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认识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建立、王朝的出现、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商、周的更替等都是社会的选择,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时空观念:通过历史纪年和历史地图年代尺掌握夏商周建立和灭亡以及国人暴动的时间。 3.史料实证:通过实物史料——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安阳出土的文物等,了解夏商时期的繁荣,通过戴枷奴隶陶俑了解奴隶社会奴隶的生活状况。 4.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学习,认识夏桀、商纣王、周厉王 、周幽王等都是暴君;通过商汤治国策略及其影响的学习,认识执政为民的重大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对奴隶社会奴隶悲惨生活学习,使同学们更加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商周更替的史实;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青铜器“遂公盨”的图文资料,结合青铜器上的铭文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铭文: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 结论:反映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师:舜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后,又发生了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夏商周的历史吧。 二、新课讲授: (一)王者初现,天下为家: 1.夏朝的建立: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2.世袭制的形成: 出示材料: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而后举益,任之政。……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 提问:随着禹的逐渐老去,谁来继承王位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他会传给谁呢? 生:皋陶 伯益 启。 结合示意图,对比分析尧舜禹传承权力的禅让制和启继位的世袭制。 师(过渡):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天下的权力开始被帝王据为己有,在家族内部流动。天下的权力私有之后,为了维护统治,夏朝采取了一系列统治措施。 3.夏朝的统治措施: 设置了一系列国家机构来管理“家业”,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也就是夏历。 师(过渡):很多同学可能会很感兴趣,这个夏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朝代,考古学家的发现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揭开夏朝神秘的面纱。 【出示图片:二里头遗址】 师:1959年,一座“丢失”了三四千年的都城终于在洛阳平原被发现,这座遗址就是被确定为都邑性质、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二里头遗址。由此可知,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天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里都发现了什么。作为一座王城,二里头遗址有气派的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作坊,可以侍候王族们生前享用、死后安息;也有普通的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还出土了祭祀用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还有王室专用的高贵礼器。 师(过渡):我们不要光沉浸于这些出土文物的美貌,要从中寻找到与夏朝有关的信息,大家发现了吗? 提问:大型的宫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实际上反映出的是什么呢? 生:是夏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差异。 提问:玉器、乐器、礼器的存在,还有手工作坊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它们可以反映出夏朝的手工业水平和文明进程。 师:看来考古发现对我们了解历史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虽然夏朝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但文明的盛宴总有落下帷幕的时候。夏的文明进程有多久呢? 时日曷丧,商汤灭夏 1.1.夏朝的灭亡 【出示材料:“四百载,迁夏社。——《三字经》”】 提问:夏为何历经四百载就灭亡了呢?这就得来看看夏朝的末代君主——桀。出示桀骑人图。 师:夏桀(图)的出场方式就很特别,相传他把人当坐骑,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出示材料: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史记·夏本纪》 (夏桀)作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竹书纪年》 (夏桀)残贼海内,赋敛无度,万民甚苦。——《韩诗外传》】 师:桀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说我和老百姓,那就是太阳和月亮,你们这些月亮都不灭亡,我这个太阳怎么会灭亡呢? 师:老百姓听说后,非常的气愤,指着这个太阳咒骂,这个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们宁愿同你一起灭亡。这就是成语“时日曷丧”的由来。【出示材料】 师:由此,我们发现桀失去了民心。那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呢?同学可能会说,老师,他真的灭亡了。那么,他是被谁灭亡的呢?这就要从商朝的建立说起。 【出示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结合教材梳理商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2.商朝的建立: 师:在大约1600年的时候,商部族的首领汤举起了讨伐夏桀的大旗,取得了胜利,在亳建立了都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郑州。商汤这个人非常善用贤才,促进了当时商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们生活也就安定下来,商朝也强大起来了。 提问: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分布图,为什么商朝有这么多都城啊? 师:受多种原因影响,比如黄河水患、政治动乱、环境变化等等,商王朝曾经多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的时候,才算相对稳定下来。所以到今天,我们经常把商朝叫做殷商。 提问:那了解商朝,最典型的史料是什么呢? 生:甲骨文。 提问:甲骨文在当时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做占卜用的。 【出示图文资料“灾周”甲骨】 师:下面,我们在这片叫做灾周的甲骨文拓片上,找找看,这次占卜要问的是什么呢? 生:上面提到了“其克周”,它问的是什么时候能够打败周。 师:欸,为什么要问和周打仗的结果呢?周是谁? 师:它是一个部族的名字。这就要从商朝晚期的统治者说起。 【出示商纣王图文资料】 师:商纣王统治时期,对外征战,耗费了国力,还修建了奢华的宫殿,沉迷享乐,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他还对人民施以酷刑,激起了人民的不满。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生活在陕西渭水流域中原一带的周部族就举起了讨伐商纣王的大旗。讨伐就一定有战争。