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流水地貌
(2022广东,4)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题。
1.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2.[2019课标Ⅲ,37(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如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2)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考点2 风成地貌
(2023浙江1月选考,3—4改编)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下面两题。
3.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流水搬运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4.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 )
①空气稀薄 ②风沙强劲
③气候极度干旱 ④滑坡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3 流水地貌和风成地貌综合考查
(2021湖南,15—16)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呈季节性变化。图1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图2为研究区同一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5.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
A.3月、5月 B.9月、7月
C.8月、6月 D.5月、9月
6.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4 滑坡
(2020山东,1—2)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
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
8.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考点5 泥石流
9.(2021山东,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 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 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 200 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 100 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 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4分)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6分)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6分)
考点6 喀斯特地貌
(2022河北,12—13)小明多次随老师赴太行山某溶洞研学基地考察。他发现,洞外崖壁夏季细流潺潺,冬季冰锥倒悬。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的形态结构各异(下图):(1)前者由洞顶向下生长、上粗下细,后者相反;(2)二者横切面虽都呈同心圆状,但前者上部空心、下部实心,后者整体实心;(3)前者纵切面下端纹层(沉积微层理)下凹,后者纹层上凸。石钟乳和石笋相向生长连接形成石柱后,继续发育,会演变出多种形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洞外崖壁水流的直接来源是( )
A.大气降水
B.裂隙储水
C.植被蓄水
D.冰雪融水
11.小明剖析石柱样本时,区分完整石钟乳段和石笋段的可靠依据是( )
A.石钟乳段横切面实心环状
B.石笋段外部形态下粗上细
C.石钟乳段纵切面中空管状
D.石笋段纵切面微层理上凸
(2023新课标,7—8)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
考点7 冰川地貌
(2023海南,12—13)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5.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三年模拟练
(2024河北部分学校联考)抛物线状沙丘是一种平面形态呈“V”形或“U”形的典型固定、半固定沙丘,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因平面形态类似抛物线,故得名抛物线状沙丘。植被的分布可控制抛物线状沙丘侵蚀和沉积,是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图示意新疆艾比湖流域某研究区抛物线状沙丘的形成过程,通过野外观测和对研究区抛物线状沙丘形态特征和沙丘上植被特征的分析,可以初步断定研究区抛物线状沙丘起源于风蚀洼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风蚀洼地阶段风蚀洼地与弧形沙梁的相互关系是( )
A.风蚀洼地为弧形沙梁提供了全部沙源
B.弧形沙梁减弱了吹蚀风蚀洼地的风力
C.风蚀洼地对弧形沙梁的沙粒进行分选
D.风蚀洼地和弧形沙梁沿相同方向生长
2.抛物线状沙丘从半环形阶段到初级抛物线阶段的形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植被( )
A.减弱了风沙的堆积作用
B.增加了风力的侵蚀作用
C.转变了风沙运动的方向
D.改变了风沙流空间分布
3.野外要判断抛物线状沙丘发育的阶段,可以通过( )
①沙粒物质组成 ②沙丘长宽之比
