 要言不烦
C. 泼墨 繁笔 精致繁缛 要言不烦 D. 写意 工笔 丰富厚重 直截了当
18.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B.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红楼梦》)
C.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D. 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
19.如果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智深相了相,走到树前,脱了直裰,右手向下,倒缴着身,左手拔住上截,一趁腰,便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你认为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厚以责己,薄以责人。 ——蔡元培
最难忍受的孤独莫过于缺少真正的友谊。 ——培根
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教给我们处世之道,哪怕是到了互联网极其发达的今天,这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格言也不过时。学校德育论坛举办以“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请结合格言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略
2.【答案】C
【解析】略
3.【答案】D
【解析】略
4.【答案】B
【解析】略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积累课本中的词义,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
A 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B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C 古义: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D 古今义相同,均为:不是,不曾。
故选D。
6.【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历法、节气、官职、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等。对于此类知识要善于总结并熟记于心。同时用心识记文体知识及名家名篇,对作品中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等要了解掌握。
A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错误,应该是“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故选A。
7.【答案】D
【解析】略
8.【答案】B
【解析】略
9.【答案】A
【解析】略
10.【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分析能力。对于词类活用的分析,要掌握常用的几种词类活用类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等。
①②③④⑧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⑥⑦⑨都为使动用法,⑤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⑩是名词做状语。故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11~15.【答案】【参考答案】BDF、A、C、【参考答案】(1)我老了,假如能到政事比较闲的地方任职,来使自己身心闲适,又有何妨呢?
(2)我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持重敦厚,一定能严格遵守曹玮的制度(规矩)罢了。
、【参考答案】①李及不用超常礼仪接待使臣江德明,且不怕报复,不惧威胁,表明李及有操守、有德行;②李及喜欢推荐属吏,乐于称道他人有点,表明他忠厚;③李及不满杭州轻浮奢靡的风俗,且从不举行宴饮游乐,表明他严格谨慎。
【解析】1.
句意:李及天性清正耿直,为政崇尚简约严明,喜好推荐属吏,乐于称道他人的优点。
“及资性清介”主谓短语单独成句,其后B处断开;
“治尚简严”中,“治”是主语,“尚”是谓语,“简严”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其后D处断开;
“喜慰荐下吏”前省略主语“李及”,“喜慰荐”是谓语,“下吏”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其后F处断开
2.
A选项“京官到地方任职实际上是因为犯事而被贬官”错误。京官调到地方任职有很多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犯事而被贬官,选项说法绝对。
B选项正确。使动用法,使人穷达;使动用法,使……齐整。句意:想要使大臣尊贵或低贱,简直易如反掌。/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
C选项正确。
D选项正确。都是夸耀、夸大。句意:一定自恃聪明。/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3. C选项“禁军轻视他是文人,因此在集市公然抢劫”错误,从原文“将吏心亦轻之”中只能看出秦州文武属官轻视李及,看不出那名禁军轻视他是文人;且这名禁军“在集市公然抢劫”和“轻视他是文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4.
(1)“诚”,假如,如果真的;“自逸”,使自己闲适;“何伤”,何妨,有什么妨碍呢。
(2)“所以”,……的原因;“但”,只;“以”,因为;“规模”,制度、规矩。
5.
由原文“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可知,李及不用超常礼仪接待使臣江德明,且不怕报复,不惧威胁,表明李及有操守、有德行;
由原文“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可知,李及喜好推荐属吏,乐于称道他人有点,表明他忠厚。
由原文“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在杭未尝市物,惟置白乐天一集而已。”李及不满杭州轻浮奢靡的风俗,且从不举行宴饮游乐,不在杭州购物,表明他的严格谨慎。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及字幼几,是郑州人。参加进士科考试,寇准举荐他有才能,被提拔为兴化军知军。升任枢密院直学士,外任杭州知州。当时内侍官江德元在内廷掌权,他的弟弟江德明奉命出使,经过杭州,李及待他很冷淡。属吏惊讶地说:“江使者兄弟,想要使大臣尊贵或低贱,简直易如反掌。如今大人不用超常的礼仪对待他,大人即使不企求福分,难道就不怕他报复吗?”李及说:“这样对他已经足够了。”不久江德明对(李及的)属吏说:“李公年纪老了,何不找个政事清闲的州郡任职,却要待在这事务繁重至极的杭州呢?”属吏跑去告诉李及说:“果真如此,江使者的话可怕啊。”李及笑着说:“我老了,假如能到政事清闲的州郡任职,来使自己身心闲适,又有何妨呢?”后来江德明也无法中伤他,世人(因此)推崇李及的操守。李及天性清正耿直,为政崇尚简约严明,喜好推荐属吏,乐于称道他人的优点。(他)对杭州轻浮奢靡的风俗不满,未曾从事宴饮游乐。没有在杭州购物,只买过一部白居易诗集而已。
