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植被与环境
(2020海南,13—14)下图示意从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景观类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植被类型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山地中有丁植被类型分布的是( )
A.巫山 B.五指山
C.富士山 D.大分水岭
(2022湖南,11—13)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离河 岸距 离(m)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结构 群落 盖度 (%) 海拔 (m) 土壤 含水量 (%) 土壤 容重 (g/cm3) 土壤 电导率 (mS/cm)
50 乔—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乔—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 100 乔—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 250 乔—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3.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5.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考点2 土壤的形成
(2022北京,9)下图为我国山东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6.图中四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2山东,8—9)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 cm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8.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9.[2023山东,19(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 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下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
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0.[2022湖南,18(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 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4分)
三年模拟练
(2024湖南衡阳一中月考)板根(见下图),也被称为板状根,是热带雨林高大乔木常见的根部形态,具有支撑、吸收营养、呼吸、改变微环境等功能,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板根一般生长在较浅的土层中,很少深入到土层深处。胸径(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胸高处的直径)被认为是板根发生的指标因子,且板根的数量和大小随胸径的增加而增加。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推测与其他树木根部相比,板根在高大乔木生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支撑 B.吸收营养
C.呼吸 D.改变微环境
2.板根一般生长在较浅的土层中,很少深入到土层深处的主要原因是( )
A.雨林地区土层薄,根系易在浅层发育
B.便于热带雨林高大乔木种群的扩散
C.深层土壤板结严重,板根难以深入
D.利于发挥其呼吸和吸收营养的功能
3.板根改变微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提高土壤温度 B.缩短土壤冻结期
C.拦截土壤养分 D.减少地表水下渗
(2024山西忻州一中联考)大兴安岭北部分布着四季常绿、生长缓慢的原始泰加林,叶片小,呈针状,表面有蜡质,树木直根较短、侧根发达。泰加林下发育着漂灰土,因土壤中有灰白色的灰化层而得名。灰化层是含有有机酸的渗透水下渗通过表土层,使铁铝矿物元素淋失,氧化硅呈粉末状残留下来而形成的,厚度一般50~60厘米。下图示意漂灰土和黑土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泰加林植被典型特点可以反映出其生长区( )
A.炎热干燥,蒸发强
B.四季分明,降水多
C.地势起伏,河湖少
D.冻土广布,多大风
5.与黑土相比,漂灰土( )
A.土层深厚,质地黏重
B.腐殖质含量高
C.矿物淋失,颜色较浅
D.过渡层厚度小
(2024山东德州一中月考)下面是小明暑期参加地理研学时拍摄的两张照片。左图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境内的一处黄土土柱林景观,顶部分布有一种特有的灌木——树梅,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右图为一处华北落叶松景观。通过查询资料可知,华北落叶松依靠种子传播,其种子和幼苗在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遮阴条件。低密度华北落叶松林更新缓慢,林下草本植物茂密,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林下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影响树梅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人类活动
7.低密度华北落叶松林更新缓慢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强,无遮阴环境
B.草本植物茂盛,争夺华北落叶松幼苗养分
C.蒸发强,林下水分缺乏
D.植被密度小,华北落叶松种子产生数量少
8.推断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林下凋落物的厚度特征有( )
①低密度林下未分解凋落物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高于高密度林
②高密度林下半分解凋落物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低于低密度林
③低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小于高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
