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1.1空气占据空间吗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1.1空气占据空间吗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7-17 10:33: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认识空气》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①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④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⑤观察并描述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⑥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学业要求 1.能利用证据说明空气具有质量、空气占据空间、充满各处的性质等。 2.能说出空气受热会膨胀,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 3.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方案,观察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4.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温度、质量等。 5.对常见物体的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性能表现出探究兴趣;认识到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性,观察和测量的结果需要如实记录;能按要求进行合作 探究学习;意识到各种材料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认识空气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空气是一种常见的混合物。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它还与水的循环、天气的变化、地球的保护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单元从儿童概念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低年段,学生感知到空气的真实存在,会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单元以“认识空气”为主题,选取了多个简单易行、生动有趣、螺旋上升的经典活动,以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学习探究方法,并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热空气上升等科学知识。这里体现了教材“进阶”的特点。本单元除了探究空气的性质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风形成的原因,让学生从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发展到因果性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水平,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四年级认识“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六年级建构“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等知识做好铺垫。 2.该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由三课组成,分别是《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有质量吗》《热空气和冷空气》。本单元是对空气性质的认识,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依据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利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征及现象,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前两课运用多种方法,充分感知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有质量的性质。第三课,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认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现象,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本单元各课是从不同侧面描述空气的性质及受冷受热后的变化,各课之间是并列关系。
主题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空气》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研究方法仅限于通过感官简单地观察空气。三年级的学生能感知到空气的真实存在,会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而不会有意识地去研究空气的物理性质。他们会因为空气看不见而忽视其占据空间的性质,会因为空气摸不着而忽视其有质量的性质,更不会意识到空气流动与风的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感官并运用各种实验器材,对空气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从物质角度进行解释,并用量化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空气的性质。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问题+游戏+讨论;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视频+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到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有质量并且质量可以测量,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根据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科学思维:通过系列活动,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从物质角度进行解释,并用量化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对探究空气性质的实验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感受空气性质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趣的事物;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和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能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运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的观点,改进和完善探究活动。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视频导入,讨论主题 观看视频《乌鸦喝水》,讨论课本问题:还能往里面装粉笔吗? 还能往里面倒水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乌鸦喝水的动画,引发学生对空间的思考,引导学生讨论,理解占据空间的含义。
