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啦 配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下课啦 配套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17 08:39:2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厚薄)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体会高与矮、长与短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长短已有了初步的感受,能说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什么比什么长,什么比什么短,谁的路长等等,只不过对于正确的比较方法还比较模糊,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节课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高矮的相对性的认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比较的相对性,理解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要在同一起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厚薄)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体会高与矮、长与短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的一般方法。学时难点
比较的相对性,理解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自学质疑
师:展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下课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进行课间活动。仔细观察,他们在做什么? 生:寻找数学信息。 有两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比个子,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有两个同学沿着花坛走路。
活动2【活动】释题定标
1.谁高?睡矮?
师:出示老师指导两名同学比身高的图片。你认为谁高啊?
生:有的认为一样高,有的看出男生垫脚了,认为女孩高。
师:及时表扬观察仔细的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在比较身高时垫脚了,这样公平吗?能准确比较出谁高谁矮吗?
生:不能。
师:那应该怎么比较?
生:都不能垫脚。
结论:应该让这两名同学在同一个起点上进行比较才正确。
活动:组织学生四个人一小组互比身高。在小组中,互相比较高矮,有能力的小组还可将四人身高排出顺序。
汇报小组中身高比较的结果,尝试说明用了什么方法、应注意什么、出现了什么情况。
生:在比较的时候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背靠背比、分别靠在墙上比、借助工具(尺子)等,在陈述过程中,鼓励学生注意说细节,如:挺胸、不能踮脚、尺子要放平等。能清楚地用语言叙述,如:生A与生B比,生A比生B高,生B比生A矮。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巩固了在比较物体的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这个条件下进行比较。
2.谁长?谁短?
师:出示两位同学比较跳绳长短的图片。出示教具:两根长短不同的绳子,你认为哪条长,你判断的方法是什么?
生:根据生活经验要求把绳子拉直了。
师:将绳子拉直,分别放在两边,这样就能比较了吗?
生:有了前面比较高矮的讨论基础,想到还要把它们的一端对齐。生演示,将绳子一端对齐的过程。
师: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比较出了绳子的长短,谁再来说说比较的方法是什么?
生:由于绳子比较软,在弯曲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比较,所以需要把它们拉直了,而且要把它们一端对齐,然后看另一端来比较谁长谁短。
3.谁走的路长?
师:出示花坛路线图。两位同学的起点一致,终点也一致,走的路一定一样长吗?
生:走的不是直线,走的路又不能像绳子一样拉直。有的学生想到数脚印,有的同学想到数格子。
师:提醒想要数脚印的学生每个人走路时一步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生:得到数格子的正确方法。
活动3【练习】巩固拓展
1.说一说,谁高谁矮?
学生发言讲解。
2.哪根绳子最长?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3.想一想,说一说
(1)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不能通过。小车共有四层,而桥洞只有三层。把小车的顶灯摘下来就能通过了。
(2)三只小兔子谁最高?谁最矮?
生:独立观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注意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方法一:灰兔最高,它有8个格子那么高;白兔最矮,相当于5个格子那么高。
方法二:让中间的粉兔子站下来,和其他两只兔子的起点一样,就能看出高矮了。
方法三:让两边的兔子也站到粉兔子那样的起点上,就能看出高矮了。
师:总结学生们的方法:当起点不相同的时候,可以想办法使它们的起点相同,也可以找一个标准(比如说格子高度等等),进行比较。
4.比一比,填一填
生:独立观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数线段的方法。
活动4【测试】检验小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了哪些收获?
2.调查一下,你家里人的高矮情况。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