④低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大于高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2024湖南岳阳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森林土壤有机碳与植被凋落物及土壤微生物状况密切相关。不同植被的地表凋落物会导致输入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和数量存在差异;微生物数量及活性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猫儿山为南岭山脉越城岭的主峰,主峰海拔2 141.5 m,相对高差1 862 m,山顶的年均温为7℃,植被垂直分布差异较明显。下图示意猫儿山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下表示意猫儿山主要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
海拔范围(m) 植被类型
460~1 400 常绿阔叶林
1 400~1 580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1 580~2 005 针阔叶混交林
2 005~2 120 山顶植被
(1)据图表描述猫儿山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点。(4分)
(2)推测说明猫儿山山顶植被的特征。(4分)
(3)分析猫儿山针阔叶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其相邻植被类型的原因。(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五年高考练
1.B 2.C 3.B 4.A 5.B 6.C 7.C 8.C
1.B 温带地区的气温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植被景观随气温而变化明显,因此一年中景观外貌四季变化鲜明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由赤道到极地的典型植被类型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丁植被低矮,为苔原;丙植被树冠呈尖塔状,为针叶林;乙比甲更接近针叶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B正确。
2.C 丁植被类型为苔原。五指山地处热带,巫山地处亚热带,海拔均相对较低,难以发育苔原;大分水岭位于热带与亚热带,海拔不高,难以发育苔原;富士山地处温带,且海拔较高,有苔原分布。故C正确。
3.B 从表格数据可判断,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先由30.33%增加到74.33%,后又下降到34.33%,即先上升后降低。对比表格数据可判断,海拔总体上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先降低后上升,①错误;土壤含水量总体上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②正确;离河岸200米到650米土壤容重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而下降,离河岸650米到1 250米土壤容重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而上升,结合文字信息“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可推知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③正确;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而土壤电导率与离河岸的距离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④错误。故选B。
4.A 观察表格中的“群落结构”可以发现,该地草本植物的分布与乔木密切相关,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的草本植物能在林下较好地生长,主要是因为根系深的胡杨将深层地下水或土壤中的水分带到浅层土壤,A正确;草本植物根系浅,水分竞争力不强,B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地下水埋藏较深,C错误;该地地下水埋藏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D错误。
5.B 在离河岸200米到350米的地段土壤容重高达1.50 g/cm3时,仍然有灌木,因此A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土壤含水量由7.78%骤降至2.32%,又由于距离河岸较远,地下水埋藏较深,乔木和灌木根系主要吸收较深层的水,草本植物根系浅,因此灌木消失主要是因为与乔木之间的水分竞争,D错误,B正确;据表格信息可判断,离河岸50米到800米的地段土壤电导率(土壤含盐量)无论在较高时还是较低时都有灌木的存在,因此灌木的生长与土壤含盐量关系不大,C错误。
6.C 甲地为林地,但树龄较小(树龄小于2年),土壤表层有机质积累少,A错误;图中显示,乙地以上河段有大量砾石、砂砾沉积,而乙地的下游河段,则没有砾石、砂砾沉积,说明乙地可能有水坝,由此可知乙地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土壤表层受流水侵蚀严重,有机质含量低,B错误;丙地为菜地,蔬菜生长周期短,无用菜叶等有机物还田多,且菜地一般会施用农家肥,因此丙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高,C正确;丁地为耕地,作物生长周期长,秸秆还田较少,土壤有机质消耗较多,因此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D错误。
7.C 分析图a可知,该区域海拔差异较小,整体热量条件差异较小,A错误;该地为黑龙江省的小型山间盆地,空间差异较小,降水的差异较小,B错误;该地地形起伏较大,导致水分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因而植被类型分异明显,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岩性的相关信息,D错误。
8.C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示意的土壤剖面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层较厚,缺失淋溶层,丙地为塔头薹草,该植被为湿生草甸植被,腐殖质层和枯枝落叶层较厚,湿生环境下的土壤水分稳定,流动性差,缺失淋溶层,符合②示意的土壤剖面,C正确;与丙处相比,甲、乙、丁三处地势较高,土壤水分向下运移显著,有利于淋溶层的形成,不符合②示意的土壤剖面,A、B、D错误。
