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配套教学设计(96)

文档属性

名称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配套教学设计(96)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17 11:42:2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内容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P2—P4
2教材分析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第一单元《沉和浮》中的起始课,是一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一、观察物体的沉浮;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三、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材从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开始,通过一步一步地探索,让学生逐步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认识到事物的规律。
3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已有一定的认知和解释,但还比较浮浅和模糊,甚至会出现错误。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大小,鉴于此,教材安排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的内容,从而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4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5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6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前概念。
7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量筒、水槽、乒乓球、小石块
学生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苹果、橡皮、小刀、旧报纸、抹布、实验记录表
8教材处理
教科书图中采用胡萝卜做实验,在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和课前通过先做的实验,发现胡萝卜在学生用的水槽中表现为沉或悬浮的状态。若在大的水桶里胡萝卜才表现漂浮状态。为避免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把胡萝卜改为苹果。
9教学过程
9.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巧妙导入
上课前准备材料时,老师一不小心把乒乓球掉进了量筒里,量筒被胶水固定在桌子上,而且量筒又深瓶口又小,伸手怎么也够不着。有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把这颗乒乓球取出来呢?
如果一开始量筒里掉的不是乒乓球,而是小石块,还能用灌水这种方法取出小石块吗?
揭示课题:物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这沉和浮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板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设计意图:从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入手,唤起学生对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揭示课题,引起学生思索。)
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出示小石块、水槽,预测小石块的沉浮。
2、把小石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要点:提醒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即为浮,从而避免出现悬浮的概念。)
3、出示干木块,预测其沉浮。再将其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既是对沉浮的标准的复习,又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作铺垫。)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苹果、橡皮。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符号来表示。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6、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板书:猜测:重量、体积)
(设计意图: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引导完成实验方案——学生
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汇报结果——整理预测和理由”的顺序进行,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同时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苹果、蜡烛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苹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一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一个苹果在水中是浮的,把苹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方法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张旧纸板)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3、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说明:橡皮和苹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会改变探索的方向。)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教师小结: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的。
6、学生反向实验: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 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7、学生先预测再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8、教师小结: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四)师生总结
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是上一活动的递进,开始围绕变量,进行沉浮原因的探究。把切分和叠加两个实验整合在一起,通过橡皮和苹果的实验,学生初步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变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是不变的;同样,做回形针和木块的实验是对前一部分的逆向思考,通过实验学生会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变大,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也不会改变的。切分和叠加是两种相反的方式,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正反逻辑的思维能力。)
三、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
2、寄语: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有许多科学道理。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猜测:重量、体积
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活动3【作业】测评练习
一、填一填(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1、物体在水中有的有的,判断物体的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和,沉浮状况
不会改变。
二、选一选(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苹果在水中是浮的,如果把这个苹果切成一半大小、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放在水中()
A.都会浮B.大的浮、小的沉C.小的浮、大的沉D.都会沉
2、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沉,若把五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在水中()
A.会浮B.会沉C.不确定
3、下面哪种物体放入水中会浮起来。()
A.小石头B.萝卜C.橡皮
三、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实心玻璃球,体积小的在水中沉,体积大的在水中浮。()
2、把两支木质的铅笔绑在一起,重量会增加,它们会在水中下沉。()
3、由同样的材料构成的几个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他们的体积大小、重量轻重没有关系。()
1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天才的话题。
明确天才出现的原因。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4.3 第三学时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