材料二:
曹玮在秦州任职很久,多次上表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皇帝问王旦谁可接替曹玮,王旦推荐枢密院直学士李及,皇帝于是任命李及为秦州知州。众人都认为李及虽然严格忠厚有操守,但不是守卫边境的臣子,不能够接替曹玮。杨亿把众人的议论告诉王旦,(王旦)不回答。李及到了秦州,文武属官心里也瞧不起他。恰逢一名驻守禁军白昼在市中抢夺妇女的银钗,小吏抓住他,向李及报告。李及正坐着看书,召见禁军,令他上前,稍加责问,那名禁军承认罪责。李及不再交付法官审讯,马上命令将他斩首,(然后)照样看书。文武属官都大吃一惊。不几天,(李及的)声誉就传到了京城。杨亿听说后,又去拜见王旦,详细陈述此事,对王旦说:“从前相公初用李及,外朝认为李及不能胜任职务,如今李及竟有如此才能器度,相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啊!”王旦笑着说:“外朝的议论,太容易满足了。禁军戍守边疆,青天白日在集市公然抢劫,主将(即李及)将他斩首,这是平常之事,哪里称得上优异的政绩呢?我任用李及,本意不在此。曹玮担任秦州知州七年,羌人畏惧屈服,边境之事,曹玮已处理得够好了。派遣他人接替曹玮,一定自恃聪明,大加变革,(这就)破坏了曹玮成功的业绩。我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持重敦厚,定能谨慎守护曹玮的制度罢了。”
16.【答案】(1)非曰能之,愿学焉。
(2)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之所存也
(3)①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宋苏轼《(前)赤壁赋》)
②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③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侧重“识记”“理解”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注意第(1)题为直接默写题,考查的文本摘选自教材必修下册第1课。关键点是“愿”的识记和“曰”“焉”的书写。第(2)题为同篇跨句情景默写题,考查的文本摘选自教材必修上册第11课自读课材要求背诵的部分。关键点是考生能否找到题干中对指定句子的提示和“也”字的识记。第(3)题为意象专题情景默写题,考查不设文本出处等其他要求,考生只需找到带有“扁舟”意象/字词的古代诗文句子即可。示例中第①句出自教材必修上册第17课(必修必背课文),关键点是“匏樽”“顷”的书写和“着”的识记。第②句出自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部分,关键点是“玉鉴琼田”的书写和“属”的识记。第③句为教材外常见名家名句,关键点是考生在课下是否有此句子的记诵。
17~19.【答案】B、C、原句表达效果更好。原句写鲁智深的动作,用了四个“把”字,显示鲁智深在不断试探自己的力量与角度能否拔出垂杨柳,既暗示垂杨柳不好拔,又突出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同时,这段文字中的动作其实是一气呵成的,但用四个“把”字,如慢镜头般将动作分解,让人觉得更真切。
改句去掉四个“把”字,让这些动作变得不假思索,不能突出人物性格中谨慎的一面,也没有展现出垂杨柳的不好拔,更让后文泼皮们的震惊喝彩的效果大打折扣。
【解析】1. ①泼墨: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或绢上,画出物体形象,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区别于“工笔”)。结合后文的“线条粗放而有劲道”“《水浒》用笔简”可知,此处应选“写意”。②繁笔:指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与“简笔”相对。工笔: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结合后文“细软”“《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可知,此处应选“工笔”。③丰富厚重:指内容多而意蕴深沉。精致繁缛:精巧细致,多而琐碎。根据前文“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相应做静态的刻画”可知,《红楼梦》在描绘宝黛们的生活时文笔相应地会较为精细而琐碎,故选“精致繁缛”。④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要言不烦:说话、行文简明扼要,不烦琐。此处形容行文风格,应用“要言不烦”。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比喻,“铁甲”比喻蟹壳,“长戈”比喻蟹螯和蟹脚。C.“刀刃若新发于硎”意思是“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用来说明刀刃锋利的程度,这句话没有喻体,并未运用比喻。D.“腥云”“狼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 施耐庵写鲁智深是“粗人偏细”,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便写鲁智深不敢掉以轻心。“相了一相”是打量了一下,让自己心理上先有了个基本的考量。后面每一个“把”字,都是在试探点踩得准不准、劲吃得着吃不着。说明鲁智深每个环节都在掂量,在寻找着力点,测试可行性,也暗示垂杨柳并不好拔,万一拔不出,会被众泼皮嗤笑。原句故意放慢了镜头,用四个“把”字分解了动作,好比足球比赛中射门的慢镜头回放,令人感到势大力沉,真切过瘾。而改句去掉这几个“把”字,不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也缺少了令人咂摸的效果,故而不如原句表达效果好。
20.【答案】略
【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提供的五则中外格言都富有智慧,能给年轻学生的成长提供借鉴,教其为人处世。根据要求,学校德育论坛要结合格言讨论“如何处理当今时代的人际关系”,这就限定了考生谈论处理当今时代人际关系的角度。因此,对五则格言内涵的把握当为立意的起点,立意时可以选取其中一则的内涵,也可以兼顾。其次,不能忽略当今时代人际关系的特点,即互联网发达了,人们在网上的简单化联系就多了,当面、得体地进行人际交流的机会少了。行文时,要点出这个背景,并重点突出格言要求的人际关系建构方式。此外,要注意发言稿的基本格式,明确发言的主体、对象、主题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