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评估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北宋初年,宋朝在镇、易、雄、霸、沧等与辽接壤的各州与辽官方开展“缘边贸易”。宋夏之间主要在保安军(陕西境内)、镇戎军(宁夏境内)进行“缘边贸易”。这类贸易属于( )
A.长途贸易 B.岁贡岁赐 C.丝路贸易 D.榷场互市
2.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在宋、元时代并不见流传。明朝中叶以来,有不少人对岳飞的《满江红》进行唱和,使得这首作品逐渐成为名篇。近代以来,岳飞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满江红》成为爱国精神的象征。这一文学作品的经典化( )
A.主要取决于历代统治者的文化政策 B.反映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C.缘于其深厚的内涵意蕴和时代氛围 D.体现了古代文学的世俗化趋势
3.宋朝的工商业收入能与传统农业税收并驾齐驱,有时还超过农业税;金朝田赋岁入约1000万石,商税、物力钱等岁入总约2000万贯。但统治者都强调农业为仁政之基。这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表现在( )
A.文化认同
B.民族认同
C.农业衰退
D.合作交流
4.南宋初年,由于养蚕顿盛,桑叶提价数倍,刺激了民间种桑,太湖流域出现了许多种桑大户。当时放弃育种工序,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蚕种的,就是“丝户”,而专营蚕种者,则成为“蚕种户”。这可用以佐证当时太湖流域( )
A.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增强 B.耕织分离的倾向加强
C.商业市场分工逐渐趋于细化 D.生产集约化程度降低
5.《公安县志》记载:“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孟琪制置荆襄于公安,措置屯田。”当时的荆襄地区驻扎了大批军队,孟珙知江陵府,所屯之田自西向东跨越了整个江汉平原。孟珙屯田意在 ( )
A.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 B.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推动小农经济的稳定 D.加速江汉平原的开发
6.《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以上内容反映了( )
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元明清时期,经济重心一直在南方
C.元明清时期,政治重心依然在北方 D.元明清时期,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7.学者颜元曾评论道:“朱子遗风至今日,衣冠文士羞与武夫齿,秀才挟弓矢出,乡人皆惊,甚至子弟骑射武装,父兄便以不才目之;长此不返,四海溃弱。”“宋元来僪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据此可知,颜元( )
A.倡导重视妇女家庭伦理教化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反对理学对士人的消极影响 D.赞同宋代重文轻武政策
8.朱熹认为,圣人与常人都拥有以仁义礼智为内容的天赋善性,彼此无异。圣人并非高高在上的存在,只是与普通人在“气质”方面存在差异。这一论断旨在( )
A.抨击社会趋利风气 B.肯定人性本善理论
C.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D.提高民众道德修养
9.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讲到宋元话本产生原因时提到:“因为当时一般士大夫,虽然都讲理学,鄙视小说,而一般人民,是仍要娱乐的。”其意在强调宋元时期( )
A.文学平民化的必然性 B.理学已渗入文学领域
C.文学的教化功能衰退 D.理学与平民需求的矛盾
10.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该现象可印证(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商品经济的产生 C.长途贸易的兴盛 D.坊市制度的瓦解
11.下图1为河南禹县白沙1号出土宋墓壁画,画面正中位置砖雕桌案,两侧又雕出两把椅子;以及袖手对坐的墓主夫妇。两人皆侧身面东观看东壁的乐舞表演。这类夫妇宴饮壁画在宋代墓葬中很常见,如图2是禹县白沙2号墓《夫妇宴饮图》。这反映出当时( )
A.男女家庭地位渐趋平等 B.丰富多彩的市井娱乐生活
C.儒家伦理影响艺术创作 D.人物风俗画成为绘画主流
12.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发展和民族交融、活跃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说法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南北面官制促进女真族与汉族民族交融
B.榷场互市贸易加强宋与辽夏金经济往来
C.迁都燕京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D.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
13.面对“江北之民杂植诸谷,江南专种粳稻”局面,宋太宗诏令南方诸州“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北方诸州“就水厂种粳稻,并免其租”。这一做法( )
A.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B.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C.颠覆了百姓饮食结构 D.意在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14.元代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乘坐过中国海船,他说,中国海船每船可载一千人,船体宽阔,当时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交通都操于中国之手。伊本·白图泰此说的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 )
A.航海技术相对发达 B.雇佣关系较为普遍
C.成为全球航路中心 D.对外贸易格局变化
15.唐中叶韩愈率先提出“道统”说,其中所讲的上古时期的圣人包括伏羲、尧、舜、汤、文王、武王、周公等。从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到南宋朱熹、陆九渊等理学家,无不倡扬“道统”说。唐宋儒学家提倡“道统”说旨在( )
