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强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强化训练(含答案解析)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6-22 22:5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选择题
1.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2.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3.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4. 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5.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6.[2023北京]“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2022.6浙江]读图阅史。下图所示系1909年上海社会之剪影。结合所学,下列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①“坐电车三更笑语”,反映交通近代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乘坐马车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③代步工具呈现出马车和电车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
④新式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
据此可以认识到( )
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9.[2023湖北月考]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开始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10.[2024南宁阶段检测]公元前312年罗马人正式修建了第一条道路,到公元前2世纪时,罗马变成整个道路系统的中心网点,势力延伸到国家的各个角落;到2世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以罗马城为中心展开,各个方向的交通要道皆汇集于帝国之都,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壮景。材料的变化体现了( )
A.交通发展利于帝国稳定  B.对外扩张推动交通发展
C.外贸发展推动交通发展  D.奴隶制促进帝国的发展
11.[跨学科·跨地理]下面为隋代运河与粮仓示意图。据图可知( )
A.运河走势与粮食主产区相一致
B.隋代粮仓集中分布于关中地区
C.粮仓位置受经济、交通等影响
D.中原地区粮食产量居全国之首
12.[2024百校联考]在1828年,巴尔的摩等地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真正的、最早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已有铁路互相连接起来。到1916年时,美国铁路运营里程比世界其他国家铁路里程的总和还多。美国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 )
A.引发美国的对外扩张   B.源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适应机器工业的发展   D.保障了国内政局稳定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新中国成立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整理
材料三 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张凤琦《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8分)
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选择题
1.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解析 由材料中汉简对驿站官卒徒御、传马等的记载可知,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是汉代中央政府与敦煌之间往来人员的接待和邮件中转驿站,对于国家政令的传达具有重要作用,反映出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C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均排除。
2.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解析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可知,近水地区便于瓷器的运输,这体现了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对南北经济状况进行比较,故A项排除;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瓷器对外贸易的规模,故D项排除。
3.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解析
长安城不可能借鉴罗马城市布局 A项错误
长安和罗马两地相隔万里,“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说法不符合史实 B项错误
材料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无关 C项错误
罗马、长安是两大帝国的首都,由“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可知,两大都城都有道路通向各地,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D项正确
4. 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解析 由“1910年,上海”“汽声”“尘似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是对汽车的描述,汽车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故选D项。汽车是德国人最早发明的,故排除A项。由材料得不出这是公共交通工具,故排除B项。汽车不是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排除C项。
5.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解析 结合报章记载的相关内容可知,其记述的“铁轮小车”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结合所学可知,自行车在中国城市广泛出现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初,B项正确。结合“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可知,这种交通工具不需要机械牵引,A项错误,排除;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起步的标志是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而不是自行车,C项错误,排除;D项中的“根本性改变”说法错误,排除。
6.[2023北京]“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
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据材料“‘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称为‘以邮行’”及图片上文字“居卢訾仓以邮行”可知,汉朝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故②当选;从“以邮行”“新疆……出土……简牍”可以判断出:汉朝注重交通建设,这种邮传系统甚至到达新疆地区,这说明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故④当选。因此,答案为B项。材料中的“以邮行”指的是官府通过“邮”传递重要文书,并不涉及中外商贸问题,故①排除;郡县制是秦汉时期在内地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西汉曾在新疆地区设西域都护,故③排除。
7.[2022.6浙江]读图阅史。下图所示系1909年上海社会之剪影。结合所学,下列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①“坐电车三更笑语”,反映交通近代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乘坐马车仍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 
③代步工具呈现出马车和电车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
④新式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图片反映出上海已经有了有轨电车,且存在人们“三更笑语”的现象,故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当时乘坐马车依然是主要出行方式,②错误。③不符合史实,错误。电车和马车体现了传统交通工具与近代交通工具的共存,体现了近代交通的演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故④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B项。