任务2 名称: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合作完成漏斗装水、打不湿的纸团、瓶中吹气球三个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来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再通过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且压缩空气有弹性。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增加兴趣,通过三个实验探究,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让学生发现并解释“水漏不下去”“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的现象,认识到空气也像粉笔、水那样占据一定的空间,由此验证自己的猜想。
任务3 名称:空气压缩实验 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体验压缩空气的过程,认识空气具有弹性。 设计意图:通过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引导学生发现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再让学生根据活塞位置的变化和手的感觉,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
任务4 名称:学以致用--压缩空气的生活用途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利用压缩空气的性质制造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视频导入,讨论主题 播放视频《玩跷跷板》,引导学生讨论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讨论测量空气质量的方法。
任务6 名称:空气是否有质量--平衡杆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平衡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初步感知空气有质量。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增加兴趣,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亲手实验中发现,当一端的气球放掉气后小棍会倾斜,初步感知空气有质量,并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任务7 名称: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用电子天平称皮球里空气的质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电子天平测量皮球里空气的质量,证明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用电子天平精确测量,既体现了科学要讲证据,又凸显了现代测量工具的优势。
第3课时 任务8 名称:热空气的秘密 通过实验来揭开“旋转纸蛇”、“热气球”上升的秘密,认识热空气向上流动。 设计意图:借助纸蛇转动的现象,认识热空气向上流动。自制并放飞“热气球”,了解热空气上升的原理。
任务9 名称: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设计实验,观察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分析实验现象,初步感知冷热空气对流现象。再引导学生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进一步认识到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周而复始,循环流动。 设计意图:借助烟在冷瓶、热瓶中的流动状态,让学生发现冷空气和热空气流动的方向和路径,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再利用身边材料制作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借助火焰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任务10 名称:生活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并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讨论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又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了空气对流的现象及应用。整个过程环环相套、层层推进,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规律,从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上都会对学生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 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也能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第2课时:通过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了空气有质量;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通过阅读伽利略的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第3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我知道了热空气的性质:热空气向上运动、同等体积的冷热空气,热空气质量轻;通过实验我知道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冷空气和热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指标 第1课时:能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科学观念);设计完成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科学思维);小组合作,通过游戏,实践,讨论得出结论(科学探究);能够体验合作实验的乐趣,乐于分享(科学态度)。 第2课时:能够知道空气具有质量(科学观念);设计完成实验,证明空气具有质量(科学思维);小组合作,通过游戏,实践,讨论得出结论(科学探究);能够体验合作实验的乐趣,乐于分享(科学态度)。 第3课时:能够知道热空气的流向(科学观念);设计完成实验,证明热空气上升,冷热空气交换的过程(科学思维);小组合作,通过游戏,实践,讨论得出结论(科学探究);能够体验合作实验的乐趣,乐于分享(科学态度)。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小能手我会填 1.空气总是在________的,流动的空气就是________。 2.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________。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________。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用到了压缩空气。 5.地球是一个近似的______体,各地因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______,所以______ 也就不同,______的差异促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6.解开吹满气的气球的绳子,对着自己的脸,有________感觉,说明________。 7.温暖的地面会加热它上面的空气,________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________补充到________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8.热空气__________,冷空气__________, 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__________。 9.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制造风。 二、小法官我会判 1.在大自然当中,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 2.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 ) 3.