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中地理期末质量检测
(时间75分钟,共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年春运期间,沪昆高速衢州段因车流量大而适时关闭高速入口实行限流。下图为沪昆高速示意图,下表为2月5日、9日(除夕)、15日衢州段断面流量及高速入口关闭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① ② ③
车流量(万辆) 14.2 10.1 6.4
入口情况 杭州方向关闭 江西方向关闭 全部开放
1.2月5日、9日和15日对应表中(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2.春运期间,可运用( )
A.全球定位系统(GPS)动态获取高速交通事故画面
B.地理信息系统(GIS)实时采集路段气象要素信息
C.遥感(RS)模拟分析为制定管理方案提供辅助决策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为救援车辆提供位置信息
【答案】1.C 2.D
【解析】1.2月5日为春节前夕,在大城市打拼的流动人口会选择提前返乡回家过年,因此江西方向的车流量大,高速入口要实施管控,日期为②;2月15日春节假期结束,回乡过年的的城市务工人员纷纷返回大城市,杭州方向车流量大,高速入口要实施管控,日期为①;2月9日为除夕夜,绝大部分人已与家人团圆,路上的车流量小,入口全部开放,日期为③。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春运期间,可运用遥感(RS)动态获取高速交通事故画面,A错误;遥感(RS)实时采集路段气象要素信息,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GIS)模拟分析为制定管理方案提供辅助决策,C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为救援车辆提供位置信息,D正确。故选D。
【点睛】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影像;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处理。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示意疏勒河流域局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疏勒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C.下游流量大于上游流量 D.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
4.对甲地河道多分汊,影响最小的是( )
A.径流季节变化大 B.河流含沙量较大
C.山前地形平坦 D.沙漠面积广大
5.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 )
①缓解水资源紧缺②泉水水量变大③减缓水土流失④增加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3.D 4.D 5.C
【解析】3.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少,主要受祁连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A、B选项错误。疏勒河为内流河,其上游受冰川融水补给,流量较大,下游进入沙漠深处,受蒸发、下渗影响,其流量变小,最终消失,故其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 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D。
4.甲地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带,由于该河主要补给方式来自冰川融水,其流域的径流季节变化较大,夏季冰川融水更多,流量更大,而祁连山山前地带地形相对平缓,造成河流出山后流速减慢, 易使河道分叉;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河流出祁连山后进入沙漠,河流携带泥沙较多,含沙量大,使得河道易被阻塞,也易出现分叉;沙漠面积广大,并非甲地河道分叉的直接原因,对其影响最小, D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
5.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可为下游地区提供更多的水源,由于西北地区水源相对紧张,水源增多,可缓解水资源的紧张局面,①正确。沙漠边缘多有绿洲出现,绿洲的泉水来自地下水,疏勒河上游地区径流量增多可增加地下水补给,使泉水水量变大,②正确。上游径流量增加,使得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③错误。水资源增多,使得水生、岸生植物及动物大量繁殖、生长,生物多样性增加,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冰川融水补给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这类补给也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较温润的山区。冰雪融水补给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位面积出水率高,并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
轨道交通体系主要有高速铁路、市郊铁路、市区地铁等形式组成,多采用“穿城+放射+多支”的规划布局。下图为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中甲、乙、丙分别是( )
A.高速铁路市郊铁路市区地铁 B.高速铁路市区地铁市郊铁路
C.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 D.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
7.“穿城+放射+多支”的线网规划布局有助于提高( )
①城市的行政等级 ②乘客出行的便捷度
③城市节点覆盖度 ④轨道运输的安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6.B 7.C
