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精品课件)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同课异构精品课件)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3 10: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照片中的人是德国北豪森集中营中的一位幸存者,在1945年被盟军解救。这张照片被命名为《人类恐怖的深渊》,意在揭露德国法西斯的残暴罪行,警示人们有再度卷入战争恐怖深渊的可能性,引导人们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并不相同。……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被征服、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
导入新课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二战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殖民体系瓦解
新兴民族国家
文化的发展
概念阐释
(1)“民族运动”(民族主义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2)“民主运动”(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3)“民族民主运动”(民族民主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人民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政治民主的运动。
(4)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民族自决作为政治概念最初出现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
作为一个法律原则是由列宁在1916年《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正式提出的。
一战和十月革命后,这一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并获得一定的承认。
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确认。
《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程标准:
①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
②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20世纪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的历程,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战和二战后民族民主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文化发展。
难点:二战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形成。
知识回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高涨、新高潮
一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二战后
1914
1945
兴起
高涨
新高潮
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的历史潮流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
——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温故知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
影响
②改变了世界格局
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③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①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
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
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
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亚非拉美出现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起止时间
爆发根因
导火线
作战双方
性质
主要战线
主要战役
1914—1918年
萨拉热窝事件
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性战争
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西线、东线、南线
同盟国和协约国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围绕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矛盾尖锐。
民族民主运动:
"民族运动"或"民族主义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
"民主运动"或"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材料: 进入20世纪后,除了欧洲国家某些民族的归属问题,如阿尔萨斯—洛林、南提罗尔、比萨拉比亚没有得到解决外,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奥地利、俄国控制下的中东欧诸民族,英、法、德等国压迫和奴役下的海外各殖民地,也都存在着摆脱殖民统治和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任务。
—《一战前欧洲民族自决原则的理论及实践》
为什么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民族无法实现民族独立?
它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民族的命运。
(2)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学习聚焦】一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出现。
在一战中
为英国作战的印度骑兵
一战中为法国作战的
阿尔及利亚士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战前的欧洲
◎一战后的欧洲
(1)摧毁了四大帝国:
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奥斯曼帝国
(2)欧洲出现新国家:
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塞维利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爱尔兰等。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3)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为亚非拉民族独立创造了外部条件。
【学思之窗】对比两幅地图,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哪些新的国家?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4)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材料一:民族自决权就是政治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 ……人类只有经过一切被压迫民族完全解放 的过渡时期,才能达到各民族的必然融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材料二:1916年5月,威尔逊提出再造世界和平的三项原则:一、每个民族有权选择生活其中的国家;二、世界上的小国同样享有大国 所期望并坚持的其对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 三、世界有权免遭源于侵略和对国家与民族权利的蔑视而导致的任何对和平的破坏。
—奥古斯特·赫克歇尔:《从伍德罗·威尔逊的演讲和作品中看他的政治理念》
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5)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鼓舞。
(6)一战期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材料:如果某个民族被强制留在别国版图之内,如果违反这个民族的愿望,不给它以权利,使它能在兼并国军队或任何较强民族的军队完全撤走的条件下,不受丝毫强制地用自由投票的方式决定这个民族的国家形式问题,那末合并这个民族的行为就是兼并,即侵占或暴力行为。
——《和平法令》1917.11.8
——许涤新 、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总序)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有独立愿望和行动,但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的民族命运。
② 一战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
③一战沉重打击了殖民势力,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④殖民地人民在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过程中,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⑤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⑥一战期间亚非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小结)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1)中国
(2)法属 印度支那
(3)印度
①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五四运动爆发;
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中共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②尼赫鲁更比甘地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1.亚洲
链接《史纲下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印度支那,亦称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因位于印度——中国之间,而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而称其为印度支那。
“越南国父”
胡志明
