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高难度尖子生密卷(原卷版 答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高难度尖子生密卷(原卷版 答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6-21 20:31: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高难度尖子生密卷
数 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 .下列结论: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是 ;③EB⊥ED;④S正方形ABCD=4+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如果正整数a、b、c满足等式,那么正整数a、b、c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的值为(  )
a b c
3 4 5
8 6 10
15 8 17
24 10 26
… … …
x 14 y
A.67 B.34 C.98 D.73
3.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的值可为(  )
A.5 B. C.或3 D.5或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和交于点,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若,则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若,则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若,则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若且,则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5.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下列说法:
①若,则;
②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方程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③若c是方程的一个根,则一定有成立;
②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则其中正确的(  )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
6.若一组数据 , , 的平均数为4,方差为3,那么数据 , , 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4, 3 B.6 3 C.3 4 D.6 5
7.如图,中,,于F,交于E,若,则的大小是(  )
A. B. C. D.
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E是CD的中点,将 BCE沿BE翻折至 BFE,连接DF,则DF的长度是(  )
A. B. C. D.
9.某一公司共有51名员工(包括经理),经理的工资高于其他员工的工资,今年经理的工资从去年的200000元增加到225000元,而其他员工的工资同去年一样,这样,这家公司所有员工今年工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与去年相比将会(  )
A.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变 B.平均数增加,中位数不变
C.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增加 D.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增大
10.在数学课拓展课上,小明发现:若一条直线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平分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图是由5个边长是1,且一个内角是60°的小菱形拼成的图形,P是其中4个小菱形的公共顶点,小新在小明的启发下,将该图形沿着过点P的某条直线剪一刀,把它剪成了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剪痕的长度是(  )
A.2 B.3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是一台多功能手机支架,图2是其侧面示意图,为地面,支架垂直地面,可分别绕点B,C转动,测量知cm,cm,cm.当转动到,且A,C,D三点共线时,则点A到地面的距离为   cm.
12.如图,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和点,点是线段上的一点,若将沿折叠,点恰好落在轴上的处,若是轴负半轴上一动点,且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的坐标为   .
13.如图,的三边长分别为,,,以它的三边中点为顶点组成一个新三角形,以这个新三角形三边中点为顶点又组成一个小三角形,,以此类推,第次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    .
14.如图,菱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点为边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于点,于点,若,,则的最小值为   .
15.如图,是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在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称为第1次剪取,记所得正方形面积为;在余下的和中,仿照第1次剪取,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2次剪取,并记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为;继续操作下去…,则第2022次剪取时,   .
16.如图1是第32届夏季奥运会的会徽,它是由三种不同规格的全等矩形组成,代表了不同的国家、文化和思维方式,表达了多样性的融合.图2和图3为该会徽中的某一部分。如图2,三种矩形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菱形依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到,其中∠AOC=120°,∠AOB=90°.如图3,点D恰好在FE的延长线上,则∠IHE=    度.若AO=1,则点F,G之间的距离为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分)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E,且两个函数图象相交于点.
(1)填空:   ,   ;
(2)x满足什么条件时,;
(3)点P在线段AD上,连接CP,若是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18.若一个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这组邻边夹角所对的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则称这样的四边形为“半对称四边形”,这条角平分线称为四边形的“分割对角线”.例如:
如图1,在四边形中,,平分,则称四边形是半对称四边形,称为四边形的分割对角线.
(1)如图1,求证:.
(2)如图2,在四边形中,,,.求证:四边形是半对称四边形.
(3)如图3,在中,,,,是所在平面内一点,当四边形是半对称四边形且为分割对角线时,求四边形的面积.
19.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算过程:
=2 ,验证: = = =2 ;
=3 ,验证: = = =3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 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为大于1的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给予验证.
20.为了了解某校初中各年级学生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单位:),精确到1h,抽样调查了部分学生,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出扇形统计图中百分数的值为   ,所抽查的学生人数为   .
(2)求出平均睡眠时间为8小时的人数,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求出这部分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的众数和平均数.
(4)如果该校共有学生1200名,请你估计睡眠不足(少于)8小时的学生数.
21.综合与探究
如图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两点,点的坐标为,点是线段上一动点,点的横坐标为.
(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及直线的解析式;
(2)如图1,连接,当的面积等于的面积时,求点的坐标;
(3)如图2,过点作直线的平行线,在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如图,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为边向下作等边,F是上一点,,连接,作且与交于点G,连接.
(1)求证:;
(2)若,试判断,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3.在中,,点为直线BC上一动点,,.
(1)如图1,连接交于,,为中点,若,,求的长;
(2)如图2,延长至点使得,连接,求证:;
(3)如图3,,,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当最小时,直接写出线段的长.
