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第二节 风成地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题--第二节 风成地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6-24 09:1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风成地貌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风蚀地貌
  (2024黑龙江哈尔滨期中)埃及白沙漠除了有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层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搬运
2.图中地貌常见于我国(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024黑龙江大庆东风中学月考)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该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下图是该地貌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形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4.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A.V字形河谷  
B.风蚀蘑菇
C.新月形沙丘  
D.河口三角洲
  (2024河北石家庄正中实验中学期中改编)新疆乌尔禾“魔鬼城”长、宽约在5千米以上,地面海拔350米左右,地貌呈西北—东南走向,下图为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
A.沟壑纵横  B.侧壁陡立
C.奇峰林立  D.地势平坦
6.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堆积  B.流水堆积
C.海浪侵蚀  D.风力侵蚀
7.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正北风  D.西南风
题组二 风积地貌
  (经典题)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地貌总的特征是地面非常破碎,表现为沟谷密度(单位面积的沟谷总长度)和地面分割度(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比)两项数值很高。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黄土高原的主导地质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
9.图中黄土颗粒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教材习题改编)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灌丛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风化作用  D.风力搬运
11.灌丛沙丘分布区域(  )
①地势起伏大  ②气候较干旱
③有水源分布  ④植被覆盖率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沙漠中,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可以指示(  )
A.土壤水分条件改善  
B.沙丘活动性增强
C.气候趋于干旱  
D.植被覆盖率降低
13.(2023河南三门峡渑池二高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沙丘是由沙漠中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的,通常呈新月形。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某地区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沙丘景观图。
(1)简述图中沙丘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6分)
(2)判断该地区的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6分)
(3)在下图中补绘三条等高线,以表示新月形沙丘形态,并标注出甲的位置。(4分)
题组三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2024河北张家口期中改编)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4.图中沙丘流动可能带来的危害有(  )
①掩埋房屋、道路  
②冲垮桥梁、建筑
③引发滑坡、泥石流  
④侵吞农田、牧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少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概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风成地貌
  (2024湖南常德汉寿五中期中改编)读某风积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上图中能正确表示流动沙丘的图是 (  )
A.a  B.b  C.c  D.d
2.为防止新月形沙丘流动,草一般种在(  )
①陡坡一侧  ②缓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024浙江台州期中联考)一位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远眺风城,宛若中世纪的一座城堡,强劲的西北风扬起地面的沙子,疾速向岩石上击去,给人以凄森苍凉之感……”据考察,该地原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下面左图和右图为游客拍下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关于游客描述的地貌名称和外力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
A.雅丹地貌—风力侵蚀
B.喀斯特地貌—流水侵蚀
C.丹霞地貌—流水侵蚀
D.沙丘、沙垄—风力堆积
4.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堆积作用—地壳下降—风力侵蚀
B.堆积作用—地壳上升—风力侵蚀
C.堆积作用—风力侵蚀—地壳下降
D.堆积作用—地壳上升—风力沉积
  (2024湖南怀化期中统考)塔里木盆地荒漠区的沙丘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图1为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观形成原因分析图,图2为流动沙丘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据图1分析,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绿洲分别对应(  )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6.图2是塔里木盆地常见的流动沙丘示意图,判断该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题组二 风沙活动及其治理
