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高难度尖子生密卷(原卷版 答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高难度尖子生密卷(原卷版 答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21 20:58: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高难度尖子生密卷
数 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则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4,0),……,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2023个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H、G分别是边上的动点.连接,点E为的中点,点F为的中点,连接.则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
A. B. C. D.2
4.定义:有一组对角相等而另一组对角不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对角四边形”.已知在“等对角四边形”中,,,则边的长是(  )
A. B.
C.或 D.或
5.如图,一块边长为的正方形铁片,四角各被截去了一个边长为的小正方形,现在要从剩下的铁片中剪出一块完整的正方形铁片来,剪出的正方形面积最大为(  )
A. B. C. D.
6.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7)的会徽图案,它是由一串有公共顶点O的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演化而成的.如果图2中的OA1=A1A2=A2A3=…=A7A8=1,那么OA8的长为(  )
A. B. C. D.3
7.小明、小宇从学校出发到青少年宫参加书法比赛,小明步行一段时间后,小宇骑自行车沿相同路线行进,两人均匀速前行.他们的路程差s(米)与小明出发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小宇先到达青少年宫;②小宇的速度是小明速度的3倍;③a=20;④b=600.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如图,折线表示一骑车人离家的距离 与时间 的关系,骑车人9:00离开家,15:00回到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骑车人离家最远距离是45km
B.骑车人中途休息的总时间长是1.5h
C.从9:00到10:30骑车人离家的速度越来越大
D.骑车人返家的平均速度是30km/h
9.如图,是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要求利用所学知识将它变成一个菱形,甲、乙两位同学的作法分别如下:
甲:连接AC,作AC的中垂线交AD、BC于E、F,则四边形AFCE是菱形。
乙:分别作∠A与∠B的平分线AE、BF,分别交BC于点E,交AD于点F,则四边形ABEF是菱形。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可判断(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均正确 D.甲、乙均错误
10.如图,点O是 的对称中心, ,E、F是 边上的点,且 ;G、H是 边上的点,且 ,若 分别表示 和 的面积,则 与 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拿出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其中,他们将纸片对折使、重合,展开后得折痕,又沿折叠使点C落在处,展开后又得到折痕,再沿折叠使点A落在上的处,大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结论.就这个图形,请你探究的值为   .
12.如图,在边长为的等边中,分别取三边的中点,,,得;再分别取三边的中点,,,得;这样依次下去,经过第次操作后得,则的面积为    .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和的图象分别为直线和,过点作轴的垂线交于点,过点作y轴的垂线交于点,过点作x轴的垂线交于点,过点作y轴的垂线交于点,…依次进行下去,则点的坐标为   .
14.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2,点M是边上的一动点,连接交对角线于点G,作的中垂线交于点F,当时,   .
15.如图,中,,,,P为线段上一动点,连接,绕点B顺时针旋转到,连接.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
16.某快递公司每天上午7:00-8:00为集中揽件和派件时段,甲仓库用来揽收快件,乙仓库用来派发快件,该时段内甲、乙两仓库的快件数量y(件)与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①15分钟后,甲仓库内快件数量为180件;
②乙仓库每分钟派送快件数量为4件;
③8:00时,甲仓库内快件数为600件;
④7:20时,两仓库快递件数相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17.如图, 沿直线 翻折后能与 重合, 沿直线 翻折后能与 重合, 与 相交于点 ,若 , , ,则    .
1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 在 轴上,当 变化时,一次函数 都经过一定点 ,则 最小值为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并解决问题:
(1)如图①等边△ABC内有一点P,若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3,4,5,求∠APB的度数.
为了解决本题,我们可以将△ABP绕顶点A旋转到△ACP′处,此时△ACP′≌△ABP,这样就可以利用旋转变换,将三条线段PA、PB、PC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出∠APB=   ;
(2)基本运用
请你利用第(1)题的解答思想方法,解答下面问题:
已知如图②,△ABC中,∠CAB=90°,AB=AC,E、F为BC上的点且∠EAF=45°,求证:EF2=BE2+FC2;
(3)能力提升
如图③,在Rt△ABC中,∠C=90°,AC=1,∠ABC=30°,点O为Rt△ABC内一点,连接AO,BO,CO,且∠AOC=∠COB=∠BOA=120°,求OA+OB+OC的值.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动点C在线段上,将线段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上时,过点D作轴于点E.
(1)求证:;
(2)求点D的坐标;
(3)若点P在y轴上,点Q在直线上,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如图,矩形的顶点分别在轴、轴的正半轴上,点的坐标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边分别交于两点,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1)求证:;
(2)连结,若三角形的面积为,求点的坐标;
(3)在第(2)问的基础上,设点是轴上一动点,点是平面内的一点,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2.定义“点对图形的可视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和图形,若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在的内部或的边上,则的最小值称为点对图形的可视度.如图1,点对线段的可视度为的度数.
(1)如图2,已知点,,,.连接,,则的度数为点对的可视度.求证:;
(2)如图3,已知四边形为正方形,其中点,.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其中点对正方形的可视度为.求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是否存在点,使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学校举办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演讲比赛.同学们用青春的声音和故事,激扬五四精神,彰显青春风采,展现拼搏风貌,深情地演绎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初赛阶段两个年级各10名选手的成绩统计如下:
七年级:98 96 86 85 84 94 77 69 59 94
八年级:99 96 73 82 96 79 65 96 55 96
他们的数据分析过程如下:
(1)整理、描述数据:根据上面得到的两组数据,分别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请补全八年级频数分布直方图;
(2)数据分析: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表所示:
年级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七年级 ① 85.5 144.36
八年级 83.7 ② 251.21
根据以上数据求出表格中①,②两处的数据;
(3)推断结论: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哪个年级比赛成绩整体较好?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判断的合理性).
24.四边形和四边形都是矩形,与交于点,与交于点.
(1)如图1,当时,求证:;
(2)如图2,当时,连结,若,求的值;
(3)如图3,当时,连结,,若为等边三角形,求的值.
25. 一个有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4min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 min内既进水又出水,每分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 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L)与时间x(单位: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当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3)该容器每分进水   L;每分出水   L.
26. 某商场准备购进A、B两种书包,每个A种书包比B种书包的进价少20元,用700元购进A种书包的个数是用450元购进B种书包个数的2倍,A种书包每个标价是90元,B种书包每个标价是130元。请解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书包每个进价各是多少元?
(2)若该商场购进B种书包的个数比A种书包的2倍还多5个,且A种书包不少于18个,购进A、B两种书包的总费用不超过5450元,则该商场有哪几种进货方案?
(3)该商场按(2)中获利最大的方案购进书包,在销售前,拿出5个书包赠送给某希望小学,剩余的书包全部售出,其中两种书包共有4个样品,每种样品都打五折,商场仍获利1370元。请直接写出赠送的书包和样品中,B种书包各有几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高难度尖子生密卷
数 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则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探索图形规律
【解析】【解答】解: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
第二个矩形的面积为原来的()2×2-2=;
第三个矩形的面积是()2×3-2=;

