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限时特训(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限时特训(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1 16:4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
未命名
一、单选题
1.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一世在帝国范围内推行新的币制,规定国王有权发行金币,行省总督有权发行银币,行省总督发行金币被视作反叛国王的标志,金币和银币分别含有特定重量的金和银,并在上面开创性的铸造了国王头像。这主要说明当时波斯( )
A.总督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B.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
C.金银货币之间兑换比例固定 D.国王利用铸币塑造政治认同
2.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实行经济改革,推行度量衡双轨制。一方面,融合波斯本土度量衡和巴比伦、亚述度量衡,推出帝国官方标准化的度量衡体系;另一方面,在被征服地区允许本地人依旧使用本土度量衡。这些举措旨在( )
A.消弭波斯帝国内部矛盾 B.维护帝国统一和稳定
C.加强对被征服地的控制 D.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
3.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同时拨付专款资助埃及、犹太等族群的宗教活动和庙宇建设,其治下的叙利亚行省总督因擅自向阿波罗神庙神职人员征税而被警告“将因你的错误而尝到我愤怒的味道”。由此可见,波斯帝国( )
A.借助神权巩固专制 B.政策适应帝国实际
C.行省分离倾向严重 D.文明交流成果显著
4.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波斯帝国修筑的“御道”(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B.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C.扩大了帝国的统治疆域 D.促进了三大洲文明交流
5.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修建苏撒宫殿的诏书上写着:“这就是我建立的宫殿,其装饰材料来自远方……那些加工石料的战俘是爱奥尼亚人和萨迪斯人。那些制造金器的金匠是米底人和埃及……那些制造砖坯的工匠是巴比伦人。”这说明大流士一世( )
A.注重建筑技术国际合作 B.能够广泛动用帝国资源
C.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D.依靠战争不断扩大疆域
6.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他到埃及以法老自居,在波斯接受当地的宫廷礼仪服饰,在中亚娶当地贵族女子为妻,在苏萨举行马其顿将士与东方女子的集体婚礼。亚历山大采取的措施 ( )
①阻断了西方文化在当地的传播 ②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③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秩序 ④推动了当地文化希腊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亚历山大军队占领埃及和亚洲西南部之后,西亚逐渐向更具商业灵感和能力的希腊工场主开放,雅典和科林斯等希腊本土老牌手工业中心的重要地位随即被其他一些或旧或新的城镇所取代。这表明亚历山大远征( )
A.导致了区域经济的此消彼长 B.破坏了农耕地区经济发展
C.促进了跨区域经济文化互补 D.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趋同化
8.亚历山大帝国是短暂的,但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成千上万的希腊商人、行政官员和各种专业人员成群地涌往亚历山大及其继承人所建立的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从最著名的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最东面的亚历山大城(即阿富汗的科贾特),都成为传播希腊文化的中心。尽管希腊文化的传播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它并没有在中东留下永久的印记,更不用说亚洲其余地方了。这说明( )
A.西亚北非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巨大难以调和
B.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中断了希腊化时代的进程
C.希腊文化的影响力未能深入广大乡村地区
D.希腊化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了文化发展
9.据考古发现证实,阿富汗东北部的阿伊·哈努姆古城大致兴建于公元前4世纪末期,城中有体育馆、剧场等希腊城市中常见的基本建筑。城内外的三座神庙都采用了东方的建筑形式,但里面发现了穿着希腊式凉鞋的神像石雕残余。上述考古发现反映出( )
A.波斯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B.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
C.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广泛 D.帝国征服促进文化的交流
10.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在埃及以阿蒙之子法老自居,在波斯接受威严赫赫的宫廷礼仪、服饰,在中亚娶当地贵族女子为妻,在印度向裸体智者求教,在苏萨举行希腊—马其顿将士与东方女子的集体婚礼。此举旨在( )
A.获得当地民族的政治认同 B.塑造亲民爱民的政治形象
C.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 D.推行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1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据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
A.体现了私法的主导地位 B.蕴含了一定的理性精神
C.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D.加大对平民的保护力度
12.大约在公元前500年,罗马首次出现独裁官(又称人民长官)。“独裁官是在发生特殊危急情况时任命的,尤其是为了适应战争和制止动乱的需要。”由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来推举任命,在完成了特定的任务之后必须自动卸职,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任期都不能超过6个月。古罗马的这一政治设计旨在( )
A.确保共和国的安全与稳定 B.削弱公民法形式主义倾向
C.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D.限制传统贵族的政治特权
13.公元前3世纪,法学家对在任法官和执政官遇到的法律问题予以口头解释和答复,这些意见常被审判人员采纳,作为办案依据。罗马帝国时期,一些权威法学家的解答被赋予法律效力。罗马法学家的法律解释( )
A.缺乏严密的司法程序 B.破坏了立法的严谨性
C.丰富了罗马法的来源 D.使法律适用范围扩大
14.有学者指出,直到11世纪末,在意大利偶然发现的《国(民)法大全》的真本,才把沉寂已久的罗马法再次捧上了历史舞台。……当时意大利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罗马法的内容远比当时日耳曼国家的习惯法和封建地方法更适合作为现成准则,而且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平等观念也是十分必要的。这说明罗马法( )
A.保障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蕴含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因素
C.推动了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 D.促使了启蒙运动的蓬勃开展
15.虽然罗马政府从未将《十二铜表法》撤销,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到了元首制时期,很多法律还是被替换或者被废弃,因为庞大的帝国需要更宽泛的法律,以适用于新情况和非公民。据此可知( )
A.万民法适时而生 B.《十二铜表法》在继承中发展
C.成文法弊端丛生 D.传统罗马法被时代所淘汰
