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再别康桥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17 10:1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4张PPT。? 徐志摩(1897~1931)笔名云中鹤,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作品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1931年 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触山,机坠身亡。 写作背景 《康桥再会吧》
《我所知道的康桥》
《再别康桥》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情。
2.探寻诗歌意象,品味意境。
3.自主探究研讨,欣赏“三美”。
初读诗歌,体会诗情。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榆 阴(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斑 斓( ) 笙 箫( )
字词读音pànyàngxìngyúróuzǎogāosùlánshēng xiāo明确情感:
对康桥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感情:
节奏:
语调:惆怅,惜别轻柔,和谐 舒缓,低沉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康桥,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 1921年,徐志摩经狄更斯介绍在皇家学院作旁听生。 在那里,他遇到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你的性灵。” (《我所知道的康桥》)1.康桥的美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出来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潭,
长篙,星辉,夏虫2.诗中描写的意象与诗人的情感怎样融合 ? 思考诗中的画境2.金柳倒影图3.青荇招摇图 4.榆阴清潭图5.撑篙寻梦图6.夏虫沉默图7.惜别云彩图1.西天云彩图★西天云彩图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表达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为全诗定下哀而不伤的抒情基调。河畔的金柳 比
喻夕阳中的新娘无限欢喜和
眷恋之情 金柳倒影图软泥上的青荇青荇招摇图拟
人招摇永久、热烈的眷念 甘心榆阴下的一潭欢喜和眷恋之情 榆阴清潭图比
喻天上虹留连忘返晚归放歌 撑篙寻梦图笙箫 夏虫依恋、无奈、
惆怅、失落夏虫沉默图 诗人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别离的笙箫”。悄悄无声,笙箫有声,这是否矛盾? 【提示】不矛盾,因为笙箫是在诗人心里响起的。虽然此时诗人内心波动翻滚如大海,但是离别愁绪压倒了一切,所以笙箫的离别曲只能在心中回荡,在矛盾中达成统一。惜别云彩图依依不舍、
洒脱西天云彩 呼应开头情感线索:1.依依惜别2.欢喜和眷恋3.更加欢喜和眷恋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5.感情达到高潮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7.悄悄作别西天云彩图金柳倒影图青荇招摇图榆阴清潭图撑篙寻梦图夏虫沉默图惜别云彩图愁喜愁诗意美 用绚丽、柔美的意象,营造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意境,融入对母校深沉的爱,同时也表达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愁别绪。 融情入景,景因情活,
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探究诗歌之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1.色彩绚丽的意象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星辉斑斓2.动态的画面
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音乐美1.押韵。
2.音节和谐。
3.回环复沓。建筑美节的匀称和
句的整齐再读诗歌, 体味感情, 并能背诵。
《再别康桥》与以往离别诗词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延伸
发现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以往离别诗词: 告别对象是“人”;“执手相看泪眼” ;缠绵、愁苦、沉重。 《再别康桥》: 告别对象是“物”;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 的套路,没有 “牵衣顿足”,少了一些沉重感;清新、飘逸、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告别对象:人。
情感:缠绵、愁苦、沉重。告别对象:物。
少了一些沉重感。
清新、飘逸、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总结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离愁别绪,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原因在于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总结:
康河的水,曾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或许生命的河流就是一段曲折的沧桑;岁月的清溪就是迢迢前去的逝者,那么,我们便是那能听得康河之水清音的过客,希望这节课也一样能开启我们感受真善美的心灵! 徐志摩墓边两页石雕 ,书写“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去彩。” 张幼仪:离婚后成为新女性,独立生活,事业有成,还为志摩的父亲养老送终。她尽心抚养儿子,56岁时,儿子徐积锴在美国成家立业,她与邻居医生结婚。 三种怀念,三种悲伤。三种怀念,三种悲伤。  林徽音:志摩遇难之时,她和丈夫用碧绿的铁树叶亲手编制了花圈,梁思成还从飞机残骸上拾来一块木板,林徽因将它常年挂在居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陆小曼:志摩死后,小曼素服终身。她在自己的卧室悬挂志摩的大幅遗像。1933年清明,小曼为志摩扫墓,写诗:“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三种怀念,三种悲伤。张幼仪陆小曼走出康桥 — 志摩的诗 偶 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沙 扬 娜 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