A.扭转受北方少数民族侵扰的局面 B.巩固儒学在中华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C.倡导士人传承上古圣王优秀传统 D.抵制佛教和道教对儒家思想的渗透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宋代“点茶法”包括碾茶、罗茶、候汤、熵(xié)盏,然后点茶等步骤,在中华茶饮文化中独树一帜。饮茶、品茶、玩茶能放松身心、愉悦神志。宋代茶文化在思想观念上赋茶以德喻人德,赋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过程比喻人生,诠释“德”“性”“人生”伦理内容,常常将佛道思想融合其中。宋代是中国茶馆文化的定型期,自此以后中国茶馆文化便具有了市民性质,成为大众性、娱乐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结合体,其风貌和传统一直影响到现在。宋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发展长河中处于承上启下、创新发展时期。茶马互市满足了宋朝强军备马之需,也满足了边境少数民族的茶叶需求。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交流的足迹已遍及东亚、东南亚,甚至远及中东、西北非,对中国后世的茶文化、日本的茶道和韩国的茶礼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陈永昊、徐吉军《论宋代茶文化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
材料二 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将中国茶带入英国王室,饮茶成为英国上层社会的时尚。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英国,茶叶作为贵族享用的一种奢侈品,家庭茶会成为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1700年,英国的杂货铺开始出售茶叶,这标志着英国贵族化茶饮方式开始向平民化茶饮发展。1750年前后,饮茶已在英国城乡各阶层普及。特别是1784年英国开始降低茶叶税收,让茶叶价格更加亲民,到了十八世纪末,茶饮已渗透到英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工人们对茶叶需求急剧扩大,茶叶成为他们既可以促进消化又可以提神振奋精神的生活必需品。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演进,英国茶文化也逐渐演变为以泛化的下午茶为主体的多元化饮茶方式。
——摘编自刘昌明《还原全球化背景下的英国茶文化(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茶文化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茶文化的演变趋势。并分析推动英国饮茶习俗逐渐普及的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中外交流的相关史实,简析“茶文化”的时代价值。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五卷。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别出心裁,从气候这一环境史角度讲述元明帝国的发展与兴衰,凸显出这一时代的两大特征:蒙古征服后东亚大陆的新型政治秩序与环境变迁带来的社会生存困境,进而呈现出中国第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同时,他还探讨了中国古代专制、社会复杂性和商业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材料二 宋元明时期的气候折线图
材料三 元朝大运河
根据以上材料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对于研究元朝时期的历史,有何史料价值。
(2)除上述材料的角度,还可以从哪些角度研究元朝的兴衰。
(3)在进行历史研究探究元朝兴衰研究时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佣书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早期如同工匠一般,更多的业务是受雇于寺院抄写佛经。如北魏人刘芳“常为诸僧佣写经论”,唐代的王绍宗“家贫,常佣力写佛经以自给。”这一大批佣书者被称作“经生”。至宋代,佣书的主业不断缩小,不再有经生,内容也颇多改变。宋人对佣书的定义是:“ 受雇写文字谓之佣书。”佣书者通常自立门户办书铺,或在商铺、富贵人家担任文字秘书一类的工作。书铺的主要业务是涉官文书,包括代写上书文字、供词、诉讼状子、填写税钞,办理公证文书,为举人、官员承办各类文书等。涉官文书之外,民间社会生活的佣书业务更多,如契约、请柬、书信之类的书写。
——程民生《宋代的佣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佣书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摘自(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从宋到元,产生了大批新的蒙书。宋元以下,可以说只有较小的发展和补充,再没有很大的变动。
——摘编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
(2)若要进一步研究材料二中的现象,你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D项正确;材料涉及边界贸易,不一定是长途的,排除A项;岁贡岁赐是一次性的,不一定要在边界进行,排除B项;材料所在地区并非丝路贸易的路线,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的历史变迁与岳飞在历史上的地位变化是一致的,在宋元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岳飞的态度,致使岳飞及其作品并不见流传;19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呼唤岳飞式的民族英雄出现,在这一背景下,《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备受推崇,说明它的经典化缘于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的内涵意蕴和时代氛围,C项正确;“取决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这首词在风格上属于豪放派,与市民阶层的发展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该作品备受推崇主要是因为其内容、主题和形式,与世俗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中国)。