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配套教学设计(39)

文档属性

名称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配套教学设计(39)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7 11:26:0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浮,有的会沉。
2.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重量和大小有关。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比重的浮的可能性大;重量相同的物体,大的比小的浮的可能性大。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科学观察要确定统一的标准。
2.经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探究过程。
3.学会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初步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对研究物体沉浮现象产生兴趣。
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能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认识。
2重点难点
探究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有关。
3教学过程
3.1 (一)创设情境―――认识沉浮现象 教师出示几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可见度比较大的),如,彩色厚吹塑板、胡萝卜、大块彩色橡皮、啤酒瓶盖等。(从学生身边常见物体入手,便于与学生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谈话提出问题:如果把这几个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待学生回答后,教师逐个演示,根据实验现象指导学生认识什么现象是“沉”、什么现象是“浮”。 演示时,最后放瓶盖。先把瓶盖盖沿朝上轻轻放在水面,会看到瓶盖“浮”在水面,然后,教师再把瓶盖放入水底,轻轻松手,又会看到瓶盖“沉”在水底。于是又引出新的问题:瓶盖在水中到底是“沉”还是“浮”?驱动学生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观察沉浮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把物体放在水面,观察物体沉浮;另一种是把物体放入水底,观察物体的沉浮。教师建议学生采用第二种方法。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和判断沉浮的标准。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奠定方法和知识基础。 (二)提升原认知―――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 提出问题: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让我们共同来研究。 教师给各组准备五种实验材料,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三种可以放入水中的材料进行分组实验。研究的步骤是,首先对各个小组同学对每个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作出预测,并进行记录。认为沉的画  √ ,认为浮的画  ╳ ,有争议的画?预测后逐个实验,把实际看到的沉浮情况作好记录。实验中思考:我们预测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预测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便于有针对性地修正和提升学生的原认知,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一部分材料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实验探究后,交流小组的研究情况,指导学生按预测、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几个方面进行汇报。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鼓励生生相互补充、质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全班同学再进行一次相互学习与提升。 (三)建构科学概念―――探究物体沉浮和什么有关系。 1. 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推测物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 师提出问题:我们是根据什么预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根据实验你又认为物体的沉浮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根据实验和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质疑、否定等。(一般学生的发现都是围绕物体的大小、是不是空心的、轻重、材质等) 师生最后总结归纳出大多数同学的发现: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 2.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用实证来检验学生自己的初步发现。     师指导学生把几种实验材料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展示,并在相应的位置标出沉浮情况。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产生怀疑:物体的沉浮好像和它的大小没有什么关系。     接着师再引导学生把实验材料按轻到重的顺序排列,再研究。  结果学生又否定了自己的观点:物体沉浮和它的轻重好像也没有什么关系? 3. 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研究。 A.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刚才的实验比不出物体在水中沉浮和大小、轻重的关系?这样比较公平吗?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引出变量的控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激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 B.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并设计实验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个探究的主题即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有关吗?或物体的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吗? 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明确选择的实验材料的标准,变量的控制,完善实验方案。 (1)探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量的关系。 教师为学生提供2类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指导实验的关键:让学生知道这个实验中要控制的是,材料的大小相同,重量不同。 方案1:选大小相同的4个小玻璃瓶,学生尝试分别装入不同重量的细沙,按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推测后进行实验,看小瓶的沉浮与它的重量是否有关? 方案2 :选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几种材料:橡皮泥、泡沫板、木块,允许学生进一步修整材料,使它们大小尽量相同。具体研究方法、步骤同上。 (2)探究物体的沉浮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这个实验要控制的是,选择的物体重量必须相同,而大小是不同的。给学生提供重量相近的硬纸片、橡皮、胡萝卜、硬币、木块,还有简易天平,让学生以不容易变形的一种材料为参照,通过自己进一步的比较,修整,使几种材料尽量同样重,然后预测、实验,探究物体沉浮和大小的关系。 之所以建议学生进一步修整材料,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加深对实验中变量的严格、准确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C.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根据小组选题和实验研究方法、步骤填写实验记录。 D.交流探究发现,建立科学概念。 学生展示汇报小组探究结果,通过师生、生生交流、研讨,总结、提炼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大小相同的物体,轻的比重的容易浮;重量相同的物体,大的比小的容易浮。最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希望学生延伸到,大的、轻的物体容易浮,小的、重的物体容易沉。 (为了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总结结论时重点强调“容易”,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辩证的观点和认识。) (四)总结交流 思考问题: 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到底有没有关系? 为什么用轻重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对沉浮的影响? 为什么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轻重对沉浮的影响?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研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沉浮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从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活动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