  (2024黑龙江牡丹江二中期中)抛物线状沙丘常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沙质草原环境。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因受地形或植被阻挡而移动缓慢,中部继续受到风力侵蚀和搬运,可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下图为我国某地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示意图(虚线表示沙脊线)。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主导风向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B.该地主导风向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
C.该地主导风向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D.该地主导风向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
8.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因此防护林应建在(  )
①陡坡一侧  ②缓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我国豫东地区分布着大量风沙区。下图为豫东地区风沙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豫东风沙区的沙源主要为(  )
A.黄河挟带的泥沙
B.海洋里的泥沙
C.黄土高原吹来的泥沙
D.农田里的泥沙
10.豫东地区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是(  )
A.开挖入海新河道  B.提高黄河冬季水位
C.营造防护林体系  D.合理分配灌溉水源
11.(2024河北邢台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我国宁夏中卫沙坡头一带流动沙丘较为活跃,当地人摸索出的治沙工程对保障包兰铁路的通畅作用极大。当地治沙用的材料以就地取材为主,如铺设砾石平台用的砾石、防护林带的植被等。下图为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防护体系剖面示意图。
(1)推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6分)
(2)简述流动沙丘对列车运行安全造成的潜在威胁。(4分)
(3)结合材料,说明该治沙工程的合理之处。(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D 3.C 4.B 5.B 6.D 7.B 8.A
9.A 10.A 11.B 12.A 14.D 15.A 16.A
1.C 图中蘑菇状白垩岩是风成地貌中的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2.D 风蚀地貌主要出现在我国气候干旱、风力强劲的西北地区,准噶尔盆地属于西北地区,D正确。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由于气候较湿润,风蚀作用较小,A、C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处多冰雪覆盖,海拔低处植被覆盖较好,所以不容易出现风蚀蘑菇,B错误。
3.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4.B “蜂巢”的形成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B正确;V字形河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A、C、D错误。
5.B 分析材料可知,新疆的乌尔禾“魔鬼城”是风力侵蚀地貌,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大,风挟带沙粒磨蚀岩石而形成的。据图可知,图示地貌景观多陡崖,所以其主要特点是侧壁陡立,B正确;沟壑纵横、奇峰林立符合流水侵蚀地貌的特征,A、C错误;图示地貌景观地势并不平坦,D错误。
6.D 新疆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图示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因此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D正确。
7.B 图示地貌呈西北—东南走向,其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因此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图示地区在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的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因此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为西北风,B正确。
8.A 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风带来大量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沙尘堆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故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技巧归纳 黄土高原地貌
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9.A 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颗粒大的黄土先堆积,颗粒小的黄土后堆积,故A项正确。
10.A 由材料“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分析可知,灌丛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
11.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灌丛沙丘分布区域多为绿洲边缘,地势起伏较小,而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沙粒可能堆积在低洼处,①错误;绿洲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较干旱,②正确;有水源分布的地区有利于灌丛生长,③正确;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较低,④错误。故选B。
12.A 在沙漠中,灌丛沙丘能够生长发育,说明沙漠中灌丛植物数量增多、植株体型增大,这可以指示沙漠土壤水分条件改善,能够生长更多、植株更大的灌丛植物,A正确;灌丛沙丘的生长发育说明沙丘被固定,沙丘活动性减弱,B错误;土壤水分条件改善,气候趋于湿润,C错误;土壤水分条件改善,植被覆盖率增高,D错误。
13.答案 (1)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风力大,风沙活动强。