根据材料宋金时期工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但统治者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农业重要性,这说明两宋时期无论是汉朝统治者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认为农业对于政权统治的重要性,都强调重视农业,这说明少数民族对汉文化重农思想的认同,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朝金朝对于农业的重视,具有相同的文化认同,不涉及这一时期的民族矛盾尖锐,排除B项;此时并非农业衰退,而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工商业繁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宋金的合作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代。南宋时期太湖流域出现看种桑大户、“丝户”、“蚕种户”,可知当时商业市场分工逐渐细化,C项正确;材料和农业生产专业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耕织分离,排除B项;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的增强会使得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当时的荆襄地区驻扎了大批军队,孟珙知江陵府,所屯之田自西向东跨越了整个江汉平原”可知,荆襄地区驻扎军队,为解决军队给养问题,大规模屯田,A项正确;材料屯田是服务于军事,不是服务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屯田是服务于军事,不是推动小农经济的稳定,说法错误,排除C项;加速江汉平原的开发是影响,非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元朝以及明清时期,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其财赋都仰仗江南地区,说明此时,经济重心一直在南方,B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A项;元明清时期,政治重心依然在北方,与材料描述的主要意思不符,排除C项;元明清时期,经济格局未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中心依然在南方,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颜元认为宋元以来的儒者“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表现了其反对理学对士人的消极影响,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颜元反对理学对士人的消极影响,未涉及重视妇女家庭伦理教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颜元反对理学对士人的消极影响,材料中未提及“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颜元反对理学对士人的消极影响,赞同宋代重文轻武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南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认为人先天具有善性,之所以向恶,那是因为有情与欲的侵扰,而产生情欲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身的存在,所以人身所蕴含的自然情欲需要道德修养来节制,由此可见,该论断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秩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朱熹对社会趋利风气的批判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朱熹认为人具有天赋善性的特质,但题干并不是强调性善论,排除B项;儒学家认为道德修养是达到身心和谐的必然路径,“提高民众道德修养”并不是该论断的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由材料中“宋元话本产生原因”“一般人民,是仍要娱乐的”可知,鲁迅强调的是宋元话本是适应平民娱乐需求而产生的,A项正确;根据材料“因为当时一般士大夫,虽然都讲理学,鄙视小说”可知,理学已渗入文学领域没有依据,排除B项;文学逐渐世俗化,适应平民需要,不代表文学失去教化功能,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宋元话本小说适应平民需要而诞生的必然性,没有反映理学和平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据题干所述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这直接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最终实现,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农业发达,成为国家的粮食主产区,A 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农业经济方面,与商品经济的产生无关,排除 B 项;题干未涉及长途贸易的内容,排除 C 项;坊市制度的瓦解主要是城市商业方面的变化,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宋代的墓葬中,夫妇宴饮壁画非常常见,体现了对家庭伦理的重视,而这明显是受到儒家伦理的影响,说明儒家伦理影响艺术创作,C项正确;宋代的家庭中,由于儒家伦理的影响,男女家庭地位并不平等,排除A项;壁画反映的是家庭生活,而不是市井娱乐生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人物风俗画成为绘画主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榷场互市贸易是宋朝与辽、夏、金等北方民族政权进行经济往来的重要方式。