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终结》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见风使舵”比喻跟着形式转变方向。一战爆发后哪个国家的举动最符合此成语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2.德国的外长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此他们发动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远征俄罗斯
C.南北战争 D.巴黎公社运动
3.下列各项,哪一项的概念间具有因果关系?( )
A.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B.欧洲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日本大化改新—日本明治维新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第一次世界大战
4."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这是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有这样一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背弃了自己的盟友。这个国家是( )
A.奥匈帝国 B.俄国 C.德国 D.意大利
5.下列国家中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6.俄国、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都进行了改革,下面关于两国改革正确的叙述是( )
A.改革前都面临民族危机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D.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7.“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是日本政府于1872年向国民提出的口号。这说明明治政府非常重视 ( )
A.殖产兴业 B.发展教育 C.废藩置县 D.革除旧习
8.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有很多相同点,下面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
B.战争为美国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C.前者以争取国家独立为目标,后者以维护国家统一为旗帜
D.都是由当时的美国总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9. “见风使舵”比喻跟着形式转变方向。一战爆发后哪个国家的举动最符合此成语( )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0.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对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A.凡尔登战役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三国协约的形成
11.下表是1913年英德美法四国的实力对比表。据此表实力对比分析推断,这将导致的直接政治后果是
英 德 美 法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位次 3 2 1 4
在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A.英国成为殖民大帝国
B.美国成为经济大国
C.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12.“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人则主要责备俄国和法国,还有些人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自卫战争
C.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塞尔维亚等国的民族解放战争
13.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持续时间 阵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4年零三个月 840万人 2100万人 3400多亿美元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的一场浩劫和深重的灾难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14.一战爆发前,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建立的是( )
A.三国协约 B.华沙条约组织 C.三国同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5.白炽灯现在逐步被节能灯取代,这一曾经广泛使用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发明家是( )
A.爱迪生 B.法拉第 C.西门子 D.贝尔
1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
17.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
①爱迪生发明电灯 ②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③莱特兄弟研制飞机成功 ④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并投入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后,再次重申了美国《反联邦脱离法》的精神,这表明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国家统一 B.消除种族歧视
C.维护国家统一 D.发展资本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
19.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能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请根据日本历史相关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
(2)改革能够削弱由现有制度的缺陷带来的危害。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美国历史上哪位领导人实施“新政”,这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3)(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苏维埃政权从诞生开始就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
(4)综上所述,中国要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借鉴哪些成功的经验?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举出两个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发明创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21.【珍惜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次大战、一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又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图说历史
(1)图1反映的是一战前德军向英国水兵挑衅的历史漫画,为什么德国敢向英国挑衅?
(2)列强对抗的结果形成了图2的对峙形势图。图2中外圆代表的集团名称叫什么?它是什么性质的集团?
【追根溯源】了解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1913年英、法、美、德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表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5
(3)分析材料,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列强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由此推断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期盼和平】
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墓碑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面对战争,我们有无限的感慨……
(6)当今世界,美日韩军事同盟正在中国周边制造“亚洲的火药桶”,并在中国周围军演不断,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希望全体台湾同胞能够理解我们的立法用意,也希望关心台湾局势和平稳定的国家和人民能够理解和支持这部法律(《反分裂国家法》)。……台湾问题纯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的干涉,我们不希望外国干涉,但也不怕外国干涉!”
——温总理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问
材料二 “分裂之家不可能长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体,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三 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黑人奴隶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场叛乱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反映该国1861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和课本内容说明发生该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观点?
(4)依据材料三,指出促使林肯决定废除奴隶制的原因是什么?
(5)现阶段我们青少年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作贡献?
23.研读历史,知兴衰而明智。17-19世纪,西方各国和日本纷纷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给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分别以什么重大改革为起点走上崛起之路的?
(3)美国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跻身世界强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在美国崛起中起着什么作用?
(4)17-19世纪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C
6.B
7.B
8.D
9.A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A
17.A
18.C
19.
(1)大化改新使得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使得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罗斯福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
(3)内涵: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4)经验: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0.
(1)爱迪生、西门子、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等。
(2)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 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 以及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等。
(3)如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21.(1)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国。
(2)协约国;军事侵略集团。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后来居上,英国法国相对落伍。原因:美国德国重视人才培养,鼓励科技发明和技术创新,因此发展迅速。
(4)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目的:争夺世界霸权争夺殖民地;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6)例如: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22.(1)1861年发生美国南北战争。
(2)北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
(4)战争形势的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5)积极宣传我国对台湾的方针、政策,宣传大陆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出一份微薄之力。
23.(1)原因资产阶级革命。②殖民扩张和掠夺。工业革命
(2)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3)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4)启示①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的前提。②科教兴国。③改革、创新是国家进步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