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势特征(第1课时)
【课型】新授综合课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等资料,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重点)
2. 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重点)
3.举例说明山地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4.了解地形地势对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图文阅读法、小组讨论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案例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模型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诊
断
提
问
【温故】
1、世界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有哪些?
2、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有哪两种?
3、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地形主要有哪两种?
(见课件连线题)
学生回忆作答:
1、高原、平原 山地、丘陵、盆地
2、高原和山地
3、平原和丘陵
检查学情,
承上启下
情
境
导
入
【设问】
那我们国家都有什么地形?是不是五种地形的基本类型都齐备呢?
展示课件“中国立体地形图地图”(或实物模型)
【板书】第1课 地形地势特征
引起学生读图思考,尝试作答
引起思考。
导入学生地形地势的思维。
教
学
过
程
【活动】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24和P25的文图,认知:
我国地形类型的种类?
各地形类型所占面积比例?
什么是山区?
完成P25“活动”,认知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自学
【精讲】课件展示,我国彩色地形图、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表格及地形类型与海拔高度对照表
都说我国面积广大,其实绝大多数是山区。
【板书】地形类型复杂
学生对照图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最后作答:
五种齐备
略
高原、山地和丘陵合称山区。
有利:便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林业等
有弊: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等
计算:26%+33%+10%=69%
地形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比例
33%
26%
19%
10%
12%
自学与合作结合,完成知识的初步学习。
重点难点问题读图再分析
过
渡
教师指图上的长江源流,问:“《三国演义》的主题歌第一句怎么唱?”
“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了长江的流向是?”
“对,自西向东流。为什么呢?”
学生答:西高东低。(启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我们再看看黄河的大致流向如何?
教
学
过
程
【活动】
1、学生自我读图,尝试认知我国地势的西高东低。(半分钟内)
教师巡视
2、让学生黑板挂图前指图给大家看“地势西高东低”
【板书】地势西高东低
【活动】指导阅读课本P22的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结合课本P23的第一段文字,认知:
我国地势呈几大阶梯状分布及哪一级阶梯最高?
2、每一级阶梯的位置、范围、海拔及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教师巡视,且指导迷津
【活动】
结合P24的地图“中国地形”,认识阶梯的分界山脉?
【活动】
结合课本P23的第二段文字,及课件左图“水电站”,认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地势特征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启发:降水、河流流向、水能、航运等方面)
【精讲】
河流流向
水能资源
航运方面
学生同位交流,在课本P22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分别指出地势高低起伏。
学生代表上前指图,并试说明判断依据。
学生阅读图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分析并作答:
1、三级阶梯。自西而东,第一级阶梯最高
2、指图展示,位置、范围
读图,对照,合作分析后作答:
学生读文图,标记有用信息,
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并作答:
略
降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流向:我国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
水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航运:沟通东西部的水上交通
自学能力培养与测试
读图能力培养,快速提取有用图文信息能力培养
认知地理要素的普遍联系,同时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地理信息提取能力培养。
地理信息的连锁反应的再认知
总结梳理
我国西高东部低,地势大致呈阶梯。
一级海拔超四千,青藏高原是屋脊。
一至两千是二级,宽广高原和盆地。
丘陵平原为三级,海拔低于五百米。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
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多样。总起来看有两大特征:一是地形复杂,高原山地面积广大;二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大阶梯分布。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当堂达标】
1、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位于(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第四阶梯
2、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进入我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第四阶梯
3、第二级阶梯以东,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 )
A高原、山地 B高原、盆地 C平原、丘陵 D高原、山地、盆地
4、关于山区的开发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
B.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
C.山区有利于发展林牧业和采矿业
D.山区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5、读下图,有关我国西高东低阶梯地势的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B.使许多大江大河流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的水路交通
C.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D.当河流从地势高一级阶梯跌落到低一级阶梯时,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
读右图,完成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
A B
C D
(2)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
7、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图,完成
我国地势 高 低,呈 状分布
其中A是第 级阶梯,B是第 级阶梯,C是第 级阶梯
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 和 为主,枣庄市位于第 级阶梯。
【教学反思】
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本节课的难点是地形地势特征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采取了读图归纳、图文转换、启发诱导、引入思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法,让学生自学体验为先,教师重点点拨为辅,感觉学习效果好。本课继续坚持“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会的,不用讲”和“重视对学生的赞赏和鼓励”。
课件23张PPT。
第一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第1课时)
温故:1、世界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
2、连线题(地形类型与其海拔高度)
山地 200米以下
丘陵 500米以上
高原 500米以下
平原 第一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势西高东低
■地形复杂多样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第一课时)自学课本P24和P25的文图,认知:
1、我国地形类型的种类?
2、各地形类型所占面积比例?
3、什么是山区?
4、完成P25“活动”,认知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各类地形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比重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特点:山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盘山公路梯田山体滑坡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自然灾害多发山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地风光便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林业等承转: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为什么?对照图1指出,长江和黄河的流向,说明了什么问题?对照图2指导阅读课本P22的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结合课本P23的第一段文字,认知:
1、我国地势呈几大阶梯状分布及哪一级阶梯最高?