(2)盛行风向:西南风。理由:在新月形沙丘中,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由该摄影爱好者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沙丘景观图可以推知,缓坡指向西南方向,所以当地盛行西南风。
(3)绘图如下:
解析 (1)沙丘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沙丘广布,表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风沙活动强,流动沙丘发育程度高。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地表裸露,土壤欠发育。
(2)该景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面向正北拍摄的,沙丘的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所以结合图示沙丘的坡面陡缓形态可知,该地区盛行西南风,导致沙丘西南方向坡度缓,沙丘东北方向坡度陡。
(3)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度缓,等高线稀疏,背风坡坡度陡,等高线密集,且补绘的等高线形态与图示最外围等高线形态大致一致。甲位于迎风坡一侧,在合适的位置标出即可。
14.D 在沙漠边缘,流动沙丘会掩埋房屋、道路,侵吞农田、牧场,故①④符合题意;洪水、泥石流可能会冲垮桥梁、建筑,故②不符合题意;暴雨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A 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知识拓展 草方格沙障与石方格沙障
类型 优缺点 作用
草方格 沙障 治沙效果好,但易腐烂 都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石方格 沙障 便于就地取材;使用时间长;由于其自身重量大,不容易被风吹走,更适合于恶劣的环境;对水分下渗影响小,涵养水源效果差
16.A 读图可知,沙障主要沿着铁路线布局,因此主要目的是阻止铁路北部沙漠向南扩张,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能力提升练
1.A 2.B 3.A 4.B 5.D 6.B 7.A 8.D
9.A 10.C
1.A 流动沙丘迎风一侧坡度缓,根据图中箭头可知,图c、图d迎风一侧坡度陡,C、D错误。流动沙丘迎风侧侵蚀,背风侧堆积,最终沙层倾斜方向与背风侧一致,A正确;b图所示分层结构属于固定沙丘,B错误。
2.B 新月形沙丘是风力作用形成的,要防止新月形沙丘流动,可通过减弱风力来实现,所以应在迎风坡一侧种草或在背风坡一侧建造防护林,③正确、④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因此草应种在缓坡一侧,②正确、①错误。故选B。
3.A 根据游客拍下的照片可知,地貌表现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此可判断该地貌为雅丹地貌,其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4.B 根据材料“该地原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后来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成了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的陆地瀚海”可推断,该地最先为湖泊,地势较低,接受堆积作用,形成砂岩和泥板岩等沉积岩层,然后地壳抬升(经过两次大的地壳变动),湖泊变为陆地,岩石出露,再接受风力侵蚀,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B正确。
5.D 流动沙丘植被覆盖率低,风速快,应对应④;固定沙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风速较慢,应对应②;半固定沙丘风速较流动沙丘慢,植被覆盖率较固定沙丘低,应对应①;绿洲植被覆盖率最高,风速最慢,应对应③。D正确。
6.B 图中流动沙丘迎风的一侧坡较缓,背风的一侧坡较陡,因此风从沙丘坡缓的一侧吹向坡陡的一侧。图中沙丘左侧坡较缓,右侧坡较陡,风应从图中左侧吹向右侧,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图中左侧为西北方,因此该地区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B正确。
7.A 由所学风成地貌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微凸,背风坡陡而下凹,往下风向延伸出两翼,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地主导风向是西风,C、D错误;由图可知,抛物线状沙丘的沙脊线靠近东侧,说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是陡坡,西侧是缓坡,A正确、B错误。
8.D 沙丘的背风坡一侧(即陡坡一侧)风力、风速较小,蒸发较弱,水分条件好,植树容易成活,树木成活后能阻挡沙丘的移动,因此防护林应建在陡坡一侧、背风坡一侧,故选D。
9.A 从图中可以看出,豫东风沙区有黄河流经,因此豫东风沙区的沙源最可能是黄河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堤口处改道,形成的决口扇上的物质,A正确;河南并不沿海,B错误;豫东风沙区距离黄土高原较远,C错误;图示区域降水较多,因此沙源也不可能为农田里的泥沙,D错误。
10.C 豫东地区降水较多,因此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是营造防护林体系,C正确;开挖入海新河道可防治当地水患,A错误;提高黄河冬季水位、合理分配灌溉水源,与河道外的风沙区无关,B、D错误。
11.答案 (1)风向:偏北风。理由:该地沙丘大致是南坡较陡,北坡较缓;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故该地北坡为迎风坡,主导风向为偏北风。
(2)掩埋铁轨,造成列车偏离轨道;磨蚀列车车轮及铁轨,威胁列车运行安全;等。
(3)通过前沿阻沙带、固沙带、乔灌木林带等,依次设防阻沙,减轻风沙对铁路的危害;不同地段种植不同植物,既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又可以提高植物成活率;就地取材,使用当地植被、砾石等作为治沙工程材料,节约成本。
解析 (1)由所学风成地貌知识可知,流动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该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形态大致是南坡较陡、北坡较缓,故沙丘北坡为迎风坡,主导风向为偏北风。
(2)流动沙丘可能会掩埋铁轨,造成列车偏离轨道;风沙不断磨蚀列车车轮及铁轨,威胁列车运行安全,风沙漫天会影响司机视野,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3)治沙需从沙源、风速、沉积环境等角度分析,治沙工程需考虑成本等。根据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防护体系剖面示意图可知,该治沙工程通过前沿阻沙带、固沙带、乔灌木林带等,降低风速,依次设防阻沙,减弱风沙对铁路的危害;在不同的地段种植不同植物,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提高植物成活率;根据材料可知,当地治沙用的材料以就地取材为主,如铺设砾石平台用的砾石、防护林带的植被等,就地取材,节约成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