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诗歌之美
◇单元主题◇
本单元集中学习诗歌,诗歌是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要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并结合欣赏其他诗歌的经验和亲身体验,加以联想和想象,感知诗中的形象,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写出了词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抒情名作。它通过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追问及回答,说明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崇高美德,写出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无限哀思和怀念。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被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运用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意象,表现了“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真挚的爱国之情。
《乡愁》一诗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推进诗情层层深化,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代表作。全诗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意象,营造出感人至深的优美意境。在形式上,顺应了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我看》是诗人穆旦青年时期的作品,诗人在诗中以瑰丽的语句,拟人的修辞手法,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北方春天原野图。诗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诗人青春时代的色彩。引导我们不仅要看到大自然的美,还要思考人生的意义。
◇单元目标◇
1.自主阅读诗歌作品,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揣摩诗人的情感发展脉络,能够在诵读时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几首诗借景或借物表达情志的写法,发挥联想与想象,借助一些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尝试创作小诗。
◇单元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揣摩语言,分析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情感。
难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词语和语段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引导学生多形式地反复诵读,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诗词中的象征意象来把握诗词的内涵,分析诗句的表现力。
2.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情感相吻合的浓厚氛围。
3.精讲点拨法。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学生的疑惑之处要点拨,以推进他们的思考;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要精讲,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诵读指导、比较总结和学生有疑难问题时。
4.想象联想法。想象是在对诗词理解基础上的再创造,是学习的深入,是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的知识生成,是学生自己的所得,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能更好地感悟诗意。
◇课时安排◇
《沁园春·雪》:2课时
《周总理,你在哪里》:1课时
《我爱这土地》:1课时
《乡愁》:1课时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课时
《我看》:1课时
1 沁园春·雪毛泽东
◇教学目标◇
1.诵读这首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能准确指出本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其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吟诵、品味这首词,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意境。
2.难点:通过词作中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词作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品味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方的冬天,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如边塞诗人岑参在送别友人时,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道尽边塞奇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一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饱含失意与无奈。那么在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毛泽东的笔下,雪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词,领略词人毛泽东的才情和风采。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2月,红军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但这首词的发表,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年8月,蒋介石妄想独吞抗战胜利果实,蓄意发动内战,假意电邀毛泽东去国民党陪都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不顾个人安危,与周恩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在重庆期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把之前写的《沁园春·雪》抄给他。不久,《新民报·晚刊》发表了毛泽东的这首词,该词迅速在人民当中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也称长短句,兴起于唐,盛行于宋。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词又称为“诗余”。一首词的字数、韵律、平仄、声调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又称为词牌。词人依照词谱填词,如《浣溪沙》《水调歌头》《如梦令》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后面。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本词中,“沁园春”是词牌名,据说“沁园”一词出自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作为词牌,与词的内容已无关系,只决定词的韵律结构。“雪”才是本文的题目。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滔滔(tāo) 分外(fèn)
妖娆(ráo) 折腰(zhé)
稍逊风骚(xùn)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莽莽:白茫茫一片。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词作,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音频,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作,也可分小组举行朗诵比赛。〔在学生朗读时,可添加背景音乐〕指出朗读时应注意的地方: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节奏。(下面加着重号处重读)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教师视情况进行引导〕
明确: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作者的抱负。
步骤二:分析词作,层层紧扣
1.学习上阕。
(1)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北国赏雪的豪迈情怀。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字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由“望”字领起。它统领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运用了对偶、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化静为动,写“山”“原”的“舞”和“驰”,其原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第三,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高原的生机勃发。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给人一种前途光明之感。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雪后景象怎样的特点?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三句的景象。
明确:虚景。从“须”字可以看出。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6)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能把雪景写得如此雄伟壮阔,可见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下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折腰”一词又有何含义?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弯腰行礼的意思,这里有倾倒、赞美之意,但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
(2)“引”也是个领字,它“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引出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具有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都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3)对于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作者用一个词对他们做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品味其含义。
明确:“惜”。含义:①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②委婉地指出了他们在文治方面的不足;③表达出他们的不足是由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的;④蕴含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和超越历史人物的自信。
(4)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明确:“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四、课堂小结
在《沁园春·雪》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毛泽东。毛泽东的诗词向来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正因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课下请同学们搜集积累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沁园春·雪》,领略了北国之雪的风姿,也感受到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本,一起来欣赏词作的语言魅力和艺术特色。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品析语言,感受魅力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运用了夸张和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千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作者视野的辽阔。
2.“惟余莽莽”中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惟”指“只,仅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这个“惟”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3.“顿失滔滔”的“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顿”指“顿时,立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说奔腾咆哮的黄河因结冰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这个“顿”字,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4.“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什么相承关系?
明确:“惟余莽莽”承应“雪飘”,“顿失滔滔”承应“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飘”表达得更准确,描写得更具体。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的“看”和上面的“望”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二者虽然都是用眼睛,但“望”是在空间上眺望千万里,是登高远眺;“看”是仔细观看艳丽的景色,是端详欣赏。“望”和“看”用得精确,不能互相调换。
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里的“输”和“逊”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识”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用“惜”字为统领,定下了批评的基调。这里的“输”和“逊”都是“差、失”的意思。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汉武帝有雄才大略,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有为之君,武功昭著,他们对中国的统一和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作者把他们置于“无数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们毕竟是封建帝王,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因而用了“略输”“稍逊”,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杀,对他们的功绩,既不夸大,又不贬低,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评价,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成吉思汗,作者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在惋惜中更带嘲讽之意。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明确:“数”是“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它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风流人物”。这三句是议论的中心。“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出全词的主题,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有更杰出的伟人。这是今朝风流人物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蕴含着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步骤二:明晰结构,体会写法
1.词的上阕共分为几层意思?请理出写景顺序。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总写北园雪景,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实景,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这首词是怎样将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明确: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议论,由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寓情于议,蕴含作者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三、课堂小结
刚才老师听到有同学说自己也是今朝风流人物,说得很好。其实早在1957年毛泽东接见青年学生时就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连伟人都这样说,我们更应该自豪自信,努力学习,力争做一个今朝英雄、今朝风流人物!
四、拓展延伸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谪,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成了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遭受的境遇不同,特别是胸怀的不同所造成的。
附: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两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诗词,感受词的意蕴和意境。第一课时以品读课文为主,并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剖析;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从遣词造句、写作特色等方面对诗词再次进行欣赏。看上去好像与第一课时有点重复,其实是从另一角度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整节课看似以感受作者为主,但是每一步都离不开对诗词的理解。拓展延伸的比较阅读也是结合作者的诗词作品来进行的。这样,学生在对伟人毛泽东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的同时,品读了更多诗词,对于从诗词的语言中来赏析诗词这一点,学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