故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 .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求出第二个矩形的面积为,第三个矩形的面积是,依次类推,可得第n个矩形的面积为,即可判断.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4,0),……,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2023个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点的坐标;探索图形规律
【解析】【解答】解:把第一个点 作为第一列, 和 作为第二列,
依此类推,则第一列有1个点,第二列有2个点, ,
第n列有n个点,则n列共有 个点,并且在奇数列点的顺序是由上到下,偶数列点的顺序由下到上,
∵ ,
∴第2023个点一定在第64列,由下到上是第7个点,
因而第2023个点的坐标是 ,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可知第n列有n个点,则n列共有 个点,并且在奇数列点的顺序是由上到下,偶数列点的顺序由下到上,据此解答即可.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H、G分别是边上的动点.连接,点E为的中点,点F为的中点,连接.则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
A. B. C. D.2
【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下图所示:取AD的中点M,连接CM,AG,AC,过点A作AN⊥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D=120°,AB=4,
∴∠D= 180°-∠BCD=60°,AB= CD=4,
∴AM=DM=DC=4,
∴△CDM是等边三角形,
∴∠DMC=∠MCD=60°,CM=AM,
∴∠MAC= ∠MCA=30°,
∴∠ACD =∠MCA+∠MCD= 90°,
∴,
∵∠ACN=∠DAC=30°,
∴,
∵AE = EH,GF = FH,

