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省百所名校期中]《马可·波罗行纪》记载:“(蒙古)每个驿站都有一个高大、美观的宅院,使臣便居住在这里。这种宅院的房间里陈设着华丽的卧榻,上面铺着丝绸质地的被褥,使臣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已经预备齐了。即便是一个国王到了这里,看见这样的住宿环境也会觉得很舒适、满意。”该记载体现出蒙古驿站的重要功能是( )
A.军事驻防 B.基层治理
C.中外交流 D.皇帝行宫
2.[2023·吉林省白山市期末]从19世纪中叶近代交通工具在上海出现开始,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近代交通工具才开始在上海地区的运输业中占据主流。在长达80年的交通近代化进程中,不乏洋人私建——政府拆毁再重建的工程案例。这一进程折射出( )
A.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中心
B.列强侵略显著的地域性差异
C.社会生活方面的半封建特征
D.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
3.如图纪念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的。1873年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此举标志着中国(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近代造船工业诞生
C.近代海军初具规模 D.航运业进入新阶段
4.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等城市在唐代便“当南北大冲”而“百货所集,城市繁荣异常”,宋时更是“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这表明( )
A.扬州成为南方经济中心
B.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C.京师地区完全依赖南方
D.大运河取代了传统交通要道
5.1821年,第一艘全铁壳制造的汽船“阿伦曼比”号建成并下水,它以蒸汽为动力,穿越英吉利海峡,抵达塞纳河。之后英国的船厂为世界各国建造船只,并垄断了国际航运业。这反映了( )
A.交通工具变革提高了英国的地位
B.英国是世界汽船的发明国
C.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海上贸易是英国主要收入
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7.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8.1848年,大约有20%的波士顿人乘火车上下班。208列火车中有118列出入于该城的7个终点站,这些线路呈放射状由市中心区向外伸展,服务于波士顿方圆15英里的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城市职能的变化 B.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
C.第三产业的兴起发展 D.经济结构革命性变化
9.(2023·全国乙卷·11)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10.公元前三千纪末期,伴随着乌尔第三王朝的建立,苏美尔人兴建了为因公出行人员旅途中提供食宿补给的场所即驿站。驿站内有明确的分工以及完善的运营流程,大部分的驿站旁常年停靠着骡子以及车辆,以应对一些快速旅行及重要官员出行的需要。驿站的建立( )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了苏美尔人统治范围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促进了西亚商品经济发展
11.下表是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最能说明( )
1720年 兰开夏至利物浦的联结运河
1761年 布里奇沃特运河,连接沃尔斯利煤田与曼彻斯特
1762年 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运河
1777年 大特朗克运河,连接利物浦、赫尔、布里斯托尔三个港口城市
1793年 大联盟运河,连接伦敦、伯明翰,并与大特朗克运河联通
A.运河航运量的提升促进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
B.英国政府立足国情发展运河航运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D.运河交通有力促进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衔接
12.元朝会通河开通后,山东的临清、济宁等运河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交通方式由河运转向海运,烟台港和青岛港相继兴起。据此可知,交通方式的变迁( )
A.决定了城市兴衰
B.影响了区域经济格局
C.便利了商贸往来
D.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
二、综合题
1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6分)
(2)比较丝绸之路和地理大发现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及主要原因。(12分)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省百所名校期中]《马可·波罗行纪》记载:“(蒙古)每个驿站都有一个高大、美观的宅院,使臣便居住在这里。这种宅院的房间里陈设着华丽的卧榻,上面铺着丝绸质地的被褥,使臣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已经预备齐了。即便是一个国王到了这里,看见这样的住宿环境也会觉得很舒适、满意。”该记载体现出蒙古驿站的重要功能是( )
A.军事驻防 B.基层治理
C.中外交流 D.皇帝行宫
解析:根据材料“使臣需要的所有的东西都已经预备齐了”可知,蒙古驿站的重要功能是提供驻外使臣的使用,体现了中外交流的客观需要,故选C项;军队驻防的主体是士兵,而非使臣,排除A项;基层治理的主体是基层群众,而非使臣,排除B项;皇帝行宫的主体是皇帝和贵族,而非使臣,排除D项。
2.[2023·吉林省白山市期末]从19世纪中叶近代交通工具在上海出现开始,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近代交通工具才开始在上海地区的运输业中占据主流。在长达80年的交通近代化进程中,不乏洋人私建——政府拆毁再重建的工程案例。这一进程折射出( )
A.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中心
B.列强侵略显著的地域性差异
C.社会生活方面的半封建特征
D.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
解析:据材料“不乏洋人私建—政府拆毁再重建的工程案例”可知,这折射出晚清封建政府统治下的上海近代交通推行的艰难,即社会生活方面的半封建特征,故选C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中心”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上海一地交通近代化进程,不能体现列强侵略的地域性差异,排除B项;晚清封建政府统治下的上海交通近代化进程曲折,是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无关,排除D项。
3.如图纪念邮票中的“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向英国购置的。1873年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此举标志着中国(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近代造船工业诞生
C.近代海军初具规模 D.航运业进入新阶段
解析:根据材料“1873年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开创了中国商轮驶入国际航线的历史”可知,它标志着中国近代航运业诞生,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材料所述时间1873年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伊敦号’是轮船招商局初创时从英国购置的”可知,当时中国没有近代造船工业,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民用工业,属于经济近代化,排除C项。
4.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等城市在唐代便“当南北大冲”而“百货所集,城市繁荣异常”,宋时更是“自淮南之西,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蜀汉,十一路百州之迁徙贸易之人……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七”。这表明( )
A.扬州成为南方经济中心
B.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C.京师地区完全依赖南方
