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2 09: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壮举,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雪山草地、崇山峻岭、激流险滩、重重追兵、……但是红军战士却无所畏惧,历尽艰辛最终取得胜利。让我们走进毛主席的诗篇,去领略红军战士的风采吧!
新课导入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者介绍
红军长征路线图
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思考:这首诗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像这样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的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诗的体裁
诗的题目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七 律
是七言格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2、4、6、8行一般押韵,第一行可押韵可不押韵。句内和句间要讲求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知识链接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第 句):藐视一切困难。
第二部分(第 句):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第三部分(第 句):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第四部分(第 句):喜踏岷山雪。
思考课文分为哪几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次划分。
1-2
3-4
5-6
7-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朗读全诗,思考: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体现了红军什么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课文讲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起句——不畏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的英雄气概。
不怕——毫无惧色
万水千山——艰难险阻
等闲——藐视困难、从容不迫
大意: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只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对比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融入诗句并读出来。
英勇无畏 乐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每次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都能感受到当时形势的严峻,令人心生寒意。
怎样理解诗句中的“寒”?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说一说: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大渡河上有一座铁索桥,名泸定桥。
爬 雪 山
过草地
五岭逶迤
细浪
泥丸
乌蒙磅礴
全诗描绘了几幅红军远征途中的“征难图” 请写出来。
答:全诗描绘了五幅“征难图”。分别是:翻越五岭图、横跨乌蒙图、巧渡金沙江图、飞夺泸定桥图、喜踏岷山雪图。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经历了这么多的艰难险阻,终于来到了最后一程,雪山。写这首诗的时候,毛主席正率领部队越过岷山,即将结束长征,这句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让你感受到毛主席的心情?
此时作者内心的喜悦更胜一筹,这种喜悦是胜利的自豪和骄傲。
让我们一起把作者的自豪和骄傲读出来!重读“更喜”“尽开颜”。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显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写作特点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旨概括
长征
总说---不怕远征难
分说
五岭
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岷山
总说---
三军尽开颜
乐观主义精神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拓展延伸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译东《沁园春 长沙》
译文: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这旷远迷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该由谁来主宰呢
背诵课文。
搜集其他的长征故事,学习长征精神。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