16.罗马共和国早期,元老院名义上是咨询机构,但实际权力逐渐扩大,军事领导权、外交权、财政权和宗教监督权后来都掌握在其手中,实际上成为罗马国家最高的行政和监督机构。当时罗马公民大会仅在形式上通过法案,赋予选出的高级官员最高统治权。这说明当时罗马( )
A.公民大会职能名存实亡
B.专制独裁统治已经确立
C.贵族寡头政治色彩浓厚
D.深受希腊政治文化影响
17.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写道,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用廉价的粮食讨好民众……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这反映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的变化是( )
A.城邦民主政治建立 B.贵族寡头政治出现
C.元首制独裁的形成 D.王权受封建主限制
18.基督教诞生后,在欧洲大陆传播的最初三个世纪步履维艰,基督徒的宗教活动鲜见于史册记载;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后取得合法地位。这说明( )
A.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曲折发展 B.君士坦丁堡成为基督教发祥地
C.基督教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D.东西方文明在碰撞中融合发展
19.下列的历史现象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雅典城邦制民主政治出现 ②亚历山大东征推广希腊文化
③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 ④欧洲一些自治城市兴办大学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20.在古代世界的地中海区域曾出现过不少帝国。下列关于各帝国描述错误的是( )
① 波斯帝国 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② 亚历山大帝国 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③ 古罗马帝国 1世纪末,基督教成为国教
④ 拜占庭帝国 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A.① B.② C.③ D.④
21.腓尼基字母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向西,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向东,它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来、波斯等民族的字母。这反映了( )
A.腓尼基字母是人类文字之母 B.西亚地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C.古代文明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阶段化的特征
22.西亚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下列关于西亚文明表述正确的是( )
①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的赫梯帝国
②东汉的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密切了与西亚的联系
③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④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西亚北非地区出现了世界上较早的文明,先后兴起了埃及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的强大帝国,他们已经有了文字,在艺术、科学和社会组织方面也相当进步。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 )
A.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 B.地域及部落间战争的频仍
C.洲际交流活动的便利 D.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
24.距今7000年—4000年前,主要文明古国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他们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传说,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他们都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这反映了( )
A.自然环境相似造成文明的趋同 B.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和相似性
C.经济发展推动阶级社会的出现 D.古代各个文明间的交流频繁
25.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材料表明古代世界( )
A.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早期文明更发达
B.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明显多元特征
C.不同区域文明存在一定程度联系和影响
D.整体世界的发展使各地建立起直接联系
26.权杖头是一种昭示身份、象征权威的特殊器具。在中国甘肃、陕西西部、新疆等地出土的这种器具,形态与近东和中亚发现的同类物非常相似。如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出土的权杖,与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的白色权杖头极为相似。据此可知( )
A.权杖受到权贵阶层青睐 B.中原生产工艺向周边地区传播
C.氏族社会组织结构松散 D.区域文明可能存在交流和借鉴
27.在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一方面,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的征服传播到东方,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也得以传入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丰富了西方文化的内涵。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B.助力了希腊文化远播亚非
C.助推了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融 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趋同化
28.古罗马克劳狄(公元41~54年)统治时期,法律事务越来越多的落在由元首在骑士中选拔的行政长官身上(传统上属于大法官权利范围),人们时常听到元首讲这样一句话:他的行政长官所做的判决,应与他本人的裁决有同样的效力。这种现象反映了古罗马( )
A.法律制度形同虚设 B.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C.民主政治遭到破坏 D.帝制已经深入人心
29.有学者认为,罗马人不但用自己的劳动和心智创造了本地区文明,而且还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在开放、融合中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达文明。由此可知,罗马文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为( )
A.坚持本民族物质文化特色 B.坚持开放并不断融合文化
C.激发民族创造力和自豪感 D.地中海区域得天独厚优势
30.古埃及的人物像,头部为侧面,肩部、胸部、胯部正对视者。古希腊的人物像仍有古埃及的印记,但身体不再是埃及样式,手和臂也没有摆布得那么明显和生硬。这可用于说明( )
A.古代绘画技术发展缓慢 B.早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C.古希腊与埃及文化雷同 D.古代绘画蕴含神秘色彩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文明早期受到作为西亚文明中心的两河流域文明的强烈影响。上述影响以亚历山大东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影响是间接的,第二阶段的影响则是直接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文字、宗教、建筑等诸多领域,丰富了古希腊文明的内涵。希腊也因此保存了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并将其传播到整个西方。
