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经典题)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读图,完成下面四题。
1.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A.藻类 B.虾类 C.鱼类 D.哺乳类
2.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 )
①丰富多样的食品 ②生活用品
③工业原料 ④化学药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海洋渔业资源和石油资源分别主要分布在( )
A.c处、d处 B.d处、d处
C.d处、e处 D.c处、f处
4.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
A.d处 B.e处 C.f处 D.c处
(教材习题改编)我国“向阳红01”船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了海底热液与冷泉生物并存的现象,首次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发现大范围富稀土沉积物和高丰度的深海多金属结核样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热液与冷泉,描述正确的是( )
A.热液生物生活在高温低压的环境中
B.冷泉生物生活在低温低压的环境中
C.海底冷泉的温度明显低于周围海水
D.海底热液的温度明显高于周围海水
6.下列矿产资源多分布于深海区的是( )
A.天然气 B.可燃冰
C.砂矿 D.宝石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海洋空间利用就是将海上、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海洋开发活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上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8.下列各项中属于海上生产空间的是( )
A.海上机场、海底隧道
B.围海造陆、海上牧场
C.海上石油城、海上油库
D.海上电站、海底电缆
(2024河南南阳期末)在海洋中进行油气开采时,钻井平台钻取出的油气还夹杂着大量的泥沙和杂质,因此还需要生产、加工和运输。加工方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近岸生产平台,即在陆地上的工厂里进行加工环节;第二种是海上加工模式,即把加工设备紧凑地布局在一艘大船上,形成生产储油船;第三种是采用半潜式生产储卸油平台,如海南陵水海域的“深海一号”,这种平台可以在更深的海域(水下1 500米)作业,稳定性更强,并可重复使用。下图为“深海一号”作业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海洋油气开采加工利用了( )
①海洋生物资源 ②海洋矿产资源
③海洋空间资源 ④海洋化学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储量丰富的原因是( )
A.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
B.海洋油气开采技术水平高
C.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
D.周边海域海洋资源种类多
11.“深海一号”平台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是( )
A.海水温度高 B.海水含沙量大
C.海中鱼群多 D.水下压强大
题组二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2024河南开封期中改编)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面空气变得干燥;同时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发生改变,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海面油膜的存在造成近海面大气( )
A.日温差减小,年温差减小
B.日温差增大,年温差增大
C.日温差减小,年温差增大
D.日温差增大,年温差减小
13.“海洋沙漠化”效应产生的影响是( )
A.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空气湿度加大
C.促使赤潮大规模暴发
D.使海洋表层水温降低
2023年浙江省小型张网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浙江实行休渔是为了保护海洋的( )
A.空间资源 B.生物资源
C.矿产资源 D.能源资源
15.休渔期主要( )
A.减少了石油污染 B.促进了旅游业发展
C.加大了泥沙沉积 D.促进了生物有序生长
16.(2023湖南衡阳八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海水养殖、石油开采、填海造陆等活动,让人类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安全,其中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途径图。
(1)指出海洋环境中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3分)
(2)说明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2分)
(3)海洋为人类提供了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请任选其中一类海洋资源列举说明。(6分)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024湖南湘东九校联考)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天然气,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可形成可燃冰。目前已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海底或陆地永久冻土中。下图示意我国已探明的可燃冰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a、b两处可燃冰赋存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海水较深,提供压力条件
