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我国当代童话作家顾鹰。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有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想象的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的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关注课题:本课题目新颖,吸引了读者阅读的兴趣。起到了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我”的愿望,从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描述了发生的一系列奇特、有趣的事情。
关注课文:课文中作者在想象的世界里实现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达成的愿望,拥有了一段特别的经历。在学生读完课文后,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在交流中感受文章中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进而感受课文想象的有趣。比如:“我”变成的这棵树有什么奇特之处 小动物们是怎么住进鸟窝的
关注想象:文中“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教师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指导学生从自己的愿望出发,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让自己的愿望在想象世界里得到实现。
关注字词: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或随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教学目标】
1.认识“痒、鳄”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2个字,会写“形状、狐狸”等16个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点】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
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痒、鳄”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2个字,会写“形状、狐狸”等16个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新课:假如你可以变,你会变成什么?
预设:可爱的蜻蜓、自由的鱼儿、美丽的小鸟……
2.教师过渡:可有一位小朋友她想变成一棵树,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
教师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初读课文,知晓大意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检查预习,解决生字
(1)学认字
出示词语:痒痒的 鳄鱼 丁零 香肠 糖醋 撒尿 馋猫
指名学生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出示词语:形状 抬头 巧妙 丁零 麻烦 继续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回家吃饭,而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愿望实现以后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为后文学习打好基础。)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提示:默读课文1-4自然段,说说“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学生默读并思考问题。
预设: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2.这是“我”的心里活动。我正玩得开心,不想被人打扰。写出了小孩子贪玩的个性。
3.学生品读,感受情感变化。
(1)品读这段话,你能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吗?
师生交流:“真希望”感受到了作者的渴望,“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感受到了作者的奇怪,“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感受到了作者的惊讶。
小结:作者的情感由渴望到奇怪再到惊讶。
4.出示句子: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预设1:我仿佛看到树叶正在从我身上抽出呢。
预设2:我仿佛看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变成一棵粗壮的树。
教师板书:我变成了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作者的情感变化,并通过朗读,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
四、品读故事,感受想象
1.教师提出要求:“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事情?学生默读课文第5-11自然段,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生反馈交流。
预设1:长满鸟窝。
预设2:住满朋友,连妈妈也来了。
预设3:小动物津津有味吃着妈妈带来的零食。
预设4:“我”被零食馋的直流口水,结果被妈妈发现了。
2.学习长满鸟窝部分。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1:主要写了“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长满鸟窝。
教师板书:长出各种形状的鸟窝
(2)引导:“风一吹,他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这一句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预设: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上鸟窝在风中摇摆的情景。
(3)教师播放风声音频,学生看图想象,风一吹各种各样的鸟窝是怎样跳舞的?
师生交流:三角形的鸟窝原地蹦蹦,正方形的鸟窝左摇右摆,圆形的鸟窝转起圈圈,菱形的鸟窝上下晃动……
小结:风一来,各种鸟窝都跳起舞来了,这真是太奇妙了。真是充满了想象力呀!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不同鸟窝怎样随风起舞,让学生体会想象的神奇、有趣,感受想象的魅力。)
(4)仿照文中冒号的作用,写一句话。
①文中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
预设: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
②学生仿写句子。
预设:茂密的叶子里藏着各种各样的水果: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玛瑙似的山楂……
(设计意图:让学生仿照文中冒号的作用写一句话,锻炼了学生的仿写能力。)
3.学习住满朋友部分。
(1)“我”想请哪些动物住在树上的鸟窝里?
预设: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教师板书:请来许多动物
(2)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小动物们是怎样进窝的?
预设1:小鳄鱼太胖了,“我”不得不用大树枝抬它进窝。
预设2:小鸟轻轻一飞,就灵巧地进了窝。
(3)过渡: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还有一个人也来了,你们知道是谁吗?
板书:妈妈也来了
4.学习妈妈来了部分。
(1)妈妈的到来,“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预设:妈妈走过来时“我”的心嗵嗵地跳着说明“我”紧张害怕,妈妈不知道“我”变成了一棵树,“我”又高兴又有点儿失望。
(2)妈妈来了之后,做了什么?
预设:妈妈带来了很多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吃。
教师板书:带来很多好吃的 请小动物一起吃
(3)引导:妈妈把带来的零食分给小动物们吃,它们吃的真是津津有味呀!你们知道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很有滋味的样子。
(4)小结:妈妈如此大方的将零食分给小动物们吃,真是极富爱心。
(5)学生活动:想象一下,它们会边吃边说些什么?
预设1:哇,大树上真凉快啊!
预设2:香肠真香啊!
预设3:在大树上吃还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心情真舒畅啊!
预设4:啧吧啧吧,再来一块巧克力……
(6)过渡:小动物们吃东西正吃的津津有味,就在这时响起了怪怪的声音,把它们吓一跳。到底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去看看。
5.学习“我”被发现了部分。
(1)是什么声音?
预设:是“我”肚子发出的“咕噜噜……”声,“我”想念家里香喷喷的饭菜了。
(2)小结:“咕噜噜……”说明“我”很饿了。
(3)引导:想着家里的糖醋排骨,“我”直流口水,可是小动物们却不知道水珠是什么。请你们来告诉它们水珠是什么?
