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跳 水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有一个孩子为了取回被猴子夺走的帽子,爬上了高高的帆船桅杆的顶端,时刻面临着生命的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会怎样呢?同学们,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其作品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形象生动逼真,语言优美。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天才艺术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sì
wéi
hǔ
肆
桅
唬
sī
撕
zī
liě
miáo
龇
咧
瞄
我会读
艘
航
逗
肆
撕
帽
桅
钩
唬
扭
咧
鸥
舱
瞄
我会写
sōu
船艘
háng
远航 航母
sì
肆意 肆无忌惮
mào
草帽 戴帽
wéi
船桅 桅灯
dòu
逗笑 逗嘴
niǔ
扭转 扭秧歌
cāng
机舱 客舱
miáo
瞄向未来
钻
______ 钻孔
______ 电钻
zuàn
zuān
现在电钻(zuàn),钻(zuān)孔的效率很高。
多音字
环游——周游 模仿——仿照
放肆——放任 灵巧——灵活
故意——有意
近义词
模仿——创造 放肆——约束
灵巧——笨拙 摇晃——稳当
勇敢——怯懦
反义词
词语理解
放肆:言行轻率任性,毫无顾忌。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龇牙咧嘴:裂开嘴把牙齿露出来。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
吓唬:恐吓,使害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水手拿猴子取乐。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猴子戏弄孩子,抢走他的帽子爬
上了桅杆。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讲孩子追猴子,也爬上了桅杆。
第四部分(第5—6自然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
救上来。
段落划分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同学们默读全文,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说一说这个故事的经过,再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孩
子追猴子→船长命令孩子跳水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放肆?猴子为什么会那么放肆?
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这里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的意思。
说说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描写?这样的环境描写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为下文“跳水”埋下伏笔。
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这句话写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更加放肆。
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大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水手们的表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猴子的动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
孩子的神态:哭笑不得、眼巴巴。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孩子在猴子的挑逗下,失去了理智。
①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②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③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水手笑的句子:
文中多次描写了水手的笑,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正是因为水手们的笑,才使得猴子更加放肆,拿孩子取乐,孩子的自尊心被笑声伤害,才一直追赶猴子。
读课文4—6自然段,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水手们的笑声使孩子恼羞成怒。这时,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水手 猴子
猴子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哈哈大笑
又大笑起来
笑得更欢
孩子与猴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故事是围绕着猴子戏弄孩子,在孩子和猴子的联系中向前发展的。
猴子 孩子(表现+心理)
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哭笑不得
(尴尬)
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气得脸都红了
(恼怒)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气极了
(暴怒)
哭笑不得
气得脸都红了
气极了
腿发抖
尴尬
恼怒
暴怒
惊恐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结果怎样?
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退了不行,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
同学们想一想船长是中心人物,为什么课文只用几句话写他救孩子的情节,却用很多篇幅写水手的表现?
1 、这个情节虽然重要,但只是刹那间的事,船长举枪喊话同时进行,孩子立即就跳水了,这一情节前后不会超过半分钟。
2 、故事情节过于紧张,过多的描述、铺陈会延缓叙事的节奏。
3 、船长当机立断,采取了有效的营救措施,简短的描述,既救了孩子又凸显了船长的镇定自若、机智果断、经验丰富。
请同学们概括船长的形象。
船长是一位临危不乱、当机立断、从容不迫、能急中生智且对孩子有着深切的爱的人。
水手
猴子
孩子
船长
取乐
放肆
逗
追
命令跳水
救上甲板
得救
板书设计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从中我们知道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要沉着冷静想办法,事情最终也能解决。
课文主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
√
(1)猴子很快地爬上了桅(wēi wéi)杆。
(2)猴子龇(cī zī)牙咧(liě liè)嘴做着怪样。
随堂练
水手
猴子
孩子的心情
开心
恼怒
愤怒
哭笑不得
生气
在人群中钻来钻去
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头上
爬上桅杆,摘下帽子撕
不理孩子,撕帽子更凶,爬到更高的桅杆上
爬到最高的横木上,把帽子挂在一头,做怪样子
又大笑起来
哈哈大笑
笑得更欢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
——
三、仿写下面的句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就没有命了。即使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小偷被警察抓住了,只要他一招供,犯罪团伙就会很快被抓起来。即使他不招供,警察也能通过侦察搜寻到罪犯。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