B.a处水体较稳定,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大
C.b处海拔较高,提供低温条件
D.b处光照充足,植被提供了丰富有机质
2.相较于b处,专家认为a处的可燃冰开发价值更大,他的理由可能有( )
①更靠近消费市场
②开发难度更大
③储量更丰富
④周边地区技术水平更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题组二 海洋环境问题
3.(2023辽宁朝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珊瑚礁是热带海域最具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造礁石珊瑚对生存环境要求严苛,需适宜的底质、水温、盐度和水质等自然要素。大鹏半岛沿岸及大亚湾自鹅洲至三门岛的诸多海岛均有造礁石珊瑚分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加剧,与历史数据相比,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退化严重,活珊瑚覆盖率锐减。下图为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覆盖率示意图。
(1)说明大亚湾海域海岛附近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更高的有利条件。(6分)
(2)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退化严重,试分析人为原因。(6分)
(3)请为保护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献计献策。(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D 3.B 4.C 5.D 6.B 7.D 8.B
9.B 10.A 11.D 12.B 13.A 14.B 15.D
1.A 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藻类,藻类处在海洋食物链的底端。
2.D 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此外,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从中提取有效成分,我们还可以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3.B 海洋渔业资源和石油资源都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区,图中c处靠近大陆坡,d为大陆架,e为大陆坡,f为海盆,故B正确。
4. C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度较大的海盆中,即图中f处。
5.D 从海底喷溢出的流体,温度明显高于周围海水的,称为热液;温度与周围海水接近的,则称为冷泉,D正确、C错误。热液生物生活在海底热液活动区,所以是高温高压的环境,A错误。因为冷泉的温度与周围海水接近,所以冷泉生物生活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中,B错误。
6.B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砂矿和宝石主要分布在海滨地带,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深海沉积物中,B正确。
7.D 海上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海水淡化工厂一般布局在陆地上,是对海洋水体的利用。潜艇下潜深度小,属于对海中空间的利用。石油储存罐储存在海底,属于对海底空间的利用。故选D。
关键点拨 (1)海底空间特点:广阔、水温较低、温度变化小、远离居民区、缺氧。
(2)海底适宜存放的物品: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易霉变、易腐烂的食品。
8.B 围海造陆、海上牧场、海上石油城、海上电站等属于海上生产空间;海上机场、海底隧道、海底电缆属于交通、通信领域;海上油库属于海上储藏领域。故选B。
9.B 海洋油气属于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油气开采主要利用的是海洋矿产资源,②正确;海洋油气开采一般是在海洋上进行的,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③正确;海洋油气开采并没有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①④错误。故选B。
10.A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我国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因而油气资源储量丰富,A正确;海洋油气资源开采技术水平和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决定了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量,但不能影响海洋油气资源的储量,B、C错误;海洋资源种类对海洋油气资源储量的影响不大,D错误。
11.D 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压强不断增大,“深海一号”平台可在水下1 500米海域作业,水下压强大,建设过程中水下设备承受的压强大,D正确;表层海水温度并不高,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呈下降趋势,A错误;海水含沙量较小,B错误;鱼群多对该平台的建设影响不大,C错误。
12.B 海面油膜的存在,隔绝了海水与大气,造成海水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减少,气温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减弱,使近海面大气的年温差、日温差均增大,B正确。
13.A 大面积的油膜将海水和大气隔开,减少进入海水中氧气的数量,导致海洋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A正确;海面上覆盖的油膜,抑制油膜下海水的蒸发,使污染区及其周边地区上空空气干燥,但不会导致赤潮大规模暴发,B、C错误;由于海面被油膜覆盖,海水热量难以散失,表层海水温度会升高,D错误。