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4.我们周围的空间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了空气。( ) 三、小聪明我会连。 塑料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空气可以被压缩 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 热气球升到高空 压缩空气有弹性 给足球充的气越多球越重 热空气上升 拍皮球球会弹跳起来 空气有质量 四、实验探究我会做 1.福娃是一位住在山区的小朋友,他超级喜欢科学实验。 (1)如右图,把气球套在瓶口再塞进瓶子里,这样吹气。吹不大,是因为(  ) A.吹气球的力气不够大 B.瓶子太小了 C.瓶子里的空气占据了空间 (2)要把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大,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在瓶底打洞,让空气能流出去 B.用打气筒 C.换只大气球 (3)福娃按压注射器活塞,如右图,但一松手活塞就弹了回来。这是因为(  ) A.组成空气的微粒本身有弹性 B.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有空隙,这个空隙可以变大变小 C.活塞头上的橡胶本身有弹性,容易伸缩 (4)福娃要研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时,想选一样材料放在天平上与空气的质量进行比较,他应该选(  ) A.绿豆或打气筒 B.绿豆或钢珠 C.回形针或绿豆 (5)福娃比较同一杯的空气、水和碎石头,发现(  ) A.碎石头最重 B.水最重 C.一样重 2.青青组里的同学们准备了很多材料,一起探究空气的特征。请你和青青一起回答下列问题吧。 (1)青青把打孔的杯子压水中后,用打气筒从小孔向杯中打入空气,观察到水位   (填“上升”或“下降”),这说明   慢慢占据了空间。 (2)青青发现篮球充足气后弹性更好,这是因为(  )。 A.篮球里的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 B.篮球皮有弹性 C.篮球里的空气占据空间变大 (3)青青将两个一样大的皮球充足气后挂在天平两端,调到平衡状态,然后将左侧的皮球放出一部分空气,青青看到(  )。 A.天平左侧下沉 B.天平右侧下沉 C.天平保持平衡 (4)在做“热气球”实验时,青青在纸筒下端开了一个小口子,这是为了(  )。 A.让纸筒立得稳 B.看起来美观 C.让空气流进来 (5)通过模拟风的实验,青青发现风是由于   形成的。 3.空气的研究 (1)如右图所示,将玻璃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发现塞在杯底的纸团的现象是(  )。 A.会变湿 B.不会变湿 C.一半干,一半湿 (2)在上题实验中,此时占据杯子空间的主要是(  )。 A.纸团 B.水和纸团 C.空气和纸团 (3)在杯中放一个乒乓球,同样竖直倒扣进水中,乒乓球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4)在注射器里抽一定量的空气,再堵住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发现活塞(  )。 A.不能压进去 B.能压到底 C.能压下去,但不能压到底 (5)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以下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 A.出现大量气泡 B.水位慢慢上升 C.水位慢慢下降 (6)下列物品,没有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  )。 A.真空包装 B.篮球 C.轮胎 (7)我们可以把充气的长条气球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右图),说明空气(  )。 A.无固定形状 B.很轻 C.无色 参考答案 一、小能手我会填 1.上升 下降 轻 2.充气枪 充气床垫 气垫船 3.球 不同 冷热程度 冷热(温度) 4.循环运动 风 5. 风吹的 空气能流动 6.孔明灯 7.热空气 冷空气 热空气 8.大 9.扇扇子 吹头发 吹风车 挤袋子 二、小法官我会判 1.√ 2.√ 3. × 4.√ 三、小聪明我会连。 塑料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空气可以被压缩 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空气占据空间 热气球升到高空 压缩空气有弹性 给足球充的气越多球越重 热空气上升 拍皮球球会弹跳起来 空气有质量 四、实验探究我会做 1.【答案】(1)C(2)A(3)B(4)C(5)A 2.【答案】(1)上升;空气(2)A(3)B(4)C(5)空气的流动 3.【答案】(1)B(2)C(3)B(4)C(5)B(6)A(7)A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思考“盒子里装不进粉笔”和“水杯里倒不进水”的原因,从粉笔和水占据空间的事实,引发学生猜想空气是否也占据空间。 第二部分,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以此验证导入活动引发的猜想是否正确。教材选取了三个简单易做的经典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水漏不下去”“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的现象,认识空气也像固体、液体一样,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第三部分,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通过活塞位置的变化和手的感觉,感受空气在密闭的容器里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图片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压缩空气的利用。
学习者分析 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因此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空气不易察觉的性质——占据空间。是对空气的特征进一步探究。
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 1.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能描述并解释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知道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探究实践: 能用多种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尝试多种实验活动完成科学探究,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难点: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能完成漏斗装水、打不湿的纸团、瓶中吹气球三个实验探究。能基本能不能能发现并解释“水漏不下去”“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的现象,认识到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能基本能不能通过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且压缩空气有弹性。能基本能不能学以致用通过讨论、图片展示,讨论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主题情境:打不湿的纸团--杯子中的纸团为什么没有被打湿?教师播放视频《打不湿的纸团》,引导学生思考:杯子中的纸团为什么没有被打湿?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设计意图:将真实的场景努力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由此进一步感知生活、发现问题,强调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视频导入,讨论主题教师导入视频《乌鸦喝水》,引发学生思考: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教师出示课本问题:还能往里面装粉笔吗? 还能往里面倒水吗?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不能。