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1 20:0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选择题
1.2017年6月15日,天津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在静海区纪庄子进行考古发掘的首批遗迹遗物出土,包括陶釜、陶瓮、铁锄、铁铲等残片。考古专家根据这些遗物和出土层位分析,该遗址为战国时期的村落遗址。这对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化特色以及村落布局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据此可知(  )
A.静海区最早于战国时期形成村落
B.实物资料是唯一可信的历史资料
C.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证明和拓展
D.实物资料真实反映历史全貌
2.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单位:个)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 126 74 1 583
陕西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 270 71 1 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长途贸易日趋频繁
C.北方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D.北方集市密度超过南方
3.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下面为唐朝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图中“里”“坊”的命名旨在(  )
A.打破坊市界限   B.规范城市布局
C.教化百姓 D.突破地域限制
4.奇平卡姆登镇是带有英伦风情的著名小镇。中古时期前后奇平卡姆登镇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古时期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
B.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
C.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
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福建民居——土楼的结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体现出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等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利于邻里和睦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深受宗法影响
6.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村落的地方。下列对两河流域的民居描述正确的是(  )
A.建筑材料以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为主
B.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是巢居和穴居
C.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D.出现了集体公寓式楼房的原始形态
7.世界各地的民居大多采用天然建筑材料,如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人们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并在房间内壁上涂抹泥土。这一做法是为了(  )
A.顺应自然,保护环境
B.防晒保温
C.降低建房的成本
D.突出等级观念
8.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下列关于中外民居的概述,正确的是(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建筑的代表
B.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印度民居的核心
C.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突显王权神秘色彩
D.古罗马的复合式公寓有利于缓解住房压力
9.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10.在欧洲某一时期,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据此推测,这种变化最早应该出现在(  )
A.智者学派之前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之后   D.启蒙运动前后
11.殷商时期,村落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生产劳作的地方,有的村落有一定规模,设有围墙和大门,宗族族长也居住其间。据此可知,村落(  )
A.选址十分注重自然地理环境
B.使用周期长,具有稳定性
C.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
D.是完善的社会组织系统
12.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永和镇的“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黄池镇的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  )
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
B.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两宋的城市中,由商贸、制造业、娱乐和服务业所孕育出来的新城市文明,凌驾于传统的行政功能之上,为中国传统城市文明在性质、内容和空间格局上添加了新的内容。有了新发展的两宋城市文明自然地引致新的城乡关系。汉唐的行政型城市对周边的农业地区具有服务功能。在两宋的商业社会中,城市与农村的分别变得明显:包括了不同的生活节奏、内涵、方式,以及不同的人的素质和追求。两宋城市亦相对较为独立:富有者不一定是农村地主,贫贱者亦多与农村土地脱离关系;而城市的繁华主要建基于国内外贸易,就算是工业生产,也不以地区市场为主要营销目标。由于这些独立性或与传统地域的脱离,在市民阶层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成为心理和实际的必要。
——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两宋时期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一、选择题
1.2017年6月15日,天津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在静海区纪庄子进行考古发掘的首批遗迹遗物出土,包括陶釜、陶瓮、铁锄、铁铲等残片。考古专家根据这些遗物和出土层位分析,该遗址为战国时期的村落遗址。这对研究战国时期的文化特色以及村落布局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据此可知(  )
A.静海区最早于战国时期形成村落
B.实物资料是唯一可信的历史资料
C.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证明和拓展
D.实物资料真实反映历史全貌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静海区最早于战国时期形成村落,故A项错误;可信的历史资料除实物资料外,还有被证实的文献资料等,故B项错误;实物资料能够反映真实的历史,但不一定能反映历史全貌,故D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对静海区纪庄子的考古发掘证实该地区战国时期就有了村落,这说明考古发现是对历史的证明和拓展,故C项正确。
2.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单位:个)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 126 74 1 583
陕西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 270 71 1 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长途贸易日趋频繁
C.北方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D.北方集市密度超过南方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明清时期南北方各地的集市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而集市是农村地区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这说明明清时期农民和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A项正确;长途贸易与题干表格信息无关,排除B项;题干表格信息体现出当时北方地区集市数量也在增加,这说明北方经济发展并未陷入停滞,排除C项;北方的集市密度不及南方,排除D项。
3.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下面为唐朝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图中“里”“坊”的命名旨在(  )