知识拓展 海洋石油污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石油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面上形成油膜,能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油类粘附在鱼鳃上,可使鱼窒息;粘附在藻类、浮游生物上,可使其死亡。油类会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它们的羽毛的疏水性。石油污染还能使水产品品质下降,并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海洋一旦受到石油污染,要经过数年之久,生物才能重新繁殖起来。
14.B 浙江实行休渔是为了保护鱼的正常生长,即保护海洋的生物资源,B正确。
15.D 休渔主要是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不会主要减少石油污染、促进旅游业发展,A、B错误;休渔不能改变泥沙沉积,C错误;休渔能促进鱼等生物的有序生长,促进海洋生物资源发展,D正确。
16.答案 (1)通过河流进入海洋;海上活动;直接倾倒入海。
(2)海洋生物死亡,生态环境恶化。
(3)生物资源:南大洋的磷虾,据统计常年可维持在几十亿吨,若每年捕几亿吨,即可满足全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许多海洋生物还是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贝壳、珊瑚可加工成很受欢迎的工艺品。海鸟粪是极好的肥料,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生物资源。
空间资源:围海造地、滩涂利用、浅海养殖、跨海架桥、开凿海底隧道、海洋运输、建人工岛、发展海洋旅游业等。随着科学技术和海洋开发利用的发展,海洋将越来越成为人类活动的空间。
矿产资源: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的34%,海底固体矿物如煤、铁等已发现的有20多种,含有锰、铁、铜、钴、镍等多种金属。
解析 (1)据图可以判断出,塑料垃圾通过垃圾渗滤液污染、直接丢弃和污水排放进入河流、湖泊,河流最终注入海洋,故塑料垃圾可通过河流进入海洋。据图可以判断出,海洋环境中的塑料垃圾还来源于直接倾倒以及在海上进行的养殖、捕捞等活动。
(2)由于塑料垃圾大多数不可降解,在阳光的作用下会被光解为更小的碎片。被光解的塑料垃圾碎片会释放有毒化学物质,这些有毒物质进入海洋生物体内,会造成海洋生物死亡,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3)首先选取一类资源,然后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能力提升练
1.D 由材料可知,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可形成可燃冰。图中a处海水较深,有低温、高压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a处所在海底地形为大陆坡,海水较深,水体较稳定,且邻近生物资源丰富的大陆架海域,获得的有机物较多,B不符合题意;b处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可提供低温条件,C不符合题意;b处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但大气稀薄,湿度较低,植被较少,有机质较少,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C a处靠近东部能源消费市场,且探明区域范围较大,可燃冰储量更丰富,开发价值更大,①③正确;开发难度大不利于开发,②错误;技术水平与资源本身开发价值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C。
3.答案 (1)海岛附近多岛礁分布,便于造礁石珊瑚附着;位于海湾地区,陆地淡水补给,海域盐度较低;海岛附近海域,多浅水区,海水温度变化小;距离陆地较远,开发利用程度低,海域环境保护较好,海水水质较好。
(2)近岸排污和海水养殖造成海水悬浮物增多、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过度捕捞导致珊瑚礁鱼类和底栖动物减少;海岸建设活动破坏造礁石珊瑚的栖息环境;潜水和海钓等新兴旅游活动也会对造礁石珊瑚造成破坏。
(3)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划定保护区域;沿岸海域实施海洋环境治理修复工程;合理发展海水养殖、海洋渔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禁止过度开采;提倡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出行,减缓全球变暖趋势。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造礁石珊瑚对生存环境要求严苛,需适宜的底质、水温、盐度和水质等自然要素。大亚湾海域位于亚热带地区,海岛众多,附近多岛礁分布,便于造礁石珊瑚附着;大亚湾海域属于海湾地区,多浅水区,且海湾地区有陆地河流补给,淡水稀释作用使得海水盐度较低;海岛附近海域多浅水区,水温变化小,适宜造礁石珊瑚生长;从图示信息可知,大亚湾海域海岛距离陆地较远,人类活动少,开发利用程度低,海域环境保护较好,海水污染少,海水水质较好,适宜造礁石珊瑚的生长繁殖。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亚湾海域周边经济发展水平高,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水多,近岸排污和海水养殖造成海水悬浮物增多、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海岛开发利用程度加大,过度捕捞导致珊瑚礁鱼类和底栖动物减少;海岸建设活动破坏造礁石珊瑚的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加之旅游业的发展,潜水和海钓等新兴旅游活动也会对造礁石珊瑚造成破坏,造成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退化严重。
(3)由于造礁石珊瑚对生存环境要求严苛,所以要出台相关保护政策,划定保护区域;沿岸海域实施海洋环境治理修复工程;要严格控制海域周围的人类活动,合理发展海水养殖、海洋渔业和旅游业等产业,禁止过度开采;还要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倡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出行,减缓全球变暖趋势,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