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24 08:2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喀斯特溶蚀地貌
  (经典题)读下图,回答下面三题。
1.该景观为(  )
A.桂林山水  B.长江三峡
C.杭州西湖  D.九寨沟风光
2.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3.图中反映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准噶尔盆地
  (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十二中期中)如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板块张裂  D.流水溶蚀
5.该地地表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洼地  ②峰林  
③石幔  ④石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河北衡水武强中学期中)地貌类型多样,千姿百态,特点各异。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地貌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该地貌属于(  )
A.流水堆积地貌  
B.喀斯特溶蚀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海岸堆积地貌
7.该地貌的名称是(  )
A.峰丛  B.峰林  C.石柱  D.溶洞
  (经典题)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下面为广西桂林的两幅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9.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植被  B.植被、土壤
C.岩石、水文  D.土壤、地形
题组二 喀斯特沉积地貌
  (2024湖北荆州中学月考)下图是一些游客经常见到的一种地貌景观。在洞穴中,千姿百态的地貌映入眼帘。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图中甲、乙地貌分别为(  )
A.石帘、石柱  B.石柱、石笋
C.石柱、石帘  D.石钟乳、石笋
11.该地貌属于(  )
A.冰川侵蚀地貌  
B.海岸侵蚀地貌
C.地下喀斯特地貌  
D.风力侵蚀地貌
  (2024浙江绍兴诸暨期中)“凝固瀑布”是由温泉区富含碳酸氢钙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面形成的。下图为“凝固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形成“凝固瀑布”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堆积  D.冰川侵蚀
13.下列地区中,最可能见到“凝固瀑布”的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2024四川南充阆中东风中学月考)读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4.按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15.下列地貌中属于喀斯特沉积地貌的是(  )
A.峰林  B.溶沟  
C.石钟乳  D.溶洞
  (2024云南昆明期末)刺猪洞位于贵州省毕节市,洞内数不清的“鹅管”交织在一起(图1),宛若水晶灯一般。在贴着洞壁的一侧,透明水池里生长着“石灵芝”(图2)。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6.刺猪洞内的“鹅管”属于(  )
A.石芽  B.石笋
C.石柱  D.石钟乳
17.推测透明水池内池水的直接来源是(  )
A.冰雪融水  B.洞壁渗水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18.水池中的“石灵芝”形成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①水自洞顶持续滴落
②池底水体持续下渗
③池内水体不断流动
④池内水位波动较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喀斯特地貌及其形成过程
  (2024浙江浙东北联盟期中)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溶洞内莲花盆体量巨大的原因有(  )
①气候温暖湿润  
②长期流水侵蚀
③石灰岩层较厚  
④人类破坏较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与莲花盆成因相同的地貌形态有(  )
A.溶沟、残丘  B.石笋、钙华
C.石芽、石林  D.溶洞、石柱
  (2024山西大同期中统考)下图示意某种地貌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图表示了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该地貌是(  )
A.海岸地貌  
B.流水地貌
C.风成地貌  
D.喀斯特地貌
4.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三个阶段的排列顺序依次是(  )
A.Ⅱ—Ⅲ—Ⅰ  B.Ⅰ—Ⅱ—Ⅲ
C.Ⅲ—Ⅱ—Ⅰ  D.Ⅲ—Ⅰ—Ⅱ
  (2024浙江宁波期中联考)下图为某地貌区三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该地貌的演化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6.③地的地表特征为(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峰峦叠嶂,绵延不绝
C.墚峁交织,千沟万壑
D.暗河交错,别有洞天
  (2024浙江温州四校联考改编)天坑是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下图为天坑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7.天坑形成的良好的岩层条件可能是岩层(  )
A.深厚  B.较薄  C.致密  D.坚硬
8.天坑的形成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题组二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经典题)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有岩溶平原、岩溶高原与岩溶山地。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表现形式是 (  )
A.土地沙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土壤盐渍化  D.土壤板结化
10.我国西南岩溶地貌区土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
A.大力发展梯田农业,种植粮食与经济作物
B.发展峰林观光与溶洞探险等旅游项目
C.开挖有色金属矿,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D.采伐天然林,发展林木加工业
11.(2024湖南邵阳二中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喀斯特峰丛是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山峰环绕着洼地。这些山峰坡度大、土层薄,一旦植被被破坏,就容易产生石漠化现象。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1)指出甲、乙两处地貌的具体名称。(2分)
(2)说明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气候和地质条件。(4分)
(3)简述峰丛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C 3.B 4.D 5.A 6.B 7.B 8.C
9.C 10.D 11.C 12.B 13.D 14.D 15.C 16.D
17.B 18.B
1.A 图中景观为我国的桂林山水。
2.C 图示景观为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3.B 图中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B正确。
4.D 喀斯特溶洞的洞顶经常会发生局部崩塌,从而形成“天窗”,而局部崩塌是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的,D正确。
5.A 图中有石钟乳,说明该地是可溶性岩石。可溶性的岩石受流水溶蚀作用在地表会形成洼地和峰林,在地下经流水沉积可形成石幔和石笋。