商周这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就被一件青铜器记录下来了。 (三)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1.牧野之战: 【出示利簋青铜器图片、铭文】 师:它叫利簋,也叫“武王征商簋”,这个名字就很通俗易懂了,很明显就能知道它讲的是周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样,我们还是要来看一下它的铭文。这段铭文,非常简单,讲述了周武王征讨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朝灭亡了,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他就占领了朝歌。 这就是牧野之战,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地点就是牧野, 提问:商朝灭亡了,哪个朝代就该建立了? 生:西周。 2.西周的建立: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西周建立的基本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西周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是周武王。 提问:都城定在哪儿呢? 师:大家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点。哦,原来是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 师:西周的建立就意味着兴起于边陲的周人战胜了殷商这个强大的国家。如何处理殷商旧部原来的这些百姓就成了一个必须去解决的问题。武王因此非常的着急,就咨询了三位重臣。 (四)制度初建,以固天下: 【出示姜太公、召公、周公的意见,选自《尚书》《说苑》】 师:第一位大臣,大家可能非常熟悉,听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 他就是姜太公。他在武王伐纣的时候立下了大功,是个大大的功臣。姜太公这个人的性格非常的果敢,你看他的意见:咸刈厥敌,使靡mǐ有余,何如? 简单来说,就是斩尽杀绝。 师:还有一位大臣,他是周武王的兄弟,叫召公。 召公就说: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就把有罪的杀了,没罪的放了吧。也很简单,诛杀罪臣就可以了。 师:周武王的另外一个兄弟,周公就说:让他就在原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继续住下去,继续种自己的田,就地安置。 师:三位大臣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周武王会采纳谁的意见呢?我们来看一下周武王的做法【出示地图:西周形势图】 师:武王保全了殷商旧部,依然让他们在原地生活,看来他采纳的是周公的意见。 师:当然武王也知道这样做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他就派自己的兄弟在周边监视殷。就是就地安置,加以监视。这就涉及到了分封制。 师:周武王采纳周公意见,实行了分封制,而且还分封了殷商旧部,当然,还分封了其他的一些诸侯国。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像吕国、燕国。就让我们以这几个国家的信息为例,看看能不能解读一下分封制的概念。 【出示表格】 师:武庚在殷,召公在匽,太公在吕。大家思考一下:这三个人都是以怎样的身份接受的分封? 师:武庚是纣王之子,是先代帝王的后代,召公是武王的兄弟,是亲戚,太公是功臣。原来这就是西周初期分封制的三类对象。他们接受了分封,就被称作“诸侯”,他们的封地就叫做“诸侯国”。 师:后来,诸侯之间出现矛盾,发生了政治动乱,为了巩固统治,周王再次进行分封,将殷旧部分成了宋、鲁、卫等这样几个诸侯国。这就叫“迁土安置,分而治之”。 【出示地图: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部分)】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上的这张地图了解西周初期分封的基本概况。诸侯获得分封之后,将会在自己的国土之内再次分封,我们来看这张图片: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形成士,层层分封。 师:刚刚我们了解到了分封制的目的、依据、对象等内容,那分封制之下,诸侯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我们来看一个青铜器,它叫“克盉”【出示图文资料】, 师:“克”是一个人的名字,“盉”是一种容器,克受到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分封,到燕地,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克非常高兴,就铸造了这个青铜器,这段铭文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刚才的问题。 师:大家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克以什么身份成为燕地诸侯的呢? 生:召公长子。 师:可能同学非常感兴趣,说这是什么制度呢?这叫宗法制,大家回去可以查阅资料,会有助于理解分封制的概念。 师:第二个问题:克从周王那里获得了什么?克要管理羌族、驭族、微族,还有接收了土地,。原来诸侯王在封国之内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师:克也不要高兴的太早,他还有相应的义务呢。他有什么样的义务呢? 同学们看到了吗? 生:平息了动乱。 师:没错,平息动乱就是镇守疆土。所以在克的努力之下,接管了这个地区,平息了动乱。当然教材还讲到了其他义务,大家找找看。相信大家已经找到了,还有进献贡物、随从作战的义务。这就是克盉为我们补充的分封制的信息。 师:还有另一个青铜器,它的名字叫“匽(燕)侯盂”。也是燕侯,可是“克盉”出土于今天的北京,它却是出土于辽宁。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师:可能有些同学会说:是因为克把燕国经营的很好,随着燕的发展,它的疆域也在扩大,于是青铜文化就传播出去了。也有可能是这两个地点之间,随着分封制拓展了疆域,他们交往就增多了,自然也会存在像这种青铜文化的交流。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分封制的作用】小结:无论是哪种可能性,大家会发现分封制不仅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还有就是这种民族之间的交往。 【出示《三字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师:“最长久”,但不是永久。 (五)渐失民心,西周灭亡: 师:周厉王继位后,与民争利,镐京的国人因不满他的政策,怨声载道。周厉王得知后竟大怒,派人监视那些议论他的人,好些议论他的人都因此丧命,后来大家走在路上看到相识的人也不敢打招呼,只能相互使个眼色,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召公在旁劝谏,但周厉王仍不听劝阻。 师:公元前841年,镐京的国民集聚反叛,周厉王逃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师:不过真正的亡国之君不是他,而是周幽王。周幽王时期,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据说周幽王宠爱褒姒,为博红颜一笑,便点燃传递军令的烽火台,诸侯们纷纷赶来勤王,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竟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逐渐失去了诸侯的信任。 师: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来犯,但此时诸侯已经不会再派兵前来了,西周王朝灭亡。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三、课堂小结 【出示夏商周表格】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课堂小结,请大家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相信大家都已经完成了,可以核对一下。 提问:夏、商、周兴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给我们哪些启示? 师:确实,它们的兴都得益于统治者勤于政事,广用贤才,关心人民;而衰亡也是因为统治者昏庸残暴,伤害人民。所以我们说,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