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1.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合奏《复议新政折》,主张大力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新政人才,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190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
A.想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
B.开始正式培养翻译人才
C.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
D.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
2.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 )
A.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B.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D.剥夺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力
3.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这说明( )
A.文官制度比科举制更为进步
B.中国文官制度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经验
C.近代中国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形成
D.北洋政府重视人才的选拔
4.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体现了( )
A.社会主义原则B.学校教育的发展
C.党管干部制度D.干部管理科学化
5.[2022·四川省达州市月考]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
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
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6.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
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C.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7.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考试法》规定,允许女子参加考试。这一转变使文官选拔更加( )
A.开放和平等 B.民主和科学
C.严密和严格 D.烦琐和无序
8.毛泽东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干部制度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
C.党管干部原则 D.公开公正原则
9.清末废科举前,张之洞等倡导者没有贸然提出废除科举,而是耐心寻找合适时机。他们前期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开办新式学堂、鼓励公费或自费留学,对符合规定者如新式学堂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科举功名等。由此可见,清末废科举( )
A.使官员的选拔趋于紊乱 B.注重社会秩序稳定
C.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条件 D.实现了西学的普及
10.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11.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颁布的命令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长官督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A.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B.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C.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D.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利
12.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布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公务员制度配套法规陆续出台,然后是考核、录用等配套试行规章逐步出台,这些法规表明当前我国( )
A.公务员制度总体上处于法制化的深化阶段
B.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公务员法律体系已经建成
二、非选择题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其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取代四书五经等,不仅在考试形式、考场管理、考官、应试资格、法规等方面都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
——摘编自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选择题
1.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合奏《复议新政折》,主张大力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新政人才,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190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
A.想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
B.开始正式培养翻译人才
C.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
D.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
解析:由材料可知,清政府一方面大力派遣留学生,另一方面又给予其政治地位的奖励,这说明清政府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为新政培养人才,故D项正确;清政府实施新政的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表述绝对且与史实不符,A项排除;翻译人才的培养始于洋务运动,B项错误;新政的实施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等内部因素及外部西方列强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表述片面,排除C项。
2.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 )
A.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B.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D.剥夺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权力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5年国民政府公务员任用,与功勋、国民党委派有密切关系,故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C项正确;根据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可知,目的不是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而是加强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这种公务员的任用制度会造成任人唯亲、宗派主义、一党专政、政治腐败,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所以选C项。
3.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这说明( )
A.文官制度比科举制更为进步
B.中国文官制度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经验
C.近代中国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形成
D.北洋政府重视人才的选拔
9.解析:自1913年初开始,北洋政府颁布一系列关于文官考试的法令、制度,这说明北洋政府对文官人才选拔的重视,故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涉及科举制,故无法比较,排除;B项说法正确,但由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开始”说法有误,排除。
4.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体现了( )
A.社会主义原则B.学校教育的发展
C.党管干部制度D.干部管理科学化
解析: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包括对干部进行培训等内容,根据材料“中共中央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可知,C项正确;A、B两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
5.[2022·四川省达州市月考]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
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
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村干选任标准也是不同的,体现了社会需求影响了村干的选任标准,故选B项;据材料信息可知,贫下中农、劳模、劳动积极分子、大学生在不同时期成为村干,这些都不是宗法世俗的影响,排除A项;劳模、劳动积极分子和大学生成为村干,说明村干选任不受经济地位影响,排除C项;基层民主指1989年的居委会和1998年的村委会,排除D项。
6.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
A.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
B.对公务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C.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D.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解析:因为选拔人才的流程严格,所以有利于被选拔人员素质的提高,故A项正确;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公务员队伍结构优化,B项错误;腐败现象并没有因为考试录用制度的实施而得以避免,C项错误;女性地位与此制度的推行并无必然联系,D项错误。
7.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的《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考试法》规定,允许女子参加考试。这一转变使文官选拔更加( )
A.开放和平等 B.民主和科学
C.严密和严格 D.烦琐和无序
【解析】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有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考试则允许女子参加,相比较而言更加开放和平等,故选A项。
8.毛泽东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干部制度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
C.党管干部原则 D.公开公正原则
【解析】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公务员性质决定的,故选C项。
9.清末废科举前,张之洞等倡导者没有贸然提出废除科举,而是耐心寻找合适时机。他们前期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开办新式学堂、鼓励公费或自费留学,对符合规定者如新式学堂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科举功名等。由此可见,清末废科举( )
A.使官员的选拔趋于紊乱 B.注重社会秩序稳定
C.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条件 D.实现了西学的普及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末废科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新旧选官制度的衔接为前提,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0.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解析】由材料中的“留学归国”“进士”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故选D项。
11.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颁布的命令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长官督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A.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 B.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C.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D.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利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可以由国民党长官随时介绍入党,这明显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故选A项。
12.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布到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再到公务员制度配套法规陆续出台,然后是考核、录用等配套试行规章逐步出台,这些法规表明当前我国( )
A.公务员制度总体上处于法制化的深化阶段
B.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C.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公务员法律体系已经建成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这反映了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总体上处于法制化的深化阶段,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依据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其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取代四书五经等,不仅在考试形式、考场管理、考官、应试资格、法规等方面都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
——摘编自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结合材料内容和文章出处,可拟定具体论题是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试制度,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从成因、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即可。
答案:示例
论题: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
阐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政府需要专业行政人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于是,南京国民政府借鉴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的思想(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弹劾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监督制衡),将西方文官制度与传统科举制度相结合,建立了公务员考选制度。这种公务员考选制度有利于为政府选拔高素质人才,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但是,由于当时政治腐败,军阀割椐,战争连年,公务员制度很难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