∴E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D= 180°-∠BCD=60°,AB= CD=4,再求出△CDM是等边三角形,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30°角的性质等计算求解即可。
4.定义:有一组对角相等而另一组对角不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对角四边形”.已知在“等对角四边形”中,,,则边的长是(  )
A. B.
C.或 D.或
【答案】D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
由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
(1)、如图①,延长AD,BC交于点E,则∠ADB=∠ABC=90°,∠DAB=60°,
∴∠E=30°,
∵AB=4,
∴BE=43,
∵CD=2,
∴CE=4,
∴BC=BE-CE=43-4.
(2)、如图②,延长AD,BC交于点E,则∠ABC=90°,∠DAB=∠DCB=60°,
∴∠E=30°,
∴∠DEC=∠DCB-∠E=60°-30°=30°,
∴∠EDC=∠E,
∴EC=DC,
∵AB=4,CD=2,
∴BE=43,EC=CD=2,
∴BC=BE-EC=43-2
∴综上所述,BC的长为43-4或43-2.
故选D.
【分析】本题根据新定义的等对角四边形的概念,需要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综合考查了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内容,分类讨论,难度较大,需要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5.如图,一块边长为的正方形铁片,四角各被截去了一个边长为的小正方形,现在要从剩下的铁片中剪出一块完整的正方形铁片来,剪出的正方形面积最大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如图,
设,
四边形、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故答案为:D.
【分析】设,先利用正方形的性质通过AAS判定得到AE、BE的长,再通过平行比例线段求得x值,进而求得正方形的最大面积.
6.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7)的会徽图案,它是由一串有公共顶点O的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演化而成的.如果图2中的OA1=A1A2=A2A3=…=A7A8=1,那么OA8的长为(  )
A. B. C. D.3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解析】【解答】解:∵OA1=1,
∴由勾股定理可得,

……

∴.
故答案为:C.
【分析】由OA1=1,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据此可求出OA8的长.
7.小明、小宇从学校出发到青少年宫参加书法比赛,小明步行一段时间后,小宇骑自行车沿相同路线行进,两人均匀速前行.他们的路程差s(米)与小明出发时间t(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①小宇先到达青少年宫;②小宇的速度是小明速度的3倍;③a=20;④b=600.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设小明的速度为x,小宇的速度为y.
由题意知:0∴8x=800,得x=100
∴小明的速度为100m/s.
当8∴4y=12x
∴y=300
即小宇的速度为300m/s.
当12∴3y-3x=b,
∵x=100,y=300
∴b=600
当t=15时,小宇到达青少年宫,
当15∴(a-15)x=b
∵b=600, x=100
∴a=21
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函数图象,分类讨论,列方程求解即可。
8.如图,折线表示一骑车人离家的距离 与时间 的关系,骑车人9:00离开家,15:00回到家,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骑车人离家最远距离是45km
B.骑车人中途休息的总时间长是1.5h
C.从9:00到10:30骑车人离家的速度越来越大
D.骑车人返家的平均速度是30km/h
【答案】C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A、骑车人离家最远距离是 ,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骑车人在 休息了 ,在 休息了 ,因此骑车人中途休息的总时间长是 ,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从 到 骑车人离家的速度为 ,保持不变,此项说法符合题意;
D、骑车人返家的平均速度是 ,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需要根据坐标系中的函数图象,分析其实际意义.
9.如图,是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要求利用所学知识将它变成一个菱形,甲、乙两位同学的作法分别如下:
甲:连接AC,作AC的中垂线交AD、BC于E、F,则四边形AFCE是菱形。
乙:分别作∠A与∠B的平分线AE、BF,分别交BC于点E,交AD于点F,则四边形ABEF是菱形。
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可判断(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均正确 D.甲、乙均错误
【答案】C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甲:如图,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EAO=∠FCO,
∵EF垂直平分AC,
∴AO=CO,AE=CE,
∵∠AOE=∠COF,
∴△AOE≌△COF(ASA),
∴AE=CF,
∴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
∵AE=CE,∴四边形AFCE为菱形,故甲正确;
乙:如图
∵AD∥BC,∴∠FAE=∠BEA,
∵AE平分∠BAD,∴∠FAE=∠BAE,
∴∠AEB=∠BAE,
∴BA=BE,
同理可得AB=AF,
∴AF=BE,
∵AF∥BE
∴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
∵AB=AF,∴四边形AFCE为菱形,故乙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甲:证明△AOE≌△COF(ASA),可得AE=CF,由AE∥CF可证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由EF垂直平分AC,可得AE=CE,根据菱形的判定即证结论;
乙: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出BA=BE,AB=AF,可得AF=BE,由AF∥BE
可证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由AB=AF,可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
10.如图,点O是 的对称中心, ,E、F是 边上的点,且 ;G、H是 边上的点,且 ,若 分别表示 和 的面积,则 与 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 ,
, .
点 是 的对称中心,


即 与 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同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得出 , ,再由点 是 的对称中心,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 ,从而得出 与 之间的等量关系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拿出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其中,他们将纸片对折使、重合,展开后得折痕,又沿折叠使点C落在处,展开后又得到折痕,再沿折叠使点A落在上的处,大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结论.就这个图形,请你探究的值为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
BE交MN于点F,作FG⊥BA′于点G,
由折叠得点A与点B关于直线MF对称,
∴MN垂直平分AB,
∴∠BNM=90°,AN=BN,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C=90°,AD∥BC,AD=BC,
∴四边形BCMN是矩形,
∴MN∥BC,MN=BC,
∴MN∥AD,MN=AD,
设BN=7m,则MN=AD=24m,

