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 1.2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 1.2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6-23 16: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 题 光是怎样传播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镜子 图画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光的思考》这一课,在学生对光源和光有了一定了解后,就可以对“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与声音的传播方式的比较,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线,并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核心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到光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方式都有哪些特点。
设计理念 建议从技术融合创新的思路上表达,描述整节课中期望利用何种技术,在教学教研、课堂应用、学生评价、有效反馈等哪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 第一步:在3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上分别打一个小孔(已经打好): 第二步:两端折边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第三步: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直立一张卡纸作为纸屏; 第五步:拉上窗帘,关闭灯光,保证室内处于昏暗环境。
学情分析 “光”是一常见的物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光源也非常多,但学生对于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就缺少思考,对于传播路径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没有亲身去观察并思考,只是知道这个大概,并没有用证据去证明过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对于寻求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欠缺。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猜测,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知道推测要有依据。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并进行推理。 难点: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聚焦:传播方式(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手电筒、铁罐、小铃铛(学生容音辨听的物体即可)] 1.回顾:声音传播方式导入 (1)课前将小铃铛放入铁罐,课中进行摇晃,提问:大家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怎么知道的 (2)我们知道声音是以波的方式传播的。那手电筒的光是怎样到达黑板的呢?(教师打开手电筒,向黑板照射) 2.讨论:学生小组研究并猜测比划光的轨迹。 3.交流:请同学用手来演示光的行进轨迹。 4.揭题:光是不是像这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是否达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桥的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中观察几何。 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已经达到。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探索:光的传播(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手电筒、卡纸] (一)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索 1.思考:光到底是怎样的方式传播的,我们又该如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呢? 2.讨论;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能怎样的方法来证明? 3.出示: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4张卡纸),你觉得可以怎样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4.设计:拟定实验方案后,交流汇报方案。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的技术应用是否合理。同样需要考虑到技术应用是否能满足教学、是否能创新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学情等一些列问题。 设计在该环节的技术应用合理。技术应用能满足教学、能创新教学环节、符合学生学情。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1)课件出示完善后的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3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上分别打一个小孔(已经打好): 第二步:两端折边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第三步: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直立一张卡纸作为纸屏; 第五步:拉上窗帘,关闭灯光,保证室内处于昏暗环境。 (2)课件出示相关实验注意点: 1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2实验需做2~3次,直到能清晰地看到纸屏上的光斑为止。 6.探究: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并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光的传播路径。 8.小结: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设计意图 如上思考,建议要充分考虑到“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技术”的问题。 恰当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技术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观察光斑的探索 1.问题: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会看到什么现象? 2.猜想:引导学生猜测,说自己的想法。 3.提示: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 (2)实验做3次,直到能够清晰看到光斑。 (3)观察光斑,记录光的行进路线。 4.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光的传播路径。
设计意图 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观察光斑的探索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1.问题一: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并解释这一现象? (1)交流:组织全班讨论。 (2)小结:当我们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中间的一张带孔卡纸后,手电筒的光穿过第一个小孔后,我们能看到横向移动的那张卡纸上出现了光斑,而纸屏上却没有光斑。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板书: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问题二: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了吗?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现象 入射光是直线传播,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
教学反思 反思请多反思教学重难点用技术环境展示是否得到了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是否符合预期、学生互动是否满足效果、技术应用是否得到创新等问题。 本课教学同样是研究光的传播特点,即探究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有怎样的变化。本课利用光的反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进行归纳概括。不断重复实验,发现反射规律,学生在不断的挑战中产生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光的传播特点,并试着在活动手册上画出光反射的平面路线图并可得到光的反射规律:光遇见镜子时会发生反射现象,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入射光在镜面发生反射;入射光是直线传播,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光在反射过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拓展部分通过“科学家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光的反射原理不仅广泛运用在生活和生产中,甚至还能解决高科技领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用技术环境展示得到了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符合预期,学生互动满足效果,技术应用得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