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2学情分析
对于沉浮现象学生们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做出一些解释或推测: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轻重有关;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和物体是否空心有关……学生们头脑中的轻重、大小概念,是生活中的模糊概念,他们的推测与实际的观察肯定会发生矛盾,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以这样的矛盾冲突及产生的问题来引导和驱动的。在后期的科学观察活动中,期望学生逐步对自己原来所做出的关于沉浮的解释加以修正,激发学生对沉浮现象给予更多的探究。3重点难点
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初步经历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归因研究的活动过程。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学重点
关于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学时难点
初步经历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归因研究的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活动一 观察物体的沉浮:
1、(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出示砖块和木块。师: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设计意图:直接进入主题,引导学生对沉浮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活动2【活动】活动二 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取出6种物品.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用表中的“预测”、“理由”的填写。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3、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4、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分析并预测的基础上,探究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逐步修正自己的前概念。
活动3【活动】活动三 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出示小刀、橡皮、泡沫块,演示切分方法
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泡沫块在水中是浮的,把泡沫块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学生完成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小组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2、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3、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提供材料回形针、木块,学生实验。
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4、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严谨与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实验现象发现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