(1890-1969)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在东南亚,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印度支那:亦称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因位于印度——中国之间,而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而称其为印度支那。
非暴力不合作指导思想: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2.非洲
(1)埃及 华夫脱运动
(2)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迫使英国有条件的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进行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抗击意大利侵略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在盟军的帮助下,恢复了国家独立
历史纵横 泛非会议
1900年7月,来自美国、西印度群岛和非洲的57名代表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泛非会议。会议讨论了全世界黑人的境遇问题,主张黑人与白人应享有同等权利,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号形成了泛非主义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泛非运动日益活跃。从1919年到1945年,连续召开了5次泛非大会,这是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重要表现。
(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3.拉丁美洲
(1)尼加拉瓜 桑地诺抗美斗争
(2)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①对内推行土地改革,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
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影响:
①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②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五四运动、国民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
越南民族解放斗争
(共产党)胡志明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尼赫鲁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尼加拉瓜:
桑地诺抗美斗争
1922年埃及独立
第一次泛非会议,提出了“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
作为对西方殖民地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回应,民族民主运动在广大的亚非拉地区进一步发展。
(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特点
(四)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影响
①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②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①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普遍要求;
②领导阶级多样: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
③解放运动的方式多样:有和平手段、改革与革命等方式,但大都属于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
【思考点P75】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初步形成
基本形成
最终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资本原始积累(重商主义)时期
(早期殖民扩张)
15世纪末—18世纪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觉醒
高涨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瓦解
【回顾】纲要下册
【回顾】纲要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0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温故知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的影响
①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逐渐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新的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
③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得到较大发展;
④加速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的发展;
⑤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⑥推动反战思潮和反战运动进一步兴起。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18
1939年9月
1941年6月
1941年12月
1942年1月1日
1945年2月
1945年5月8日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雅尔塔会议
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战事结束
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③二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学习聚焦P75】
材料一:各殖民地的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极大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觉醒了的民族主义在打败法西斯后自然地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一:经过 20 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①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P76】
②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殖民主义急剧衰落。
1.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
(1)日本战败,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
(2)二战结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极力维护英帝国,但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
(1947年,印巴分治【史纲下】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史纲下】
(3)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得不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时间 地区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
40年代末至50年代 亚洲 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
50-60年代末 非洲 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最终瓦解的标志)
60-90年代 拉丁美洲 古巴革命,推翻亲美政权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结合课本: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的国际意义?
3.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
①对殖民体系: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殖民侵略势力,改了世界政治面貌,标志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对亚非拉: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
③对世界格局:为第三世界的形成创造条件,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第三世界登上国际舞台,扭转和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问题探究】
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政治文化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动力是什么?
政治文化现象:
二战后,民族意识高涨,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
动力:
①非洲人民民族自觉意识进一步提高。
②民族独立、自由等原则的确立和国际社会对非洲独立运动的支持;
③殖民化是历史发展大趋势
“他打赢了一场战争,
却输掉了一个帝国”
“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
0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文明古国新生(印度、埃及)
东西文化交汇(新加坡、韩国)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本土文化
+
西方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1.背景:
2.表现:
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印度泰姬陵(伊斯兰教)
思考:阅读P76,结合材料概括印度现代文化的具体表现?
印度现任总理莫迪出身吠舍
注重发展传统文化:
①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②种姓因素仍影响政治与社会生活
(1)印度
现代文化多样化
思考:由此可见,独立后印度的文化有何特点?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2.表现:
融合外来文化:
①印度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
③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④主要官方语言:印地语、英语
现代文化多样化
◎新加坡市
◎韩国首尔
思考:阅读P77,结合材料概括新加坡、韩国现代文化的特点?