24. 如图,在△ABC中,点P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l∥AB. 设直线l交∠DAC的平分线于点M,交∠BAC的平分线于点N.
(1)求证PM=PN;
(2)若AN=2,AM=1,求MN的值;
(3)当点P为AC的中点时,连接CM,CN,判断四边形ANCM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5.如图,矩形的顶点、分别在轴、轴的正半轴上,点的坐标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边、分别交于、两点,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1)求证:;
(2)连结,若三角形的面积为,求点的坐标;
(3)在第问的基础上,设点是轴上一动点,点是平面内的一点,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压轴高难度尖子生密卷
数 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点P.若AE=AP=1,PB= .下列结论:①△APD≌△AEB;②点B到直线AE的距离是 ;③EB⊥ED;④S正方形ABCD=4+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解答】解:∵∠EAB+∠BAP=90°,∠PAD+∠BAP=90°,
∴∠EAB=∠PAD,
又∵AE=AP,AB=AD,
∵在△APD和△AEB中, ,
∴△APD≌△AEB(SAS);故①正确;
由△APD≌△AEB得,∠AEP=∠APE=45°,从而∠APD=∠AEB=135°,
所以∠BEP=90°,
过B作BF⊥AE,交AE的延长线于F,则BF的长是点B到直线AE的距离,
在△AEP中,由勾股定理得PE= ,
在△BEP中,PB= ,PE= ,由勾股定理得:BE= ,
∵∠PAE=∠PEB=∠EFB=90°,AE=AP,
∴∠AEP=45°,
∴∠BEF=180°﹣45°﹣90°=45°,
∴∠EBF=45°,
∴EF=BF,
在△EFB中,由勾股定理得:EF=BF= ,
故②是错误的;
因为△APD≌△AEB,所以∠ADP=∠ABE,而对顶角相等,所以③是正确的;
连接BD,则S△BPD= PD×BE= ,
所以S△ABD=S△APD+S△APB+S△BPD=2+ ,
所以S正方形ABCD=2S△ABD=4+ 所以④是正确的;
综上可知,正确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为:C.
【分析】①首先利用已知条件根据边角边可以证明△APD≌△AEB;②由①可得∠BEP=90°,故BE不垂直于AE过点B作BF⊥AE延长线于F,由①得∠AEB=135°所以∠EFB=45°,所以△EFB是等腰Rt△,故B到直线AE距离为BF= ,故②是错误的;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即可判定③说法正确;④连接BD,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S△BPD= PD×BE= ,所以S△ABD=S△APD+S△APB+S△BPD=2+ ,由此即可判定.
2.如果正整数a、b、c满足等式,那么正整数a、b、c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的值为(  )
a b c
3 4 5
8 6 10
15 8 17
24 10 26
… … …
x 14 y
A.67 B.34 C.98 D.73
【答案】C
【知识点】勾股数
【解析】【解答】解:观察可知,b的通项是2n(n是从2开始的正整数)
则a=n2-1,c=n2+1
当b=14即n=7时,a=48 b=50
a+b=x+y=48+50=98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找到每列数的规律即找到通项,勾股数的通项非常有代表性,应该记牢。
3.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的值可为(  )
A.5 B. C.或3 D.5或
【答案】D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则=0,即 ,化简得,解得m1=+4-1=3 m2=-4-1=-5 故选D。
【分析】依据根的判别式,求出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再次求解。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和交于点,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若,则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若,则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若,则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D.若且,则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答案】B
【知识点】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真命题与假命题
【解析】【解答】A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原描述不正确,是假命题,不选;
B :∠ABD=∠BD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D=∠ACD=∠BDC ∴OC=OD ∴2OC=2OD 即AC=BD, ∴ 改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描述正确,是真命题;
C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不能证明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假命题;
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假命题。
故答案为:B
【分析】准确记牢并灵活应用由平行四边形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5.对于一元二次方程,下列说法:
①若,则;
②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方程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③若c是方程的一个根,则一定有成立;
②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则其中正确的(  )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
【答案】A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①当x=1时,a×12+b×1+c=a+b+c=0,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或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此时b2-4ac≥0成立,那么①一定符合题意.
②方程ax2+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4ac>0,那么b2-4ac>0,故方程ax2+bx+c=0(a≠0)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进而推断出②符合题意.
③由c是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得ac2+bc+c=0.当c≠0,则ac+b+1=0;当c=0,则ac+b+1不一定等于0,那么③不一定符合题意.
④(2ax0+b)2=4a2x02+b2+4abx0,由b2-4ac=4a2x02+b2+4abx0,得ax02+bx0+c=0.由x0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则ax02+bx0+c=0成立,那么④符合题意.
综上:正确的有①②④,共3个.
故答案为:A.
【分析】①将x=1代入方程可得a+b+c=0,可知方程ax2+bx+c=0(a≠0)有实数根,即得△≥0,故①正确;②由方程ax2+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4ac>0,即得b2-4ac>0,从而得方程ax2+bx+c=0(a≠0)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故正确;③将x=c代入中,可得c(ac+b+1)=0,只有当c≠0,则ac+b+1=0,故③不一定正确;④由b2-4ac=4a2x02+b2+4abx0,得ax02+bx0+c=0,即得x0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故此项正确.
6.若一组数据 , , 的平均数为4,方差为3,那么数据 , , 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4, 3 B.6 3 C.3 4 D.6 5
【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方差
【解析】【解答】解:∵数据a1,a2,a3的平均数为4,
∴ (a1+a2+a3)=4,
∴ (a1+2+a2+2+a3+2)= (a1+a2+a3)+2=4+2=6,
∴数据a1+2,a2+2,a3+2的平均数是6;
∵数据a1,a2,a3的方差为3,
∴ [(a1-4)2+(a2-4)2+(a3-4)2]=3,
∴a1+2,a2+2,a3+2的方差为: [(a1+2-6)2+(a2+2-6)2+(a3+2-6)2]
= [(a1-4)2+(a2-4)2+(a3-4)2]
=3.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数据a1,a2,a3的平均数为4可知 (a1+a2+a3)=4,据此可得出 (a1+2+a2+2+a3+2)的值;再由方差为3可得出数据a1+2,a2+2,a3+2的方差
7.如图,中,,于F,交于E,若,则的大小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取的中点G,连接,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的的中点,