——摘编自黄民兴《试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交流的认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古希腊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状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们把自己对于宇宙人世的关怀称为哲学,他们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外部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
——整理自张广智《略说古希腊城邦文明》等
材料三 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不仅有自身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在帝国东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罗,获得了东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国西部,征服吕底亚,与希腊人有了接触,他们的工匠吸收了吕底亚的艺术特色,商人学会了铸造钱币。公元前4世纪晚期,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老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中A、B、C、D、E、F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明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因素。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大多数历史学家来说,希腊政治生活中最为典型、最独特的成分就是城邦。很难用一个精确的定义表述城邦这种体制在规模、形态或社会和政治组织方面的多样性。粗略地说,城邦是一种由公民(成年男性)、没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妇女和儿童)以及非公民(客籍外邦人和奴隶)组成的共同体。这是一种确定的团体,占据着特定的区域,人们在特定或确定的政治体制下生活,不受外部威权的摆布,足以使其成员感到他们是独立自主的。城邦的大部分土地有可能无人居住,间或有农舍、村庄甚至小镇。但它必须有一个中心地点——宗教、政治、行政管理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点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斯巴达是个显著例外)。一般城邦通常筑有防御工事,总有一个市场,一处召开公民大会的场所,一处司法与政府机关、行政和协商之地;早期政府的类型是君主制或贵族制,后期通常是寡头制或民主制。
——摘编自(英)约翰·博德曼等《牛津古希腊史》
材料二:从公元前334年到前330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叙利亚、埃及以及波斯的腹地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伊朗。公元前331年到前330年的冬天,薛西斯位于波斯波利斯的宫殿被亚历山大付之一炬,波斯领导下的世界秩序正式终结。在攻占了波斯之后,亚历山大解散了他军队中的希腊分遣队,但是亚历山大穿过伊朗北部,继续向东推进,追击逃亡的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25年晚些时候,马其顿人终于成功横跨杰德罗西亚沙漠,为了庆祝对印度的再次成功征服,他们举行了长达一周的畅饮,以表达对酒神的敬意,亚历山大本人则在其中扮演狄俄尼索斯(希腊众神之一)的角色。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征服是古代将领所能进行的最大胆、最遥远的远征,印度也被牢牢植入了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所熟悉的神话地理体系之中。
——摘编自西蒙·普莱斯等《企鹅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政治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历史意义。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由材料“国王有权发行金币,行省总督有权发行银币”“行省总督发行金币被视作反叛国王的标志”及所学知识可知,将铸造金币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削弱地方的经济实力,进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强化地方对中央的认同,同时“在上面开创性的铸造了国王头像”有利于强化对王权的认同,所以材料反映了当时波斯国王利用铸币塑造政治认同,D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行省总督有权发行银币,但材料没有涉及总督是否拥有其他权力,不能得知总督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币制改革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并非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国王有权发行金币,行省总督有权发行银币,但没有涉及金币银币的兑换比例,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大流士一世推行度量衡双轨制,既有帝国官方标准化的度量衡体系,适应了帝国统一后的经济需求,又允许被征服地区本土的度量衡存在,有利于缓和帝国内部矛盾,维护秩序稳定,这些举措从主观动机上看,旨在维护自身统治巩固政权,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流士一世的经济改革有利于维护帝国统一和稳定,但没有“消弭”波斯帝国内部的矛盾,A项夸大了经济改革的作用,排除A项;据材料“在被征服地区允许本地人依旧使用本土度量衡”可知,被征服地区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排除C项;促进波斯境内民族的交往交融是客观结果而非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其统治着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题干中大流士一世的做法反映出波斯帝国对帝国境内不同地区社会风俗的某种尊重,试图以此巩固帝国统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流士一世因俗而治的措施,没有涉及借助神权巩固专制,排除A项;波斯帝国中央集权较为强大,并没有严重的行省分离倾向,排除C项;题干主要叙述波斯帝国对不同地区的宗教政策,未体现文明交流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据材料“波斯帝国修筑了从波斯湾北面通到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御道’”“后来又从御道上开辟出几条岔道通往埃及和印度河流域”及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的统治疆域包括叙利亚、小亚细亚、埃及、印度河流域的部分地区,波斯“御道”的修建有助于加强其统治区域内部的交流,其统治疆域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所以“御道”的修建促进了三大洲文明的交流,D项正确;世界市场的建立是在近代,排除A项;波斯的“御道”修建在波斯帝国境内,不会保证整个“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B项;波斯是在其统治疆域之内修建“御道”,有利于巩固对疆域的统治,但没有扩大帝国的统治疆域,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根据材料可知大流士一世为建造宫殿不仅调动了远方的装饰材料,还动用了战俘及帝国的各类人力资源,能够广泛动用帝国资源,B项正确;据材料“那些加工石料的战俘是爱奥尼亚人和萨迪斯人”可知是通过战争征服了这些地方,不是国际合作,排除A项;C项官僚体系与材料无关,且完善的官僚体系过于绝对,排除C项;D大流士一世在就任时迷底人、埃及人、巴比伦人就已经在波斯疆域范围内,不涉及到扩大疆域,无中生有,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希腊。