(2)新加坡、韩国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现代东方文化)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2.表现:
(3)埃及
思考:阅读P77,结合材料概括埃及共和国的文化
◎苏伊士运河
◎金字塔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因素
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③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
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有很大影响
思考:根据上述,概括埃及共和国文化特点。
2.表现:
【思考点】P77: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①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和保障
②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复兴自己的文化,这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③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④复兴民族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动力。
【学习拓展】(P78页):查找资料,结合所学,选择若干案例,谈谈现代战争是如何影响文化的碰撞、交流与发展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一战后,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受民族自决观念影响的仁人志士。
(3)一战促进了欧洲大陆现代主义的发展。一战使得美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战后很多国家的人移民到了美国,为其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每个时代的战争起因并不相同。……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被征服、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战争给人类深重的灾难,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完善。
课堂感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知识延伸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原因
表现
原因
表现
韩国、新加坡
印度、埃及
本课小结
1.(2023·河北·高考真题)有美国军事评论家表示:“越战失败后,(美国)被迫放弃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从巴拿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会被作为美国是纸老虎的新证据。”这一观点反映出( )
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西方阵营的分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 D.第三世界的合作
【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据材料“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失败”“美国被迫放弃了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第三世界国家维护本国国家主权的斗争取得了很大胜利,力量不断壮大,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受阻,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动,C项正确;
典例研析
2.(2022·天津·高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召开“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处于封建君主时期,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八日,埃及政府正式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并未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此时英国士兵召开“模拟议会”,是顺应资产阶级制度确立的大趋势,属于进步意识,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所以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D项正确;
解析: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等思想传播给参战的士兵,进而影响到北非和亚洲,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参战的主要是欧洲人,排除A;一战只是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并没有导致其瓦解,排除B;一战后英法主导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和国际联盟,法国获得大量权益,并未受到不公正待遇,排除D。
1.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参战的士兵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
B.导致非洲和亚洲的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C.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意识
D.导致法国在战后的分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C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据材料“印度‘多次’......,埃及“迫使英国承认”......,桑地诺......“迫使美军撤出”等信息可得出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作用是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这些国家是否联合,且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斗争并未终结欧美列强侵略,也未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排除CD项。故选A项。
2.一战后,在亚洲,印度人民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非洲,埃及人民通过多种斗争方式,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在美洲,桑地诺带领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酌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 )
A.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B.实现了发展中国家联合
C.终结了欧美列强侵略
D.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变动
A
解析:据材料“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文化才得以净化和升华”可知,战争既会给文化造成破坏,也会推动文化的升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刃剑,故选D项;据材料“文化才得以净化和升华”可知,战争不仅给文化带来割裂与冲击,也推动了文化的升华,选项表述不全面,排除A项;据材料“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可知,该学者还强调了战争对文化的破坏,选项表述只涉及了战争对文化的推动,不全面,排除B项;据材料“文化才得以净化和升华”可知,现代战争推动文化进入一个新境界,而非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断,排除C项。
3.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步文化和反动文化之间的一场大搏斗。战争和文化是有矛盾的,因为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然而正是通过战火的提炼,人类的文化才得以净化和升华,进入一个新境界。该学者意在强调现代战争(  )
A.给文化带来割裂与冲击
B.以军事手段推动文化交流
C.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断
D.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刃剑
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新加坡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都纳入花园城市的建设中,这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新加坡文化的认同,即推动民族认同建设,故选D项;新加坡的建设包括历史遗产,并未割裂历史文化的传统,排除A项;材料所示为借用西方文化,而非被西方文化同化,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殖民文化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
4.二战后,新加坡借助于旅游规范设计和旅游项目实施,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花园城市”“非常新加坡”“东南亚中心城市”“全球艺术中心”等表征系统。这一举措(  )
A.割裂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B.容易导致被西方文化同化
C.体现出殖民文化的影响
D.有助于推动民族认同建设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发展更多地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故B项正确;民族自决原则在一战后就已经明确提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和两大阵营的对峙也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D三项错误。
5.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材料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
A.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B
6.二战后印度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发展传统文化,种姓因素依旧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新加坡、韩国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西方文化,努力创造现代东方文化。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 )
A.认同社会主义思想 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
C.构建现代多元文化 D.发展过程中留有隐患
印度、新加坡、韩国都是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他们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促进本国文化发展,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多元的新文化,C项正确;吸收社会主义思想的因素,并非认同社会主义思想,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新兴民族国家是否走上现代化道路,排除B项;新兴民族国家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本民族文化,D项“留有隐患”表述错误,排除D。故选C项。
C
THANK YOU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