A.打破坊市界限   B.规范城市布局
C.教化百姓 D.突破地域限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所示“靖安里”“明义里”“崇教里”“安远坊”等“里”“坊”的名字,可知对“里”“坊”的命名体现了对国家和社会和谐的期待和寄托,具有一定的教化意义,故选C项。
4.奇平卡姆登镇是带有英伦风情的著名小镇。中古时期前后奇平卡姆登镇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古时期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
B.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
C.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
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答案A
解析中古时期英国的贸易小镇主要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5.福建民居——土楼的结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体现出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等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利于邻里和睦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深受宗法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体现出高低尊卑、主次分明”“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可知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了宗法思想,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6.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村落的地方。下列对两河流域的民居描述正确的是(  )
A.建筑材料以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为主
B.民居最早的两大类型是巢居和穴居
C.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D.出现了集体公寓式楼房的原始形态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为两河流域民居的特征,故A项正确;B项是中国远古时期民居的两大类型,排除;C项是中国古代民居的特征,排除;D项是古罗马民居的特征,排除。
7.世界各地的民居大多采用天然建筑材料,如古埃及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人们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并在房间内壁上涂抹泥土。这一做法是为了(  )
A.顺应自然,保护环境
B.防晒保温
C.降低建房的成本
D.突出等级观念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这种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故选B项。
8.民居的建造不仅体现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习俗。下列关于中外民居的概述,正确的是(  )
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建筑的代表
B.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印度民居的核心
C.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突显王权神秘色彩
D.古罗马的复合式公寓有利于缓解住房压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罗马的复合式公寓可以住进更多的人,有利于缓解住房压力,适应了罗马帝国领土扩张、城市人口激增的社会需求,故选D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的代表,排除A项;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希腊民居的核心,排除B项;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突出的是等级礼制观念,排除C项。
9.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海外贸易得到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打破了汉唐以来的坊市分区制度,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10.在欧洲某一时期,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据此推测,这种变化最早应该出现在(  )
A.智者学派之前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之后   D.启蒙运动前后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冷峻阴沉的建筑风格被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所取代,表明建筑设计注重人的感受,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理念,反映了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现实生活,故B项正确。
11.殷商时期,村落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人们生产劳作的地方,有的村落有一定规模,设有围墙和大门,宗族族长也居住其间。据此可知,村落(  )
A.选址十分注重自然地理环境
B.使用周期长,具有稳定性
C.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
D.是完善的社会组织系统
【解析】殷商时期的村落既是人民聚族而居的地方,也是人们生产劳作的地方,设有围墙和大门,这样有助于增强防御,有利于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村落的选址,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村落的使用周期,排除B项;材料无法证实当时村落的社会组织系统完善,排除D项。
12.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永和镇的“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黄池镇的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  )
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
B.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
【解析】材料“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表明江南市镇出现城市化特征,故A项正确;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江南市镇出现城市化特征,没有涉及专业化分工,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坊市界限被打破,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两宋的城市中,由商贸、制造业、娱乐和服务业所孕育出来的新城市文明,凌驾于传统的行政功能之上,为中国传统城市文明在性质、内容和空间格局上添加了新的内容。有了新发展的两宋城市文明自然地引致新的城乡关系。汉唐的行政型城市对周边的农业地区具有服务功能。在两宋的商业社会中,城市与农村的分别变得明显:包括了不同的生活节奏、内涵、方式,以及不同的人的素质和追求。两宋城市亦相对较为独立:富有者不一定是农村地主,贫贱者亦多与农村土地脱离关系;而城市的繁华主要建基于国内外贸易,就算是工业生产,也不以地区市场为主要营销目标。由于这些独立性或与传统地域的脱离,在市民阶层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成为心理和实际的必要。
——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两宋时期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城市由依附于政治发展向顺应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
论述: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商业街区出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宋朝的“市”突破了原先的时空限制,城市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宋朝城市与农村的区别变得明显,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城乡关系;市民阶层兴起,并出现共同的心理诉求。总之,城市的发展受宋朝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