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随堂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随堂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1 08: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1951年9月9日,毛泽东指出:“中央认为各级党委对于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的缺乏注意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缺点,必须加以改正。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该指示(  )
A.为党和政府领导医疗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B.解决了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存在的问题
C.说明党和政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卫生工作上来
D.强调了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的重大意义
2.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该法律反映了中国(  )
A.防控公共疾病的建设成就
B.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C.“看病难、住院难”等矛盾缓解
D.全民卫生意识加强
3.[2023·大连期末]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4.[2023·山东省高二期末考试]20世纪70年代曾经覆盖我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80年代中后期,覆盖率一度下降到不足5%。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2年建立,至2011年,参合人数达8.32亿,参合率97.5%。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医疗技术
C.经济发展 D.社会观念
5.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内容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推动
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
6.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出英国(  )
A.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B.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C.社会保障内容的扩大 D.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7.2020年1月22日,新冠肺炎开始在全国爆发之际,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提出“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在每个患者约1.7万的医疗费用中,医保支付65%,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这说明(  )
A.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完善
B.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C.我国医保制度以人民为中心
D.国家富强是战胜疫情的保障
8.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国梦时指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国家为实现“病有所医”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劳动保险 D.医疗保险
9.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明确要“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20世纪60年代,“天花”在中国大陆基本灭绝;白喉和百日咳的发病率也逐年降低。同时,研制出“小儿麻痹症”灭活疫苗和麻疹疫苗。这可反映出该时期(   )
A.文学与艺术事业繁荣
B.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C.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
D.医疗卫生工作进步
10.(2023·菏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185.69亿元增加到383.09亿元。这些措施(   )
A.推动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B.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C.使我国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
D.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11.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965年毛泽东提出“医学教育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上山下乡运动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D.解决农村医疗短缺问题
12.(2023·漳州)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   )
A.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
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D.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
二、综合题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2010年中国重大医疗成就
年份 成果
1956年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沙眼致病源
1958年 大面积烧伤成功救治改写世界纪录
1960年 完成首例肝肿瘤切除手术
1963年 在世界范围首次断手再植成功
1965年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2年 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疾的青蒿素
1985年 将乳腺癌治愈率提高到90%
1988年 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
2010年 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始推广
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为尽快恢复人民的生产、生活,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运动的方针是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国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经济
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概括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进行合理解释。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1951年9月9日,毛泽东指出:“中央认为各级党委对于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的缺乏注意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重大缺点,必须加以改正。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极力发展这项工作。”该指示(  )
A.为党和政府领导医疗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B.解决了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存在的问题
C.说明党和政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卫生工作上来
D.强调了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的重大意义
解析:材料毛泽东指出要重视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并将其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这为党和政府领导医疗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故选A项。B项错在“解决了”,排除;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的重视,而非强调其重大意义,D项错误。
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该法律反映了中国(  )
A.防控公共疾病的建设成就
B.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C.“看病难、住院难”等矛盾缓解
D.全民卫生意识加强
解析:材料“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公共疾病的防控在法制化和制度化方面的建设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意识和全民卫生意识的变化,排除B、D两项;C项与题意无关,无法体现,排除。
3.[2023·大连期末]互联网大数据正催生医疗产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在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在线问诊预约等领域,通过信息共享,全程跟踪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这有利于(  )
A.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
B.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人民负担
C.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D.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互联网大数据可以“让患者享受连续的整合医疗服务”,说明互联网大数据有助于完善医疗服务,利于民众健康,故选D项;材料说明互联网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对民众的积极影响,与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无关,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对民众就医的意义,并未体现医疗费用降低,排除B项;材料说明互联网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非是改善基础设施,排除C项。
4.[2023·山东省高二期末考试]20世纪70年代曾经覆盖我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80年代中后期,覆盖率一度下降到不足5%。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2年建立,至2011年,参合人数达8.32亿,参合率97.5%。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医疗技术
C.经济发展 D.社会观念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我国实施人民公社制度,并且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80年代我国开始改革开放,撤销了农村的人民公社,所以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综上,这些变化都是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农村医疗制度的变化,医疗制度变化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与医疗技术关系不大,排除B项;改革开放以后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与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有关,但改革开放前建立的生产大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与人民公社的建立有关,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所以经济发展不是材料中历史现象变化的全部原因,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农村医疗制度的变化,医疗制度变化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没有国家政策支持,即便人们观念改变,也不能推动医疗体系的改变,排除D项。