这种贸易不仅加强了各政权之间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贡献,B项正确;南北面官制促进契丹族与汉族民族交融,排除A项;元朝实现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管理,而不是金迁都燕京,排除C项;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是明朝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宋朝的这一政策鼓励南方种植多种谷物,北方种植水稻,这种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可能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因为不同的作物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不同,多样化的种植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B项正确;这一政策更多的是关于农业种植的调整,而非经济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颠覆”这个词过于强烈,因为这个政策并没有强制人们改变饮食习惯,而是通过提供种植多样性和优惠政策来引导,排除C项;虽然这个政策可能会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政策的主要目标似乎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多样性,而不是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海船每船可载一千人,船体宽阔,当时印度和中国之间的交通都操于中国之手,由此得知元代航海技术较为先进,A项正确;雇佣关系主要体现在雇主雇佣劳动力,排除B项;中国成为全球航路的中心,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元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格局没有出现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从材料可知,唐宋儒学家倡导的“道统”说中所尊崇的圣人,都是古人非常崇敬的圣君,也是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关键)。面对佛道冲击,唐宋儒学家提倡“道统”说的目的是捍卫儒学正统地位,巩固儒学在中华文化中的主体地位,B项正确。受北方少数民族侵扰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倡导士人传承上古圣王优秀传统是途径,不是目的,排除C项。理学对待佛道思想是吸收而不是抵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在茶文化中融入传统文化思想,具有包容性、娱乐性符合大众文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深远;对周边游牧民族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2)趋势:从贵族阶层逐渐向平民阶层延伸,形成独特的英国茶文化。
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大量茶叶进入英国;茶叶税的降低使价格降低;工业革命的推动,底层的茶叶需求量增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了茶文化的普及。
(3)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世界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起到了重要的沟通作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迎合当下的生活需求。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的中国。根据材料,“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宋代‘点茶法’包括碾茶、罗茶、候汤、熵(xié)盏,然后点茶等步骤,在中华茶饮文化中独树一帜”,可得出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宋代茶文化在思想观念上赋茶以德喻人德,赋茶以性喻人性,以茶的生命过程比喻人生,诠释‘德’‘性’‘人生’伦理内容,常常将佛道思想融合其中”,可得出在茶文化中融入传统文化思想;“ 自此以后中国茶馆文化便具有了市民性质,成为大众性、娱乐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结合体,其风貌和传统一直影响到现在”,可得出具有包容性、娱乐性符合大众文化;“宋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发展长河中处于承上启下、创新发展时期”,可得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深远;“茶马互市满足了宋朝强军备马之需,也满足了边境少数民族的茶叶需求。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交流的足迹已遍及东亚、东南亚,甚至远及中东、西北非,对中国后世的茶文化、日本的茶道和韩国的茶礼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得出对周边游牧民族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根据材料。“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将中国茶带入英国王室”,“1700年,英国的杂货铺开始出售茶叶,这标志着英国贵族化茶饮方式开始向平民化茶饮发展”,可得出趋势,从贵族阶层逐渐向平民阶层延伸,形成独特的英国茶文化。在因素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大量茶叶进入英国。根据材料,“1750年前后,饮茶已在英国城乡各阶层普及。特别是1784年英国开始降低茶叶税收,让茶叶价格更加亲民,到了十八世纪末,茶饮已渗透到英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可得出茶叶税的降低使价格降低;“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工人们对茶叶需求急剧扩大,茶叶成为他们既可以促进消化又可以提神振奋精神的生活必需品”,可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底层的茶叶需求量增加;“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演进,英国茶文化也逐渐演变为以泛化的下午茶为主体的多元化饮茶方式”,可得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了茶文化的普及。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古代及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以从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茶文化对于当下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