③沙脊形态特征 ④沙丘植被类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河南安阳调研)浅水三角洲是指在水体较浅、地形较平缓的沉积区形成的以分流河道砂体及分流砂坝砂体为主的三角洲类型,在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大型古湖盆中十分典型。下图示意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不同沉积模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图中b→e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
A.流水作用相对强度增大 B.形成过程中气候均长期严重干旱
C.湖平面升降幅度在变大 D.沉积物总厚度越来越薄
5.鄂尔多斯盆地浅水三角洲中的沉积层( )
A.沉积物颗粒前缘粗后缘细 B.沉积物的分选性较差
C.沉积物的磨圆度较差 D.砂质少、泥质多
(2024河北邯郸涉县联考)小相岭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脉东缘,受第四纪冰川和寒冻风化等作用,形成了特殊地貌,遗迹中最显著最典型的当数长海沟。不同时段的冰碛物能反映出古气候演化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为小相岭长海沟冰川地貌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根据第四纪冰期以来的气候,可推断冰碛物的形成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7.地貌A表示( )
A.刃脊 B.冰斗 C.角峰 D.侧碛堤
(2024浙江台州测试)充足的沙源、向岸盛行风是海岸沙丘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辽河入海口辽东湾东岸沙丘广泛发育,大致呈条带状平行分布。下图示意辽东湾海岸沙丘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辽东湾海岸沙丘春季发育最明显,主要原因是春季( )
A.多大风天气 B.地表砂粒粒径小
C.植被覆盖少 D.河流堆积作用强
9.辽东湾海岸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 )
①河流砂质沉积物 ②冬季风沙沉积物
③海岸波浪侵蚀物 ④海底砂质沉积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3河北沧衡期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岩溶地区地表水从溶洞流出并在河谷两侧出露,形成岩溶泉。地势起伏是影响岩溶泉发育的重要因素。重庆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温和湿润,以丘陵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地为主,水系发达。下图示意重庆碳酸盐岩和岩溶泉的分布,下表示意重庆岩溶地区不同地形的岩溶泉数量对比。
地形起 伏度/m 地形 面积/km2 岩溶泉 数量/个 发育密度/ (个·100 km-2)
70~200 平原、 丘陵 13 380.89 639 4.78
200~500 小起伏 山地 14 912.60 500 3.35
500~ 1 000 中起伏 山地 843.14 11 1.30
(1)描述重庆岩溶泉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简述原因。(6分)
(2)分析不同地形起伏度对岩溶泉发育的影响。(4分)
(3)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方面,推测重庆岩溶泉的未来发展趋势。(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五年高考练
1.A 3.C 4.B 5.D 6.B 7.C 8.D 10.B
11.D 12.B 13.B 14.A 15.B
1.A 材料“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说明,近几十年来该河段河流流速慢,利于河流泥沙淤积。并且由图可知,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河床不断抬升,说明河床堆积物变多,即从2007年到未来,河床泥沙淤积的速度大于河床被侵蚀的速度,A正确;侵蚀大于淤积,会导致河床降低,B错误;若侵蚀—淤积平衡,则河床的深度应该不变,C错误;持续不断侵蚀会导致河床降低,D错误。
2.答案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 (1)河面宽度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以结合材料从内陆高山、河岸直立、岩性单一、河流下切等方面分析。
(2)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主要从河水含沙量高及流速降低等方面分析。
3.C 据材料可知,“小蘑菇”景观分布于新疆东部雅丹地貌区,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离冬季风的源地近,风力侵蚀作用强。
4.B 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说明其自然环境恶劣。该地区位于新疆东部,气候极度干旱,风沙强劲,②③正确;空气稀薄地区主要在海拔高的高原或山区,①错误;该地区降水少,滑坡分布范围小,④错误。故选B。
5.D 由材料可知,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呈季节性变化。图2中L月河道横断面上有大量的风积物,说明以风力堆积为主,由此推断此时为冬春季节,B、C错误;3月和5月同为春季,5月接受风力堆积的时间更长,因此河道风积物较3月多,A错误;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西缘,7—9月降水较多,9月接受了较长时间的流水冲刷,河道风积物少,因此M月最可能为9月,D正确。
6.B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M月最可能为9月,此时河流径流量较大,河流自南向北流,河道南部受流水侵蚀作用,河道较宽,北部受流水沉积作用,河道较窄,B项正确。