∵∠ABE=∠A′BE,FN⊥BA,FG⊥BA′,
∴FN=FG,

∴EF=BF,
故答案为:.
【分析】先求得BN与MN的比,设BN=7m,用m表示出MN,再根据勾股定理求BM,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FN=FG,由,求得FN与FM的比,可得出用m表示FN,进而可用m表示AE与DE,就可求得DE与AE的比.
12.如图,在边长为的等边中,分别取三边的中点,,,得;再分别取三边的中点,,,得;这样依次下去,经过第次操作后得,则的面积为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探索图形规律;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a,
∴△ABC的面积为,
∵ 点,, 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
∴A1B1=AB=a,A1C1=AC=a,B1C1=BC=a,
∴A1B1=A1C1=B1C1=a,即 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a,
∴的面积为=
同理可得: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
∴的面积为,······,
∴的面积为 ;
故答案为:.
【分析】先求出等边△ABC的面积,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A1B1=A1C1=B1C1=a,即 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a,从而求出的面积,同理求出的面积,······,据此找出规律,从而得解.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和的图象分别为直线和,过点作轴的垂线交于点,过点作y轴的垂线交于点,过点作x轴的垂线交于点,过点作y轴的垂线交于点,…依次进行下去,则点的坐标为   .
【答案】
【知识点】点的坐标;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点A在四条射线上运动,
∵2023=505×4+3,
∴位于第三象限,
∵......,
∴第三象限点的特征为,
∴点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
【分析】先根据点运动即可得到点A在四条射线上运动,位于第三象限,再结合第三象限点运动的规律即可得到第三象限点的特征为,进而即可求解。
14.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2,点M是边上的一动点,连接交对角线于点G,作的中垂线交于点F,当时,   .
【答案】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连接FB、FM、FD,过F作FH⊥CD于点H,
∵EF垂直平分BM,
∴BF=FM.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CF=∠FCD=45°,BC=CD,
∴△BCF≌△DCF(SAS),
∴BF=DF,
∴DF=FM,
∴HM=DH.
∵∠FHC=90°,∠FCH=45°,
∴FH=CH.
设DM=a,则CM=2-a,FH=HC=CD-DH=2-.
∵FM2=FH2+HM2,BM2=BC2+CM2,
∴FM2=(2-)2+()2,BM2=22+(2-a)2.
∵BE=EM,
∴EM2=()2==.
∵FM2=FE2+EM2,
∴FM2=a2+,
∴(2-)2+()2=a2+,
解得a=,
∴CM=2-a=2-=.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FB、FM、FD,过F作FH⊥CD于点H,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F=FM,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CF=∠FCD=45°,BC=CD,利用SAS证明△BCF≌△DCF,得到进而推出BF=DF,进而推出
HM=DH,易得FH=CH,设DM=a,则CM=2-a,FH=HC=CD-DH=2-,在Rt△FHM、Rt△BCM中,由勾股定理可得FM2=(2-)2+()2,BM2=22+(2-a)2,根据BE=EM可得EM2=()2=,由FM2=FE2+EM2表示出FM2,据此可求出a的值,然后根据CM=2-a可得CM的值.
15.如图,中,,,,P为线段上一动点,连接,绕点B顺时针旋转到,连接.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
【答案】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延长到M,使,连接,如图所示:
∵中,,,
∴,
∴,
∵,,
∴,
解得:,(舍去),
∴,
∵,,
∴为等边三角形,
∴,,
根据旋转可知,,,
∴,
∴,
即,
∴,
∴,
∵,,
∴,
∴,
即.
故答案为:.
【分析】延长AC到M,使AM=AB,连接BM,易得∠ABC=30°,则AB=2AC,结合勾股定理可得AC的值,推出MA=AB,得到△ABM为等边三角形,∠ABM=60°,AB=BM,根据旋转可知BP=BQ,∠PBQ=60°,由角的和差关系可得∠PBM=∠ABQ,利用SAS证明△PBM≌△QBA,得到AQ=MP=AM-AP,由题意可得AP=AC-CP=-x,据此解答.
16.某快递公司每天上午7:00-8:00为集中揽件和派件时段,甲仓库用来揽收快件,乙仓库用来派发快件,该时段内甲、乙两仓库的快件数量y(件)与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①15分钟后,甲仓库内快件数量为180件;
②乙仓库每分钟派送快件数量为4件;
③8:00时,甲仓库内快件数为600件;
④7:20时,两仓库快递件数相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答案】②④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对于甲仓库,当x=15时,y=130,
∴15分钟后,甲仓库内快件数量为130件,故①不符合题意;
对于乙仓库,当x=15时,y=180;当x=60,y=0,
∴180÷(60-15)=4(件),
∴乙仓库每分钟派送快件数量为4件,故②符合题意;
设甲仓库: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由函数图象得当x=0时,y=40;当x=15时,y=130,
∴,
解得,
∴y=6x+40,
8:00时,x=60,
当x=60时,y=6×60+40=400,
∴8:00时,甲仓库内快件数为400件,故③不符合题意;
设乙仓库: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mx+n,
由函数图象得当x=15时,y=180;当x=60,y=0,
∴,
解得,
∴y=-4x+240,
7:20时,x=20,
对于函数y=6x+40,当x=20时,y=6×20+40=160,
对于函数y=-4x+240,当x=20时,y=-4×20+240=160,
∴7:20时,两仓库快递件数相同,故④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可知,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②④.
【分析】由图象可知,对于甲仓库,当x=15时,y=130,故①不符合题意;对于乙仓库,当x=15时,y=180;当x=60,y=0, 乙仓库每分钟派送快件数量为4件,故②符合题意;由函数图象得当x=0时,y=40;当x=15时,y=130,利用待定系数法得出当8:00时,甲仓库内快件数为400件,故③不符合题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乙仓库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当7:20时,x=20,再求出当x=20时,相应的函数值都是160,可判断④符合题意。
17.如图, 沿直线 翻折后能与 重合, 沿直线 翻折后能与 重合, 与 相交于点 ,若 , , ,则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CD、BF,延长BA交CD于G,延长CA交BF于H,
∵△ABC沿直线AB翻折后能与△ABD重合,
