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学习云南花灯舞,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南方民歌及南方舞蹈的风格特征。www-2-1-cnjy-com
2、深入认识民歌的地域特点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2学情分析
《普通高中音乐课标》指出:对于高中学生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应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及把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发散思维。因此,本节课主要坚持以聆听、模唱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认识民歌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2-1-c-n-j-y
3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南方民歌,感受、体验相同地域、不同风格民歌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小河淌水》
课前播放葫芦丝《紫竹调》,创设情境氛围。(和学生一起感受课前音乐的旋律及情绪)
1、播放歌曲《小河淌水》视频片段。(感受南方韵味的山歌情景)
2、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河淌水》的欣赏,加深学生对云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南方民歌做好铺垫的作用。)21*cnjy*com
2、揭示主题:《飘逸的南国风》。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导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入新课。)21教育网
活动2【讲授】《弥渡山歌》
一、七彩的云南——《弥渡山歌》
1、感受南方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民歌的地域环境特征
(1)播放音频《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一组云南地区的图片:了解云南地区的风土人情。
介绍弥渡:弥渡地处云贵高原,北有云岭和怒山,南有哀牢山和无量山。正所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因此是酝酿民歌的大好地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弥渡山歌》。
(2)播放歌曲《弥渡山歌》视频。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探究以下问题:
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
歌词内容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1)爱情的歌曲。 (2)比兴手法。
(3)旋律特点:起——平——落。
教师点评:《弥渡山歌》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引腔在南方民歌中极为常见。
2、随琴学唱《弥渡山歌》。以 男女分唱的演唱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平——落。
3、知识归纳:人们的生活的地理环境——地域环境是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分析来初步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认识民歌的地域特征)
活动3【讲授】《对鸟》
二、婉约的江浙——《对鸟》
1、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
(1)聆听浙江民歌《对鸟》。聆听同时,请同学们探究:歌曲表达了怎样的音乐情绪?
学生回答:曲调轻快,旋律清新,具有活泼的色彩在里面。
教师点评:《对鸟》是一首浙江温州的乐清山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调高亢,旋律清新爽朗。“对鸟”就是关于“鸟”的问答歌,从文学题材和形式来讲,它与“对花”属于同类。 21*cnjy*com
(2)这首《对鸟》与刚刚的《弥渡山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学生回答:《对鸟》——地方方言演唱。 《弥渡山歌》——普通话演唱。
教师点评:歌曲采用了地方方言演唱,对唱问答,即兴编词。
(3)歌曲曲调有何特征?(师生共同学习)
教师:江浙地区的民歌多以小调为主。此首歌曲的前两段采用了徵调式,后两段采用了羽调式,这样的创作手法使乐曲的对比色彩更加强烈。【来源:21cnj*y.co*m】
2、知识拓展:民族五声调式。
(1)五声调式:顾名思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五个音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由于这种调式是我国特有的,也称为民族调式。五个音分别为:宫、 商、 角、 徵、 羽。
(2)五声调式有五种:宫调式:《青花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商调式:《嘎达梅林》 角调式:《蓝色多瑙河》 徵调式:《解放军进行曲》 羽调式:《鲁冰花》【出处:21教育名师】
(3)教师展示四张鸟的图片:青翠鸟、白鸽、天主鸟、红嘴蓝鹊。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歌词中的鸟类,更能体会其歌曲的独特韵味。)
3、知识归纳:地方语言是形成民歌基调、风格特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有地方语言这个特点,给各地民歌增添了浓烈的地方色彩。【版权所有:21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原唱与普通话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地方语言是形成地方风格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活动4【讲授】《幸福歌》
三、热烈的湖北——《幸福歌》
1、社会发展对民歌的影响
(1)聆听湖北民歌《幸福歌》,请同学们探究三个问题: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 ) A、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唱 B、一领众合 C、合唱 歌曲的情绪( ) A、热烈欢快、乐观向上 B、愤恨、惆怅苦闷 C、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歌曲表达什么内容( ) A、爱情 B、农民的幸福生活 C、思乡之情21·cn·jy·com
学生回答:B、一领众合 A、热烈欢快、乐观向上 B、农民的幸福生活
(2)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从民歌的内容及时代特点来看,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与什么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什么?
学生回答: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点评:《幸福歌》是新中国成立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歌曲的内容歌颂了解放后农民的幸福生活。歌词简洁明了,概括地描绘了新社会新农村的新生活。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自豪喜悦的精神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欣赏,感受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形成是由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构成)21·世纪*教育网
2、总结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地域环境、语言特点、社会发展、审美观念、文化交流、风俗习惯等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通过南北方民歌特点对比,归纳总结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北方民歌:歌词上叙事性内容较多。
南方民歌:歌词运用比兴的手法,情感含蓄。
北方民歌:旋律进行跳进较多,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自由舒展,显得大气磅礴。
南方民歌:旋律进行级进较多,线条婉转、流畅、 细腻、抒情。
北方民歌:结构不太工整。
南方民歌:结构工整。
(设计意图:一方面检验学生课堂掌握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欣赏视野,从中总结出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2·1·c·n·j·y
活动5【讲授】云南花灯舞
四、南方舞蹈——云南花灯舞
1、出示云南花灯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花灯舞的主要道具是什么?
学生回答:扇子、手帕。
教师点评:云南的花灯舞源于清代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动作特征是手不离扇、手不离帕。
花灯舞具有朴素单纯、健康明朗的民间艺术特色。载歌载舞,唱与做紧密结合。充满着劳动人民的气息。
2、实践环节:请两名同学上来与老师一同学习花灯舞的基本动作。
教师总结:云南花灯舞的基本特征是“崴”,在民间有“无崴不成灯”的说法。
“崴步”都有手部动作配合,手中花及其扇花是其具体表现。
3、同学表演:自行创编的一段云南花灯舞的舞蹈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云南花灯舞,让同学们了解南方舞蹈的特点,从而多多发现身边的民族文化,学习的同时,更要传承这些民族文化。)21cnjy.com
4、课堂回顾: 学生总结:七彩云南---《弥渡山歌》 婉约江浙---《对鸟》
热烈湖北---《幸福歌》 南方舞蹈---花灯舞
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及舞蹈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到本课为止,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将告一段落,但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不但要了解,更应该继承、传承、发扬广大!www.21-cn-jy.com
期待我们的同学们,不但能够听懂我们民族的民歌,将来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甚至发展我们的民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6【作业】南北民歌音乐风格比较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