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1 14:3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秋天的雨》教案
课标分析
小学三年级属于第二学段,在本学段中安排了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以下要求:
1.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如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喜欢的句子。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之后,又引领学生欣赏了各种颜色所描述的景象,感受了颜色的多而艳丽,体会出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阅读方面的总体目标与内容: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而对三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见,关于朗读的目标核心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要求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字音,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尽可能没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不重复,不唱读;朗读时语气比较大贯,速度适当;通过轻重、停顿等变读出不同语气,同时又有主题的感情参与其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秋天的雨》课前出示有关雨的词语进行课前积累。课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积累优美语言;进行画面的丰富想象运用,感悟意境。针对“秋天的雨”一课,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符合课标要求,运用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出秋天的美好景象,读出秋天丰收时快乐喜悦的心情。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所表达的丰收景象。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并在读中积累语言。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深秋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其中,秋雨是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地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结构清晰,特点鲜明。内容上,从秋雨开始,又以秋雨结束,完整而有序。构段上,第 2、第 3、第 4自然段分别由一两个句子领起,接着进行分述,具体描写秋天,层次分明,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表达上,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细腻地描绘了烂漫无尽的秋色。比如,第一自然段就将秋雨比作一把钥匙,形象地写了秋雨打开秋天的大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描绘出秋天绚丽多彩的美丽景象,文中各种颜色的词语交替出现,将秋天独有的色彩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突出了秋景的迷人。第 3自然段的“勾住”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将秋雨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化无形为有形。第四自然段,“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把秋天的雨写得有如一位通讯员,在告知小动物们准备过冬的消息。另外,课文插图也与文字自然融合。课题右上角飘落的银杏叶,贴合文本,形象而富有诗意。花、树、田野配合着文中优美的词句,能让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因此,深挖课文的插图,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走近秋天,帮助我们更好地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新词,学习比喻句、拟人句,感受语言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能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子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秋天的雨,能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雨绵绵,给人温柔的感觉,夏雨滂沱,给人带来暂时的凉意,冬雨深沉,让人寒冷,那秋天的雨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词*出示三行生字词,指名三生读,评价后齐读*去拼音后,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意思
*“你挤我碰”什么是你挤我碰?
指名答。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你挤我碰。
*“频频点头”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频频点头,师总结。
*“加紧挖洞”什么是加紧挖洞?指名答。
三、走进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最感兴趣的部分。
生交流,师总结“这篇文章就是从颜色、气味、声音三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
1)关注颜色
*秋天的雨是什么颜色的?(板书:五彩缤纷)
*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
生交流,师总结
“拆词法、联系生活、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强调省略号中包含的其它颜色*这几种颜色分别给了谁呢?
(出示多张课件,全班齐读)这些颜色给了大自然当中的万事万物。所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师生合作读,感受这五彩缤纷的秋天的雨。
(2)关注形状*分别出示银杏叶、枫叶、田野的文字与图片,对比着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句。
*齐读以上三处描写。
*分别出示橘子、柿子、菊花仙子的文字与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语句。
(3)关注动作哪几个词语写出了这几个事物的动作?小组讨论,说清理由。
预设 1:飘哇飘哇现在你来吹一阵风,看看这些小枫叶们会不会飘?
(全班表演)
这阵风吹的越来越大,再吹一阵风(全班表演)。这些在树上的小枫叶都落下来了,你什么感觉?
预设 2:扇啊扇啊夏天太热了,秋天终于要到来了,有几个同学都忍不住要扇一扇了。什么感觉?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全班齐读。
预设 3:你挤我碰在这里面,谁在挤谁在碰啊?它们挤着碰着要干嘛?
(与生互动)
你们都长大了,你们会说些什么呢?所以你们一直在争着让农民伯伯去摘你们,是吗?这个场面可真壮观、真热闹呀!全班齐读。
预设 4:频频点头
他在和谁点头?它可能会说什么?(全班齐读)。
2、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给谁呢?(出示课件)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选一个你喜欢的事物,和同桌说一说颜色、形状、动作吧!
(生交流)同学们,你们也可以在下课的时候尝试着用这样的句式再说几句你们喜欢的事物。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板书:
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丰收 声音 欢乐
《秋天的雨》评测练习题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钥(yào yuè)匙 频(píng pín) 繁 厚(hòu hoù)度
歌曲(qū qǔ) 喇(lǎ lǎi)叭 缤(bīn bīng)纷
2.本文从( )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分别是( )、( )、( )
3.、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______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_____的歌。
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习题。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 )给了枫树,( )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 )的海洋。( )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 )的、( )的、( )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①.在括号里填人表示颜色的词语,再在下面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请用“——”画出来。
③.仿照“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句子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秋天的到来写起,依次描述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各种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本文总的特点就是美,异常适合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所以,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学会欣赏美。
一、把握整体导入后,透多媒体的范读,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一次走进文本
整体感知文本,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紧之后引导学生将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找出来组成一首优美的小诗,继而以钥匙为线索展开教学。为了突破重点,我抓住“五彩缤纷、频频点头”等关键词来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遵循学生的个性体验,并没严格按照课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选取性的进行朗读指导,努力做到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对句子的朗读指导并没有过多要求,只是用了一个动作,一张图片,让学生对整个句子所描述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体验,学生透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真正感受到秋雨的颜色美。
二、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本文的重点句式进行了朗读指导,能仿照课文第二
段的句子,说几句话,使课堂气氛浓烈。
三、结合教参教学提议用心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文本特点,并结合教学参考书,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上精美的课件、新颖的板书设计尽力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感受。所以整堂课学生充满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入度较高,大都能用心主动的深入文本,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秋天的美丽。学生读书的时候,在朗读的指导上体现的不够,指导朗读太少,学生朗读缺乏感情,没有把喜爱之情读够。还有就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做得还不够扎实,在学生在仿照第二自然段仿说几句话中,发现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寻找方法,多请教他人,争取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努力做得更好些,从而上好每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