∴BC=BD ,∠CBA=∠DBA,AC=AD= ,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BG⊥CD,DG=GC,
设DG=x,AG=y,
在Rt△ADG中, ①,
在Rt△BDG中, ②,
②-①得: ,
则 (负值已舍),
∴DG= AG=1,∠ADC=∠ACD=45°,
∴∠DAC=90°,
同理,△ABC沿直线AC翻折后能与△AFC重合,
∴CH⊥BF,BH=HF,
设BH=m,AH=n,
在Rt△ABH中, ③,
在Rt△CBH中, ④,
由③④得: ,
∴BH=AH= ,∠AFB=∠ABF=45°,
∴∠BAF=90°,
∵∠EAC=∠FHC=90°,
∴四边形 为梯形,
∵ ,
∴ ,
即 ,
∴AE= ,
∴DE=AD-AE= .
故答案为: .
【分析】连接CD、BF,延长BA交CD于G,延长CA交BF于H,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C=BD ,∠CBA=∠DBA,AC=AD=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BG⊥CD,DG=GC,设DG=x,AG=y,分别在Rt△ADG、Rt△BDG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y的方程组,求解可得x的值,进而得到DG= AG=1,∠DAC=90°,设BH=m,AH=n,同理得到BH=AH=,推出四边形EFHA为梯形,然后根据S△ECA+S梯形EFHA=S△FHC进行求解可得AE,最后根据DE=AD-AE计算即可.
1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 在 轴上,当 变化时,一次函数 都经过一定点 ,则 最小值为   
【答案】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勾股定理;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y=kx-3x+k
=(x+1)k-3x,
∵当k变化时,一次函数都过一定点,
∴x+1=0,
∴x=-1,
∴y=3,
∴B(-1,3),
∴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1,-3),
如图,连结AB′交x轴于点C,此时CA+CB最小,
即CA+CB=CA+CB′=AB′,
分别过A,B作x,y轴的垂线,交于点D,
∴D(3,-3),
∴B′D=3-(-1)=4,AD=2-(-3)=5,
∴AB′= ,
故答案为: .
【分析】先求出定点B坐标,再求出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坐标,连结AB′交x轴于点C,此时CA+CB最小即为AB′的长,分别过A,B作x,y轴的垂线,交于点D,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即可.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并解决问题:
(1)如图①等边△ABC内有一点P,若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3,4,5,求∠APB的度数.
为了解决本题,我们可以将△ABP绕顶点A旋转到△ACP′处,此时△ACP′≌△ABP,这样就可以利用旋转变换,将三条线段PA、PB、PC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出∠APB=   ;
(2)基本运用
请你利用第(1)题的解答思想方法,解答下面问题:
已知如图②,△ABC中,∠CAB=90°,AB=AC,E、F为BC上的点且∠EAF=45°,求证:EF2=BE2+FC2;
(3)能力提升
如图③,在Rt△ABC中,∠C=90°,AC=1,∠ABC=30°,点O为Rt△ABC内一点,连接AO,BO,CO,且∠AOC=∠COB=∠BOA=120°,求OA+OB+OC的值.
【答案】(1)150°
(2)解:如图2,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E′,
由旋转的性质得,AE′=AE,CE′=BE,∠CAE′=∠BAE,∠ACE′=∠B,∠EAE′=90°,
∵∠EAF=45°,
∴∠E′AF=∠EAE′-∠EAF=45°,
∴∠EAF=∠E′AF,
在△EAF和△E′AF中,
∴△EAF≌△E′AF(SAS),
∴E′F=EF,
∵∠CAB=90°,AB=AC,
∴∠B=∠ACB=45°,
∴∠E′CF=45°+45°=90°,
由勾股定理得,E′F2=CE′2+FC2,
即EF2=BE2+FC2.
(3)解:如图3,将△AOB绕点B顺时针旋转60°至△A′O′B处,连接OO′,
∵在Rt△ABC中,∠ACB=90°,AC=1,∠ABC=30°,
∴AB=2,
∴BC= ,
∵△AOB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60°,∠ABC=30°,
∴∠A′BC=∠ABC+60°=30°+60°=90°,
∵∠C=90°,AC=1,∠ABC=30°,
∴AB=2AC=2,
∵△AOB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O′B,
∴A′B=AB=2,BO=BO′,A′O′=AO,
∴△BOO′是等边三角形,
∴BO=OO′,∠BOO′=∠BO′O=60°,
∵∠AOC=∠COB=∠BOA=120°,
∴∠COB+∠BOO′=∠BO′A′+∠BO′O=120°+60°=180°,
∴C、O、A′、O′四点共线,
在Rt△A′BC中,A′C= ,
∴OA+OB+OC=A′O′+OO′+OC=A′C= .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1)∵△ACP′≌△ABP,
∴AP′=AP=3、CP′=BP=4、∠AP′C=∠APB,
由题意知旋转角∠PAP′=60°,
∴△APP′为等边三角形,
∴P′P=AP=3,∠AP′P=60°,
∵P′C=PB=4,PC=5,
∴PC2=P′C2+P′P2,
∴△PP′C为直角三角形,且∠PP′C=90°,
∴∠APB=∠AP′C=∠AP′P+∠PP′C=60°+90°=150°.
故答案为:150°
【分析】(1)由△ACP′≌△ABP可得旋转角∠PAP′=60°,可得△APP′为等边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明△PP′C为直角三角形,根据∠APB=∠AP′C=∠AP′P+∠PP′C即可得答案;(2)如图2,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CE′,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E′=AE,CE′=BE,∠CAE′=∠BAE,∠ACE′=∠B,∠EAE′=90°,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EAF=∠E′AF,利用SAS可证明△EAF≌△E′AF,可得E′F=EF,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CF=90°,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结论;(3)如图3,将△AOB绕点B顺时针旋转60°至△A′O′B处,连接OO′,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可求出AB、BC的长,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BC=90°,△BOO′是等边三角形,由∠AOC=∠COB=∠BOA=120°,利用平角的定义可证明C、O、A′、O′四点共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得答案.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动点C在线段上,将线段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上时,过点D作轴于点E.
(1)求证:;
(2)求点D的坐标;
(3)若点P在y轴上,点Q在直线上,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将线段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轴,

