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南川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1.(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校园图书馆”按音序排列,正确排序是“馆、书、图、校、园”
B.王晓华的名字,用拼音拼写为Wang Xiaohua。
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弗若的意思是不如。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诗句的停顿是正确的。
2.(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蚯蚓(yín) 蟋蟀(shuài) 细腻(lì)
B.匪徒(huǐ) 蒸融(zhēnɡ) 避免(bì)
C.水浒(xǔ) 恐怖(bù) 明媚(méi)
D.矜持(jīn) 支援(yuán) 逆行(nì)
3.(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横七竖八 神态安祥
B.恋恋有词 斩钉截铁
C.轻歌慢舞 暴露无遗
D.襟飘带舞 自作自受
4.(2分)下列诗句,写春天景色的一句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D.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5.(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B.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C.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D.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6.(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儿时到现在,我都是被父母呵护着。
B.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C.写文章语言要精炼,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唆话通通删去。
D.通过学习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7.(4分)读音节,写出正确的汉字。
xián 接 领yù 不可sī 议 记忆犹xīn
8.(6分)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画上“√”
笨拙(zhuō zhuó) 伶俐(línɡ lín) 栖息(qī xī)
干(燥 躁) 书(藉 籍) 司空见(贯 惯)
9.(2分)查字典,填空。
“恍”的音序是 ,请结合“恍”在字典的释义,给下列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恍”:①心神不安的样子;②猛然;忽然;好像
恍然大悟 精神恍惚 恍如隔世
10.(2分)即将离开母校,请选一位老师,仿照例句表达对他(她)
例:赠(音乐老师):您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赠 :
(2分)(名言警句)即将升入中学了,我想用“ ”来告诫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填名言警句)
12.(5分)为了充分利用我们身边“沉睡”的图书,帮助大家交换与分享,让图书在传递中发挥作用,学校即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1)请给漂流活动取一个别致的副标题,从而吸引同学们参加:图书漂流
(2)请请选一本你最喜欢的书,仿照以下的内容写一句推荐词,与下一位读者分享你的阅读收获。(要从内容和主题两个角度来写) 《鲁滨逊漂流记》推荐语: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变成自己的国王;一座岛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28年,鲁滨逊凭借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传奇。
《 》推荐语:
13.(2分)例:偏偏后面的同学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的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仿写考场上做试卷“入迷”的样子:
14.(7分)日积月累
(1)有意栽花花不开, 。
(2) ,忠言逆耳利于行。
(3)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郑燮用“ ,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自己坚强不屈的傲骨;《春夜喜雨》中,可以用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教育的句子是“ , ”。在古诗词中,“月”经常用来作为诗词人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载体,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建的“ ,不知秋思落谁家?”
15.(9分) 材料一 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它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这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印章流派的崛起、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 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如图。
材料三 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材料四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下部是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表格。
朝代 印章发展的过程
唐代以前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闲章出现,艺术性大为增加
元代
(2)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 。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3)下列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且种类丰富。
B.元代以后,文人刻印成风,为后代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书画鉴藏有力地促进了印章向艺术性方向发展。
D.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越来越不受重视。
(4)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会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印章部分蕴含的意义是 。
16.(19分)
笔墨童年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⑤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⑥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⑦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⑧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⑨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⑩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1)短文围绕“笔墨童年”写了多个事件,请仿照例子选择其中两件概括。
例:乡人敬惜字纸 ① ②
(2)短文第⑦自然段中,“书法”一词出现了两次,第一个“书法”是指 ;第二个“书法”是指 。从“这个误会,倒是不错”一句,你体会到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短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这样写啰嗦吗?为什么?
