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24)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课件 (全章习题课件) (5份打包)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2024)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课件 (全章习题课件) (5份打包) 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6-22 11:52:48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随堂演练
知识点 物理学
知识点 物理学
知识点 物理学
参考答案 D
知识点 物理学
知识点 物理学
D
C
C


蒸汽
伽利略


【提示】(3)潮汐是在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海水涨落现象,外海的潮水进入窄而浅的钱塘江口后激起波涛,故属于力现象。
(4)闪电是发生在云层之间、云与大地之间的强烈的放电现象,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故属于电现象。


谢射恋的双看!
知识全览
常用工具
物理现象
生活与物理
单位
物理学史
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
误差
走进
“间接”测量
测量
物理世界
常用工具
七要素
科学探究
单位
常用方法
时间
停表的使用

关于物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的科学
B.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和理论组成
的体系严谨的科学
D.物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发
展无关
解析
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
种物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
础的科学,故A、B正确。宏伟的“物理大厦”的框
架,就是由物理概念、规律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方法
构成的,三者缺一不可,故正确。物理学虽然是
一门体系严谨、独立的学科,但与其他学科的发展是
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故D错误
小锦囊
物理现象规律
内容
物理学概念、规律)构成
物质结构
物理学
科学方法」
观察和实验
学习方法
理性思考
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
针对训练
物理学是一门有趣有用的学
科,下列学习物理的方法不科学的是(
A.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B.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C.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D.只背结论,无限刷题
1.“夕阳西下,天边常有红色霞光”描述的现象
属于物理学中的(
A.热现象
B.声现象
C.光现象
D.电磁现象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伟大的物理学
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的物理学家是(
)。
A.富兰克林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4.17一18世纪,世界上第一辆载客蒸汽机车的
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
时代”。
5.意大利物理学家
开创了通过观察与
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
先驱”。
7.判断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何种物理现象。(均
选填“声”“力”“热”“电”或“光”)
(1)阳光下的树影是
现象;
(2)西藏的羊八井地热温泉是
现象;
(3)钱塘江涌起澎湃的大潮是
现象;
(4)雷雨天气发生闪电是
现象。(共34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全章复习
重难点解读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0.1
B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5.15(5.13~
5.17均可)
2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C
重难点1 刻度尺的使用与长度的“间接”测量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常结合其他章节的知识综合考查探究能力。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要素如图1-3所示,每个要素在科学探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保持其他的变量不变,这种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最常用的探究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往往可以在实验数据的差异上进行比较与分析,如两次实验只有一个变量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实验结果与该变量有关,否则与该变量无关。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这个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先测出摆动30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再求平均值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控制变量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1、3
(或2、4)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A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针对训练 2.我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其中物权法要求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高空抛物现象发生。小明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模拟探究。
准备器材:几张大小相同的普通白纸、表面涂有黑色粉末的篮球、刻度尺。
留下的圆斑大小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越高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
(示例)在楼房的外面封着一层防护网
重难点2 科学探究的过程(共25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随堂演练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知识点2 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A
1
5.50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针对训练 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如图1-2-3所示,小明从5.0cm刻度线处开始测量一个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测量结果是_______cm。
知识点1 长度的测量
量程
1
2.00
知识点2 时间的测量
1-2-4
图 1-2-4
知识点2 时间的测量
图 1-2-4
例2 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柳担任计时员,他用如图1-2-4所示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测量工具的名称)测量小明跑步的时间,其读数为____min______s,即_______s。
知识点2 时间的测量
停表(或机械停表)
3
10.0
190.0
知识点2 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2 时间的测量
B
D
C
C
A
m
cm
mm
s
min
6.请你应用所学的长度与时间测量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1-2-6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该选用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刻度尺,用它测得物体的长度记为__________cm。