5.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内容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A.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推动
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
解析:题干所给时间为1981年美国政府预算中关于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和其他项目削减的金额,从数量来看是逐渐增加了削减量的,根据所学和削减内容可知,主要削减的是关于社会福利方面的政府财政支出,等于国家在减少经济干预,据此可推断出这是在经济出现了“滞胀”的情况下,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故C项正确。
6.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出英国(  )
A.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B.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C.社会保障内容的扩大 D.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解析:根据材料“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可知,政府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相对传统做法有了很大调整,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做法不等于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故排除B项;社会保障内容并未扩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国家弱化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排除D项。
7.2020年1月22日,新冠肺炎开始在全国爆发之际,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提出“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在每个患者约1.7万的医疗费用中,医保支付65%,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这说明(  )
A.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完善
B.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C.我国医保制度以人民为中心
D.国家富强是战胜疫情的保障
解析:从材料中两个确保和政府补贴,可以看出我国医保制度以人民为中心,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家医疗卫生体系,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战胜疫情”的内容,D项错误。
8.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国梦时指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国家为实现“病有所医”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劳动保险 D.医疗保险
解析:改革开放以后,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我国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国家为实现“病有所医”而采取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医疗保险制度,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9.195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明确要“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20世纪60年代,“天花”在中国大陆基本灭绝;白喉和百日咳的发病率也逐年降低。同时,研制出“小儿麻痹症”灭活疫苗和麻疹疫苗。这可反映出该时期(   )
A.文学与艺术事业繁荣
B.国民经济全面发展
C.教育与科技事业发展
D.医疗卫生工作进步
解析:根据“努力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由于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同时研制出……灭活疫苗和麻疹疫苗”可得出,新中国注重医疗卫生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医疗方面,而不是文艺、经济、教育,排除A、B、C三项。
10.(2023·菏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于1955年颁布了第一个卫生防疫法规,197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1995年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185.69亿元增加到383.09亿元。这些措施(   )
A.推动国家的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B.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C.使我国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
D.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法律法规,并扩大了公共卫生支出,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人们健康状况的改善,D项正确;因为国家公共卫生观念的日益深化才促使国家采取了这些措施,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变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几项措施,不能反映建立了健全的卫生防疫网络,排除C项。
11.20世纪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改革,1965年毛泽东提出“医学教育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这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上山下乡运动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D.解决农村医疗短缺问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严重困难,1960年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对农村实行的医疗卫生改革,也是调整的表现,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12.(2023·漳州)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   )
A.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
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D.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并向非贫民开放”可知,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B项正确;“解决了”太绝对,排除A项;二战后英国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排除C项;“防范了”太绝对,排除D项。
二、综合题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6—2010年中国重大医疗成就
年份 成果
1956年 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沙眼致病源
1958年 大面积烧伤成功救治改写世界纪录
1960年 完成首例肝肿瘤切除手术
1963年 在世界范围首次断手再植成功
1965年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72年 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疾的青蒿素
1985年 将乳腺癌治愈率提高到90%
1988年 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
2010年 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始推广
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为尽快恢复人民的生产、生活,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运动的方针是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国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经济
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概括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进行合理解释。
答案:示例:特点:一些医疗技术世界领先、自主研发;深入基层,覆盖面广;政府主导,全民动员。
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获得飞速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在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自主研发,成就突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全民医疗有了制度保障;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的进步、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技术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卫生观念的改变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的进步,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逐渐扩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为其他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特点:根据材料“1956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沙眼致病源”“1963年在世界范围首次断手再植成功”“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得出一些医疗技术世界领先、自主研发;根据材料“为尽快恢复人民的生产、生活,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得出深入基层,覆盖面广;根据材料“运动的方针是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得出政府主导,全民动员。
解释: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的影响得出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在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自主研发,成就突出;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得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全民医疗有了制度保障;结合所学改革开放对经济的影响得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物质基础;结合所学科技的进步得出科技的进步、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技术条件;结合所学卫生观念的加强得出广大人民群众卫生观念的改变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发展。最后得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的进步,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逐渐扩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为其他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