故答案为:B
【分析】 取的中点G,连接,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DE为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DG,△AEG,△ABG是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角的关系求解。
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E是CD的中点,将 BCE沿BE翻折至 BFE,连接DF,则DF的长度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CF,交BE于H,
∵在正方形ABCD中,AB=4,E是CD的中点,
∴BC=CD=4,CE=DE=2,∠BCD=90°,
∴BE= ,
∵将△BCE沿BE翻折至△BFE,
∴CE=EF=2,BE⊥CF,FH=CH,
∵S△BCE= ×BE×CH= ×BC×CE,
∴CH= ,
∴EH= ,
∵CE=DE,FH=CH,
∴DF=2EH= ,
故答案为:D.
【分析】由勾股定理可求BE的长,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EF=2,BE⊥CF,FH=CH,由面积法可求CH= ,由勾股定理可求EH的长,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求DF=2EH= .
9.某一公司共有51名员工(包括经理),经理的工资高于其他员工的工资,今年经理的工资从去年的200000元增加到225000元,而其他员工的工资同去年一样,这样,这家公司所有员工今年工资的平均数和中位数与去年相比将会(  )
A.平均数和中位数不变 B.平均数增加,中位数不变
C.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增加 D.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增大
【答案】B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设这家公司除经理外50名员工的工资和为a元,则这家公司所有员工去年工资的平均数是 元,今年工资的平均数是 元,显然