【提示】(1)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
2.80
(2)小明骑车去学校,借助停表记录了自己从家到学校的时间,此时停表(图1-2-7)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s。
337.5
【提示】中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一般在 2~3 m,故所选刻度尺的量程应略大于 3 m。
C
【提示】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错误;测量仪器足够精密,认真仔细测量时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D正确。
D
9.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1-2-8所示,A是小明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
(1)小明测量中有两个错误之处:①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刻度尺的刻线没有________被测物体;②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_________。
紧贴
垂直
(2)纠正错误后,小明前后测量了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cm,该课本的长度应记为__________cm。
26.42
26
(3)若有一把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提示】(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尺子在严冬季节的实际长度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偏大(共25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随堂演练
知识点 长度的“间接”测量
知识点 长度的“间接”测量
知识点 长度的“间接”测量
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为为 l1
知识点 长度的“间接”测量
5.00
1.67
知识点 长度的“间接”测量
知识点 长度的“间接”测量
【提示】注意所测长度是否处在零刻度线之外,且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
C
B
C
D
2.50
(2.48~2.52均可)

60
60
图 1-3-6
【提示】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从第 1 枚硬币的圆心到第 5 枚硬币的圆心的长度为7.40 cm,即为 4 枚硬币的直径之和,则 1 枚硬币的直径为 1.85 cm。
1.85
6.
1-3-5
图 1-3-5
7.小明利用“排水法”测量一个不规则石块的体积,测量的步骤如下:
(1)先把量筒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这里的“适量”含义是水既要能_______石块,又不能让水溢出;
水平
浸没
(3)用细线拴住石块放在盛水的量筒中如图1-3-6所示,读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此时测得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mL,即_______L。
15
0.015
【提示】先测出一个物块的厚度,再把一张纸放在上面测量出总的厚度,此时测出的总厚度与物块的厚度相差很小,难以比较,A不合理。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用力拉直后棉线会发生形变,测量值会偏大,C不合理。乒乓球直径的端点位置不易确定,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D不合理。
参考答案 B
1.90
760
偏小
【提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变化值等于矿石的体积,即
70
【提示】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的水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
偏大
取出矿石时带出了部分水
不可行
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很小,放入该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太小(共27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4 尝试科学探究
随堂演练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她们进行了如图1-4-1乙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绳的一端拴住一个小球,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小球到固定点的距离称为摆长。请你通过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摆长,用秒表(或停表)测量小球往返摆动的时间。
刻度尺
秒表(或停表)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为验证猜想2,实验中应控制摆长相同,改变小球的摆动幅度,由表格数据可知,序号为2、3的两组实验符合要求。
2、3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由表格中序号为1、2、4的数据可知,当摆动幅度相同时,摆长越长,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就越长;由表格中序号为2、3的数据可知,当摆长相同时,无论小球摆动幅度如何,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不变。由此可知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由摆长决定。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摆长
(4)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小敏想起家里摆钟(图1-4-1丙)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 1 s。如果发现摆钟走时变慢了,要调准它,可适当____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钟摆的长度。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摆钟走时变慢了,说明摆钟摆动1次的时间变长了,因此,要使它计时准确,应让摆动1次的时间变短,又因为摆长越短,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越短,所以应减小钟摆的长度。
减小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知识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
B
B
D
B
A
C
6.为了提高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国际乒联将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由38mm改为40mm,后又改变了制作乒乓球的材料。小柯认为乒乓球材料的改变,是为了减弱乒乓球的弹性,他用材料不同而其他条件相同的乒乓球设计了以下验证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提示】选项A和D中,没有控制乒乓球的抛出速度相同;选项C中,没有控制乒乓球释放的高度相同。
参考答案 D
A.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7.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同时伴有咳嗽症状,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看,老师的“估计”属于建立______________,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进行实验与__________。(均填科学探究的要素)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充气情况
(或大小)
8.
难以控制向下拍球的力相同
【提示】方案1中,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篮球时,难以控制向下拍的力相同。

转换
【提示】篮球反弹后能够上升的高度越高,说明其弹性越好。

【提示】在科学探究中,很多物理量由于其属性关系无法用仪器直接测量(或不易准确测量),因此常将其转换为其他物理量进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