描写,
②短文第⑥自然段,“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清凉的河水,加在一起 的修辞手法,体现了
③“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向吴山庙走去。”此句中,哪些词 、 (至少2处)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4)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散文家。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下列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理解有误的是
A.童年时用毛笔书写以及对老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打下了“我”书法的功底。
B.生活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这是我的起点,也是“我”成为著名学者和作家的直接原因。
C.乡人对字纸的敬惜,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
(5)有人把题目换成了“童年”,与“笔墨童年”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17.(30分) 生活中你有过这些感受吗?“高兴”“激动”“忧伤”“难忘”“追悔莫及”……请选择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来写。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重点描写“那个时刻”的情景,把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题目:一个令人 ____的时刻 要求:(1)先把横线上的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23年重庆市南川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答】A、B、C正确。
D 有误,本句可根据句意来划分节奏,“雨”是轻微的阵雨,所以“七八个星”与“天外”之间要断开,所以“两三点雨”与“山前”要断开,两三点雨/山前。
故选:D。
2.【答案】D
【解答】A.有误,“蚯蚓”的“蚓”应读“yǐn”。
B.有误,“匪徒”的“匪”应读“fěi”。
C.有误,“水浒”的“浒”应读“hǔ”。
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答】A.有误,神态安详:表情平静。故“神态安祥”的“祥”错误。
B.有误,念念有词:指连续不断地念叨着一些词句、。
C.有误,轻歌曼舞:指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答】A.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还没有完全遮住山峦。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B.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蛙声阵阵。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眼前夏景给人们带来了幸福。
C.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的意思是风和日丽之时在泗水的河边踏青。写出了春回大地。
D.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那就是橙子金黄。不符合题干。
故选:C。
5.【答案】B
【解答】A.有误,“初学记”为作品名称。
B.正确。
C.有误,“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
D.有误,“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
故选:B。
6.【答案】D
【解答】A.错误,应改为:总是。
B.错误,应改为:发现并解决。
C.错误,删去:啰嗦。
D.正确。
故选:D。
7.【答案】衔 域 思 新
【解答】故答案为:
衔 域 思 新
8.【答案】zhuō línɡ qī
燥 籍 惯
【解答】“栖息”的“栖”应读“qī”,指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读“xī”时。
“干燥”指缺乏水分的状态,常常用来描述气候或者物体的湿度状态。
“书籍”指的是装订成册的著作,通常用于表达阅读材料或知识的集合。
“司空见惯”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看惯了不再觉得新奇。故选“惯”。
故答案为:
zhuō línɡ qī
燥 籍 惯
9.【答案】H ②①③
【解答】“恍”的音序是:H。
恍然大悟的意思是:一下子心里明白、醒悟过来。“恍”在其中的意思是:猛然。
精神恍惚意思是: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的样子。“恍”在其中的意思是:心神不安的样子。
恍如隔世意思是:好像隔了一个时代。形容人、事。“恍”在其中的意思是:好像。
故答案为:
H ②①③
10.【答案】(语文老师) 您圆润的嗓子,丰富的知识,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航。
【解答】选一位老师,仿照例句表达对他(她)的赞美和敬意即可。
故答案为:
(语文老师) 您圆润的嗓子,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航。
11.【答案】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解答】“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是晋代科学家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不要因为懒惰少花一点时间造成功亏一篑。“
故答案为: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12.【答案】(1)给知识一个美的旅程;
(2)童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片段。苦难和奋斗是它的主题,因此这部自传体小说在整体基调上显得严肃、低沉。同时,它又是以一个小孩眼光来描述的,因此读来并不觉得压抑。它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中感受到人们战胜命运的巨大力量。推荐大家进行阅读。
【解答】(1)本题考查实践作业。图书漂流活动是为了充分利用我们身边“沉睡”的图书,让图书在传递中发挥作用,我想给本次活动取一个别致的副标题。如图书漂流——给知识一个美的旅程。
(2)本题考查推荐介绍。我想给大家推荐高尔基的《童年》。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片段,因此这部自传体小说在整体基调上显得严肃。同时,因此读来并不觉得压抑,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悲剧中感受到人们战胜命运的巨大力量。
故答案为:
(1)给知识一个美的旅程;
(2)童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片段,因此这部自传体小说在整体基调上显得严肃。同时,因此读来并不觉得压抑,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悲剧中感受到人们战胜命运的巨大力量。
13.【答案】考场上,班长目不转睛地盯着试卷,手上的笔不断地书写着一道道的题目,在这闷热的教室里,晶莹的汗水如同雨水般不停地滴落,他也无暇顾及,依旧钻研着试卷。
【解答】仿写场景时,注意使用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凝练,班长目不转睛地盯着试卷,在这闷热的教室里,他也无暇顾及。
故答案为:
考场上,班长目不转睛地盯着试卷,在这闷热的教室里,他也无暇顾及。
14.【答案】(1)无心插柳柳成荫;
(2)良药苦口利于病;
(3)千磨万击还坚劲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明月何时照我还 今夜月明人尽望。
【解答】(1)“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有意去栽花;无心偶插柳。后人常引用这两句俗联语来比喻有意去做某事;无心偶做某事。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个汉语成语。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