由于这51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次序完全没有变化,所以中位数不变.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10.在数学课拓展课上,小明发现:若一条直线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平分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图是由5个边长是1,且一个内角是60°的小菱形拼成的图形,P是其中4个小菱形的公共顶点,小新在小明的启发下,将该图形沿着过点P的某条直线剪一刀,把它剪成了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剪痕的长度是(  )
A.2 B.3 C. D.
【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如图据题意,剪痕是连接两个菱形的对角线的交点的直线,
作OH⊥AC,PG⊥BC,OM⊥PG,
∵在小菱形中,∠OAC=30°,∠AOC=90°,
∴OC=,又∵∠OCH=60°,

同理PG= ,

由图可得: ,

∵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LO=JO, KP=JP,
∴LO+KP=JO+JP,
∴剪痕: .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根据题意找出折痕,因为折痕同时平分两个菱形的面积,则折痕是两个菱形对角线的交点连线。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有关线段的长,现知OP的长,由于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折痕是OP长的2倍,从而求出折痕的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是一台多功能手机支架,图2是其侧面示意图,为地面,支架垂直地面,可分别绕点B,C转动,测量知cm,cm,cm.当转动到,且A,C,D三点共线时,则点A到地面的距离为   cm.
【答案】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如图,过点B作BE⊥AD.
∵∠BCA+∠BCD=180°,∠BCD=120°,
∴∠BCA+120°=180°,解得∠BCA=60°,
在Rt△BCE中,∵BC=20cm,∠CBE=30°,
∴,(cm),
在Rt△ABE中,(cm),
∴点A到地面的距离为cm.
【分析】利用平角的意义求得∠BCA,再在Rt△BCE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E,接着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E,最后通过线段的和求得点A到地面的距离.
12.如图,直线与轴、轴分别交于点和点,点是线段上的一点,若将沿折叠,点恰好落在轴上的处,若是轴负半轴上一动点,且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则的坐标为   .
【答案】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当x=0时,y=8
A点坐标为(0,8)
当y=0时,,解得:x=-6
B点坐标为(-6,0),OB=6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B=10,AC=A'C
OA'=10-6=4
设OC=m,则AC=A'C=8-m
在Rt△A'OC中
,即
解得:m=3
点C的坐标为(0,3)
当BC=BP时,
点O是PC的中点
当,则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A,B的坐标,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度,设OC=m,在Rt△A'O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m的值,可求出点C坐标,继而求出BC,分情况讨论即可求出答案。
13.如图,的三边长分别为,,,以它的三边中点为顶点组成一个新三角形,以这个新三角形三边中点为顶点又组成一个小三角形,,以此类推,第次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    .
【答案】
【知识点】探索图形规律;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解答】解:第1个 的周长为a+b+c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
第2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
第3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
第4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
······,
第n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
∴ 第次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 ;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解,可得规律第n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继而得解.
14.如图,菱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点为边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于点,于点,若,,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在Rt中,

如图,连接OP,
于点E,于点F,
四边形OEPF是矩形,则EF=OP,
当时,OP的值最小,即EF的值最小,


EF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证四边形OEPF是矩形,如图,连接OP,则EF=OP,当时,OP的值最小,即EF的值最小,再根据等面积法求高即可求解.
15.如图,是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板,,.在这张纸板中剪出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称为第1次剪取,记所得正方形面积为;在余下的和中,仿照第1次剪取,分别剪取正方形,得到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称为第2次剪取,并记这两个正方形面积和为;继续操作下去…,则第2022次剪取时,   .
【答案】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探索图形规律;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ECFD是正方形,
∴DE=EC=CF=DF,∠AED=∠DFB=90°,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45°,
∴AE=DE=EC=DF=BF=EC=CF,
∵AC=BC=2,
∴DE=DF=1,
∴S△AED+S△DBF=S正方形ECFD=S1=1;
同理:S2即是第二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
Sn即是第n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
∴第一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2 S1=1=S1,
第二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S1 S2=1 ==S2,
第三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S2 S3= ==S3,