7.C 根据图中古堰塞湖位置与形态可知,该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因此图中区域地势应为东西两侧较高,中间低。再根据河道西侧的冲沟走向基本与滑坡体一致可知,滑坡体来自西侧,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滑坡体堆积并掩埋了古河道东侧的河流阶地,因此C项正确。
8.D 结合上题可知,未发生滑坡前,河道位于③;发生滑坡时,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滑动,其前缘掩埋了东侧的河流阶地②;由于河道被阻塞,滑坡体北侧河段水位不断上升,形成古堰塞湖①;古堰塞湖水位超过滑坡体高度,河水外泄,冲刷滑坡体形成新河道④。故图中地理事象形成的顺序为古河道—发生滑坡—掩埋阶地—形成古堰塞湖—泄流—形成新的河道,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④,D项正确。
9.答案 (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风化碎屑物;崩滑体堆积物;断层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了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速度。
(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冰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解析 (1)分析图文资料可知,海巴洛沟流域内地势差异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因此多种外力作用同时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来源。在沟道上游地区,冰川运动挟带、搬运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冰川消退后,这些物质在高海拔的沟道内堆积形成冰碛物;在高寒地带,沟道岸坡的裸露岩石因冻融作用受到破坏,产生大量的风化碎屑物;沟谷两岸因地质构造等产生的崩滑体也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流域内断层构造发育,岩石破碎,形成断层破碎物。
(2)AB段等高线密集且数值较大,地处沟道上游的峰脊区,海拔最高,沟谷坡度大,重力作用显著,易发生山体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因此其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和充足的水动力条件。BC段等高线相对稀疏,属于宽谷区,地势较缓,因此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了场所。CD段地处沟道下游地区,属于窄谷区,河谷顺直深长,落差较大,为泥石流形成提供快速通道。
(3)结合上面分析可知,海巴洛沟流域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因此泥石流发生的物质基础丰富;流域内降水充足且强度大,加上冰川融水大量汇集,因此水源充足;由于流域内山高沟深、地形陡峻,因此该处泥石流发展、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极强;加上地势起伏大,导致下游难以及时察觉,泥石流隐蔽性较强。由此推知,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危害严重。
10.B 注意题干要求是“直接来源”。太行山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大气降水较多,冬季大气降水少。组成溶洞的岩石为可溶性岩石,降水或地表水易下渗,因此洞外崖壁水流的直接来源是裂隙储水,A错误,B正确。洞外崖壁陡峭,植被难以生长,C错误。太行山高度有限,没有永久积雪冰川发育,D错误。
11.D 由材料可知,石钟乳由洞顶向下生长、上粗下细,石笋形态与之相反,外部形态下粗上细,但石钟乳和石笋相向生长连接形成石柱后,会演变出多种形态,仅依据外部形态判别不准确,B错误;二者横切面虽都呈同心圆状,但石钟乳上部空心、下部实心,故石钟乳段横切面实心环状、纵切面中空管状描述不准确,A、C错误;石钟乳纵切面下端纹层下凹,石笋纹层上凸,D正确。
12—13.B B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题号 关键信息 信息解读
12 薄层水、沉积体、由水底向上发育 薄层水来自洞顶滴落;相对静止的薄层水利于水分的蒸发和二氧化碳析出,二氧化碳的析出利于碳酸钙的沉淀和向上发育
13 上题结论: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平坦开阔的河床能为相对静止的薄层水和大规模莲花盆群的发育提供条件
设问信息:大规模莲花盆群
14.A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关键信息 调用知识
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 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的环境利于现代冰川及冰川地貌的发育,其他三大高原目前不具备冰川地貌的发育条件
15.B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三年模拟练
1.C 2.D 3.C 4.A 5.D 6.D 7.B 8.A
9.B
1.C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分析 结论
文字信息:抛物线状沙丘的形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据此可以判断风蚀洼地位于抛物线状沙丘的上风向,因此风蚀洼地为弧形沙梁提供了部分沙源(弧形沙梁本地也有沙) A错误
风蚀洼地主要向风来的方向延伸,所以图中的弧形沙梁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作用于风蚀洼地的风力影响较小 B错误
风蚀洼地中的植被增加了地表粗糙程度,使风速有所降低,较细沙粒会发生沉降,故而风蚀洼地对弧形沙梁的沙粒进行分选 C正确
该阶段弧形沙梁主要向两翼方向发展,风蚀洼地主要向风来的方向延伸,风蚀洼地和弧形沙梁生长方向不同 D错误
