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了阅读方面的总体目标与内容: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而对三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见,关于朗读的课标核心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要求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字音,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尽可能没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不重复、不唱读:朗读时比较连贯,速度适当;通过轻重、停顿等变化,读出不同语气,同时又有主题的感情参与其中。
针对“秋天的雨”一课,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符合课标要求,正确读钥匙、凉爽等词语,通过朗读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读出秋天丰收时快乐喜悦的心情。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所表达的丰收景象。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第二自然段,会仿写句子,感受秋天的雨带给秋天的美好,积累好词佳句。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在作者笔下趣中见美,美中更见趣,这样交相辉映,给人带来阅读的享受。文章以散文的形式描写秋天的雨。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华丽活泼。课文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呈现的场景繁多,内容丰富,句式多变,但结构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其总的特点就是美,特别适合朗读。因此确立了以朗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力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理解美,感悟美,创造美,从而学会欣赏美。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2、学生学习本课的生活经验准备: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2、知识基础: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汉字识字量,对汉字的间架结构有了很多感性的认识,同时,对形声字、会意字等汉字构造也有基础的了解。并能够通过语境、插图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优美的语言。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像,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1.背诵第二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优美的语言。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像,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走进“秋境”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师:夏热未消,秋意渐凉,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诗人苏轼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去寻找秋天的颜色吧!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齐读课题。
二、组织初读,感知“秋美”
1.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你们瞧,秋雨带着词语宝宝来了,你们认识吗?
2.出示 PPT,开火车读词语,齐读。钥匙凉爽争着勾住歌曲丰收小喇叭 厚厚的五彩缤纷扇哪扇哪飘哇飘哇你挤我碰频频点头一枚枚邮票 一把把小扇子(重点强调:扇哪扇哪,飘哇飘哇)
3.师: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中,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翻开书,自由读课文,读读正确通顺,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想,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学生自由读课文。
5.学生交流,老师出示 PPT。(学生交流时让这个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6.师:其实这些句子就是每个自然段的开头,每个自然段就是围绕它们来写的。老师变一变,将这些句子变成一首小诗(点击 PPT),我们一起来读。
三、研读课文,品味“秋意”
1.师:是谁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秋天的雨)。
秋雨这把钥匙,是怎样为我们打开大门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读,读好“轻轻地,轻轻地”。
2.师:秋天的雨不仅是一把钥匙,还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点击 PPT,请同学们默读第二句话到第七句话想一想,边读边想,这几句话中表示什么的词语最多?
学生交流:表示颜色的词语最多。拿起笔在表示颜色的词语下面画上“——”。学生交流画出的词语,出示 PPT,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开火车读。
师:秋雨把这些颜色分别给了谁呢?我们先来看黄色。引导:秋雨把黄色给了谁?(银杏树)。PPT出示银杏树图片和句子:你们看,这就是银杏树。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其实也可以这样写,出示 PPT: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带走了夏天的炎热。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儿?
启发:扇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你们看,作者发挥丰富的想像,把银杏树比作扇子,扇哪扇哪,非常准确,把银杏树写活了。谁能带着自己的想像读读这句话,看谁把句子读活了?
指名读。
引导:秋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红色给了谁呢?(枫树)。出示PPT:你们看,红红的枫叶多么美啊!难怪诗人杜牧这样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师:这两个句子真美,同学们体会得真好!齐读。同学们想一想,秋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点击 PPT:你们瞧,这是苹果。你能照样子说一说吗?同学们先讨论一下。
3.秋天的雨还把颜色给了谁?出示后面三句,你喜欢哪一句,就把那一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交流:为什么喜欢?
引导:金色的海洋,读出海洋的广阔。引导:“你挤我碰”是什么意思?读出丰收的喜悦!提示同学们,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果子的丰收,告诉同学们可以借助图画理解词语。
导: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都有哪些呢?菊花仙子只有这些颜色吗?为什么?假如你就是一朵菊花仙子,你希望自己是什么颜色?(加进学生补充的颜色,朗读这一句)生生合作读最后一句,抓住时机体会“频频点头”,我们可以借助动作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看,(点击 PPT)这么多的颜色同时出现在一起,多美啊!课文中是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出示词语五彩缤纷)读读这个词语,现在你理解了吗?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指名说。还有哪些四字词语可以来形容很多很多的颜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等)强调:可以联系下文来理解。点击 PPT,除了可以说“五彩缤纷的颜料”,还可以说“五彩缤纷的()”。
师:同学们,秋雨用五彩缤纷的颜料把秋天装扮得这样美丽,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吧。(音乐),学生齐读。
师: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老师稍微增加一点难度,出示 PPT(去掉文中部分词语)把表示颜色的词语稍微强调一下。难度加大,出示 PPT(图片),来试着背一背?
四、拓展积累,升华“秋情”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秋天的美景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秋天的雨带给我们不仅仅是五彩缤纷的色彩。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6.秋天的雨
钥匙 打开大门
秋雨
颜料 五彩缤纷
【评测练习】
1. 填颜色的词语
秋天的雨,有一盒-----------,的颜料。你看,它把---------给了--------,-----------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给了-------,-------------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的海洋。-------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2.仿写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它把--------色给了-------,-----------像-------------,-------------,--------------------。
【教学反思】
一、在本次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1、教学环节清晰,层次突出。从引入到结束,循序渐进,有张有弛,过渡语的衔接也十分自然。由课文开头引入,最后又升华回到课文开头,真正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把秋雨比做成一把钥匙。对课文的第二段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和分析,突出了重点。
2.仿写句子在让小组交流选一个事物仿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完整一些更好!
3、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理解文中的词语。在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时候,不仅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是指颜色多的意思,而且引导学生观看插图,体会五彩缤纷还指颜色非常鲜艳绚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学生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可以理解,有学生答到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也是五彩缤纷的。最终还渗透了找近义词的方法,五彩缤纷的近义词可以是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在理解“频频”的时候,先让学生做动作理解,然后再用“连连”来换词进行理解。在理解“你挤我碰”时也让学生通过观看插图来理解。
4、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由学生朗读、练习、想象和交流。
二、在本次教学中还需改进的地方:
1.、朗读指导训练还需要加强齐读多了一些,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个人朗读的机会,让学生读出他们的个体情感。未来在这方面,自己还要不断提升。
2、句式仿写造成思维局限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个句式进行仿写的时候,我给学生补充完整,应该给另外的学生补充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其实在这里,多做一个引导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