【解析】6.甲轨道交通延伸距离较远,主要连接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应为高速铁路;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近郊新城,应为市区地铁;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域区、近郊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远郊城镇,应为市郊铁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穿城+放射+多支”的线网规划可以沟通不同方向的地域联系,便利了乘客出行,也提高了城市节点的覆盖度,②③正确;该线网规划布局并不能提高城市的等级和轨道运输的安全性,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孙水河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7°54′N~28°29′N,102°11′E~102°42′E),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径流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孙水河流域内多为深切割的中、高山,最高海拔3491m,部分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500m。表1示意2009--2016年孙水河流域撂荒面积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撂荒面积/公顷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上游 1557 917 957 1203 1341 2361 2140 3252
中游 1556 1211 1173 1865 1545 3435 2645 4654
下游 1021 865 898 2487 1215 918 1395 2252
8.该流域耕地撂荒的时空特征为( )
A.撂荒面积逐年增加 B.上游撂荒面积最小
C.撂荒面积波动增加 D.下游撂荒面积最大
9.不同区域撂荒面积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耕作成本 B.人口数量 C.政策指引 D.民族观念
10.为减少耕地撂荒,当地应( )
A.改进耕作技术 B.促进耕地流转 C.规定种植面积 D.扩大粮食市场规模
【答案】8.C 9.A 10.B
【解析】8.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撂荒面积并不是逐年增加,而是有波动,A错误;上游撂荒面积不是最小的,B错误;撂荒面积总体呈现出波动增加的特点,C正确;下游撂荒面积不是最大的,D错误。故选C。
9.不同区域的耕作成本不同,比如上游地区可能由于地形等原因导致耕作成本较高,从而更容易出现撂荒,A正确;人口数量、政策指引、民族观念可能会对撂荒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BCD项错误。故选A。
10.促进耕地流转,可以使耕地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减少撂荒现象,B正确;改进耕作技术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撂荒问题,A错误;规定种植面积可能会导致农民抵触,效果不一定好,C错误;扩大粮食市场规模与减少耕地撂荒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D错误。故选B。
【点睛】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耕地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近些年,我国的耕地数量下滑,耕地质量也在不断降低,耕地问题显得异常严峻。在近几年,化肥的过量使用,造成了土壤板结、酸化严重、农作物减产,耕地质量问题已经是农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急需解决。
昆明准静止锋是影响云贵高原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冬、春季表现最为突出。研究人员根据锋面活动的位置,选取昆明、沾益、贵阳3个站点,将昆明准静止锋细化为3类(下左图)。c类准静止锋出现次数最多,占46.0%,b类准静止锋占40.0%,a类准静止锋仅占14.0%。下右图示意昆明、沾益、贵阳三地冬季8时阴天日数年际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研究人员确定准静止锋位置的依据正确的是( )
A.锋线以东东南风、锋线以西西北风 B.锋线附近等压线稀疏
C.卫星云图中西部云系和东部晴空分界 D.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
12.上右图中统计数据与三地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昆明,乙—贵阳,丙—沾益 B.甲—昆明,乙—沾益,丙—贵阳
C.甲—贵阳,乙—沾益,丙—昆明 D.甲—贵阳,乙—昆明,丙—沾益
13.影响丙城市冬季阴天日数年际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暖气团湿度 B.冷气团温度 C.暖气团活动频次 D.冷气团活动频次
【答案】11.D 12.B 13.D
【解析】11.参照图中3类准静止锋活动位置,锋线均为西北—东南走向,锋线东(北)侧为冷气团,西(南)侧为暖气团,两侧气流均流向锋线附近,即锋线以东是东北风,锋线以西是西南风,A错误;锋线附近冷暖气团相遇,气压差异大,等压线密集,B错误;锋线东侧为冷气团控制区域,多阴雨天气,气温低,锋线西侧为暖气团控制区域,多晴朗天气,气温较高,所以锋线附近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密集,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c类准静止锋出现频次最高,而贵阳位于c类准静止锋锋线东北侧,多为冷气团控制,多阴雨天气,所以丙为贵阳;b类准静止锋出现频次较c类稍低,而昆明位于b类准静止锋锋线的西南侧,多为暖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甲为昆明,进而可推出乙为沾益。故选B。
13.由分析可知,丙城市为贵阳。昆明准静止锋是南下冷空气被山脉阻挡而呈现准静止状态,锋线附近暖空气缓慢抬升,产生规模偏小的云系和降水。丙城市冬季阴天日数最多,说明丙城市冷空气南下较为频繁,受冷气团活动影响时间最长。暖气团湿度大小主要影响云量多少,而阴雨天数主要受锋面频次影响,A错误;冷气团温度影响其控制区的气温变化状况,B错误;冷气团活动是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主导因素,所以其活动频次影响阴天日数,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当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或冷空气南下势力减弱并受到地形的阻挡,使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呈静止状态时,会形成准静止锋。有时锋的移动缓慢或在冷暖气团之间作来回摆动。中国的准静止锋多为冷锋移动中受地形阻挡作用而形成,常出现在华南的南岭一带、云贵高原及天山地区,分别称为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和云贵准静止锋。