知识拓展 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 特地貌 石芽、溶沟、落水洞、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漏斗和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
地下喀斯 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
6—7.B B 由所学知识可知,峰林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由图可知,形成该地貌的岩石是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该地貌为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且山坡陡峭,故该地貌是喀斯特溶蚀地貌峰林。
8.C 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C项正确。“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为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点,A项错误。“冰川广布,河流众多”以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均不是喀斯特地貌的特点,B、D项错误。
9.C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为岩石和水文;植被、土壤等均不是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故C项正确。
10.D 图中所示洞穴中,甲地貌是从洞顶向下发育的,乙地貌是从底部向上发育的。四个选项中,石钟乳、石帘从洞顶向下发育,石笋从底部向上发育,石柱是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的,由此可知甲地貌为石钟乳,乙地貌为石笋。
11.C 石笋、石钟乳等为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C正确。
12.B 含有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水中的CO2逸出,使得CaCO3沉积,形成“凝固瀑布”,所以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堆积,B正确。
13.D 由所学知识可知,云贵高原多石灰岩(含碳酸钙),且纬度低,气温较高,符合“凝固瀑布”的形成条件,D正确。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青藏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不符合“凝固瀑布”的形成条件,A、B、C错误。
14.D 根据图中信息,海洋中的钙离子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石灰岩,如①图所示;之后,发生地壳抬升运动,形成喀斯特高原,如③图所示;在抬升过程中,石灰岩被流水不断地溶蚀,出现溶洞、地下河,如④图所示;之后,溶蚀和沉积进一步增强,地势进一步降低,形成峰林和溶洞内的地貌,如②图所示。故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④②,选D。
15.C 峰林、溶沟、溶洞为喀斯特溶蚀地貌,石钟乳为喀斯特沉积地貌。
16.D 由材料推断,刺猪洞是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其中在溶洞顶部垂挂生长,如“鹅管”般形态的是石钟乳,D正确。石芽是地表喀斯特地貌,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A错误。石笋由洞底向上发育,为锥状、塔状等,其发育的方向与石钟乳相反,B错误。石柱是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而成的柱状体,C错误。
17.B 喀斯特溶洞内多裂隙,区域内的冰雪融水、降水和地表径流会沿着溶洞裂隙下渗,因此洞内透明水池内池水的直接来源是洞壁渗水,B正确;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均不是其直接来源,A、C、D错误。
18.B 水池中的“石灵芝”成因与石笋类似,是水自洞顶持续滴落,在洞底往上发育形成的碳酸钙堆积体,其发育方向与石钟乳相反,池内水位波动较小,则容易堆积成顶部如盖状的灵芝形态,①④正确;池底水体持续下渗、池内水体不断流动不利于“石灵芝”的形成,②③错误。故选B。
能力提升练
1.C 2.B 3.D 4.C 5.D 6.A 7.A 8.D
9.B 10.B
1.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2.B 莲花盆为地下喀斯特地貌,且为喀斯特沉积地貌。残丘是流水溶蚀形成的,A错误;石笋、钙华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沉积地貌,B正确;石林属于喀斯特溶蚀地貌,且位于地表,并非地下,C错误;溶洞为喀斯特溶蚀地貌,D错误。
3.D 图中地貌有溶沟和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
4.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5.D 结合经纬度判断图中三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②③两地海拔较高,且地势起伏较大,由此可判断图中三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南方地区降水多,流水作用显著,受流水侵蚀(溶蚀)、搬运等作用影响,高海拔地区地势会逐渐变低,因此可知,该地貌的演化过程为②③①,D正确。
6.A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③地奇峰林立,地表崎岖,A正确;由图可知,该地地貌形态以孤峰为主,并没有绵延不绝的特征,B错误;“墚峁交织,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C错误;“暗河交错,别有洞天”是③地的地下特征,D错误。
7.A 由图和材料“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可知,天坑的形成需要深厚的岩层,A正确。
8.D 材料“天坑是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说明,甲是天坑的最终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和搬运作用会使得地下空间不断扩大,因此丙在乙之前。所以天坑的形成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序应是丙—乙—甲,D正确。
9.B 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故B项正确。
10.B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西南岩溶地貌区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旅游业,故B项正确;大力发展梯田农业、开挖有色金属矿和采伐天然林都易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故A、C、D项错误。
11.答案 (1)甲:石笋。乙:石钟乳。
(2)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溶蚀作用强;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溶于水,被流水溶蚀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贫瘠,肥力低;地表水易渗漏,农业用水不足;地形崎岖,可耕地少,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解析 (1)图中甲是位于喀斯特溶洞洞底的尖锥体,为石笋;乙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为石钟乳。
(2)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溶蚀地貌,我国西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溶蚀作用强;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地表水、地下水对石灰岩的长期溶蚀作用,形成了现在的各种喀斯特地貌。
(3)由材料可知,峰丛土壤浅薄,因此植被不易发育,水土保持作用较差,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进一步变薄;植被发育程度较差,地形坡度较大,土壤迁移速度快,土壤贫瘠,肥力低;喀斯特地貌岩层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农业用水不足;地形崎岖,平地较少,可耕地少,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