9.答案 上层砂土,孔隙多,土质疏松;下层黏土,结构紧实,形成隔水层。雨季,下层黏土层阻止土壤水下渗,导致土壤水分含量高;旱季,上层砂土水分易蒸发,下层黏土层阻隔地下水虹吸上升,造成土壤水分含量低。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10.答案 (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
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解析 (1)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差异可直接从图中获得(山脊处一般为3.2 kg/m2,山谷处为2.6 kg/m2及以下),山脊处大于山谷处。原因可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土壤有机碳大多储存在腐殖质、生物残体里。该地位于海南,且常受台风影响,相比于山谷,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树木易被摧折,枯枝落叶多,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多;热带山地雨林的山脊处相比于山谷,光照更充足,雨林更新快,枯枝落叶多。
(2)主要从水热条件角度说明。相比于长白山,海南纬度低,降水更丰富,光照条件更好,热量更充足,植被更加茂密,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雨林生长速度快,光合作用更强,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更多。
三年模拟练
1.A 2.D 3.C 4.D 5.C 6.C 7.D 8.B
1.A 由材料“板根的数量和大小随胸径的增加而增加”可以推断,乔木越高大,胸径越大,相应的板根越大、数量越多,因此与其他树木根部相比,板根在高大乔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发挥的是支撑作用。
2.D 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岩石易风化形成土壤,土层较厚,A错误;植物主要通过种子传播使种群扩散,板根属于根系的一部分,对乔木种群的扩散基本无影响,B错误;由于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一方面土壤中水分多、空气少,另一方面植被生长快,枯枝落叶较多,有机物分解快,营养物质大多集中在浅层土壤中,因此板根生长在浅层土壤中更有利于其充分发挥呼吸和吸收营养的功能,而不是因为深层土壤板结阻挡了根系深入,C错误、D正确。
3.C 由图可知,乔木的板根很发达,可以促进地表水下渗,且对土壤养分具有拦截作用,形成板根上坡位养分的富集区,改变微环境,故C正确、D错误;热带雨林地区,土壤温度高,且板根对提高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大,A错误;板根主要发育在热带雨林地区,热带地区土壤无冻结期,B错误。
4.D 根据题意,分析如下:
分析 结论
泰加林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因此气温低,蒸发弱 A错误
大兴安岭北部,常年气温低,四季不分明 B错误
由材料“泰加林下发育着漂灰土”“灰化层是含有有机酸的渗透水下渗通过表土层,使铁铝矿物元素淋失,氧化硅呈粉末状残留下来而形成的”可知,地表水应该较多,河湖多 C错误
泰加林直根较短,主要是因为冻土发育,导致树木不易往下扎根;侧根发达,说明多大风 D正确
5.C 漂灰土因土壤中有灰白色的灰化层而得名,灰化层是含有有机酸的渗透水下渗通过表土层,使铁铝矿物元素淋失,氧化硅呈粉末状残留下来而形成的。因此与黑土相比,漂灰土铁铝矿物元素淋失,颜色较浅,C正确。与漂灰土相比,黑土质地黏重、腐殖质含量高,漂灰土没有过渡层,A、B、D错误。
6.C 树梅主要分布在土林的顶部,显然主导因素不是人类活动,D错误。土林边缘地势陡峭,顶部相对平坦,利于水分下渗,土壤墒情好,土层相对较厚,利于树梅生长。小尺度的地形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C正确。而热量、降水都是大尺度的影响因素,不适合小尺度景观,A、B错误。
7.D 题干要求选出低密度华北落叶松林更新较缓慢的最主要原因,四个选项都是其更新较缓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种子数量匮乏。
8.B 低密度林相比于高密度林,光照强,土壤温度高,微生物更活跃,凋落物更容易分解,未分解凋落物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低于高密度林,①错误。高密度林因为光照弱,土壤温度低,半分解凋落物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低于低密度林,②正确。高密度林因为植株密度更大、凋落物更不容易分解,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更大,③正确、④错误。B正确。
9.答案 (1)(土壤有机碳)随海拔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海拔460~1 580米(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波动上升明显;海拔1 580~2 005米(针阔叶混交林)明显比附近要低;2 005~2 120米(山顶植被)迅速上升。
(2)为矮林、灌木和草丛;矮小弯曲;耐湿,耐寒。
(3)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相比,针阔叶混交林的植被生物凋落物少;与山顶植被相比,针阔叶混交林海拔低,水热条件更好,土壤有机碳分解快。
解析 (1)分布类描述题需先描述整体后描述局部。具体如下图所示:
(2)猫儿山1 580~2 005 m范围内,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山顶植物分布海拔为2 005~2 120 m,海拔高,热量条件差,植被要适应当地环境,必须耐寒;该山海拔不太高,降水丰富,蒸发较弱,山顶附近湿度大,植被要适应当地环境,必须耐湿;山顶多大风,植被矮小弯曲,为矮林、灌木和草丛。
(3)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取决于植被提供的有机质数量和淋溶作用、生物分解作用。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相比,针阔叶混交林的植被生物凋落物少,提供给土壤的有机质有限;与山顶植被相比,针阔叶混交林海拔低,水热条件更好,土壤有机碳分解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