17.(1)史料价值:《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从气候这一环境史角度讲述元明帝国的发展与兴衰,对研究元明的兴衰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二手文献史料;宋元明时期的气候折线图,是对宋元时期气候的真实客观记录,对研究气候变化对元明兴衰的影响就有重要的价值,是一手文献史料;元朝大运河联接了南北,促进了元朝以及后世的经济繁荣,其见证了元明时期的兴衰,对研究元明经济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手实物史料。
(2)角度:民族矛盾;政治腐败;经济困境等。
(3)原则:论从史出;坚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原则;孤证不立原则等。
【详解】(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明时期(中国)。
史料价值:根据材料“《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五卷。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别出心裁,从气候这一环境史角度讲述元明帝国的发展与兴衰,凸显出这一时代的两大特征”可知,《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从气候这一环境史角度讲述元明帝国的发展与兴衰,对研究元明的兴衰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二手文献史料;根据材料“宋元明时期的气候折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明时期的气候折线图,是对宋元时期气候的真实客观记录,对研究气候变化对元明兴衰的影响就有重要的价值,是一手文献史料;根据材料“元朝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大运河联接了南北,促进了元朝以及后世的经济繁荣,其见证了元明时期的兴衰,对研究元明经济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手实物史料。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
角度:结合史料研究的相关所学知识,以及元朝时期的历史史实,可以从民族矛盾、政治腐败、经济困境等角度描述研究元朝的兴衰。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
原则:结合史料研究的相关所学知识,探究元朝兴衰研究时需要注意论从史出;坚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原则;孤证不立原则等。
18.变化:佣书者主要由抄书者变成文字写作者;主要由抄写佛经到写涉官文书和民间文书。原因:印刷术发展和出版业兴盛;宋政府运作方式更新(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规则和契约意识的提升。
【详解】本题第一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变化:据材料“更多的业务是受雇于寺院抄写佛经”和材料 佣书者通常自立门户办书铺,或在商铺、富贵人家担任文字秘书一类的工作。”可得出佣书者主要由抄书者变成文字写作者;据材料“书铺的主要业务是涉官文书,包括代写上书文字、供词、诉讼状子、填写税钞,办理公证文书,为举人、官员承办各类文书等。”可得出主要由抄写佛经到写涉官文书和民间文书。
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原因:据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可得出印刷术发展和出版业兴盛;据宋代的社会变化的史实得出宋政府运作方式更新(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据宋代商业革命可得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推动;据材料“如契约、请柬、书信之类的书写”可得出社会规则和契约意识的提升。
19.(1)现象:材料一东晋至北宋寒门入仕的比例日益提高;材料二反映的是宋代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联系:北宋实施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不仅进一步扩大了科举录取的人数,还完善了科举制的考试程序,使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开放,这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科考的意愿,蒙学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提高,并获得长足发展。
(2)角度:宋代理学思想的发展。说明:宋代理学思想诞生并进一步发展,激发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在宗族内部或社会上创办私塾、学堂、书院等,还广泛参与到蒙学书籍的编撰中,如理学家朱熹编撰了《蒙学须知》等书籍,这推动了宋代蒙学教育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东晋到北宋(中国)。第一小问是现象:据材料一“东晋至北宋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变化图”可知,材料一东晋至北宋寒门入仕的比例日益提高;据材料二“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宋代蒙学教育的快速发展。第二小问是联系,结合所学从北宋实施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科举录取的人数的扩大、完善了科举制的考试程序、科举考试更加公平开放、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科考的意愿、蒙学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提高的关系来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东晋到宋朝(中国)。角度及说明:据材料二“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可知,宋代理学思想的发展。结合所学从宋代理学思想诞生并进一步发展、激发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