粉笔盒的空间被粉笔占满;水杯里的空间被水占满。 师:固体、液体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也占据空间吗 观看视频 讨论得出结论:用石子填瓶的方法。小石子占据了瓶中的水的空间,水没有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讨论得出结论。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看乌鸦喝水的动画,引发学生对空间的思考,引导学生讨论,理解占据空间的含义。环节二: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实验一:漏斗装水 实验材料:漏斗、玻璃瓶、橡皮泥、一杯水等。 实验步骤: (1)准备一个空的玻璃瓶,将漏斗插入瓶口,用橡皮泥将漏斗与玻璃瓶口的缝隙封住,不能漏气。 (2)快速向漏斗里倒水,观察现象。 教师对实验进行分析:除了漏斗下面的小口外,瓶子其他部分处于密封状态,,当水倒入瓶中时,瓶子中的空气就会受到挤压。随着水的继续流入,瓶中的气压进—步增大。直到足以将导流口处下漏的水顶回去,所以水流不下去了。 实验二:杯中的纸团 实验材料:透明杯子、纸巾、水槽(装有足够多的水)等。 实验步骤: (1)把一团纸巾压紧后,放在杯底并固定,然后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入水中。 (2)等一段时间,然后竖直地从水中拿出杯子,观察杯底的纸巾是否被水浸湿。 教师对实验进行分析:在杯底放上纸巾后,杯子里其余部分被空气占据着。当杯子竖直地向下扣入水中时,纸巾和水之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杯底的纸巾没有接触到水,因此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三:瓶中吹气球 实验材料:塑料瓶、气球等。 实验步骤: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并将气球嘴套在塑料瓶口,用手握住塑料瓶的下半部,用力吹塑料瓶里的气球。 教师对实验进行分析:饮料瓶中的气球吹不大,说明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所以气球吹不大。 提升实验:空气压缩实验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一小块海绵(或泡沫)等。 实验步骤: 1.把注射器的活塞向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将针口顶住橡皮。 2.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又有什么变化。(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跑出来。) 实验分析:注射器中充满了空气当推动活时,由于注射器口被橡皮堵住”, 空气无法逃出,因此空气被压缩了,体积变小,由于空气的压力。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被压扁了一些。当松手后,由于压缩空气有弹性,因此空气恢复了原来的体积,活塞也被空气顶了起来,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也恢复了原样。 实验总结: 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准备实验材料并根据操作步骤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一: 实验现象:漏斗里的水留在漏斗里,并没有漏入玻璃瓶中。 实验二: 实验现象:水不能全部进入杯中。取出杯底的纸巾,纸巾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三: 实验现象: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将气球吹得圆鼓鼓的。 空气压缩实验现象: (1)推动活塞时,活塞会向下移动。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扁一些,活塞会慢慢向上方移动(被空气顶回)。 (2)用大一点儿的力推动活塞,活塞会进一步向下移动,同时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得更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迅速向上方移动。 活动意图说明:游戏引入增加兴趣,通过三个实验探究,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让学生发现并解释“水漏不下去”“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的现象,认识到空气也像粉笔、水那样占据一定的空间,由此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引导学生发现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再让学生根据活塞位置的变化和手的感觉,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环节三:学以致用--压缩空气的生活用途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师依次解释原理: (1)充气城堡:通过充入气体使其产生形状并利用气体维持形状。 (2)射钉枪是利用空包弹、燃气或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将射钉打入建筑体的紧固工具。 (3)足球、轮胎、充气床垫利用了空气被压缩时有弹性的特性。 (4)喷水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喷壶就运用了这一性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充气床垫、气钉枪、足球、喷雾器、车轮胎、充气拱门等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讨论、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利用压缩空气的性质制造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7.板书设计 第1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选择题 1.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的实验时,不需要注意的是( )。 A.将针筒口顶住橡皮 B. 记下活塞的位置 C. 天气情况 2.下面实验中,用来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是( )。 A.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B.注射器挤压空气的实验 C.测气球里的空气的质量 3.空气是( )的。 A.圆形 B.三角形 C.没有形状 二、判断题 1.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实验来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 2.一个开口的空瓶里没有空气。( )。 3.空气不占据一定的空间。( )。 参考答案: C A C 二、√×× 实践作业:利用压缩空气的特性,制作一个喷泉,给大家展示吧!
9.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年级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第1课时
空气占据空间吗
(苏教版)三年级

01
教学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作业布置
教学目标
知道空气占据空间;能描述并解释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知道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01
02
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03
能用多种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科学观念
04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尝试多种实验活动完成科学探究,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
主题情境:打不湿的纸团
杯子中的纸团为什么没有被打湿?
