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1 16: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选题
1.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启继位后,世袭制代替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2.西周建立后,为稳固和扩大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史称“封邦建国”。当时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
A.血缘亲疏 B.军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才能高低
3.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下列考古发现属于辽河流域的是( )
A. B.
C. D.
4.《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下列遗址最有可能的是能体现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是( )
A.仰韶文化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殷墟遗址 D.红山文化遗址
5.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与仰韶文化大致处于同一时期的长江流域的文化是( )
A.红山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良渚文化 D.河姆渡文化
6.四川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羊头疊,与湖南炭河遗址和河南殷墟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下图所示)这种现象可用来佐证( )
A.黄河与长江流域存在区域间文化共鸣 B.各地青铜文明呈现封闭的地区特色
C.中原文明经过丝绸之路传到巴蜀地区 D.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
7.2021年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入选,夏商时期有10项入选,两周时期有15项入选,秦汉至明清时期有37项入选。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 )
A.源远流长 B.兼容并包 C.多元一体 D.以中原为中心
8.宗法制度构建了西周时期的基本政治结构,在宗法统治之下,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合二为一。但家族观念、家庭道德却可以追溯至蛮荒,源远流长。这说明宗法制( )
A.深受原始社会影响 B.与禅让制度相关
C.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D.由秦朝正式确立
9.“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 )
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 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 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
10.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典妇功”,掌管“典丝”“典臬(掌管麻草及制作麻布的材料)”“内司服”“缝人”“染人”五个部门,且明文规定编制,如“缝人”部门中相当于工头的“奄”为2名,“女御”8名,有技术的“女工”80名,干粗活的“奚”30名。这一记载反映了周代( )
A.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B.纺织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大
C.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D.手工业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摘自《诗经·周颂·我将》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哪些。概括这些机制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禹建立夏朝后把王位继承给了自己的儿子,从而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启继位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而不是代替宗法制,排除C项;礼乐制度强调等级制度,主要是在西周时期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周王分封诸侯主要是基于血缘,A项正确;军功大小是秦朝选官标准,排除B项;CD均和史实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所学,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C项正确;河姆渡文化属于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存,排除A项;仰韶文化属于黄河中游地区的文化遗存,排除B项;大汶口文化属于黄河下游的文化遗存,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根据各部落的推举和考察产生,“天下为公”,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这种做法称为“禅让”。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可见“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在夏朝发生的,因此最有可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二里头夏文化遗址,B项正确;仰韶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排除A项;殷墟遗址属于商代文化遗址,排除C项;红山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流域,大致也是此时,D项正确;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在辽河流域,排除A项;大汶口文化在黄河流域,排除B项;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通过观察四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川三星堆、湖南炭河遗址出土的文物与河南殷墟遗址出土文物有相似之处,可用来佐证黄河与长江流域存在区域间文化共鸣,A项正确;各地青铜文明呈现封闭的地区特色与三处文物有相似之处不符,排除B项;丝绸之路直到西汉时期才开辟出来,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21年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夏商时期直至明清时期,都有考古发现入选,说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华文明兼容并包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中华文明特点,排除C项;“以中原为中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宗法制所强调的家族观念、家庭道德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蛮荒即原始社会时期,说明宗法制深受原始社会影响,A项正确;西周时期的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末期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宗法制与嫡长子继承制的关系,排除C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得出商代推行神权政治和内外服制度,商代相较于夏代,在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排除A项;商代尚未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排除B项;商王朝推行神权政治,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有机结合,但“开始”之说与史实不符,且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周代设专门官员“典妇功”管理纺织业生产,规定不同生产部门的人员编制,反映周代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C项正确;材料反映周代在纺织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妇女,但纺织业只是众多生产部门之一,不能得出妇女在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纺织业产值等信息,不能得出对经济贡献大,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手工业经营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1.(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作用:对当时:①有利于疆域扩展,加强统治 ,文化认同 ②诸侯独立性大,容易出现分裂割据。对后世:①影响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族分封; ②是中国的姓氏起源③中国地名的简称
宗法制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形成政权与族权结合;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详解】(1)机制:根据材料“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及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对当时和对后世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如对当时:有利于疆域扩展,加强统治 ,文化认同 ;诸侯独立性大,容易出现分裂割据。对后世:影响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族分封; 是中国的姓氏起源;中国地名的简称。宗法制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从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形成政权与族权结合;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等方面分析。
(2)意义:根据材料“《诗经·周颂·我将》”“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可知,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等。
(3)原因:根据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可知,血缘关系逐渐疏远;宗法制遭到破坏;根据材料“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知,王室的衰落;礼崩乐坏。破解:根据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可知,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