预设:水珠是“我”饿得流的口水。
教师板书:“我”馋得直流口水
(4)树流口水真有意思,妈妈看到了做了什么?
(5)出示21自然段,学生齐读。
①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预设1:一句“小馋猫”,体现妈妈对“我”的爱。
预设2:妈妈一开始就知道树就是“我”。
预设3:妈妈对“我”无限爱怜。
教师板书:我被发现了 妈妈发现了我的秘密
②学生讨论:如果是你,此时此刻,你会和妈妈说什么?
预设1:妈妈,你怎么知道我变成树?我饿了,我要吃饭。
预设2:这可是秘密哦,走吧,回家吃饭吧!爸爸已经烧好了糖醋排骨等你呢。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学生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3.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4.学生练写,教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抓住字的结构,交流字的易错点,对重难点生字进行书写指导,有助于加深印象,便于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六、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回顾课文
导入:上节课,知道课文讲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想象的神奇以及带来的乐趣。
学生回顾课文,说一说: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2)“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预设1: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预设2: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温故知新。)
深入学习,感受想象的乐趣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哪些想象很有意思?然后和同学交流,说一说。
(1)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手不指。
(2)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指导学生相应的部分。
(1)出示句子: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①学生齐读句子。
②这段想象是为什么有意思?有意思在哪里?
预设1:“我”变成了树有意思。
预设2:“痒痒的”和“冒”把“我”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2)教师追问:还有哪些想象让你觉得有意思的?
预设1:“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风一吹,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有意思。
①引导:“我”想象到风一吹,树上的鸟窝左摇右晃的,那是什么样子?这种想象很奇妙。
②教师出示树上鸟窝图片,学生欣赏图片想象鸟窝在枝头跳舞,感受想象的奇妙。
预设2:小动物们住进鸟窝的方式一定很有意思。
①小动物是怎么住进鸟窝的?
②学生交流反馈:
小鸭子蹲在一片大树叶上,然后风一吹,树叶飘起来,小鸭就可以住进鸟窝了。
小白兔先跳上低处的树枝,然后再向稍高一点的树枝上跳,这样就可以进窝了。
预设3:鸟窝的形状有意思。
①出示各种形状的鸟窝图片,学生欣赏。
②小结:这些奇形怪状的鸟窝简直就是艺术品啊,想象真奇特。
预设4:鸟窝里的住户有意思。
①出示句子:我会请 住在里面。
②你会请谁住在里面?
③师生交流: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 住在里面。
④你认为这句话想象奇特的地方在哪里?
⑤学生反馈:鸟窝里居住的竟然是在陆地上、水里生活的小动物,而不是一些鸟儿。这可真有意思!
预设5:妈妈也来到鸟窝里,和小动物们一起吃东西有意思。
出示句子,指名学生读: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②教师播放“丁零丁零”音频,感受“我”的心情。
预设6:我馋得直流口水,小动物们却不认识,真有意思。
①出示句子,学生分角色读。
②水珠是指什么?小动物把水珠当成什么?
③学生反馈:水珠是“我”的口水,小动物把水珠当成了雨、奶、尿、泪了。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交流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语句,感受想象的神奇。)
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小结:课文中的“我”善于想象,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不想去吃饭,就想象着自己变成一棵树,有了特别的经历。想一想: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然后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学生活动:和同桌交流交流,说说自己有什么奇思妙想。
示范启发:我吃苹果的时候,突发奇想:如果我变成那个苹果,苹果核在主人的肚子里会生根发芽,然后从主人的鼻子冒出绿芽,从耳朵里开出小花……
3.引导学生填写学习卡: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4.小例子:如果我也会变,我想变成一大朵白云。闲暇的时候,我就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飘来飘去,听听风声,唱唱歌,没有任何烦恼。当阳光太炽热的时候,我就帮人们来遮挡下,给他们一片阴凉;当有的地方太干旱了,我就变成乌云,下一场雨,滋润庄稼。
5.同桌交流,对照学习卡,说说自己的想象故事。
6.教师指名学生汇报,评选出“最佳创意奖”。
(设计意图:拓展运用,学以致用,仿照例子,大胆想象,有效锻炼学生想象,提高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结构梳理,主题概括
1.结构梳理
2.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写了英英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而变成了一棵树,机智的妈妈用美食引诱她流下口水。故事充满了童趣,令人感到温馨幸福。
五、拓展延伸,课堂演练
1.拓展延伸
拓展关于想象的名言。
2.课堂演练
六、课后作业
根据下面给出的事物,编一个小故事,和同学分享。看看谁的想象更奇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的奇妙的事情,也对应了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答案,解决本文重难点,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的学习方法。
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结合课后练习推进学习过程。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交流感受。一边指导学生朗读,一边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精彩语句,关注想象神奇的地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学生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之后,我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学完课文后进一步让孩子们积累一些有关想象的名言,丰富语言积累。
当然,课堂教学不是尽善尽美的,无论在字词的教学还是课文理解时都要放手给学生,教师应该多放手,少帮扶。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好的完成。对个别思维不够活跃的学生而言,想要他们真正打开思路,说出自己的想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对他们应更多地予以鼓励,并给予思路提示、方法指导和交流机会,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得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