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1 20:1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通过分析1987年至1994年527家美国企业的数据,可以发现计算机化在短期内提升了生产率,并长期产生了更大的正向效应;在进一步分析了179家大型上市公司的商业实践与信息技术投资调查数据后,可以发现由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的生产率更高。材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显著
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C.工业产值取决于信息技术
D.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
2.下面是1876年和2010年两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对比表。中国展品的变化反映了(  )
年份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等
2010年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A.传统手工业衰落
B.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已傲视全球
C.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没有影响
3.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官员宣称,他们不仅因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而感到震惊,而且对这颗卫星的体积之大也感到惊讶。这表明(  )
A.当时苏联在航天技术方面占据优势
B.美苏开始在太空领域争霸
C.苏联模式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D.美国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处于劣势
4.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下表为1995年和2014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及全球的互联网渗透率和全球互联网人口数。
年份 欧洲 美国 亚洲 (中国除外) 中国 世界其他地区 全球 全球互联网人口数/人
1995年 22% 61% 12% 0% 5% 0.6% 3 500万
2014年 19% 10% 28% 23% 20% 39% 2 8亿
综上,关于这20年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  )
A.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
B.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C.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D.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
5.下面是2007—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整体网民比例统计图。
上图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
B.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
C.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
D.手机上网日益受到网民青睐
6.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等走进平常人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这表明 (  )
A.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
B.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现代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现代技术产业化成就显著
7.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采用“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以上新现象体现了(  )
A.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化共享
B.奥林匹克文化融合中国文化
C.中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传播
D.冬奥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8.下表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这说明 (  )
时间 重要标志 经济要素
18世纪末 工业革命 工厂普遍出现
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出现
20世纪中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步降低
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C.生产工具的革新激化了劳资矛盾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9.1998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1500人中,有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节目,而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前者的比例应当远高于81%。这主要反映出(  )
A.影视艺术飞速发展
B.文艺作品重视历史题材
C.科技影响人类生活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自动跟拍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等,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
A.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提高了抗击疫情的能力
C.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
D.推动了餐饮工作智能化
1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信息技术颠覆了人们的生活
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C.科技水平高低决定国家安全
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12.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  )
A.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
C.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家现代化路线示意图
——何传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分析》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1.通过分析1987年至1994年527家美国企业的数据,可以发现计算机化在短期内提升了生产率,并长期产生了更大的正向效应;在进一步分析了179家大型上市公司的商业实践与信息技术投资调查数据后,可以发现由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的生产率更高。材料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显著
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C.工业产值取决于信息技术
D.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发现计算机化在短期内提升了生产率,并长期产生了更大的正向效应”“由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的生产率更高”,可知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故选D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了计算机化的作用,与国际经济新秩序无关,排除B项;“取决于”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
2.下面是1876年和2010年两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对比表。中国展品的变化反映了(  )
年份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等
2010年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A.传统手工业衰落
B.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已傲视全球
C.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清朝时的中国展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而当代中国的展品则为高科技产品,这反映了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故选C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传统手工业的衰落,排除A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并没有傲视全球,排除B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3.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官员宣称,他们不仅因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而感到震惊,而且对这颗卫星的体积之大也感到惊讶。这表明(  )
A.当时苏联在航天技术方面占据优势
B.美苏开始在太空领域争霸
C.苏联模式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D.美国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处于劣势
答案A
解析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表明苏联在航天技术方面占据优势,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未体现美国在太空领域的探索,故B项错误;苏联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功不能表明苏联模式具有优越性,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美国对苏联航天技术成就的惊叹,而非美国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处于劣势,故D项错误。
4.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下表为1995年和2014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及全球的互联网渗透率和全球互联网人口数。
年份 欧洲 美国 亚洲 (中国除外) 中国 世界其他地区 全球 全球互联网人口数/人
1995年 22% 61% 12% 0% 5% 0.6% 3 500万
2014年 19% 10% 28% 23% 20% 39% 2 8亿
综上,关于这20年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  )
A.欧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
B.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
C.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D.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95年互联网人口数以万为单位来计算,到2014年则以亿为单位来计算,因而欧美地区2014年互联网人口数实际远超过1995年,不能认定欧美地区发展速度慢,故A项错误;表格数据是关于部分地区和国家互联网人口数在全球互联网人口数中的占比,因而亚洲及中国所占比例并非亚洲地区的互联网渗透率,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95—2014年,全球互联网人口数大幅度增长,说明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故C项正确;互联网人口数与经济发达程度不能完全画等号,故D项错误。
5.下面是2007—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整体网民比例统计图。
上图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
B.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
C.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
D.手机上网日益受到网民青睐
答案D
解析题干图表反映的是手机网民规模的发展状况,不能体现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故A项错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但与题干图表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与题干图表的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图表体现的是手机网民不断增加,反映出手机上网日益受到网民青睐,故D项正确。
6.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移动通信、智能手机等走进平常人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这表明 (  )
A.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
B.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现代科技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现代技术产业化成就显著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现代科技进步使大量新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7.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将赛事转播等信息系统迁移至云平台,采用“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冬残奥会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以上新现象体现了(  )
A.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化共享
B.奥林匹克文化融合中国文化
C.中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传播
D.冬奥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信息技术将北京冬奥会转播到全世界,使全世界共享奥运盛事,说明信息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共享,故选A项。
8.下表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这说明 (  )
时间 重要标志 经济要素
18世纪末 工业革命 工厂普遍出现
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出现
20世纪中叶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步降低
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C.生产工具的革新激化了劳资矛盾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使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工厂替代,工厂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自动控制系统问世,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再次创新,这说明科技进步对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具有推动作用,故选D项;生产的社会化是指生产要素来自社会而非局限于一个单位,强调的是生产的广泛性,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经济管理体制是指经济管理的政策以及制度,主要是政府行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科技进步对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推动作用,而非激化劳资矛盾,排除C项。
9.1998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1500人中,有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节目,而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前者的比例应当远高于81%。这主要反映出(  )
A.影视艺术飞速发展
B.文艺作品重视历史题材
C.科技影响人类生活
 【解析】根据材料“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前者的比例应当远高于81%”可知,科技影响人类生活,故选C项。
10.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自动跟拍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等,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
A.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B.提高了抗击疫情的能力
C.丰富了运动员的比赛生活
D.推动了餐饮工作智能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故选A项。
1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
A.信息技术颠覆了人们的生活
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C.科技水平高低决定国家安全
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解析】根据材料“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可知,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方面发挥着作用,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故D项正确。
12.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  )
A.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
C.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
【解析】材料反映了现代通信、传媒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方便人们了解政治、参与政治,这说明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家现代化路线示意图
——何传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路径和模式分析》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现代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巨变。
阐述:18世纪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及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主要标志。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以电力技术、内燃机的发明和新交通工具创制等为主要标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化。除了工业化,现代化还意味着城市化、政治民主化与法制化、人性与思想的解放等。20世纪40年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出现多元突破与综合的技术变革态势,电子与信息技术、核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目前,世界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知识进步与创新驱动,产业与社会各领域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与新技术进一步推动全球化,人的个性与文化的多样性受到更多的尊重,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综上所述,现代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