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体现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当地文化希腊化,同时在不同的地区,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一定程度巩固了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秩序,②③④正确;①错在,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向外传播,并未阻断西方文化在当地的传播,排除A、B、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根据材料中“西亚逐渐向更具商业灵感和能力的希腊工场主开放”“希腊本土老牌手工业中心的重要地位随即被其他城镇所取代”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得一些老牌手工业中心衰落,出现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造成区域经济重心的转移,即导致了区域经济的此消彼长,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亚历山大远征对农耕经济的破坏及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仅提及希腊手工业对西亚的单方面影响,故C项中“互补”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中“趋同化”的说法过于绝对,世界文明并没有趋同化,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尽管希腊文化的传播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它并没有在中东留下永久的印记。其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的影响仅限于希腊殖民者居住的城市和一些希腊王朝的宫廷所在地。虽然有些土著民族也受到了影响,但真正受到影响的几乎仅囿于少数上等阶层。广大农村甚至许多城市的绝大多数人,仍继续说自己的语言,崇拜自己的神。因而,希腊文化并没有深深扎根,未能在它的一些移植地永久地幸存下来,C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覆盖波斯与埃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接受希腊文化的仅仅是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对广大乡村地区,农民还是保留原有的语言、宗教、习俗。因此不是西亚北非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巨大难以调和,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崛起于公元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希腊文化对被征服地的影响,未涉及文化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末期(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阿伊·哈努姆古城约建于公元前4业纪末期,地处阿富汗东北,却表现出鲜明的希腊城市特征,是亚历山大征服及“希腊化”政策的产物,反映出帝国军事征服推动了文化交流碰撞,D项正确。公元前4世纪末期,亚历山大已经灭亡波斯,排除A项;公元前4世纪末期,丝绸之路也尚未开通,排除B项;材料中的希腊建筑和希腊神像都不能代表雅典的民主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古代欧洲和亚洲。据材料,亚历山大尊重和大部分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通过通婚等方式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争取当地民族对亚历山大帝国的政治认同,巩固统治,A项正确;塑造亲民爱民形象、 推动文明交流交融都只是统御国家的手段,根本目的都是争取当地民族的支持和认同,巩固统治,排除B项、C项;推行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描述,而非其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古代罗马法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这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精神,B项正确;材料说明罗马法有了刑法与民法的区分,但无法突出私法的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所述的情况强调对作案动机的重视,无法彰显社会的公平公正,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维护的是贵族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公元前500年的罗马。根据材料“独裁官是在发生特殊危急情况时任命的”“由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来推举任命”“在任何情况下,任期都不能超过6个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裁官在战争或动乱的特殊时期具有最高统制权,但是,独裁官的权力却受到严格限制,独裁官在完成了特定的任务之后必须自动卸职,以防止暴政和专制的出现,A项正确;法律的“形式主义”材料并未体现,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这一做法具有限制传统贵族政治特权的作用,但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这些意见常被审判人员采纳,作为办案依据。罗马帝国时期,一些权威法学家的解答被赋予法律效力”可知,法学家的解释成为罗马法的重要来源,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司法问题,排除A项;罗马法学家的法律解释并不属于立法,只是具有法律效力,排除B项;罗马征服地区的习惯法对罗马法的作用使法律的适用范围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末(意大利)。据材料“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罗马法的内容……更适合作为现成准则”“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平等观念也是十分必要的”可知,罗马法更加偏向于解决贸易产生的财产经济纠纷、民事纠纷,体现了务实高效和平等理性的精神,适应了当时意大利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蕴含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因素,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A项;人文主义与罗马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启蒙运动的蓬勃开展不是罗马法促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由“很多法律还是被替换或者被废弃”“庞大的帝国需要更宽泛的法律,以适用于新情况和非公民”可知,公民法已不再适应罗马帝国发展的需要,万民法便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A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强调万民法与《十二铜表法》的继承关系,无法得出《十二铜表法》在继承中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旧法律不再适应现实需要,并不意味成文法弊端丛生,排除C项;罗马政府没有撤销《十二铜表法》,“传统罗马法被时代所淘汰”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体现贵族寡头政治色彩浓厚,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虽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但仍然地位重要,并非名存实亡,排除A项;罗马确立专制独裁统治是在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以后,排除B项;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中都包含一定的民主因 素,雅典的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真正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 策。与罗马共和国公民大会只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及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通过多种方式,将权力集中与一身,建立了元首制,元首制是披着共和制外衣的独裁统治,C项正确;罗马政体由共和制演变为元首制,没有建立民主政治,排除A项;元首制是披着共和制外衣的独裁统治,并非贵族寡头政治,排除B项;王权受到封建主限制是西欧中古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材料“基督教诞生后,在欧洲大陆传播的最初三个世纪步履维艰,基督徒的宗教活动鲜见于史册记载;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后取得合法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的最初三个世纪发展曲折,但是在313年《米兰敕令》颁布后,基督教取得了合法地位,这说明基督教曲折发展,A项正确;基督教发祥地是耶路撒冷,不是君士坦丁堡,排除B项; “基督教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本题主要涉及“基督教曲折发展”,没有体现东方文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9.A