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状况及政策。脱钩指数可以反映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数值越大说明碳排放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下图示意2005--2019年脱钩指数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4.2011年后,我国脱钩指数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增速 B.政策引导 C.经济结构变化 D.环境压力增大
15.我国为进一步实现弱脱钩应( )
A.改善能源结构,发展风光电技术 B.优化产业结构,高排放企业转移至西部
C.加快经济增速,均衡地区发展 D.限制双碳排放,禁止高排放企业开办
16.推测我国脱钩指数较高的区域是( )
A.辽中南地区 B.京津冀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兰州一-西宁地区
【答案】14.B 15.A 16.D
【解析】14.人口增速相对稳定,不会是主要影响因素,A 错误;政策引导可以推动节能减排和经济转型,从而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改善,B 正确;经济结构变化是一个较长过程,不是短期内快速下降的最可能因素,C 错误;环境压力增大不是直接导致脱钩指数快速下降的因素,D 错误。故选B。
15.改善能源结构,发展风光电技术,可以减少对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有助于实现弱脱钩,A 正确;高排放企业转移至西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问题,且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B 错误;加快经济增速如果不注重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不一定能实现弱脱钩,C 错误;禁止高排放企业开办过于绝对,不利于经济发展,应采取合理措施推动其转型升级,D错误。故选A。
16.辽中南地区、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产业结构相对优化,脱钩指数相对较低,ABC 项错误;兰州—西宁地区可能存在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等情况,脱钩指数可能较高,D 正确。故选D。
【点睛】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比如普通百姓简单的烧火做饭都能造成碳排放,任何物体被火烧后的废气都会产生碳排放。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术语就成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文化基础。
评卷人得分
二、解答题(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坡,其流域由南向北分为山前绿洲、人工平原绿洲和绿洲与荒漠过渡带三个区域,人工平原绿洲是水库主要分布地。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地开始植棉,棉田面积迅速扩张,近年来当地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材料二 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概况。
(1)与山前绿洲相比,分析绿洲与荒漠过渡带最热月气温较高的原因。(6分)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绿洲与荒漠过渡带夏季土壤盐分最高的原因。(4分)
(3)人工平原绿洲盐分 (高/低)于山前绿洲,并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1)海拔低,气温高;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多晴天;多沙质土,土壤含水量小(或热容量小),植被覆盖率低,增温快。
(2)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上升: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集聚。
(3) 高 原因:人工平原绿洲是水库主要分布地,地下水位较高:棉田面积迅速扩张,灌溉用水增多,地下水位较高。
【分析】本题以玛纳斯河的绿洲农业为材料,涉及下垫面气温的影响、土壤盐渍化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绿洲与荒漠过渡带较山前绿洲海拔更低,接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绿洲与荒漠过渡带较山前绿洲地形较为平坦,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多晴天;绿洲与荒漠过渡带多沙质土,下渗量大,土壤含水量小(或热容量小),植被覆盖率低,对温度的调节作用弱,增温快。
(2)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增多,径流量大,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上升;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蒸发返盐,盐分集聚。
(3)人工平原绿洲盐分高于山前绿洲,原因:人工平原绿洲是水库主要分布地,水库蓄水,导致地下水位较高;棉田面积迅速扩张,灌溉用水增多,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较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挪威地处北欧,位于大西洋沿岸,是世界上电动汽车销售占比最高的国家,政府规划提出2025年前停止销售所有内燃机汽车,2022年该国共售出138265辆纯电动车,占新乘用车总销量的79.3%,其销售品牌众多。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电池组的生产和使用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多家电动汽车品牌进军挪威并在其最大城市奥斯陆(挪威首都)建设体验中心。下图示意电动汽车产业链。
(1)简要说明电动汽车代替传统燃油汽车,对挪威国家安全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分析奥斯陆被我国电动汽车品牌选作体验中心建设城市的原因。(4分)
