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 笼》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灯 笼》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6-22 19:08: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设计
课 题 《灯 笼》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文是吴伯箫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课文一方面叙事,一方面抒情,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并行而下。
设计理念 文章语言半文半白,加上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为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本文作为教读课文来处理。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行文的切入点“灯笼”,通过梳理与“灯笼”有关的事件来理解文章的构思章法,教会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语句和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事件中表达的情感,最后在理清情感层次的基础上理解“灯笼”的象征意义。
学情分析 文章语言半文半白,加上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为久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概括与“灯笼”有关的事件,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 2、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和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灯笼”中寄寓的情感。 3、在理清情感层次的基础上,体会“灯笼”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和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灯笼”中寄寓的情感。 2、在理清情感层次的基础上,体会“灯笼”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诗中所写的事物是什么?(生读:《十五夜观灯》) 明确:灯笼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明确:从“繁光远缀天”和“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中形容它的光亮和远看像星星、月亮的形态可以看出 师:在电灯尚未普及的年代,灯笼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丰厚的情思,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箫的散文,去感受他的灯笼情缘。(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引用卢照邻的一首古诗来导入,既吸引了学生兴趣,又快速地引出“灯笼”这一事物,进而引出课题。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概括事件,理清脉络 师:如果说第2段中有一句话可以独立成段,放在2段和3段之间,你们觉得是哪一句? 明确:“真的,灯笼的缘结的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因为从第3段开始的内容就是在回忆与灯笼有关的事情。 师:那么,围绕着“灯笼”,作者写了哪些事呢?请你细读3—11段,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生观察示例,仿照补充,以下答案仅为参考) 明确:(3)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示例) (4—5) 上下灯学,母亲迎接 (6) 红灯高挂,照亮孤客 (7) 元宵佳节,通夜观灯 (8) 族姊远嫁,满街灯火 (9) 纱灯描字,倍感喜悦 (10) 作伴宫灯,处境可悯 (11) 塞外点兵,挑灯看剑 师小结:原来啊,作者写了这么多与灯笼有关的事,难怪他会说“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梳理出这些事件,我们也就理清了本文的叙事脉络。
设计意图 考虑到本文所写的事件较多,而且不容易概括,因此采用给出提示,学生观察示例,仿照补充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在梳理事件上花费过多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三、紧扣文本,体悟情感 师:作者与灯笼究竟结下了怎样的情缘?就让我们透过这些事件,去探究文字背后的情感。请大家自读3—11段,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批注作者的情感,并思考你这样批注的理由。(出示学习要求:①独立思考、批注 ②小组交流、推举发言人 ③班级汇报、有感情朗读) 明确: 从“挑着灯笼、迎回祖父”读出对祖父的怀念 师:为什么怀念祖父? 祖父讲故事时我的心情很愉悦(抓住“祖父好……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品读);祖父所在时家庭充满了温馨与美好(抓住“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品读) 从“上下灯学,母亲迎接”读出对母亲的感激、思念(抓住“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品读) 师:是啊,母爱就体现在这些无微不至、体贴周到的关心中。 从“红灯高挂,照亮孤客”读出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师:为什么你会这样理解? 在作者的家乡,有在村头高挂红灯的习俗,村民们这样做是为了给孤行客照亮前方的路,给他们带去慰藉,这是一群多么善良、淳朴的人啊,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表达对家乡人的赞美。 从“元宵佳节,通夜赏灯”读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重点研读) 师:大家说从这一段读出了作者对儿时快乐时光的追忆,想想这种快乐从何而来?仅仅只是因为有跑马灯、猜灯谜这样的游戏吗?请大家关注段首为什么要提到唐明皇时的盛世? 更多的快乐是因为作者一直渴望看到唐明皇那样的太平盛世,在太平丰年的小县城实现了这样的愿望,在回忆儿时快乐时光的背后其实是作者内心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从“族姊远嫁,满街灯火”读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抓住“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垂珠帘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理解) 从“纱灯描字,倍感喜悦”读出对纱灯的钟爱(抓住“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体会) 从“作伴宫灯,处境可悯”读出对朝代兴衰的感叹 师:大家说从“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读出了对汉献帝的怜悯,那为什么宫里有人在调绿嘴鹦鹉,有人在秋千下寻一脉幽悄,而汉献帝只能与灯笼作伴呢?大家了解汉献帝的经历吗? 他是东汉末代皇帝,先后被董卓、曹操所挟持,一生坎坷,可以说是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中的牺牲品,作者感叹献帝处境可悯,其实是对朝代兴衰的感叹。 师小结:不管是像汉献帝这样的达官贵人,还是像族姊、自己这样的平民百姓,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只有在太平年代才能实现,以上作者的这些感慨都流露出他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为什么吴伯箫会有如此强烈的渴望呢,这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抽一生介绍: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吴伯箫这样的文人对此愤恨不已,本文就写于这个时期) 从“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读出保家卫国的报国之志(重点研读) 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吴伯箫也想要举起一盏灯笼,为什么他希望灯笼上写的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呢?他想表达什么? 他也想像这些名将一样征战沙场、保家卫国 师: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愿望? “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师:如果要重读这句话中的一个词,你认为是哪个? “我愿” 师:那我们来读出这种愿望。没错,在这里我们读到了比情感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作者渴望保家卫国的报国之志!
设计意图 体悟情感是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知道要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体会情感,在这个地方只需对这个方法加以强调。考虑到涉及的段落比较多,因此采用先自主阅读、批注,然后班级交流的方式,在汇报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引导,并用朗读贯穿整个品读的过程。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四、理清层次,体会“象征” 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这么丰富的情感,如果把它们做一个归类,你觉得可以分为哪几类? 明确:亲情、乡情、家国情、报国志(板书) 师:你看出来这些情感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吗? 明确:从个人圈子的小情感逐步升华为大的家国情怀。(板书:小→大) 师:读到这里,你认为灯笼还仅仅只是一个照明的工具吗?不是,那它是什么?(补充句式、感受灯笼意义) 明确: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小小的灯笼,它是浓浓的亲情,是淳朴的乡情,是炽热的家国情,更是强烈的报国志! 师:一盏小小的灯笼,承载的意义却是如此丰富,由此看出,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明确:象征(板书) 师:没错,作者借灯笼这个具体形象来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也希望这样的灯笼永远点亮在我们心中!
设计意图 通过给情感归类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情感有一个小→大的升华过程,再用补充句式的形式,让学生真切感受灯笼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套路作答。
教学反思 教学重难点用技术环境展示得到了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符合预期、学生互动效果不是很好,技术应用没得到很好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