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2-17 10: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16课  
对外的交往与冲突一、传递和平的使者——郑和下西洋本姓马,小字
三保,明云南人。
成祖时为太监,
赐姓郑,世称
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西洋:郑和下西洋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历史放映厅:郑和下西洋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岸→红海沿岸→非洲东岸→印度洋刘家港→南海→东海→马六甲海峡郑和下西洋盛况表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中外对比时间早规模大1405-1433年 七次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
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次数多 范围广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3 、郑和具备的优秀素质。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2 、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我国航海历史上,
郑和七次下西洋,
亚非经济大交流,
友好关系长又长。倭寇 古代日本海寇。日本古称倭奴国,故中国古代史籍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
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士、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 “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
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
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读下面的史料,说出你的感想历史放映厅:戚继光抗倭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2、经过1、背景
“封侯非我意,但原海波平” “遥知夷岛浮天际,位敢忘危负年华”结合戚继光的诗句,说说他身上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戚继光驱除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决心。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国救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诗学史3、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胜利?4)、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3)、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合作探究我们应当怎样评价戚继光? 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
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
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合作探究你知道闻一多爷爷的《七子之歌》吗?闻一多澳 门 被 葡 萄 牙 强 占 的 过 程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历史放映厅:澳门回归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交往●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
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1、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受明成祖派遣出使西洋的
B 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 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D 他的远航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
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的英雄的历史功绩是(  )
A.收复台湾 B.抗击倭寇
C.抗击沙俄 D.出使西域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历史智力快车 3.下列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
( )
①鉴真 ②张骞 ③郑和 ④戚继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的是( )
A.文天祥 B.戚继光
C.岳飞 D.卫青DB历史智力快车对联中的历史 这两幅对联,分别歌颂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呢? 对联一:
拔剑光寒倭寇胆,
拨云手指丹心月。
对联二:
三星拱昭千秋富,
保国佑民万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