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1 08: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1认识明清时期经济的新变化与思想文化新变化之间的联系,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教材和课件,认识明清经济与文化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分析明清时期经济文化出现的新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期世界的变化,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局限;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难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局限;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明至清中叶的阶段特征及具体表现
【教材梳理】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明朝后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厂,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3.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明朝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蒙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到到圣贤境界。
2.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3.明朝后期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的思想被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三、小说与戏曲
1.《水浒传》和《三国志》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2.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3.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4.明清戏曲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汤显祖、孔尚任。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5.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四、科技
1.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知识拓展】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2)政治上,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科技发展。
(3)思想上,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缺乏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
(4)教育上,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到科学知识。
(5)外交上,闭关自守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3.中华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以前中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其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受各种事项特别是佛、道等思想影响,经历春秋战国脱颖而出、两汉儒术独尊、宋明稳定成熟和明末清初与时俱进四个阶段。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习题巩固
1.下面表格里的内容是某同学总结的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根据内容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
(1)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成为流通货币
(3)甘薯、玉米等外来作物传入中国
A.西汉的农业 B.唐朝的商业
C.元朝的外贸 D.明朝的经济
2.明朝后期,苏州丝织业工场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  )
A.工场产品投入市场 B.工场分工较细
C.工场生产规模扩大 D.工场使用雇佣工人
3.明末,苏州市场上有专门织造绫、绢等6种不同织品的织机销售,所织成品“巧变百出,花色日新”。这说明当时手工业 (  )
A.生产规模的扩大
B.劳动力市场的产生
C.纺织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领域上的突出反映是 (  )
A.一些传统学科的总结性的著作问世
B.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C.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重大发展
D.小说与戏剧的创作出现繁荣局面
5.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  )
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
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C.宣扬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思想
D.否定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
6.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表分析,他们都(  )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 (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工商皆本”
顾炎武 (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主张“经世致用”
王夫之 (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A.倡导“经世致用”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 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7.明朝建立之初,在妇女服饰上面,各有定制,禁止僭越。但“至嘉靖中,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循分者叹其不能顿革”。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市民阶层主导社会变革
C.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弱化
D.奢靡之风动摇理学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