2、每一级阶梯的位置、范围、海拔及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高原、山地、盆地4000米以上高原、盆地1000~2000米平原、丘陵500米以下活动:读文图填表活动:说出三大阶梯的分界线是有哪些山脉组成的?归纳: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分布特点:昆仑—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暖湿气流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 降水:河流: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西部东部太平洋小浪底水电站二滩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水电: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我国西高东部低,地势大致呈阶梯。
一级海拔超四千,青藏高原是屋脊。
一至两千是二级,宽广高原和盆地。
丘陵平原为三级,海拔低于五百米。 歌诀巧记梳理总结:练案:1、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位于(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第四阶梯
2、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进入我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 )
A第一阶梯 B第二阶梯
C第三阶梯 D第四阶梯
3、第二级阶梯以东,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 )
A高原、山地 B高原、盆地
C平原、丘陵 D高原、山地、盆地练案:4、关于山区的开发利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山区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
B.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
C.山区有利于发展林牧业和采矿业
D.山区有利于发展种植业5、读上图,有关我国西高东低阶梯地势的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
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B.使许多大江大河流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
的水路交通
C.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D.当河流从地势高一级阶梯跌落到低一级阶梯时
会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练案:读上图,完成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
A B 。
C D 。
(2)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练案:练案:1、我国地势 高 低,呈 状分布
2、其中A是第 级阶梯,
B是第 级阶梯,
C是第 级阶梯
3、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 和 为主,枣庄市位于第 级阶梯。地形地势特征(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山脉和地形区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指出我国主要山脉,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明确它们的位置。
2.在中国地形区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3.了解四大高原的主要特征。
【教学模式】地图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问题导学、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读图
我国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我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巩固和识记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通过复习巩固,了解并记住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并明确我国三级阶梯界线;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与回顾,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导入。
衔接过渡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都有哪些山脉呢?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学习了解。
学案导学
看图认识山脉的走向的延伸规律
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山脉走向,为下一步认识、识记不同的山脉作好铺垫
衔接过渡
同学们了解了山脉的基本走向,我们通过两幅图来系统地进行梳理和识记。
重难点突破
主要山脉
我国主要山脉图,清晰明确地标注出山脉的位置,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山脉的认知规律,按照山脉走向进行识记。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1-4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分四步落实:
读一读(教师要求要求同学)
读出主要的山脉
读出山脉走向
2、找一找(教师指导同学)
在图中查找出山脉位置
3、背一背(教师引导同学)
按照山脉走向的规律来识记山脉
4、练一练(教师要求同学)
利用助学P27页图,进行空白图填图练习,填出我国主要地山脉
小结:三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读图2-1-4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同学们的任务是:
1、读课文中山脉,找山脉走向
2、读图找山脉位置名称;
3、按照规律识记山脉;
4、利用空白图填山脉位置。
名称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山脉
贺兰山
六盘山
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
祁连山
小兴安岭
5、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中尼交界处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认知,再有规律的识记,然后找特点。明确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衔接过渡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同时也把我国分割成不同的地形区,许多高原、盆地等地形区镶嵌其中,我们来更细致地了解和认识这些地形区。
重难点突破
二、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
1、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高原
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4、纬度最低、位置最南的高原
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
读图2-1-2找出中国主要地形区图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位置范围
特征
内蒙古高原
位置范围
特征
黄土高原
位置范围
特征
云贵高原
位置范围
特征
通过读图,明确我国各地形区的位置以及各自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利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1、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我国海拔(地势)最高的盆地,
唯一位于一级阶梯上的盆地
3、我国纬度最低、位置最东的盆地
我国最湿润的盆地
4、我国位置最北的盆地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柴达木盆地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准噶尔盆地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四川盆地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沃野千里,黑土广布的平原
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的平原
长江流经,最狭长的平原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
名称
分布
特点
华北平原
名称
分布
特点
长江中下游平原
名称
分布
特点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课内活动训练
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和中国主要地形图进行反复训练,掌握位置的相对关系。如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地形区两侧的山脉
(1)先要求同学们读山脉图,找到大兴安岭,然后在地形图中找出西侧的高原是东侧的平原是,然后再依次带领同学们找出太行山、巫山等两侧的地形区,
(2)先要求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区图,找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再到山脉图中确定巫山的位置,明确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横切巫山。
(3)要求同学们无图读图,给出一列山脉,说出周围的地形区,如: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秦岭以北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以东太行山,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基本能力进行拓展提升,培养知识迁移和相互关联的运用能力
读取山脉地形图的合并图,让同学们利用地图册中国地形图,来完成两图的统一。
中国地形图,由山脉和地形区组成,在这幅图中,在能够分类提取和分类识记的基础上,学会合二为一的综合识记,并准确掌握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在在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练一练