第n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为:Sn 1 Sn=Sn=.
则s2022==.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正方形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S△AED+S△DBF=S正方形ECFD=S1=1,从而得出规律Sn即是第n次剪取后剩余三角形面积和,据此即可求解;
16.如图1是第32届夏季奥运会的会徽,它是由三种不同规格的全等矩形组成,代表了不同的国家、文化和思维方式,表达了多样性的融合.图2和图3为该会徽中的某一部分。如图2,三种矩形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菱形依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到,其中∠AOC=120°,∠AOB=90°.如图3,点D恰好在FE的延长线上,则∠IHE=    度.若AO=1,则点F,G之间的距离为   
【答案】30;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BOC=360°-120°-90°=150°,
∴∠OCB=(180°-∠BOC)÷2=(180°-150°)÷2=15°,
∴∠IHE=2∠NOC=2×15°=30°;
∵如图2,三种矩形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菱形依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到,OA=1
∴菱形的边长为2
∴BT=MT=1,∠MBT=∠TBM=180°-90°-15°=75°,
过点M作MJ⊥BT于点J,
∴∠MJT=90°,∠T=30°,
∴MJ=MT=
∴;

在Rt△BMJ中
∴;
过点E作ES⊥EG于点E,交FG于点S,
∵点D恰好在FE的延长线上,
∴∠FEG=360°-90°-90°-75°=105°,∠EFS=15°,
∴∠G=180°-105°-15°=60°,
∴∠ESG=90°-60°=30°=∠F+∠FES
∴∠F=∠FES=15°,
∴SF=ES,SG=2EG=

∴FG=SF+SG=.
故答案为:30,.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求出∠BOC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OCB的度数;然后结合图3和图2,可得到∠IHE的度数;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MBT,∠TBM的度数,抽象图形,过点M作MJ⊥BT于点J,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MJ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TJ的长,从而可求出BJ的长;在Rt△BMJ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M的长,即可得到EG的长;过点E作ES⊥EG于点E,交FG于点S,根据点D恰好在FE的延长线上,可求出∠FEG和∠EFS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G的度数,同时可证得SF=ES,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SG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FS的长;然后根据FG=SF+SG,代入计算求出FG的长.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分)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E,且两个函数图象相交于点.
(1)填空:   ,   ;
(2)x满足什么条件时,;
(3)点P在线段AD上,连接CP,若是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答案】(1)3;6
(2)解:当时,即有,
解得:,即,
∵,,,
∴结合图象可得;
(3)解:点P在线段AD上,∠CAP是锐角,若△ACP是直角三角形,则∠APC=90°或∠ACP=90°,
当y1=0时,即有x+2=0,
解得x=-2,
∴点A(-2,0)
设点,且,
∵,,
∴,,,
当时,轴,
∴点C与点P的横坐标相等,即,
∴,
∴点P坐标为;
当时,,
∴,
解得,
∴点P坐标为;
综上所述,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为或.
【知识点】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关系;两一次函数图象相交或平行问题;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将点C(m,5)代入y1=x+2得m+2=5,
解得m=3,
∴C(3,5),
将点C(3,5)代入 ,
得,
解得b=6;
故答案为:3,6;
【分析】(1)将点C(m,5)代入y1=x+2可求出m的值,从而可得点C的坐标,进而将点C的坐标代入可求出b的值;
(2)由(1)易得y2的解析式,进而令y2=0,可算出对应的x的值可得点D的坐标;从图象看求不等式0<y2<y1的解集,就是x轴上方且y2的图象在y1图象下方部分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据此可得答案;
(3)点P在线段AD上,∠CAP是锐角,若△ACP是直角三角形,则∠APC=90°或∠ACP=90°,令y1=0,可算出对应的x的值可得点A的坐标,设点P(p,0),且-2<p≤18,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表示出AC2、AP2、PC2,当∠APC=90°,PC⊥x轴,故点P与点C的横坐标相等,即xP=xC=3,从而可得点P的坐标;当∠ACP=90°,利用勾股定理 建立方程可求出p的坐标,综上即可得出答案.
18.若一个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且这组邻边夹角所对的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则称这样的四边形为“半对称四边形”,这条角平分线称为四边形的“分割对角线”.例如:
如图1,在四边形中,,平分,则称四边形是半对称四边形,称为四边形的分割对角线.
(1)如图1,求证:.
(2)如图2,在四边形中,,,.求证:四边形是半对称四边形.
(3)如图3,在中,,,,是所在平面内一点,当四边形是半对称四边形且为分割对角线时,求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1)证明:,

平分,



(2)证明:,






即为的平分线,





∴在四边形中,,平分,
四边形是半对称四边形
(3)解: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如图,
,,,
,,
,,






①当,平分时,如图,
由题意:,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当,平分时,如图,
由题意:,



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
则,


设,则,,,
在中,


(不合题意,舍去)或,
,.