D.大运河取代了传统交通要道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扬州等城市获得了发展,由此体现出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扬州是南方的经济中心,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京师地区完全依赖南方,C项错误;大运河并没有取代传统的交通要道,D项错误。
5.1821年,第一艘全铁壳制造的汽船“阿伦曼比”号建成并下水,它以蒸汽为动力,穿越英吉利海峡,抵达塞纳河。之后英国的船厂为世界各国建造船只,并垄断了国际航运业。这反映了( )
A.交通工具变革提高了英国的地位
B.英国是世界汽船的发明国
C.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海上贸易是英国主要收入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的船厂为世界各国建造船只,并垄断了国际航运业”可知,英国交通工具的发展提高了英国的地位,故A项正确;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B项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英国主要收入来源是海上贸易,排除D项。
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解析:据材料可知是火车的出现使得英国立法决定全国的时间标准,所以人们生活就不再根据自然条件而是根据人为条件来进行,从而受制于国家统一规定的格林尼治时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7.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解析: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故选D项。
8.1848年,大约有20%的波士顿人乘火车上下班。208列火车中有118列出入于该城的7个终点站,这些线路呈放射状由市中心区向外伸展,服务于波士顿方圆15英里的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近代城市职能的变化 B.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
C.第三产业的兴起发展 D.经济结构革命性变化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大规模聚集,工厂布局及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使交通向城中心汇集,波士顿的交通布局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工业迅速发展的状况,故D项正确;A项为美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有利于火车运输,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题干现象是工业化的结果,并非第三产业兴起的影响,C项错误。
9.(2023·全国乙卷·11)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
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
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
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解析:依据材料“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可以看出,此时德国的航运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促使其海外扩张,试图与英国争夺“阳光下的地盘”,B项正确;“世界工厂”是对英国的称呼,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航运飞速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
10.公元前三千纪末期,伴随着乌尔第三王朝的建立,苏美尔人兴建了为因公出行人员旅途中提供食宿补给的场所即驿站。驿站内有明确的分工以及完善的运营流程,大部分的驿站旁常年停靠着骡子以及车辆,以应对一些快速旅行及重要官员出行的需要。驿站的建立( )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了苏美尔人统治范围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促进了西亚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美尔人兴建驿站并制定了管理规则,服务于政府人员使用。结合所学可知,驿站是古代政府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设立驿站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A项正确;驿站不能扩大统治范围,排除B项;驿站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无关,排除C项;驿站是为政府传递信息,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D项。
11.下表是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最能说明( )
1720年 兰开夏至利物浦的联结运河
1761年 布里奇沃特运河,连接沃尔斯利煤田与曼彻斯特
1762年 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运河
1777年 大特朗克运河,连接利物浦、赫尔、布里斯托尔三个港口城市
1793年 大联盟运河,连接伦敦、伯明翰,并与大特朗克运河联通
A.运河航运量的提升促进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
B.英国政府立足国情发展运河航运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D.运河交通有力促进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衔接
解析:注意材料中时间信息“1720—1793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修建了大量运河,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表格主要介绍了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与工业资产阶级无关,排除A项;“立足国情”的表述在表格中无法反映,排除B项; “国际市场的衔接”的表述不合题意,排除D项。
12.元朝会通河开通后,山东的临清、济宁等运河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清中期以后,京杭大运河逐渐衰微,交通方式由河运转向海运,烟台港和青岛港相继兴起。据此可知,交通方式的变迁( )
A.决定了城市兴衰
B.影响了区域经济格局
C.便利了商贸往来
D.改变了大众出行方式
解析:材料“元朝会通河开通后,山东的临清、济宁等运河城市经济实力迅速提升”“交通方式由河运转向海运,烟台港和青岛港相继兴起”体现的是交通运输方式对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B项正确;A项错在夸大交通方式变迁的作用,排除;材料与便利商贸往来及改变大众出行方式的说法无关,排除C、D两项。
二、综合题
1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6分)
(2)比较丝绸之路和地理大发现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及主要原因。(12分)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点: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心、范围、经济文化、方式、后果”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经济政策和动机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特点:由汉武帝和张骞等推动形成;从军事路、外交路延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互利互惠;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6分)
(2)不同:中心不同:前者以中国为中心,后者以西欧为中心;范围不同:前者范围为亚非欧,后者为整个世界;主要商品不同:前者为丝绸、瓷器等手工产品,后者为欧洲工业品;文化交流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中国文化、佛教、伊斯兰教的交流,后者主要为基督教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方式不同:前者主要为和平交流,后者主要为暴力掠夺;后果不同:前者加强了友好交往,后者形成世界市场,东方从属于西方。(10分)
原因: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中国为自然经济,西欧为商品经济;动机不同:中国注重友好交往,西方注重获取财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