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啦 配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下课啦 配套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2-17 08:52:3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2学情分析
比较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之后,安排学生学习的。教材中呈现同学之间比身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两个同学比跳绳长短的情景,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长短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练一练则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对树的高矮和绳子的长短等进行推理、判断。本节课的设计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探究、体验、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
2.比较的相对性。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
师:我们每个人都会长个子,老师的身高比同学们要( )
生:高。
师:同学们的身高比老师要( )
生:矮。
师:高和矮是相对的,只要同学们勤于运动,不挑食,你们的身高肯定会超过我的。那么我想问下,在我们班里谁的身高最高? 生:傅心乐 生:邱样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那么请这两位同学上台来比较下。
二.新知识
1.比一比 教师故意让一位个子稍矮的同学踮起脚尖,,另一位同学站直,进行比较。用手比划一下谁高。 (这时,可能会有学生发现其中一位踮脚了)
师:他们是一样高的。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这样比不公平,邱样踮起了脚尖.
师:那么应该怎么比? 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不能踮脚。 师:这样就保证了两个人在同一个起点上,这样就能比了。那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傅心乐的身高要( )一些。
生:高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的?
小结:我们必须站在同一个位置,不能垫脚来比较才合理。 再请这两位同学都站在地面上重新进行比较 师:看来,比较个子高矮的时候要在同一个起点上,这样才能比较!
2.说一说 现在我们知道了该怎样比较高矮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图中的小朋友们下课啦,他们在干什么呀?
(1)说说谁高谁矮? 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和淘气也在比身高?我们去当他们的小裁判吧。 生:他们比较的方法错误。淘气踮起了脚尖,不公平。应该站在同一起点上的。 师:是这样的吧。(点击课件第二幅图片)
(2)图中的跳绳谁长?谁短? 拿出学具(两根长短不一的绳子) 师:老师也准备了和图上一样的两根绳子(事先也是弯曲摆放),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 生:把跳绳拉直比。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弯弯曲曲的跳绳不好比较。 师:只要拉直就够了吗? 生:还要对齐之后才能比。 师:为什么要对齐? 生:这样两根跳绳的起点就相同了,然后看哪根跳绳长。 师:相同的起点之后比终点,就能比出长短了!
3.谁走的路长? 出示情境图:小明和小华谁走的路长? 请同学描出他们各自走的路,比长短。 由于路是弯弯曲曲的,不能直接比长短,那我们应该怎么比呢?
(1)小组内互相讨论
(2)集体反馈 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学生会很快发现数格子的方法的) 小明走了9格,小华走了8格,所以小明走的路长。 小结:当我们用眼睛观察不能比较出长短时,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 哪根绳子最长?(因为很直观,让一两个学生汇报其思考过程)
2.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1)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 生:不能通过,桥的高度是3块木板高,汽车的也是3块木块再加一个警灯,所以不能通过. 师:请大家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通过?(学生自由发言)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但是接下来的题目更加需要同学们积极动脑,你们想不想进一步挑战自己呢?
3.3只小兔子谁最高?谁最矮? (1)独立思考
(2)说说自己的想法(三只兔子不在同一个高度,同一个位置启发学生想办法做)
生1:灰兔最高,它有8个格子那么高;白兔最矮,相当于5个格子那么高。
生2:让中间的粉兔子站下来,和其他两只兔子的起点一样,就能看出高矮了。
生3:让两边的兔子也站到粉兔子那样的起点上,就能看出高矮了。 师:看来,当起点不相同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办法使它们的起点相同,也可以找一个标准(比如说格子高度等等),进行比较。
(3)全班齐做
4、小蚂蚁爬方格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可能有一格一格的数,第一只蚂蚁爬了10个格,第二只蚂蚁爬了8个格,第三只蚂蚁爬了9个格,所以...... 还可以想:三只蚂蚁爬的横格的长度是一样的,所以只要数竖格,就知道了.第一只蚂蚁竖着爬了3个格,第二只竖着爬了1个格,第三只爬了2个格,爬的越少越短,所以...... 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下课啦
高 矮 长 短 (数格子)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