综上,四边形的面积为或.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解答;
(2)利用半对称四边形的定义,解答即可;
(3)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先计算出的面积,再分情况讨论:①当,平分时;②当,平分时,分别计算出的面积,进而算出四边形的面积.
19.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算过程:
=2 ,验证: = = =2 ;
=3 ,验证: = = =3
(1)按照上述两个等式及其验证过程的基本思路,猜想 的变形结果并进行验证.
(2)针对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写出用n(n为大于1的整数)表示的等式并给予验证.
【答案】(1)解:∵ =2 , =3 ,
∴ =4 =4 = ,
验证: = = ,正确
(2)解:由(1)中的规律可知3=22﹣1,8=32﹣1,15=42﹣1,
∴ = ,
验证: = = ;正确。
【知识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探索数与式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由分母有理化得出结论.
20.为了了解某校初中各年级学生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单位:),精确到1h,抽样调查了部分学生,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出扇形统计图中百分数的值为   ,所抽查的学生人数为   .
(2)求出平均睡眠时间为8小时的人数,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求出这部分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的众数和平均数.
(4)如果该校共有学生1200名,请你估计睡眠不足(少于)8小时的学生数.
【答案】(1);60
(2)解:平均睡眠时间为8小时的人数为:人;
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
(3)解:根据题意得: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最大,
∴这部分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的众数是7,
平均数小时;
(4)解:1200名学生中睡眠不足(少于8小时)的学生数人.
【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及其计算;众数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a=1-30%-20%-5%=45%,
∴所抽查的学生人数为,
故答案为:45%,60
【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信息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进行计算,进而即可补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3)根据众数和平均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4)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21.综合与探究
如图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两点,点的坐标为,点是线段上一动点,点的横坐标为.
(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及直线的解析式;
(2)如图1,连接,当的面积等于的面积时,求点的坐标;
(3)如图2,过点作直线的平行线,在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解:,,直线的解析式:
(2)解: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
点在线段上,横坐标为,
纵坐标为,则,
,,

解得,,
点的坐标为
(3)解:存在.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的应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
当y=0时,0=x+4,解得:x=-4,即A(-4,0)
当x=0时,y=0+4=4,即B(0,4)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
即 直线的解析式:
故答案为:,,直线的解析式:
(3)由题意可得:
BC=DC=BE=DE
设D(m,m+4)-4≤m<0
解得:m=-2或0(舍去)
即点D(-2,2)
四边形BCDE为菱形
点E坐标为(-2-2,2+4),即为(-4,6)
故答案为: 存在.
【分析】(1)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A,B坐标,假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答案。
(2) 过点作轴的垂线,垂足为, 根据,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3)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22.如图,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为边向下作等边,F是上一点,,连接,作且与交于点G,连接.
(1)求证:;
(2)若,试判断,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答案】(1)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又∵,
∴.
∵是等边三角形,
∴,,
又∵,,
∴,

∴,
∵,,,
∴; 
(2)解:,的数量关系是,理由如下:
∵,
∴,
又∵,
∴是等边三角形,
∴,
∴,
又∵,
∴,

∵,,,
∴,
∴,
∴,
设与交于点H,作于点P,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是等边三角形,
∴,
设,
在中,
∴,
∴,,
又∵,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
∴,
∴,的数量关系是.
(3)解:∵,
∴,

∵,
∴,

过点C作于Q,
在中,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D=AF,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从而推出,根据ASA证明△AFG≌△DCF;
(2),理由:根据AAS证明, 可得AG=CE, 设与交于点H,作于点P, 易得是等边三角形,可得,设,易得∠PGH=30°,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GH=2x,,, 从而求出DE=,据此即得结论;
(3)由(2)知,求出x=1,可得AD=D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CD=EG=+1, 过点C作于Q ,易得∠DCQ=30°,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Q、CQ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D·DQ进行计算即可.
23.在中,,点为直线BC上一动点,,.
(1)如图1,连接交于,,为中点,若,,求的长;
(2)如图2,延长至点使得,连接,求证:;
(3)如图3,,,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当最小时,直接写出线段的长.
【答案】(1)解:为中点,,