【详解】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起来。公元前6世纪开始,雅典城邦制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通过军事征服,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10—11世纪起,欧洲兴起众多的城市,城市取得自治权,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故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列,正确的①②③④,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帝国)。据所学可知,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③项中时间错误,C项符合题意,选C项;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①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A项;亚历山大帝国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符合史实,②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时期组织大量法学家编纂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④项正确,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腓尼基字母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向西,它派生出古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向东,它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来、波斯等民族的字母。”可知,腓尼基文字经过传播,促进了世界字母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说明不同文明间相互影响、交流和发展,C项正确;腓尼基文字是人类文字之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西亚地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世界文明的时间阶段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2.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东汉的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密切了与西亚的联系,②正确;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帝国包括了西亚地区,③正确;奥斯曼帝国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包括了西亚地区,④正确;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人,排除①。故选D项。
2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西亚北非地区)。根据材料可知,西亚北非地区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D项正确;“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B项也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该地区孕育出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得益于商贸活动和人口迁徙频繁,“洲际交流活动的便利”也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7000年—4000年前(世界)。据材料“距今7000年—4000年前,主要文明古国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他们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传说,都创造了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可知,这些体现了文明的相似性,而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这些又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所以题干所述反映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与相似性,B项正确;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都属于大河流域,但又存在明显的不同,而其文明也是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与题意和史实均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讲述主要文明古国阶级社会的出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文明古国存在着多元性与相似性并存的特点,这不是交流频繁的结果,而是各自独立发展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
2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干中葡萄酒的先后出现地、先后传入地、逐步传播地等信息可知,古代世界不同区域文明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两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早期文明更发达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中国境内出土的权杖头与近东和中亚发现的较为相似,这表明不同区域间文明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交流,D项正确;权杖是权威的象征,但无法判定是否受到权贵阶层的青睐,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中原地区的工艺的传播,无法得出“中原生产工艺向周边地区传播”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阶层的分化与社会组织结构较为分散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一方面,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的征服传播到东方,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也得以传入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丰富了西方文化的内涵”概括得出结论是:亚历山大东征既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又把东方文化传入到了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助推了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融,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没有提及它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提到了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也提到了东方文化传播到了希腊及欧洲,排除B项;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只会丰富彼此的内涵,而不是使不同的文化趋同,排除D项。故选C项。