,,

在与中,


(2)解:令,;令,,
此时,
∴,
∴,
∵,
∴,
设,则点D的坐标为,
∵点D在直线上,
∴,
∴,
∴点D的坐标为;
(3)点Q的坐标为或或.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解答】解:(3)存在,设点Q的坐标为.
由(2)知,
∵动点C在线段上,
∴点C的坐标为,
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2所示:
①当为边时,
∵点C的坐标为,点D的坐标为,点P的横坐标为0,
∴或,
∴或,
∴点Q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②当为对角线时,
∵点C的坐标为,点D的坐标为,点P的横坐标为0,
∴,
∴,
∴点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点Q的坐标为或或.
【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及余角的性质推出∠BCO≌△CDE,根据AAS证明△BOC≌△CED;
(2)先求A、B的坐标,可得OA=6,OB=3,由(1)知△BOC≌△CED,可得,设,则点D的坐标为,将点D坐标代入直线中求出m值即可;
(3)分两种情况:①当为边时,②当为对角线时,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
21.如图,矩形的顶点分别在轴、轴的正半轴上,点的坐标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边分别交于两点,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1)求证:;
(2)连结,若三角形的面积为,求点的坐标;
(3)在第(2)问的基础上,设点是轴上一动点,点是平面内的一点,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答案】(1)证明:∵点B
∴C(0,21),A(0,15)
设D点坐标为(0,a),E点坐标为(15,b)
∴,