活动:1 读图2-1-2图,将下列重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西侧
山脉
东侧
内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太行山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巫山
长江中下游平原
北侧
山脉
南侧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青藏高原
准噶尔盆地
天山
塔里木盆地
2、将图2.4中的有关地形区名称,分别填写在下面图表中
第一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
第三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3、利用助学P28页图,进行空白图填图练习,填出我国主要地形区
通过课本练习活动,通过助学中的空白图练习,让同学们真正掌握和落实这一部分的知识,做到扎实稳定。
知识建构
山
脉
地
形
区
明确知识结构,了解结构分支,掌握具体内容
【当堂达标】
1、请按照图中序号来天填注名称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第1课课时《地形地势特征》内容的延续与拓展,故在导入新课上对地形地势特征进行复习,可对地形地势特征进行简单的梳理与回顾,也可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导入,这是十分必要的。
各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各地形区的空间分布观念的形成又是教学难点。因此,关于各地形区的位置这个层面的教学,一定要抓住读图环节,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后,让学生充分活动,从读图中去发现和掌握知识。 各大地形区的地形特点也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读图相结合,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每一个地形区各自的典型特点。
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 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 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思维能力。
课件35张PPT。主要地形区第二课时(复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0 360千米 1、读图,观察说出我国地势第一、第二阶梯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2、第二、第三阶梯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1000-2000米500米以下高原 山地4000米以上练一练:主要地形区:⑴、构成地形的骨架——山脉1、东西走向的山脉
南岭天山昆仑山秦岭阴山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雪
峰
山台湾山脉武
夷
山长
白
山太
行
山大
兴
安
岭巫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东:台湾山脉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六
盘
山横
断
山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六盘山贺
兰
山贺兰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巴颜喀啦山阿尔泰山祁连山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啦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阿尔泰山巴颜喀拉山贺兰山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喜玛拉雅山山脉分布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贺兰山祁连山脉阿尔泰山巴颜喀拉山(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
高原云贵高原A、青藏高原——
冰川广布青藏高原80°E90°E100°E30°N40°N我国第一大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多雪山、冰川;地势起伏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盛产青稞,太阳能与水能丰富我国西南部,在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及喜马拉雅山之间;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的西部。B、内蒙古高原——
地面坦荡、一望无际内蒙古高原100°E120°E38°N45°N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祁连山麓、南至古长城、北到国界;包括内蒙古大部、甘肃、宁夏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开阔,很多地方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荒漠广布,植被多呈经度地带性分布。有丰富的煤、铁、稀土矿,农业以畜牧业为主。C、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
高原105°E113°E35°N38°N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东端的乌鞘岭、南到秦岭、北至古长城;包括山西的全部、陕甘宁的部分地区。世界上黄土分布最深、广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多煤、多梯田、多窑洞。D、云贵高原——
崎岖不平云贵
高原105°E110°E30°N23°26′N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东至雪峰山、四川盆地以南;包括云南东部和贵州大部。地势西高东低;海拔2000米下降到1000米;多石灰岩,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山间小盆地)是聚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复杂,但有利于发展旅游;有丰富的铁、煤、铜、汞、铝土、锡、钛等矿产资源。(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A、塔里木盆地塔里木
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沙漠广,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内部平坦,边缘多绿洲;地势西高东低;封闭严密;有丰富的油气资源。75°E90°E45°N35°N第二级阶梯上;新疆境内天山南部;B、准噶尔盆地准噶尔
盆地我国最北、面积第二大的盆地;内部有沙漠、戈壁,但面积小;西北有个小缺口,相对较湿润;地势东高西低,海拔500~1000米。80°E90°E45°N50°N地势第二级阶梯上;新疆北部;C、柴达木盆地柴达木
盆地90°E100°E35°N40°N第一级阶梯上;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境内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典型内陆高原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石油、有色金属矿产等丰富,有“聚宝盆”之称;大部分为沙漠、戈壁;海拔2000~3000米。D、四川盆地四川
盆地四周山岭、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平原;河流众多,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105°E30°N第二级阶梯上;东起巫山,西至横断山,南至云贵高原,北到大巴山,包括四川、重庆;(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A、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①我国最大平原,约35万平方千米;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三江平原多低地多沼泽;③黑土广布(沃野千里),热季短,热量是限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主产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北部是我国最大粮食基地;④石油、煤、铁等资源丰富,大庆是我国最大石油工业,辽河平原是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B、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黄海之间,包括海河平原和黄淮平原①我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冲积而,也称黄淮海平原,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海上推进2.5千米;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③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排水性好,夏季雨量充沛,秋季光照充足,是我国冬小麦、棉花的主产区;④春旱与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的最主要因素,旱、涝、碱和风沙是最主要灾害;⑤石油资源丰富,工业发达,铁路交通为主,人口稠密。C、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江下游沿江平原、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①我国第三大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东西呈狭长形,轮廓破碎;②地势比华北平更低,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之称;③由于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高温多雨,盛产稻米、油菜、棉花,河湖众多,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④长中下游干流江阔水深与众多支流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被誉为“黄金水道”。加上铁路网,水陆交通便;⑤有丰富的铁、铜等矿产资源,工农业发达,沿江城市密布,形成一条发达的经济地带,长江三角洲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5)、主要丘陵: 谢谢合作!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