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 必修 《音乐鉴赏》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配套教学设计4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音乐人音版 必修 《音乐鉴赏》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 配套教学设计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1-07 09:5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2-1-c-n-j-y
2 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关系,民歌的地方风格突出地表现在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等因素上。21cnjy.com
3、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4、探究这几首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以及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高中生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音乐学习,无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音乐听觉上还是在音乐理解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对音乐的学习有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大量通俗音乐的冲击,使得现在的学生对传统音乐,尤其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有所下降,要想让学生对传统音乐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结合当前的音乐热点和本课的音乐重点,在欣赏音乐时给学生注入新鲜的音乐血液,激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理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力度等)去分析《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民族和地区语音语调对民歌的影响。3、引导学生探究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以及民歌存在的实用性。  21*cnjy*com
教学难点:
1、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
2、通过创作歌曲的分析,让学生知道民歌存在的价值。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导入
一 课前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与河北民歌《茉莉花》对比
江苏: 婉转抒情 细腻的 河北: 明快 爽朗 直接
问题:为什么南北方的民歌有如此打的差别?(生产劳动 语言特点等)
中原地区 是指以河南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的中心,历史悠久文化繁荣。2·1·c·n·j·y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 新课山东民歌 《沂蒙山小调》 王世慧版
1 问题:1) 歌曲有什么样的特点?(旋律 节奏 语言等分析)
2)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赞美家乡 喜迎丰收 情感等)
3) 歌曲可以分成几个小乐句? 学生跟钢琴跟唱歌曲旋律体会,判断分析 (一段体 4个乐句)
4) 歌曲的节奏如何?有什么联系吗?(4/4拍子 前三句节奏基本相同)
5) 再次跟钢琴演唱歌曲旋律,分析体会歌曲的功能发展,起-承-转-合的功能走向 (从文学故事的发展走向进行引导 学生通俗易懂)21·cn·jy·com
2 聆听《沂蒙山小调》 彭丽媛版
师 对比聆听 从 音色 速度 拍子 情绪上寻找歌曲分格上的异同
(音色更加圆润 艺术化的处理 速度上一段比一段快 有4拍子变成3拍子 风格上轻快活泼 热情洋溢 )
第三次加歌词演唱 体会每个乐句的句尾 运动了“拖腔”的手法 有利于歌曲的向前发展,更具有推动力
第四遍演唱歌曲的旋律,寻找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和第二乐句开头音的联系,讲解“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并举例说明 “二泉映月”。www.21-cn-jy.com
3 由学生讨论总结 2个版本的 异同点 并且归纳加以总结
三 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第一遍聆听
1) 歌曲风格怎么样?生活化 质朴 诙谐幽默
2) 哪些是唱词 哪些是衬词?
3) 上下句有哪几个小节划分?
2 第二遍聆听 问题:边听边哼唱旋律,能否找出与一首电视剧主题曲相类似的旋律?是哪首歌曲?
全体学生再次和钢琴演唱歌曲的旋律,肯定下是水浒传的《好汉歌》
3 重温经典创作歌曲《好汉歌》
听完后找出其相同的旋律并且对比演唱 总结《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3【活动】小结
四 小结中原民歌的风格
A 粗犷的气质 B、诙谐的格调
C、爽朗的热情 D、醇厚的情感
活动4【活动】自学拓展
五 拓展
通过之前的2首民歌的分析 让学生聆听2首《孟姜女》,判断出那首是中原民歌,哪首是南方民歌?为什么?21教育网
聆听完由学生讨论组派学生来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去分析
教师讲解 “加花装饰”和“同体变异”的创造手法
讲解《孟姜女》的起源及流传过程,从“四季体”到“十二月体”的变化,引出民歌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规律。21·世纪*教育网
活动5【活动】总结
六 总结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师:在这堂课中哪些是民歌?哪些是创作歌曲?(先区分开再进行总结)
类型
作曲技法 曲调变化 记谱方式 风格特征
民 歌 口头创作 在流传中不断发生变化 口耳相传 具有民族地方风格
创作歌曲 有专业作曲技法 完成后基本固定不变 实谱记载 体现作曲家个性特征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现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美术,音乐作品中,从来不会缺少民族传统地区的因素。只有在“自然”(不离本土)的基础上,我们的音乐才能在平凡中展露独特的光彩。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