(2)解:设
∵,
∴,即,解得

(3)解:Q1(-8、12),Q2(18、12), Q3(5、-12),Q4(、12).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一次函数的图象;三角形的面积;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3)∵
∴OM=
①当以OM为边时,设P的坐标为(a,0)
(a)当点P在负半轴时,a=-13,即P(-13,0)
设Q1的坐标为(c、d)
∴OQ中点坐标为()
∵MP的中点坐标为()
∴,
∴c=-8,d=12
∴Q1的坐标为(-8、12);
(b)当点P在正半轴时,a=13,即P(13,0)
设Q2的坐标为(c、d)
∴OQ中点坐标为()
∵MP的中点坐标为()
∴,
∴c=18,d=12
∴Q2的坐标为(18、12);
(c)当OM为边,点P在正半轴,M与Q关于x轴对称时,
∴Q3的坐标为(5、-12);
②当以OM为对角线时,OM的中点坐标为()
设OM的解析式为y=cx+d,则有
解得
∴OM的解析式为
设OM的垂直平分线PQ的解析式为
则有:,解得e=
PQ的解析式为
令y=0,则有:,解得x=
设Q4的坐标为(c、d),则PQ的中点坐标为()
∴,,解得c=,d=12
∴Q4的坐标为(、12);
∴Q1(-8、12),Q2(18、12), Q3(5、-12),Q4(、12).
【分析】(1)先求出D、E的坐标,再求出OD、BE的长,即可得解;
(2)设, 由建立关于x方程并解之即可;
(3)分两种情况:①当以OM为边时,②当以OM为对角线时,根据菱形的性质及中点坐标公式求解即可.
22.定义“点对图形的可视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和图形,若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在的内部或的边上,则的最小值称为点对图形的可视度.如图1,点对线段的可视度为的度数.
(1)如图2,已知点,,,.连接,,则的度数为点对的可视度.求证:;
(2)如图3,已知四边形为正方形,其中点,.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其中点对正方形的可视度为.求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是否存在点,使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过点作于点,
∵,,,
∴轴,,,,,
∴,,

∴,

(2)解:如图,连接,,令与轴的交点为,则的度数为点对正方形的可视度,即,
∵,,四边形为正方形,
∴,∴,
∴点,关于轴对称,
∴轴垂直平分,
∴,,
∵,∴为等边三角形.,
∴,∴,
∴,
∴点的坐标为,
将点坐标代入中,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令,得,
∴点的坐标为
(3)解:存在,点的坐标为或或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是否存在点,使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①当AB为边,EM为平行四边形对边时,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设点M坐标为


∴点M坐标为
②当AB为对角线,
∴点M与点E关于AB对称,
∴点M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M坐标为:,
【分析】(1)过点作于点,即可得到:,,,,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最后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即可证明;
(2)连接,,令与轴的交点为,则的度数为点对正方形的可视度,即,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即可得到点D的坐标,根据已知信息得到轴垂直平分,进而即可证明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FG的长,进而得到点F的坐标,将F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得到解析式为:,令即可求出点E的坐标;
(3)由题意知需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AB为边,EM为平行四边形对边时,②当AB为对角线,分别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解.
23.学校举办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演讲比赛.同学们用青春的声音和故事,激扬五四精神,彰显青春风采,展现拼搏风貌,深情地演绎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初赛阶段两个年级各10名选手的成绩统计如下:
七年级:98 96 86 85 84 94 77 69 59 94
八年级:99 96 73 82 96 79 65 96 55 96
他们的数据分析过程如下:
(1)整理、描述数据:根据上面得到的两组数据,分别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请补全八年级频数分布直方图;
(2)数据分析: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如表所示:
年级 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七年级 ① 85.5 144.36
八年级 83.7 ② 251.21
根据以上数据求出表格中①,②两处的数据;
(3)推断结论: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哪个年级比赛成绩整体较好?说明理由(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判断的合理性).
【答案】(1)解:由成绩统计可知:八年级成绩在之间的有1人,在之间的有2人,补全八年级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
(2)解:表格中①对应的数据为:.
表格中②对应的数据是.
(3)解:七年级比赛成绩整体较好.
理由:七年级成绩的平均数大于八年级,说明七年级的平均成绩好于八年级;七年级成绩的方差小于八年级,说明七年级同学的成绩波动小,故七年级比赛成绩整体较好.
【知识点】频数(率)分布直方图;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方差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先求出八年级成绩在之间的有1人,在之间的有2人,补全八年级频数分布直方图,再补全八年级频数分布直方图即可;
(2)利用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3)根据平均数和方差判断求解即可。
24.四边形和四边形都是矩形,与交于点,与交于点.
(1)如图1,当时,求证:;
(2)如图2,当时,连结,若,求的值;
(3)如图3,当时,连结,,若为等边三角形,求的值.
【答案】(1)证明:四边形和四边形都是矩形,