8.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
据此可以认识到( )
A.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B.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C.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D.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解析 据材料“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及图片信息可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在空间和距离上的隔阂越来越小,人类的联系更加密切,故D项正确。
9.[2023湖北月考]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开始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解析 根据材料“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可知,高铁开通后,把众多的城市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交通网络,有利于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增强,D项正确;城市化进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密切,有助于经济版图突破地域界限,但“开始”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们的竞争意识,排除C项。
10.[2024南宁阶段检测]公元前312年罗马人正式修建了第一条道路,到公元前2世纪时,罗马变成整个道路系统的中心网点,势力延伸到国家的各个角落;到2世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以罗马城为中心展开,各个方向的交通要道皆汇集于帝国之都,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壮景。材料的变化体现了( )
A.交通发展利于帝国稳定  B.对外扩张推动交通发展
C.外贸发展推动交通发展  D.奴隶制促进帝国的发展
解析 材料“罗马变成整个道路系统的中心网点,势力延伸到国家的各个角落”“到2世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以罗马城为中心展开,各个方向的交通要道皆汇集于帝国之都”体现的是罗马帝国范围扩大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即对外扩张推动交通发展,B项正确;A项因果颠倒,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外扩张对交通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外贸发展对交通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奴隶制的影响,排除D项。
11.[跨学科·跨地理]下面为隋代运河与粮仓示意图。据图可知( )
A.运河走势与粮食主产区相一致
B.隋代粮仓集中分布于关中地区
C.粮仓位置受经济、交通等影响
D.中原地区粮食产量居全国之首
解析 据图可知,隋代粮仓主要分布在长安、洛阳附近,这一地区是当时政治、经济中心,人口聚集,并有黄河、运河等便利的交通条件,故选C项,B项错误。隋代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河北、江南与两都的联系,运河走势与古代河道相合,与当时的粮食主产区并不一致,A项错误。图中并没有显示各个地区的粮食产量,D项缺乏材料依据。
12.[2024百校联考]在1828年,巴尔的摩等地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真正的、最早的铁路。到1840年,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已有铁路互相连接起来。到1916年时,美国铁路运营里程比世界其他国家铁路里程的总和还多。美国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 )
A.引发美国的对外扩张   B.源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C.适应机器工业的发展   D.保障了国内政局稳定
解析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革命在美洲大陆扩展,美国铁路建设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适应了当时机器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铁路建设是国内建设,并未引发美国的对外扩张,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新中国成立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整理
材料三 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张凤琦《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8分)
解析 第(1)问,见下表:
材料中有效信息 四川古代的交通状况 作用 地位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 交通闭塞 积极作用:可以从改善交通、加强治理、保障漕运畅通、保障军事供应等方面分析 四川峡路交通是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
“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 多山地、丘陵,空间阻隔
“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 以长江水路为主的峡路是最重要的交通路线
“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消极作用:转输成本高,加重百姓负担;事故多发
第(2)问,先找出影响铁路修建的各种内外因素,再逐项分析,如下表所示:
方面 材料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 作答要点
国内因素 “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开工日期一推再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
“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 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为铁路筹办提供实质性支持
结合川汉铁路沿线的地理环境 川汉铁路沿线地形复杂,修筑难度大,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极高
国际因素 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 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加剧,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筹办铁路形成巨大压力
第(3)问,从成渝铁路的修建对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对国家发展的影响等多个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 (1)交通状况:交通闭塞;多山地、丘陵,空间阻隔;以长江水路为主的峡路是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地位:四川峡路交通是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积极作用:改善了四川的交通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四川的有效治理;保障了物资的漕运畅通;保障了军事的供应。消极作用:转输成本高,加重百姓负担;事故多发。(12分)
(2)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为铁路筹办提供实质性支持;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加剧,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筹办铁路形成巨大压力;川汉铁路沿线地形复杂,修筑难度大,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极高。(6分)
(3)意义:实现了西南人民对铁路发展的多年愿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伟大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是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证明;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