在和中,








(2)证明:延长至,使,连接,

在和中,







在和中,




(3)
如图,取的中点,连接,令、交于点,





在和中,




,,

点的轨迹为直线,交于,连接,再将该直线沿翻折可得到的轨迹,则,此时,
作交的延长线于,

,,,
,,

作交于,



,,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
当时,最小,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SAS可证明△ABD和△AFE全等,从而得出对应边BD=FE,进而可得出DE=DF+EF=DF+BD=,再在等腰Rt△ADE中,根据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可求得AD的长;
(2) 延长AB至H,使BH=AB,连接DH, 通过证明△ABG≌△HBD得出AG=HD,△AHD≌△ACE,可得CE=HD,从而得出AG=CE;
(3) 如图,取AC的中点M,连接EM,令BC、EE'交于点O,通过证明△ABD≌△AME,得出对应角∠AME=∠ABC,进而可得∠CNM=∠BAC=120°,∠BNE'=∠BNE=60°,可得出当BE'⊥NE'时BE'最小,作BH⊥AC于点H,利用勾股定理和面积法可得出AG=,BG=4,利用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答案。
24. 如图,在△ABC中,点P是边AC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l∥AB. 设直线l交∠DAC的平分线于点M,交∠BAC的平分线于点N.
(1)求证PM=PN;
(2)若AN=2,AM=1,求MN的值;
(3)当点P为AC的中点时,连接CM,CN,判断四边形ANCM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l∥AB,
∴∠PMA=∠DAM.
∵AM平分∠DAP,
∴∠DAM=∠PAM.
∴∠PMA=∠PAM.
∴PM=PA .
同理可证PN=PA.
∴PM=PN;
(2)解:∵AM,AN分别是∠DAP,∠BAP平分线,
∴∠DAP=2∠PAM,∠BAP=2∠PAN.
∵∠DAP+∠BAP=180°,∴2∠PAM+2∠PAN=180°.
∴∠PAM+∠PAN=90°. ∴∠MAN=90°.
在Rt△MAN中,根据勾股定理,MN2=AM2+AN2=12+22=5.

(3)解:四边形ANCM是矩形. 理由如下:
∵点P为AC的中点,∴PA=PC.
又∵PM=PN,∴四边形ANCM为平行四边形.
∵∠MAN=90°,∴平行四边形ANCM为矩形.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矩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计算求解即可;
(2)根据角平分线求出 ∠DAP=2∠PAM,∠BAP=2∠PAN,再求出 2∠PAM+2∠PAN=180°,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3)根据线段的中点求出PA=PC,再求出四边形ANCM为平行四边形,最后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证明求解即可。
25.如图,矩形的顶点、分别在轴、轴的正半轴上,点的坐标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边、分别交于、两点,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
(1)求证:;
(2)连结,若三角形的面积为,求点的坐标;
(3)在第问的基础上,设点是轴上一动点,点是平面内的一点,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答案】(1)证明:矩形的顶点、分别在轴、轴的正半轴上,点的坐标为,

当时,,
点,

对于,令,则,
点,

(2)解: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则设点,
三角形的面积,解得,
故点的坐标为
(3)解:点的坐标为或或或.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三角形的面积;菱形的性质;一次函数中的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3)设点,点,由、的坐标知,,
当是边时,
点向右平移个单位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点,同样,点向右平移个单位向上平移个单位得到点,
则且,
当且时,,解得或,
故点的坐标为或;
当且时,,
同理可得点的坐标为;
当是对角线时,
由中点公式得:且,
此时,,即,
联立并解得,
故点的坐标为;
综上,点的坐标为或. 或或
【分析】(1)由B的坐标可得AB=21,由 可求出 , , 从而求出BE=AB-AE=15,OD=15,继而得解;
(2) 设点 ,根据 三角形的面积 ,据此求出m值,即得结论;
(3)设点,点,由、的坐标,可求, 分两种情况:当是边时, 当是对角线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点坐标公式分别求解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