2.D 由材料可知,抛物线状沙丘从半环形阶段到初级抛物线阶段的形态变化,主要是两臂的延长,这是由于植被对两臂部分的固定,增强了风沙的堆积作用,使得两臂部分风力侵蚀作用减弱,A、B错误;洼地主要向风来的方向延伸,不会转变风沙运动的方向,C错误;中间迎风坡部分由于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侵蚀作用强,故而向前推进,弧形沙梁处植被阻挡了风沙流的运动,D正确。
3.C 由图可知,图示四个阶段沙丘的长宽之比和沙脊的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可以通过沙丘长宽之比和沙脊形态来判断抛物线状沙丘发育的阶段,②③正确;抛物线状沙丘的沙粒都是风力搬运和堆积作用带来的,组成性质相似,不能用来判断抛物线状沙丘发育的阶段,①错误;沙丘植被类型没有发生变化,④错误。故选C。
4.A 读图可知,b→e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中沉积前端距河口越来越远、沉积范围越来越大,导致沉积物总体越来越厚,说明b→e气候湿润度增强、流水作用相对强度增大,A正确,B、D错误;湖平面升降幅度由材料无法判断,C错误。
5.D 结合材料可知,浅水三角洲多形成于古地质时期的大型湖盆沿岸,其沉积范围大,砂质沉积物少、泥质沉积物多,D正确;随着地形变平缓,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弱,浅水三角洲中的沉积层沉积物颗粒前缘细后缘粗,沉积物的分选性较好,A、B错误;受到较为充分的流水搬运作用影响,沉积物的磨圆度较好,C错误。
6.D 第四纪冰期以来,全球气候处于变暖的趋势,冰川规模总体变小,向高海拔处退缩,结合河流流向及山脊的位置可判断最先形成冰碛物③,之后是冰碛物②,最后是冰碛物①。
7.B 地貌A处于河流的上游,外部有山脊,内有湖泊,为围椅状凹地,最符合冰斗的特征。
8.A 由材料可知,充足的沙源、向岸盛行风是海岸沙丘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条件。辽东湾沿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多大风,满足形成沙丘的动力条件,A正确;地表砂粒粒径不存在明显季节差异,B错误;该地区冬季植被覆盖少于春季,所以植被覆盖少并不是沙丘春季发育明显的最主要原因,C错误;春季河流径流量较小,堆积作用弱,泥沙沉积量少,D错误。
9.B 辽东湾海岸地区沙丘的主要来源是辽河入海口沉积的泥沙,①正确;海浪侵蚀海岸会形成碎屑物质,该海岸向岸风多为偏西风和西南风,向岸风搬运颗粒物在海岸东侧沉积形成沙丘,③正确。该地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冬季风沙沉积物在冬季风作用下,以入海居多,海底砂质沉积物难以裸露,②④错误。故选B。
10.答案 (1)空间分布格局:岩溶泉数量较多,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少量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沿碳酸盐岩(可溶性岩石)主要分布区密集分布。
原因:重庆地区碳酸盐岩(可溶性岩石)广布,河网密布;碳酸盐岩(可溶性岩石)主要分布于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
(2)在地形起伏度为70~200米的岩溶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水流速度较慢,与碳酸盐岩(可溶性岩石)相互作用时间长,使得碳酸盐岩(可溶性岩石)更容易受到侵蚀和溶蚀,岩溶泉最易发育;在地形起伏度为200~500米的岩溶地区,地表有较大起伏,地下水补给减弱,岩溶泉发育减弱;在地形起伏度为500~1 000米的岩溶地区,地势陡峭,地表水流速过快,下渗弱,不利于地下水富集,岩溶泉发育最弱。
(3)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岩溶泉水位下降,泉群密度可能减小;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岩溶泉径流量减小,数量减少,泉群密度减小。
解析 (1)重庆岩溶泉的空间分布格局可结合图示信息,从其分布的总体格局及分布极值、与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区的关系角度回答。其原因结合岩溶泉的形成条件分析。由图可知,重庆岩溶泉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以及东南部,并且沿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区密集分布。其原因为:重庆多碳酸盐岩分布,且其主要分布在重庆东北部和东南部,加之重庆河网密布,地势起伏较大,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强,多岩溶泉发育。
(2)结合表格中的数据从三类地形起伏度对岩溶泉数量和密度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地形起伏度为70~200 m的岩溶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较为平坦,水流流速缓慢,水流与碳酸盐岩相互作用时间相对较长,使其更容易受到侵蚀和溶蚀,岩溶泉发育较多;在地形起伏度为200~500 m的岩溶地区,地形以小起伏山地为主,地表有较大起伏,地下水补给减弱,岩溶泉发育减弱,数量较少,发育密度较小;在地形起伏度为500~1 000 m的岩溶地区,地势较为陡峭,地表水流速较快,下渗作用较弱,不利于地下水汇集,岩溶泉发育最弱,数量最少,发育密度最小。
(3)注意题干要求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方面回答。自然因素主要从全球变暖方面分析,人为因素主要从用水角度回答。全球气候未来的变化趋势为逐渐变暖,会使得蒸发加剧,岩溶泉水位会逐渐下降,因此岩溶泉泉群密度可能减小;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需水量逐渐增多,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降低,可能导致岩溶泉径流量减小,数量减少,岩溶泉泉群密度可能会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