2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1~54年(古罗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首的裁决与行政长官(传统上属于大法官权利范围)的判决有同样的效力,反映了专制色彩日益增强,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仍具有效力,排除A项;古罗马并未推行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帝制已经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B项。
2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而且还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在开放、融合中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达文明”可知,罗马人不但用心创造了本地区文明,而且还积极的吸纳外部文化,最终通过融合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可见罗马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主要缘于坚持开放并不断的融合其他文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通过开放与融合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达文明,并不是在一味的坚持本民族文化特色,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罗马在激发本民族的创造力并因此而具有自豪感,排除C项;材料并未就地域进行对比,排除D项。故选B项。
3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希腊)。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希腊的人物像具有古埃及的印记,这体现了古希腊与古埃及在绘画艺术上的交流,B项正确;古代绘画技术发展缓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虽然古希腊与古埃及的人物像具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文化又有区别,并不雷同,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古希腊绘画的神秘色彩的论断,排除D项。故选B项。
31.(1)主要途径:经贸往来;民族交融;人口迁移;国家统一;军事征服。(一点两分,写四点)
(2)认识: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大多独立发展;古代文明交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文明交流有利于丰富本民族文化的内涵,为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不同文明之间应当交流互鉴;要尊重不用文明的多样性,秉持开放、包容的特点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古代丝绸之路”等知识可得出经贸往来;结合所学“古代人口迁徙”等知识可得出人口迁移和民族交融;结合所学“古代帝国的建立”等知识可得出国家统一;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可得出军事征服。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二“作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文明早期受到作为西亚文明中心的两河流域文明的强烈影响”可得出文明交流有利于丰富本民族文化的内涵,为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以及不同文明之间应当交流互鉴;结合所学“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交通不太畅通”等原因可得出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大多独立发展;结合所学“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了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可得出古代文明交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可得出要尊重不用文明的多样性并且秉持开放、包容的特点等。
32.(1)A:中华文明。B:西亚文明。C:古埃及文明。D:古希腊文明。E:古印度文明。F:印加文明。
(2)城邦独立自治;小国寡民;人文思想。
(3)农耕文明的优势;武力对外扩张;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世界。名称:根据地图轮廓及所学知识可知,A位于东亚地区,为中华文明;B处于两河流域地区,为西亚文明;C位于北非,为古埃及文明;D位于巴尔干半岛,为古希腊文明;E位于南亚次大陆,为古印度文明;F位于美洲地区,为印加文明。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希腊。特点:由材料二中“古希腊许多独立小国并存的状态贯穿了希腊文明的始终,城邦的理想是独立与自足”可知,城邦独立自治;由“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们把自己对于宇宙人世的关怀称为哲学,他们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外部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可知,人文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小国寡民也是希腊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
(3)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波斯、亚历山大帝国。共同因素:由材料三中“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由“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及“公元前4世纪晚期,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可知,武力对外扩张;由“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及“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老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可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33.(1)以城邦为载体;政治体制多样;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公民范围有限。
(2)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推广了希腊文化并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对大多数历史学家来说,希腊政治生活中最为典型、最独特的成分就是城邦。”可得出以城邦为载体;据材料“粗略地说,城邦是一种由公民(成年男性)、没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妇女和儿童)以及非公民(客籍外邦人和奴隶)组成的共同体。”可得出公民范围有限。据材料“不受外部威权的摆布,足以使其成员感到他们是独立自主的”,可得出小国寡民,独立自主;据材料“早期政府的类型是君主制或贵族制,后期通常是寡头制或民主制”,可得出政治体制多样。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从公元前334年到前330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叙利亚、埃及以及波斯的腹地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伊朗”,可得出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根据材料“公元前325年晚些时候,马其顿人终于成功横跨杰德罗西亚沙漠,为了庆祝对印度的再次成功征服,他们举行了长达一周的畅饮,以表达对酒神的敬意,亚历山大本人则在其中扮演狄俄尼索斯(希腊众神之一)的角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征服是古代将领所能进行的最大胆、最遥远的远征,印度也被牢牢植入了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所熟悉的神话地理体系之中”,可得出推广了希腊文化并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