新知导入
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新知导入
用石子填瓶的方法。小石子占据了瓶中的水的空间,水没有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新知导入
还能往里面装粉笔吗?还能往里面倒水吗?
新知导入
还能往里面装粉笔吗?还能往里面倒水吗?
不能。粉笔盒的空间被粉笔占满;水杯里的空间被水占满。
固体、液体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也占据空间吗
实验一:漏斗装水
(1)准备一个空的玻璃瓶,将漏斗插入瓶口,用橡皮泥将漏斗与玻璃瓶口的缝隙封住,不能漏气。
(2)快速向漏斗里倒水,观察现象。
实验材料:漏斗、玻璃瓶、橡皮泥、一杯水等。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实验一:漏斗装水
实验现象:漏斗里的水留在漏斗里,并没有漏入玻璃瓶中。
实验分析:除了漏斗下面的小口外,瓶子其他部分处于密封状态,,当水倒入瓶中时,瓶子中的空气就会受到挤压。随着水的继续流入,瓶中的气压进—步增大。直到足以将导流口处下漏的水顶回去,所以水流不下去了。
探究新知
实验一:漏斗装水
实验二:杯中的纸团
实验材料:透明杯子、纸巾、水槽(装有足够多的水)等。
(1)把一团纸巾压紧后,放在杯底并固定,然后将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入水中。
(2)等一段时间,然后竖直地从水中拿出杯子,观察杯底的纸巾是否被水浸湿。
探究新知
实验现象:水不能全部进入杯中。取出杯底的纸巾,纸巾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分析:在杯底放上纸巾后,杯子里其余部分被空气占据着。当杯子竖直地向下扣入水中时,纸巾和水之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杯底的纸巾没有接触到水,因此没有被水浸湿。
探究新知
实验二:杯中的纸团
实验三:瓶中吹气球
实验材料:塑料瓶、气球等。
实验步骤:将气球放在塑料瓶中并将气球嘴套在塑料瓶口,用手握住塑料瓶的下半部,用力吹塑料瓶里的气球。
探究新知
实验三:瓶中吹气球
实验现象: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将气球吹得圆鼓鼓的。
探究新知
实 验 总 结
问题 我的猜想 看到的现象 我的结论
漏斗中的水会漏下去吗? 会漏下去 水没有漏下去
杯底的纸团会湿吗? 不会湿 纸团没有湿 气球吹的大吗? 吹的不是很大 气球吹到一定程度就吹不大了 探究新知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压缩空气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一小块海绵(或泡沫)等。
实验步骤:
(1)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将针筒口顶住橡皮。
(2)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又有什么变化。
探究新知
实验现象
探究新知
实验:压缩空气
(1)推动活塞时,活塞会向下移动。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扁一些,活塞会慢慢向上方移动(被空气顶回)。
(2)用大一点儿的力推动活塞,活塞会进一步向下移动,同时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得更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迅速向上方移动。
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实验总结
探究新知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探究新知
充气城堡
充气城堡通过充入气体使其产生形状并利用气体维持形状。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探究新知
射钉枪
射钉枪是利用空包弹、燃气或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将射钉打入建筑体的紧固工具。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探究新知
足球
充气床垫
足球、轮胎、充气床垫利用了空气被压缩时有弹性的特性。
轮胎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探究新知
喷水壶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喷壶就运用了这一性质。
1.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的实验时,不需要注意的是( )。
A.将针筒口顶住橡皮 B. 记下活塞的位置 C. 天气情况
2.下面实验中,用来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是( )。
A.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B.注射器挤压空气的实验
C.测气球里的空气的质量
3.空气是( )的。
A.圆形 B.三角形 C.没有形状
一、选择题
C
A
C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实验来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
2.一个开口的空瓶里没有空气。( )
3.空气不占据一定的空间。( )
课堂练习
利用压缩空气的特性,制作一个喷泉,给大家展示吧!
作业布置
第1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