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题 乘法分配律 课题 1 执教 日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的学习过程结构,探索乘法分配律。 迁移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验证方法,举例验证,经历来不完全归纳的探究过程,归纳提炼出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的学习过程结构,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内容分析: 在学生掌握的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材安排运算律的学习。运算律的学习分为两段,在四年级上学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洁交换律和结合律,四年级下学期学习乘法的分配律。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关于运算律的学习,教材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过程中,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安排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 (2)学生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第二段进行运算律的探究学习,在第一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提炼”不完全归纳的学习过程,同时前期规律探究的基本逻辑、举例验证的格式、结论的归纳等等,都为分配律的学习累积的丰富的活动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当然在举例验证的格式、结论的表达等方面,、学生可能还有些困难,这节课仍然要作为难点进行突破,尤其是用语言表达结论,虽然说用字母表达非常简洁明了,但数学语言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体现,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应该是教学目的之体现。 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还会碰到一些困难,如容易与第一次学的运算律混淆,尤其是与乘法结合律混淆,在乘法结合律中只有“×”,这里既有“×”,又有“+”,学生容易搞混,所以关于等式中等号两边算式的区别与联系要让学生能深刻体会,除了一开始情境得到的等式外,还增加了口算得到的等式,让学生充分感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要加强乘法分配律关键特征的强调。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常规积累 要求:直接写出得数。 如(6+8)×2 6×2+8×2等四组 独立完成后交流结果。 为后续连成等式提供更多的材料支撑。
情 境 导 入 、 初 步 感 知 呈现:教材情境图 第一层次: 要求: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过程中鼓励:用两种方法解答。 呈现资源: (45+65)×5 45×5+65×5 小结:我们可以用裤子和茄克衫的价钱去乘套数,也可以用裤子和茄克衫的价钱分别去乘套数。∵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 丰富材料:上课前我们做了一组口算,能找到这样的等式吗? 第二层次: 提问:仔细观察“=”左右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交流: 聚集算式中的运算符号和数 独立列式解答 说一说分别是怎样解答的。 首次感受算式的特点 独立观察 同桌交流 初步感悟等式两边算式的特点。 从情境入手,学生更容易理解等式成立的合理性,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导学生体会验证的格式,为后面的独立验证作好铺垫。 小结其实是一种渗透,是为后面用文字表达规律的一次渗透。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清楚地说出等号两边的异同,但学生已有了初步的感觉。
验 证 举 例 , 体 验 特 点 第一层次: 要求: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算式都相等呢?如果给你三个数:4、7、8,写出这样的算式,是否也相等? 捕捉资源: (可能状态:部分学生还不清楚特点) 针对学生中问题组织交流 第二层次: 质疑:我们又找了3个数,象这样算式依然是相等的。那是不是任意选三个数组成这样的算式相等呢?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 过程中打开并指导:要想举反倒,要考虑各种类型的数:数位多的、特殊的数…… 捕捉并呈现资源: 有针对性的呈现各种类型的资源。 组织交流。 照样子写出相关联的两个算式,计算结果,若相等,用“=”连接。 学生自己选三个数验证 不断打开思路,进行举例验证 感受规律的普遍性 这是第一次让学生独立举例,之所以提供三个数据,而不是直接让学生进行验证,是因为学生对等式的特点感悟还不够清楚,所以这里通过4、7、8三个数据帮助学生清晰,同时复习验证格式。学生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进一步清晰“=”两边算式的异同。
归 纳 结 论 , 提 升 思 维 第一层次: 要求: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反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组织交流用字母表达 (a+b)×c=a×c+b×c 高标要求:你能用文字表达吗? 呈现半成品资源:加工完善 小结: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 第二层次: 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乘法分配律 独立思考,在草稿纸上写 观察分析,感受简洁 独立在草稿纸上写一写 同桌相互说一说 观察讨论,完善文字表达 回忆研究过程 大部分学生应该都能用字母表达,语言表达也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是数学要达成的一个目标,所以这里我们提出了文字表达的要求。
拓 展 延 伸 拓展:同学们可以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去研究数学中的其它规律。比如括号里是三个数、四个,甚至更多的加数呢;括号里的“+”变“-”呢……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类比迁移。
练 习 巩 固 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64×36×8×36 (64+36)×8 25×(4+40) 25×4+25×40 40×50+50×90 40×(50+90) 比谁算得快 27×8+78×8 125×(8+80) 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在练习中加强与其他运算律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提炼本质。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简便,感受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5+65)×5 45×5+65×5 =110×5 =225+325 =550(元) =550(元) (6+8)×2 = 6×2+8×2 (a+b)×c=a×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