(3)说明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发展电动汽车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1)减少石油的使用,延缓非可再生能源的枯竭,维护国家资源安全;降低碳排放,延缓全球气候变暖;减轻大气污染,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2)当地电动汽车品牌多,普及率高,可以便捷地获取信息与技术;人口多,可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电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长,可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企业间的生产联系和知识互溢,促进产业向技术型升级;生产性服务部门增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分析】本题以电动汽车产业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国家能源及环境安全、工业区位因素、产业升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考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国家安全包括国家资源安全和国家环境安全等方面,电动汽车相对于燃油汽车消耗能源更少,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可减少石油的使用,延缓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枯竭,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电动汽车的使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更少,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能降低碳排放,延缓全球变暖速度;用电车替代燃油车,可以提高水电的使用率,减轻大气污染,保障国家环境安全。
(2)产业投资地选择的看中的是相关产业基础和产品消费环境,据材料信息可知,奥斯陆作为国家首都,当地经济基础较好,消费水平较高,市场需求大;当地电动汽车品牌众多,电动车产业集聚,利于信息与技术交流,扩大我国电动汽车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消费市场。
(3)如图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可知,电动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长,发展电动汽车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电动汽车生产的科技含量更高,发展电动汽车有利于强了企业间的生产联系和知识互溢,促进产业向技术型升级;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部门增多,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世纪70年代,舟山岛、岱山岛、嵊泗列岛等相继建成小型柴油发电机组,自发自供,各自形成了独立的供电网络。21世纪以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舟山群岛一方面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发展风电、光伏等产业,另一方面各岛屿之间也通过海底电缆、高架电缆等实现了电力联网运营。左图示意舟山群岛位置,右图为岛际输电高塔景观。
(1)简述20世纪70年代舟山群岛各岛屿形成独立供电网络的原因。(6分)
(2)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说明舟山群岛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的积极意义。(8分)
(3)指出遥感技术为舟山群岛新能源开发及电缆铺设所提供的支持。(6分)
【答案】(1)人口分散,多数岛屿有居民生产、生活,存在用电需求;海域环境复杂,岛际电力输送难度大;当时输电技术水平较低。
(2)有利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障资源和能源安全;新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安全;有利于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保障能源安全;有利于推动海洋资源的有效开发,依法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3)利用遥感获取群岛影像地图,为跨岛电缆选址提供依据;对海面风场、太阳辐射、海水运动进行监测,为新能源开发条件和规模的评估提供依据;获取夜间灯光数据,了解人口分布与用电情况,为能源设施规划提供依据。
【分析】本题以舟山群岛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新能源开发意义、遥感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对区域的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该地区为群岛,人口分布分散;大多数岛屿都有居民生产、生活,对于电力都有一定需求;位于海域,自然环境复杂,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岛际电力输送难度大;且当时技术水平较低,故各岛屿形成独立供电网络。
(2)有利于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降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比重,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大气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有利于提高新能源利用率,缓解能源不足,保障能源安全;舟山群岛作为海洋空间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海洋资源的开发,增加资源的来源,保障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依法维护海洋权益,保障国家国土安全。
(3)可以通过遥感获取影响的功能来获取群岛影像地图,为跨岛电缆选址提供地形方面的依据;可以利用遥感的监测功能对海面风场、太阳辐射、海水运动进行动态监测,寻找适合新能源开发条件的地点以及为新能源开发的规模提供评估依据;利用遥感获取影像的功能,获取夜间灯光数据,从而了解人口分布与用电情况,为能源设施规划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