又,,


(2)解:四边形和四边形都是矩形,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
四边形是菱形,

设,则,





(3)解:是等边三角形,



设,则,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通过证明△ABH和△EDH全等,得出对应边BH=DH;
(2) 先证明四边形BHDG是菱形,可得BG=DG,设AB=CD=x,则BC=2x, CG=BC-BG=BC-DG=2x-DG,在Rt△DCG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得DH=,然后在Rt△CDH中,求得CH的长为,从而得出的值;
(3)根据△HGC是等边三角形,得出∠DCH=30°,然后设HD=a,可得CH=2a=GC,CD=,在Rt△DCG中,可求得DG=,然后根据S△DHG=,可求得,然后等量代换为。
25. 一个有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4min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 min内既进水又出水,每分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 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L)与时间x(单位: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当时,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3)该容器每分进水   L;每分出水   L.
【答案】(1)解:由图象可知,当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设y与x的解析式为 y=mx(m≠0).
∵y=mx图象过点(4,20),
∴20=4m,解得m=5.
∴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5x
(2)解:由图象可知,当时,y是x的一次函数.
设y与x的解析式为 y=kx+b(k≠0).
∵y=kx+b图象过点(4,20)与(12,30),
∴ 解得
∴ 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
(3)5;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
【解析】【解答】解:(3)该容器每分进水20÷4=5(L);每分出水(L),
故答案为:5;.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k和b的值,再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3)观察函数图象求解即可。
26. 某商场准备购进A、B两种书包,每个A种书包比B种书包的进价少20元,用700元购进A种书包的个数是用450元购进B种书包个数的2倍,A种书包每个标价是90元,B种书包每个标价是130元。请解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书包每个进价各是多少元?
(2)若该商场购进B种书包的个数比A种书包的2倍还多5个,且A种书包不少于18个,购进A、B两种书包的总费用不超过5450元,则该商场有哪几种进货方案?
(3)该商场按(2)中获利最大的方案购进书包,在销售前,拿出5个书包赠送给某希望小学,剩余的书包全部售出,其中两种书包共有4个样品,每种样品都打五折,商场仍获利1370元。请直接写出赠送的书包和样品中,B种书包各有几个?
【答案】(1)解:设每个A种书包的进价为x元,则每个B种书包的进价为元,
依题意,得:,
解得,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每个A种书包的进价为70元,每个B种书包的进价为90元
(2)解:设该商场购进m个A种书包,则购进个B种书包,
依题意,得
解得:,
又∵m为正整数,
∴m可以为18,19,20,
∴该商场有3种进货方案。
方案1;购买18个A种书包,41个B种书包;
方案2;购买19个A种书包,43个B种书包;
方案3;购买20个A种书包,45个B种书包。
(3)解:赠送的书包中B种书包有4个,样品中B种书包有2个
【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3)设销售利润为W元,则,

∴w随m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取得最大值,此时.
设赠送的书包中B种书包有a个,样品中B种书包有b个,则赠送的书包中A种书包有()个,
样品中A种书包有()个,
依题意,得:
=1370.

∵a,b,,均为正整数.
∴.
答:赠送的书包中B种书包有4个,样品中B种书包有2个.
【分析】(1)设每个A种书包的进价为x元,则每个B种书包的进价为元, 根据“ 用700元购进A种书包的个数是用450元购进B种书包个数的2倍”列出方程,解之并检验即可;
(2)设该商场购进m个A种书包,则购进个B种书包, 根据“ A种书包不少于18个,购进A、B两种书包的总费用不超过5450元 ”列出不等式组,求出m的范围,再求出m的整数解即可;
(3)设销售利润为W元,由利润=销售每个书包的利润×销售量,列出w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出获得利润的最大进货方案.设赠送的书包中B种书包有a个,样品中B种书包有b个,则赠送的书包中A种书包有()个,样品中A种书包有()个,根据利润=销售收入-成本,可得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结合a、b、5-a、4-b均为正整数,求出a、b的值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