(3)分别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故答案为:
(1)无心插柳柳成荫;
(2)良药苦口利于病;
(3)千磨万击还坚劲 随风潜入夜 明月何时照我还 。
15.【答案】(1)至唐宋 仅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 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
(2)B;
(3)D;
(4)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表达出北京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热情与真诚,同时传递出奥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
【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梳理。结合材料一“印章自古就有,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依次填空:至唐宋、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
(2)本题考查对于字体的辨析。结合篆书“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的特点可知。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内容判断正误的能力。
A、B、C正确。
D.有误,被欣赏,这句话可知说法错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对印章蕴含意义的体会。通过观察可知,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同时传递出奥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
故答案为:
(1)至唐宋 仅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 ,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
(2)B;
(3)D;
(4)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表达出北京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热情与真诚。
16.【答案】(1)①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②老师抱“我”洗墨迹;
(2)毛笔字借书的方法 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要想多看书就得多练字;
(3)①环境 突出了冬天的冷,为后面随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作铺垫;
②排比 书法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饱含了老师对“我”的关爱;
③弯、捡;
(4)B;
(5)“笔墨童年”更好。“笔墨”是线索,贯穿全文,童年时教师的关爱,激发了“我”对书法的热爱,打下了“我”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家乡浓郁的文化气氛,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笔墨”与“童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本文主要事件为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用小楷字借书。选择其中两件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结合“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结合“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练好了字也读了大量的书。
(3)①本题考查环境描写及作用分析。“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是环境描写,为后面随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作铺垫。
②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典型的细节、抱持的手臂,写出了老师对“我”的关爱。
③句用“弯”“捡”“捧”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乡人对字纸的恭敬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
B.有误,童年时老师的关爱,打下了“我”书法的功底,以及家乡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一切为作者日后成为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故选:B。
(5)本题考查标题分析。“笔墨童年”更好,童年时教师的关爱,打下了“我”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笔墨”与“童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答案:
(1)①蘸酒写字进行期末考试;②老师抱“我”洗墨迹;
(2)毛笔字借书的方法 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要想多看书就得多练字;
(3)①环境 突出了冬天的冷;
②排比 书法对“我”的文化启蒙和激励作用;
③弯、捡;
(4)B;
(5)“笔墨童年”更好。“笔墨”是线索,童年时教师的关爱,打下了“我”书法的功底:乡人对字纸的敬惜,启蒙了“我”对文学和文化的热爱。
17.【答案】
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下午,同学们都胸有成竹、满怀着自信与激动来到了操场上。
那天的操场与往日不同,到处洋溢着运动会的气氛,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运动健儿们个个是精神饱满,生龙活虎,都想赛出自己的水平,赛出自己的风格。
六年级段的接力赛非常激烈,运动员们都做好了赛前准备。开始了,随着发令枪“砰”的一声,四个班的男生都像脱僵的野马飞冲出去,我们班的袁俊杰冲在第一位,可一班死追不放,紧紧地跟在后面,但“鹿死谁手“还不知,我们的心不由得悬了起来,袁俊杰的棒子顺利地传到了徐馨手里,一班也不甘示弱,在后面咬得死死了,操场上的呐喊声、加油声响成一片。“掉了,掉了,一班的棒掉了。”也不知谁在大声喊叫。我们班的徐馨借此机会猛冲过去。就这样那棒子在我们的几个健儿手上灵活的传来传去。此时,一班跟我们班的距离也越差越远,我们班的啦啦队们都放开嗓门大喊道:“604加油!604加油!”最后一棒是我们班女将郑颖,郑颖像发疯般地冲刺过去,一班再奋力地追赶也无济于事了。
我们班赢了!我们班赢了!我们跳了起来,抱在一起欢呼雀跃,那时的心情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接力赛拿第一是我们604班的梦想呀!
六年的梦呀那天圆了!这难道不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吗?
【解答】范文:
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下午、满怀着自信与激动来到了操场上。
那天的操场与往日不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生龙活虎,赛出自己的风格。
六年级段的接力赛非常激烈。开始了,四个班的男生都像脱僵的野马飞冲出去,可一班死追不放,但“鹿死谁手“还不知,袁俊杰的棒子顺利地传到了徐馨手里,在后面咬得死死了、加油声响成一片,掉了。”也不知谁在大声喊叫。就这样那棒子在我们的几个健儿手上灵活的传来传去,一班跟我们班的距离也越差越远!604加油,郑颖像发疯般地冲刺过去。
我们班赢了!我们跳了起来,那时的心情真的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六年的梦呀那天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